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96)
- 2023(16660)
- 2022(13970)
- 2021(12793)
- 2020(11007)
- 2019(25336)
- 2018(24895)
- 2017(48235)
- 2016(26163)
- 2015(29276)
- 2014(29279)
- 2013(29459)
- 2012(27371)
- 2011(24781)
- 2010(24879)
- 2009(23649)
- 2008(23954)
- 2007(21618)
- 2006(18969)
- 2005(17764)
- 学科
- 济(115386)
- 经济(115234)
- 业(98696)
- 管理(90635)
- 企(86752)
- 企业(86752)
- 方法(52107)
- 数学(42789)
- 数学方法(42442)
- 财(38226)
- 农(34746)
- 业经(32363)
- 中国(31476)
- 制(28737)
- 务(25852)
- 财务(25815)
- 财务管理(25769)
- 企业财务(24505)
- 农业(23737)
- 贸(22416)
- 贸易(22404)
- 易(21845)
- 技术(20593)
- 学(20522)
- 体(19904)
- 银(19619)
- 银行(19583)
- 和(19388)
- 地方(18792)
- 行(18748)
- 机构
- 大学(385535)
- 学院(385232)
- 济(169402)
- 经济(166131)
- 管理(150503)
- 研究(131024)
- 理学(128784)
- 理学院(127434)
- 管理学(125709)
- 管理学院(124960)
- 中国(104274)
- 财(81424)
- 京(81211)
- 科学(76975)
- 农(67600)
- 所(67036)
- 财经(63958)
- 研究所(60254)
- 中心(59717)
- 江(58960)
- 经(58129)
- 业大(55327)
- 农业(53103)
- 经济学(52954)
- 北京(51447)
- 经济学院(47736)
- 财经大学(47349)
- 院(46518)
- 范(46195)
- 州(46072)
- 基金
- 项目(248291)
- 科学(197301)
- 基金(183923)
- 研究(181374)
- 家(160128)
- 国家(158812)
- 科学基金(136662)
- 社会(118877)
- 社会科(112810)
- 社会科学(112779)
- 基金项目(96595)
- 省(94986)
- 自然(87004)
- 自然科(85001)
- 自然科学(84975)
- 自然科学基金(83610)
- 教育(81827)
- 划(79730)
- 资助(75274)
- 编号(71510)
- 成果(58661)
- 部(56708)
- 重点(55913)
- 创(53774)
- 发(53130)
- 国家社会(50379)
- 创新(49737)
- 制(49447)
- 教育部(48821)
- 课题(48751)
- 期刊
- 济(190197)
- 经济(190197)
- 研究(116144)
- 中国(77033)
- 财(67499)
- 农(62409)
- 管理(58895)
- 学报(58521)
- 科学(55490)
- 大学(44788)
- 学学(42275)
- 农业(42090)
- 融(38924)
- 金融(38924)
- 财经(33290)
- 技术(32986)
- 教育(32764)
- 经济研究(30894)
- 业经(30555)
- 经(28723)
- 业(25252)
- 问题(25202)
- 贸(21680)
- 技术经济(21510)
- 世界(19790)
- 国际(18703)
- 版(18173)
- 现代(17917)
- 统计(17841)
- 财会(17729)
共检索到586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虹静 彭水军
适应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分工协作发展的趋势,科学评估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供给结构与效率,是深化制造业及服务业供给侧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2002-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投入产出子系统模型和敏感度分析,评估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供给。结果表明:数量上,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供给数量虽显著提升,但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待提高;结构上,生产性服务供给结构单一,信息技术等新兴服务供给不足;效应方面,不论是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传统生产性服务供给效率日渐式微,新兴生产性服务供给效率普遍需要提升。因此,需进一步促进生产性服务特别是新兴生产性服务的有效供给,以培育制造业对服务的多样化、高端化需求,引导生产性服务供给向产出效率更高的高端制造领域流动,并且为生产性服务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降低服务供给成本,提高服务供给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解季非
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效率不仅关系到两大产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的发挥。文章通过构建互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从目前中国总体及各省份、东中西部划分、主要经济区域以及细分行业等多个视角,分析和揭示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效率的现状及特征。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装备制造业 互动效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封思贤 徐月
在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时,现有文献集中在整体性分析上,分析的对象也大多是一个国家。本文尝试以一个区域为例,重点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进行结构性分析。结果显示人才流、资金流、知识和信息流、物流等不同类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程度也明显不同。因此,只有以制造业为基础并与制造业联动,有针对性地推行各种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才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结构分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纯彬 杨仁发
本文运用2004-2010年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和动态模型估计方法,从地区和细分行业层面实证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在细分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最大,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促进作用不显著。(2)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均对制造业效率提升有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制造业效率提升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在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有限。(3)无论从地区还是行业层面,熟练劳动力数量是制造业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政府规模...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效率 细分行业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书瀚 张瑞 刘立霞
本文以1997、2002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已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服务对象;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结构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结构均呈现不断升级趋势;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呈现出显著的互动关系,但关联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研究对于我国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关联 中国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菲 周钰玲 刘艳敏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薄弱、资源利用率低等困局。打破困局,需要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行业的影响途径。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内在机理分析,运用2004-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与空间计量分析法,引入生产成本和创新能力两个中介变量,实证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提高,还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间接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并且能促进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菲 周钰玲 刘艳敏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薄弱、资源利用率低等困局。打破困局,需要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行业的影响途径。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内在机理分析,运用2004-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与空间计量分析法,引入生产成本和创新能力两个中介变量,实证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提高,还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间接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并且能促进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俊 银成钺
