- 年份
- 2024(14776)
- 2023(21233)
- 2022(18110)
- 2021(16832)
- 2020(14183)
- 2019(32695)
- 2018(32106)
- 2017(60433)
- 2016(32598)
- 2015(36849)
- 2014(36380)
- 2013(35905)
- 2012(33017)
- 2011(30048)
- 2010(30051)
- 2009(27861)
- 2008(27171)
- 2007(23786)
- 2006(21121)
- 2005(19005)
- 学科
- 济(143832)
- 经济(143662)
- 管理(98712)
- 业(91800)
- 企(77093)
- 企业(77093)
- 方法(61290)
- 数学(53281)
- 数学方法(52629)
- 中国(38681)
- 财(35746)
- 农(35344)
- 业经(31082)
- 地方(28760)
- 学(28322)
- 制(28173)
- 贸(25112)
- 贸易(25094)
- 易(24342)
- 农业(23507)
- 技术(23381)
- 理论(21992)
- 银(21970)
- 银行(21917)
- 融(21662)
- 金融(21658)
- 务(21541)
- 财务(21458)
- 财务管理(21410)
- 和(21088)
- 机构
- 大学(467322)
- 学院(463011)
- 济(197165)
- 经济(193253)
- 管理(181748)
- 研究(159287)
- 理学(157070)
- 理学院(155316)
- 管理学(152628)
- 管理学院(151765)
- 中国(121396)
- 京(99506)
- 科学(94634)
- 财(91021)
- 所(78746)
- 中心(72449)
- 财经(72234)
- 研究所(71357)
- 农(71239)
- 江(67559)
- 业大(66259)
- 经(65759)
- 北京(63175)
- 经济学(60647)
- 范(60071)
- 师范(59519)
- 院(57651)
- 农业(55378)
- 经济学院(54379)
- 州(53842)
- 基金
- 项目(312638)
- 科学(247834)
- 研究(229410)
- 基金(229265)
- 家(199452)
- 国家(197818)
- 科学基金(170890)
- 社会(147611)
- 社会科(140092)
- 社会科学(140056)
- 基金项目(120397)
- 省(119901)
- 自然(109666)
- 自然科(107153)
- 自然科学(107128)
- 教育(105878)
- 自然科学基金(105258)
- 划(101152)
- 资助(94552)
- 编号(92069)
- 成果(75289)
- 重点(70031)
- 部(69873)
- 创(66818)
- 发(66199)
- 课题(63561)
- 创新(62020)
- 国家社会(61854)
- 教育部(60616)
- 科研(59454)
- 期刊
- 济(217104)
- 经济(217104)
- 研究(141318)
- 中国(94002)
- 学报(70870)
- 财(70381)
- 管理(69846)
- 科学(66418)
- 农(63923)
- 大学(55198)
- 教育(51959)
- 学学(51639)
- 农业(43927)
- 融(42050)
- 金融(42050)
- 技术(41932)
- 财经(36437)
- 经济研究(35676)
- 业经(32581)
- 经(31334)
- 问题(27612)
- 业(23968)
- 技术经济(23806)
- 贸(23352)
- 图书(23311)
- 统计(22612)
- 理论(22024)
- 科技(21956)
- 世界(21310)
- 版(20790)
共检索到698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芊芊 季良玉 李廉水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和动力。文章基于2001-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我国制造业经济创造能力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水平、技术投入、出口因素、制度因素等对制造业经济创造能力都有正向的驱动作用,但劳动力投入、金融发展水平对制造业经济创造能力的驱动作用,因制造业经济创造能力代理变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关键词:
制造业 经济创造能力 驱动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伟娜 徐勇
采用2001~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全样本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技术效率呈倒U型关系,人均消费水平与环境技术效率也呈倒U型,科技投资和企业环境管理能力与环境技术效率显著正相关,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耗与环境技术效率显著负相关;东、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大差异性。政府应针对各区域制造业集聚发展阶段及特征制定相应政策,促进环境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环境技术效率 协调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彩红 咸鸣霞
以区位熵作为中国各省市制造业聚集指数测度指标,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Super-SBM三阶段DEA模型分析法,对中国各省市(除西藏)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用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控制对外开放程度和制度创新的条件下,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效率呈正向影响;并且随着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先递减、后渐增、再递减的发展态势,即产业聚集增长效应符合"倒N型"假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彬 孙孟
本文首先选用相关指数对中国制造业24个细分行业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分解和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分别对其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总体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相同,都与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外资影响和要素禀赋呈显著正相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要素禀赋呈显著负相关,与产品差异程度、规模经济、外资影响和研发费用呈显著正相关。最后,文章在研究结论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浩昌 刘军 张芊芊
本文用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资本投入、城镇化水平、出口依存度、技术创新能力和地理区位对制造业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工资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进口依存度对制造业就业表现为一定的负向效应。无论是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还是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这一结果均成立。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加大资本投入和出口力度,加快城镇化建设,推动技术进步,鼓励产业集群式发展,对于促进制造业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制造业就业 影响因素 静态模型 动态模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杜运苏 彭恒文
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经济调整成本相对较小。然而,中国的产业内贸易额并没有与其贸易总额保持同步增长,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的研究显得格外必要。本文在区分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前提下,利用制造业面板数据,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多样化、研究与开发费用、外资等与中国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正相关关系,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负相关;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与两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都呈正相关。
关键词:
中国 制造业 产业内贸易 决定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艾湘
