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95)
2023(19853)
2022(16828)
2021(15537)
2020(13211)
2019(30154)
2018(29422)
2017(56088)
2016(30728)
2015(34287)
2014(33686)
2013(33702)
2012(30915)
2011(28008)
2010(27765)
2009(26149)
2008(26045)
2007(22974)
2006(20389)
2005(18323)
作者
(91064)
(75807)
(75468)
(71688)
(48251)
(36254)
(34056)
(29709)
(28865)
(27079)
(26019)
(25675)
(24252)
(24149)
(23665)
(23181)
(22651)
(22516)
(21861)
(21719)
(19056)
(18666)
(18391)
(17215)
(16937)
(16849)
(16795)
(16723)
(15231)
(14955)
学科
(128085)
经济(127907)
(104794)
管理(99558)
(91505)
企业(91505)
方法(58452)
数学(48331)
数学方法(47885)
(38815)
(38013)
业经(35051)
中国(33945)
(27832)
(26137)
农业(26096)
财务(26067)
财务管理(26029)
(25298)
企业财务(24727)
(24559)
贸易(24547)
(23855)
地方(22560)
技术(22076)
(21628)
理论(21217)
(20092)
(19989)
(19679)
机构
大学(446607)
学院(445305)
(183578)
经济(179990)
管理(174173)
研究(152071)
理学(150688)
理学院(149006)
管理学(146575)
管理学院(145774)
中国(116181)
(95676)
科学(94291)
(86202)
(80964)
(77308)
研究所(70351)
业大(69728)
财经(68917)
中心(67568)
(65518)
农业(63938)
(62859)
北京(60322)
经济学(56007)
(55311)
(54801)
师范(54690)
(51839)
财经大学(51180)
基金
项目(301345)
科学(237363)
基金(221189)
研究(215429)
(195074)
国家(193469)
科学基金(165590)
社会(138242)
社会科(131153)
社会科学(131120)
基金项目(117036)
(115887)
自然(108809)
自然科(106283)
自然科学(106251)
自然科学基金(104409)
(98088)
教育(97647)
资助(90961)
编号(84917)
成果(68533)
重点(67773)
(66855)
(63822)
(63501)
创新(59217)
课题(58569)
科研(57846)
国家社会(57772)
教育部(56989)
期刊
(202131)
经济(202131)
研究(131865)
中国(84158)
学报(75413)
(74231)
科学(68189)
(67928)
管理(66460)
大学(56766)
学学(53920)
农业(50765)
教育(41923)
(39499)
金融(39499)
技术(36258)
财经(34731)
业经(33158)
经济研究(32510)
(29794)
(28710)
问题(26715)
技术经济(22604)
(21813)
(21791)
科技(21569)
现代(20514)
世界(20157)
理论(19851)
商业(19479)
共检索到656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君华  彭玉兰  
利用2002年度中国省区/行业数据,本文估计了一个包含比较优势、新经济地理、知识外溢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中国制造业布局影响因素模型。回归结果支持了上述各种力量在制造业分布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且特别强调了新经济地理和知识溢出在集聚经济过程中的因果累积循环性质。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城市化、工业基础的增强、交通设施的改善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削弱将非常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进一步集聚,知识溢出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忽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冰  殷晓鹏  
基于修正后的Zakir和Ismail模型,利用1995~2010年中国与37国的制造业双边贸易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收支的相关因素,发现贸易伙伴国相对于中国实际制造业增加值的提高会恶化中国的制造业贸易收支,而贸易伙伴国相对于中国实际人均国民收入、双边实际汇率和贸易加权距离的增加会改善中国的制造业贸易收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中文  黄研  
首先采用Ellison-Glaeser空间集聚指数计算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然后对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FDI和出口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装备制造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促使该产业进一步集聚;研发投入对其空间集聚的影响较弱,而国有企业份额对其空间集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志东  高洪玮  
基于2007—2017年的地级城市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产业转型背景下制造业集聚空间分布的演变特征及空间相关性视角下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优势逐渐减少,中部地区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不断上升,逐渐形成以河南省和江西省为核心的制造业集聚优势城市群,并且我国城市间的制造业集聚程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工业规模和房价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负,工业规模还对邻近城市的制造业集聚存在"倒U型"的空间溢出效应;从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的分解来看,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特征,工业规模、房价、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长期直接效应大于短期直接效应,工业规模对制造业集聚的长期间接效应呈"倒U型"曲线,短期间接效应则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廖翼  兰勇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逐步向产业内贸易发展,这一点在制造业中表现尤为明显。文章首先考察了1992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然后通过实证检验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收入水平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规模经济、外国直接投资则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负相关。最后,文章针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荣庭  孙林岩  何哲  
用回归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制造业能耗强度的因素,检验了能源价格对能耗强度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价格调整是影响中国能耗强度的主要因素,价格并未表现出预期的调节作用,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巫细波  
