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92)
- 2023(15184)
- 2022(12712)
- 2021(11788)
- 2020(10107)
- 2019(23266)
- 2018(22819)
- 2017(42777)
- 2016(23376)
- 2015(26514)
- 2014(26554)
- 2013(26680)
- 2012(24844)
- 2011(22576)
- 2010(22597)
- 2009(21803)
- 2008(22105)
- 2007(19812)
- 2006(17380)
- 2005(16233)
- 学科
- 济(106867)
- 经济(106723)
- 业(91170)
- 管理(82370)
- 企(80801)
- 企业(80801)
- 方法(47301)
- 数学(38393)
- 数学方法(38100)
- 财(34729)
- 农(32573)
- 业经(30583)
- 中国(29132)
- 制(25128)
- 务(23604)
- 财务(23571)
- 财务管理(23530)
- 农业(22324)
- 企业财务(22305)
- 贸(20700)
- 贸易(20690)
- 易(20128)
- 技术(18899)
- 和(18653)
- 体(18032)
- 学(17981)
- 地方(17775)
- 划(17381)
- 策(16983)
- 银(16859)
- 机构
- 学院(346850)
- 大学(346660)
- 济(154509)
- 经济(151630)
- 管理(134864)
- 研究(120538)
- 理学(115261)
- 理学院(113984)
- 管理学(112387)
- 管理学院(111717)
- 中国(95987)
- 财(73864)
- 京(73832)
- 科学(69906)
- 所(61340)
- 农(59471)
- 财经(57726)
- 研究所(55038)
- 中心(54426)
- 江(52969)
- 经(52414)
- 业大(48711)
- 经济学(48020)
- 北京(47151)
- 农业(46651)
- 经济学院(43322)
- 院(43091)
- 财经大学(42513)
- 范(42285)
- 师范(41914)
- 基金
- 项目(222078)
- 科学(177073)
- 基金(165195)
- 研究(162211)
- 家(143342)
- 国家(142160)
- 科学基金(122719)
- 社会(106546)
- 社会科(101123)
- 社会科学(101099)
- 基金项目(87278)
- 省(84343)
- 自然(78342)
- 自然科(76531)
- 自然科学(76508)
- 自然科学基金(75220)
- 教育(73252)
- 划(71072)
- 资助(67389)
- 编号(63555)
- 成果(51641)
- 部(50965)
- 重点(50050)
- 创(48359)
- 发(47548)
- 国家社会(45159)
- 制(44833)
- 创新(44638)
- 业(44247)
- 教育部(43860)
- 期刊
- 济(175982)
- 经济(175982)
- 研究(107780)
- 中国(69879)
- 财(61697)
- 农(55344)
- 管理(53481)
- 学报(50544)
- 科学(49518)
- 大学(38934)
- 农业(37489)
- 学学(36750)
- 融(34741)
- 金融(34741)
- 技术(30018)
- 财经(29896)
- 教育(29389)
- 经济研究(28183)
- 业经(27997)
- 经(25795)
- 问题(23356)
- 业(22889)
- 贸(20757)
- 技术经济(19720)
- 世界(19192)
- 国际(18446)
- 现代(16740)
- 统计(16341)
- 财会(16307)
- 版(16065)
共检索到535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三忙 李善同
本文借助重心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变动方向来看,198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南下东进"特点,但是,2003年后,我国部分制造业呈现"北上西进"特征;(2)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区域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主要集聚在东南沿海地区;(3)从区域分布的制造业属性来看,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更为明显,而资源依赖型制造业更多分布在北部和中西部地区。本文也对我国制造业上述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做出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重心 空间分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磊 张晓平
21世纪之初,北京正由一个工业城市逐步向适合首都特点的新经济型城市转变,其都市国际化、经济服务化、区域一体化和产业轻型化的四化经济发展战略都将对北京制造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以空间布局为着眼点,分别运用功能分区的圈层划分方法和基于邮区尺度的重心计算方法,对近10年北京制造业的空间布局演化过程进行刻画,并且利用重心变动的分解分析对影响制造业布局的动力因素进行定量描述。研究表明,研究期内北京制造业的布局正在经历由城市功能拓展区向城市发展新区调整的过渡阶段;近10年间北京制造业的就业和企业分布重心都出现了向东偏移的趋势,但是南北方向有所不同:前者向东北偏移,后者向东南偏移。对北京制造业的就业重心变动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效应和空间效应对就业重心偏移的贡献同样显著,推动就业重心向东北偏移。北京应继续深化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工业的结构调整,优先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都市型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要继续引导产业转移,推动制造业"东移南扩"的布局调整,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大都市区产业空间格局。
关键词:
制造业分布 重心 分解 北京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广忠 刘涛
基于第一、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的企业数据,以161个邮区为基本空间单元,论文从重心迁移的视角考察了北京市制造业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的宏观趋势,发现北京市制造业重心位于东北部的二、三环之间,并在向东北方向迁移。对重心迁移的因素分解表明,新建企业是制造业重心迁移的主导因素,原有企业的迁移与倒闭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论文认为北京市制造业重心将继续向东移动,但南北方向将趋于稳定;多方向疏散的均衡郊区化模式是当前北京制造业布局的合理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三忙 李善同
本文借助重心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变动方向来看,198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南下东进"特点,但是2003年后,我国部分制造业呈现"北上西进"特征;(2)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区域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主要集聚在东南沿海地区;(3)从区域分布的制造业属性来看,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更为明显,而资源依赖型制造业更多分布在北部和中西部地区。本文也对我国制造业上述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做出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重心 空间分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志国 詹江
文章基于Hsieh和Klenow(2009)提出的测算模型,并利用不同来源数据,构建了独特的行业层面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在1998—2016年间潜在的增长率可达到38%~73%,按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改善程度最为明显,扭曲的限制不断缩小,但仍然存在潜在生产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从规模分布来看,25百分位规模的企业在2003年扭曲恶化之后逐步消除,因此潜在增长率在2003年以后逐步下降,并且这段时期较大规模企业的潜在增长率明显比较小规模企业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叶振宇 叶素云
东北三省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地区,曾经为我国经济建设做过重要的贡献,可是专门针对东北三省制造业生产率评价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使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1993—2007年东北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对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制造业TFP增速在20世纪90年代总体处于上升的态势,进入新世纪以后明显下降,2005年以来开始缓慢回升。进一步用Bootstrap方法估计东北三省制造业技术效率(TE)及其置信区间,研究发现TE在95%置信区间内的变动轨迹跟TFP增长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了Malmquist指数测算结果是稳健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鲍超 李秋颖 梁广林