选取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主要源自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在东、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与民营企业中的作用更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交易成本降低机制”和“融资约束缓解机制”,间接影响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艾湘
选取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主要源自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在东、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与民营企业中的作用更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交易成本降低机制”和“融资约束缓解机制”,间接影响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先锋 刘晓斐 孙纲
人民币升值通过什么机制对我国制造业的出口学习效应产生了哪些影响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汇率变动影响出口学习效应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2001~2011年我国22个制造业细分行业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交货值增加、行业出口依存度提高对出口学习效应有显著促进作用。人民币本币汇率上升通过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有助于出口学习效应的提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汇率倒逼机制的作用下,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学习效应尤为显著。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出口学习效应 倒逼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海蓉
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北京制造业吸收外源技术,实现长期增长的重要方式。本文利用北京制造业2001—2005年的数据,运用面板分析的方法,实证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在北京制造业各子行业内产生的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内外资企业技术水平差距较大以及外资企业外向型程度较低的子行业中,外资对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关键词:
制造业 外商直接投资 溢出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盛竹 任俊霖 杜婷
本文将供应链安全划分为供应链敏感性和供应链弹性两个维度,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16个制造业产业领域,基于2001—2020年的产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供应链敏感性和供应链弹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敏感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有负向影响,供应链弹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作为调节变量,产业技术密度削弱供应链敏感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负向影响,削弱供应链弹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产业脆弱程度增强供应链敏感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负向影响,削弱供应链弹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坤
采用中国西部1991—2010年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西部制造业的产业集聚、西部开发战略、产业结构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西部省份的产业集聚度的差异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西部开发战略的后续效应递减,特别是人才匮乏、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水平低等问题凸显;西部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针对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邵慰
本文选取2003—2011年人均产值、有效专利数等11个指标,应用SPSS 17.0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模块,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7个子行业的竞争力进行测度。研究结果显示:7个子行业的竞争力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最强,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并且,2009年的高强度政策扶持效果并不明显,装备制造业整体的竞争力水平并未因此而得到显著地提升。最后,本文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竞争力 综合测度 因子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杜传忠 王元明 王飞
文化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拉动作用,这种作用首先体现在产值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其次体现在文化产业发展所引致的生产要素重新整合、投资效率提升及人才结构优化上。另外,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在东部地区,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对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结构的改善,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在中西部地区,则直接表现为文化产值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因此,应通过提高投资效率,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等途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经济增长 机理 对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一冬
笔者采用2003年~2011年中国28个地区21个二位数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三种动态外部性对地区产业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产业专业化(MAR外部性)和地区企业竞争程度(PoRteR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而产业多样化(JAcobs外部性)对产业增长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在分地区和分产业的回归分析中,产业专业化和产业多样化对产业增长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但企业竞争程度的影响效应基本不变。
关键词:
外部性 产业专业化 产业多样化 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OFDI来源的区域差异分解与影响因素——基于2003~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开放经济下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30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制造业集聚、技术进步与绿色创新绩效——对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
财政分权、经济开放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基于1988~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
服务业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1999-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镇化动因扭曲与制造业产能过剩——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中国铁路行业产出变化的驱动因素——基于2005—2012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商品流通结构、效率与制造业增长——基于2000—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