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发展既是当前影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制造业效率的有效手段。从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基础要素投入、智能化服务应用水平和智能化效益等多指标维度构建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水平测度体系,基于29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进行基准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对制造业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为提升制造业效率,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的服务普及与应用,同时应加强智能化人才建设,借助产学研结合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力量,着力培养前沿的专业型智能化人才,从而助力制造业效率提升。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智能化 制造业效率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菲 周钰玲 刘艳敏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薄弱、资源利用率低等困局。打破困局,需要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行业的影响途径。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内在机理分析,运用2004-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与空间计量分析法,引入生产成本和创新能力两个中介变量,实证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提高,还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间接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并且能促进周边地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技术效率的效果显著。因此,应充分重视激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增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屠莉佳
本文利用中国199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生产性服务FDI溢出效应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有利于制造业效率的提高,但对外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大于对内资制造业的影响;外资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将促进内资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反之,则不成立;人均资本、产权制度可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制造业产出结构不合理,高产值并不意味着高效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姚星 杨锦地 袁东
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对外开放程度对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贸易开放度与国际投资开放度作为门槛变量,探讨了不同开放程度下,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效率产生外溢效应的差异。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楚明钦
本文利用1998-2010年中国从16个国家的进口数据,考察生产性服务等中间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根据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一步分析生产性服务各细分行业对装备制造业的效率提升效应。研究结果发现,通过生产性服务进口,中国可获得全球高级要素资源,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在生产性服务细分行业中,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显著促进了装备制造业效率,但物流服务业大幅度降低了装备制造业的效率。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技术进步 装备制造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海波 姚蕾
通过梳理生产性服务进口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利用2003年~2015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UNCTAD数据库,分别从服务贸易总体和分部门层面,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能够显著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生产性服务进口每增加1%,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0.354%;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诸如金融保险、科技专利、通讯信息等新兴服务贸易进口的提升作用要强于技术含量较低的诸如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进口;此外,行业规模扩张、资本深化以及研发支出结构改善均有利于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龚唯平 孟滔滔
本文运用Moran指数、Lmerr、Lmlag等检验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回归分析,对珠江三角洲九市制造业效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珠三角九市制造业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珠三角九市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对本地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存在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光 张超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04—2011年全国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整体制造业及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通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能显著提高整体制造业的效率,其中金融服务的提升效果最明显,但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的提升效果不显著;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最显著,金融服务对三种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总体影响最大,而科技服务对三种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要么具有负效应,要么不显著。流通服务最能提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金融服务则最能提升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效率 面板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