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15)
2023(13722)
2022(11360)
2021(10526)
2020(9003)
2019(19939)
2018(19570)
2017(37246)
2016(19847)
2015(22403)
2014(21758)
2013(21656)
2012(20015)
2011(17977)
2010(18315)
2009(17604)
2008(17656)
2007(15971)
2006(14202)
2005(13437)
作者
(54415)
(45500)
(45386)
(43029)
(29126)
(21531)
(20586)
(17441)
(17267)
(16354)
(15613)
(15346)
(14958)
(14530)
(14201)
(13693)
(13624)
(13159)
(13019)
(12898)
(11515)
(10855)
(10731)
(10430)
(10272)
(10251)
(10149)
(10005)
(9019)
(8993)
学科
(87392)
经济(87254)
(86799)
(79245)
企业(79245)
管理(77218)
方法(35956)
(30932)
业经(29190)
(27100)
数学(27051)
数学方法(26841)
中国(26241)
(23142)
技术(21409)
(21346)
财务(21322)
财务管理(21295)
企业财务(20153)
(18874)
贸易(18859)
农业(18857)
(18477)
(16897)
(16290)
银行(16275)
(16197)
(16123)
(16104)
理论(16064)
机构
学院(288123)
大学(286910)
(133596)
经济(131387)
管理(115818)
理学(98440)
研究(97638)
理学院(97504)
管理学(96530)
管理学院(95957)
中国(80650)
(64822)
(60524)
科学(51952)
财经(50238)
(47780)
(45765)
中心(43683)
(43628)
研究所(42381)
(41920)
经济学(41608)
北京(38954)
经济学院(37392)
财经大学(37132)
业大(35453)
(34830)
(34039)
商学(33727)
商学院(33408)
基金
项目(180580)
科学(146144)
研究(139133)
基金(134218)
(114512)
国家(113507)
科学基金(99492)
社会(92916)
社会科(88302)
社会科学(88286)
基金项目(69824)
(68277)
教育(62285)
自然(60081)
自然科(58778)
自然科学(58764)
自然科学基金(57857)
(56681)
资助(54079)
编号(54019)
成果(44677)
(43941)
(42209)
(40556)
重点(40311)
创新(40182)
国家社会(39785)
(39311)
(39059)
课题(37631)
期刊
(153629)
经济(153629)
研究(94436)
中国(63208)
(54064)
管理(50761)
(39955)
科学(37352)
学报(34646)
(32221)
金融(32221)
教育(28796)
大学(28586)
农业(27396)
学学(26789)
财经(26357)
技术(26255)
经济研究(25107)
业经(24488)
(22871)
问题(19959)
(19440)
国际(18612)
(17806)
世界(17599)
技术经济(17165)
科技(15049)
现代(14511)
财会(14030)
会计(13584)
共检索到456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红  王芳  
文章基于客观权威的数据,建立了多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比较并作深入分析,最后给出提升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对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武柏宇  彭本红  刘军  谷晓芬  
利用2006—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研究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研发经费支出、外商投资、其他技术活动经费等因素对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制造业整体研究表明:研发投入对不同科技创新产出成果影响不同;外商投资对制造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无法确定;中国制造业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亟待加强。基于不同类型制造业研究表明:其他技术活动经费支出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有负影响,而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影响无法确定;外商投资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有正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浩昌  李廉水  刘军  
基于2001-201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就业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科技创新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就业,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我国科技创新的制造业就业效应类型符合"倒U"型曲线,且当前我国科技创新的制造业就业效应处于"倒U"型曲线的前半阶段。因此,在短期内,鼓励科技创新有助于增加我国制造业就业,且随着东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我国区域制造业就业差异将进一步扩大;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区域差异不会永久持续下去。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得出了促进我国制造业就业和实现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就业增长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崔万田  周晔馨  李进伟  
辽宁的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沈阳与大连两市。本文利用因子分析并通过综合指数法对沈阳与大连装备制造业具体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并对沈阳和大连装备制造业与全体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沈阳和大连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的原因,并提出提升这两个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创新能力的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若谷  
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在创新基础、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方面呈现了明显的产业特征;各产业在创新基础、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三方面的表现差异较大,因此在制定相应的自主创新战略时也应当根据产业的特点进行规划;但是在整体上,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基础环境并不是很好,同时创新的投入—产出效率偏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华胜  