以1 069家广州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GIS和HDBSCAN空间聚类方法分析其空间布局变化及特征,并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影响汽车制造业企业分布的因素,研究发现:(1)广州汽车制造业企业空间集聚特征显著,空间布局演变由近郊区往外围区域扩张;(2)由于长期过于依赖外资整车企业,导致广州汽车制造业产业链存在过于封闭的特征,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不足;(3)外资和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空间布局上存在明显差异,外资企业偏向围绕外资整车企业布局,而内资企业偏向沿交通干线布局;(4)广汽传祺、广汽客车等中国品牌对广州汽车零部件企业更具有辐射带动效应,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5)负二项回归模型显示整车带动、区位因素、集聚经济、人口密度等因素对汽车制造业企业空间布局有重要影响,而交通因素对广州汽车制造业企业布局影响不显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菠阳  刘卫东  Glen Norcliffe  杜超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地图"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政府放松管制和要素配置市场化是中国制造业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但在较微观的层面,土地供应、政府管制在制造业空间变化中起了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土地制度的变革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通过1985和2004年度制造业企业数据的分析,分析了北京制造业空间变化的特征,并试图揭示土地制度变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首先,土地由无偿划拨到有偿使用加速了工业郊区化的进程;其次,政府通过确定工业用地的供给方向、数量和时间等,决定着制造业空间转移的方向;第三,土地产权改革以及农用地向建设用地的流转促进了乡村工业化的进程,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制造业空间变化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三忙  李善同  
本文借助重心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变动方向来看,198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南下东进"特点,但是2003年后,我国部分制造业呈现"北上西进"特征;(2)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区域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主要集聚在东南沿海地区;(3)从区域分布的制造业属性来看,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更为明显,而资源依赖型制造业更多分布在北部和中西部地区。本文也对我国制造业上述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做出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邵青  
本文运用2001-2012年制造业行业数据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F D I、资本劳动比、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良好的市场环境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增值有显著促进作用,行业规模促进作用不明显;按不同要素密集程度划分,研发投入、资本劳动比及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对技术密集型行业有显著正效应,F D I、行业规模对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有显著正效应。本文结合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旭红,屈驳韵,李春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沈能  
本文用基于非参数的M almqu ist指数方法,研究了1985~2003年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构成的时序成长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该期间中国制造业TFP年均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而效率变化反而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分别采用横截面以及时间序列方法对中国地区之间制造业TFP的差异也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东、中和西部地区制造业TFP以及技术进步增长率差距呈发散趋势,地区TFP差距持续扩大很大部分可以由地区技术进步程度的差异解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宇翔  
我国行业间收入不平等近年来逐渐扩大,已成为阻碍缓解我国整体收入差距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通过机器学习中的决策树方法,将尽可能多的影响因素纳入考察,并筛选出8个影响制造业行业收入的重要因素;进而,对筛选出的重要因素使用偏效应分析,得出单一因素对特定制造业行业收入的边际效应。结果表明:企业平均固定资产、企业平均就业人数、人均利润、利润率、企业平均收入、单位固定资产实现利润、企业单位数对数负值,以及国企总产值与行业总产值之比是影响制造业行业收入的8个重要因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逄红梅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方法 (DEA)对2011年我国27个省市装备制造业及子行业之一——专用设备制造业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差值比较,对专用设备制造业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不一致性,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好的东部地区,其专用设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多处于"双低型"的第三象限内;而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为一般的中部地区则多处于"双高型"的第一象限内;西部地区发展差异不大,多集中于第三象限内。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左和平  李秉强  余静  
提升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是促使我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驱动。从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创新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理想、价值取向等方面构建了测度制造业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指标体系,并建立学校、企业、社会、自身、家庭等五个层级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基于问卷调查获取的286份企业数据,实证解析了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工匠精神在性别、年龄、学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区域、行业上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表征为浙江>江西>重庆,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且采取多重事后比较分析表明区域差异显性强于行业差异;(2)各层级因素对行业的差异性影响大于区域差异,且对粗放型制造业的影响总体大于集约型,同时学校因素对各区域制造业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影响较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