采用市辖区统计数据、GIS空间分级方法以及重心移动模型,对1985~2010年中国城市人口、经济与用地的空间格局及重心演变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及城市发展方针相适应,2000年之前中国总体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及特大城市周边地区集群式布局与东中西非均衡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2000年之后中国东中西部城市集群的现象更加明显,但全国层面逐渐形成了较高水平的相对均衡发展空间格局;中国城市人口、经济与用地规模的重心历年均位于苏鲁豫皖交界附近,"由北向南"移动的特征最为明显,东西向的移动距离较小且移动方向不尽一致,不仅反映了区域与城市发展政策对中国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也反映了东中西部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宗宪 黄建山
文章首先阐述重心问题及分析方法,然后,分别从移动方向、距离、速度、原因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经济重心、产业重心的动态变化特点,最后从整体上对比研究了产业重心与经济重心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产业重心 动态变化 区域差距 对比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为 胡啸兵 李育林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文章借鉴并运用经济重心研究方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国民经济整体空间分布格局演化做了系统研究,通过刻画和比较分析我国1995—2009年高技术产业重心和经济重心变动轨迹,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不平衡,特别是东西横向不均衡程度加剧,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影响有限,提出有必要加大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调整力度,实现高技术产业带动下的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重心 经济重心 变动轨迹 比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祥宁 张林
在中国装备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本文引入"资源环境约束"因子,运用规模收益可变的BCC模型静态对比1980年与2014年制约各子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采用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动态研究1980—2014年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演化动力。研究发现:(1)中国装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大体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演化轨迹,演化动力来自技术进步,制约因素是规模效率恶化;(2)分行业看,交通运输制造业技术创新显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最快,而金属制品业能源消耗最大,技术效率提升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演化动力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石英 孟玄喆
针对制造业生产现场中的生产安全问题,对人、物以及管理等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事故模型。轨迹交叉理论是一种研究事故致因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人为操作的失误与物的故障状态,两者轨迹交叉就会构成事故。通过对郑州市制造业企业员工进行抽样调查,利用提出的事故模型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现场中人、物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避免危险事故发生,保障生产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轨迹交叉理论 人因分析 物因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跃伟
系统研究装备制造业的演化,可以明确我国装备制造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并有的放矢地提出发展对策,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Logistic方程建立模拟我国装备制造业增长的演化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数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通过历史数据,利用该模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增长过程进行了拟合分析,并进行了趋势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基本上均处于线性起步期,此阶段应重点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及发展装备制造业生产型服务业。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君华 彭玉兰
利用2002年度中国省区/行业数据,本文估计了一个包含比较优势、新经济地理、知识外溢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中国制造业布局影响因素模型。回归结果支持了上述各种力量在制造业分布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且特别强调了新经济地理和知识溢出在集聚经济过程中的因果累积循环性质。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城市化、工业基础的增强、交通设施的改善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削弱将非常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进一步集聚,知识溢出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忽视。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布局 集聚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明
Moran’s I指数和LIsa指数的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各主要指标在省域层面上都呈现出空间相关性,且相关密切程度和相关范围在逐步扩大;制造业空间地理加权生产函数表明,资本对制造业产出影响程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资本对产出影响程度较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劳动要素对制造业产出影响程度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华东、华南和西南等人口密度普遍较大的地区;制造业分位数回归生产函数表明,在制造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资本要素对产出的影响远高于劳动要素而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资本要素对产出的影响在逐渐的减小而劳动要素对产出的影响在逐渐加大,在制造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劳动要素对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歆慧 李文彬 董金宝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诸如跌倒、坠落等事故的发生都与人体平衡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平衡功能的研究对于保障林业作业安全意义重大,BSR-1型人体平衡功能测试仪也为此目的而研发.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测试仪对人体平衡功能测试指标之一的人体重心动摇轨迹包络面积的测量精度,该文研究了此测试仪对人体重心动摇轨迹的记录方式及其所得轨迹包络曲线的特点,并对一系列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适于该测试仪包络面积测量的合理算法,并将其编写到BSR-1型人体平衡功能测试仪的软件程序中.经过验证,新算法可准确地测量出人体重心动摇轨迹包络面积.
关键词:
人体动摇 包络面积 算法 编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