技术创新能力是一国制造业发展的根本。技术创新能力受到企业R&D活动以及其它一些创新活动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许多企业以外,如政策环境、对外交流、融资氛围、基础设施、创新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利用现有统计指标,建立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框架。并利用2002年R&D资源清查所获得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颖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支撑能力三方面组成的区域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以此对上海,江苏,浙江的制造业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上海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要慢于江苏和浙江,一些优势已经被江苏和浙江取代。江苏由于产业结构较好,其制造业创新能力已经领先上海和浙江。浙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很快,在一些指标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文章最后针对上海、江苏、浙江的不同情况分别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东阳  郑磊  袁秀秀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化已成为各国企业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实现成长壮大的重要选择。本文以2008—2016年沪深A股142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了国际化程度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企业吸收能力和投资区位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国际化程度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对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投资区位显著影响国际化程度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对发达国家投资更能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本研究为企业利用国际化经营提升创新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齐孝福  高国力  
本文从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特征出发,基于可比较的角度,从理论上分析了工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设计了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借鉴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就山东制造业28个行业进行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评价,并简要给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曙光  
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和核心在于科技和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大国博弈。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工业大国和制造业大国,中国在全世界工业制造版图中占据越来越突出的位置。正确判断中国在高端制造业中的位置对于战略制定极为重要,中国高端制造业已经由对西方的紧密追随(跟跑)、并行竞争(并跑),开始迈向超越领先(领跑)的阶段。中国在技术进步层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在关键的"卡脖子技术"领域要加强自主研发力度,同时要系统推进整个国家的科技体制创新、金融创新、经济运行机制创新和国家治理机制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章家清  张学芬  
我国医药制造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要想在全球市场上有立足之地,需要通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基于此,本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2013年各省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得出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较低,且东西部地区差异较大的结论。运用计量模型研究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环境影响因素,发现企业规模、外资引进和市场结构对其影响较大。从而提出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市场集中度、完善政策和制度的建议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新红  李世婷  
本文从基本要素驱动能力、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绿色发展驱动能力和经济效益驱动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的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对中国制造业2009年到2014年的创新驱动能力进行评价,发现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在"十二五"期间不断提升,但制造业仍然存在高学历人才缺乏、互联网设施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因此,中国制造业应多渠道吸引人才,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积极建设研发中心,全面施行绿色改造升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新红  李世婷  
本文从基本要素驱动能力、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绿色发展驱动能力和经济效益驱动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的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对中国制造业2009年到2014年的创新驱动能力进行评价,发现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在"十二五"期间不断提升,但制造业仍然存在高学历人才缺乏、互联网设施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因此,中国制造业应多渠道吸引人才,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积极建设研发中心,全面施行绿色改造升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慧燕  李宏  
笔者构建工序分工模式下东道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工序分工促进了东道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利用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发现中国参与工序分工的程度不断提高,且参与全球工序分工对其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高技术密集度行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效应更为明显,外国直接投资、有形资本积累、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和科研经费投入也对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运红   杨金华  
文章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统计数据,深入研究了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制造业高度化和合理化转型升级,通过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效率推动制造业高度化和合理化转型升级。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效率在制造业高度化转型升级中均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在制造业合理化转型升级中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度化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时间异质性,但对制造业合理化转型升级的影响不存在时间异质性;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度化和合理化转型升级的影响均存在空间异质性,对沿海区域的影响效应比内陆区域更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