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02)
2023(11542)
2022(9456)
2021(8675)
2020(7386)
2019(16628)
2018(16426)
2017(31830)
2016(16941)
2015(19015)
2014(18897)
2013(19027)
2012(17531)
2011(15568)
2010(15664)
2009(15357)
2008(15583)
2007(14046)
2006(12581)
2005(11899)
作者
(46748)
(39229)
(39134)
(37320)
(25198)
(18438)
(17704)
(15157)
(14968)
(14046)
(13681)
(13030)
(12989)
(12549)
(12466)
(11832)
(11708)
(11320)
(11160)
(10905)
(9893)
(9515)
(9415)
(8930)
(8924)
(8834)
(8700)
(8622)
(7723)
(7669)
学科
(83032)
经济(82901)
(82342)
(74985)
企业(74985)
管理(71182)
方法(35448)
(30649)
数学(27581)
数学方法(27454)
业经(27303)
(26441)
中国(22248)
(21857)
财务(21836)
财务管理(21808)
(21100)
企业财务(20534)
农业(18728)
技术(16538)
(15887)
(15882)
贸易(15876)
(15552)
(15114)
(15062)
(14242)
体制(13927)
(13003)
银行(12993)
机构
学院(252593)
大学(250099)
(122064)
经济(120230)
管理(102492)
理学(87439)
理学院(86678)
管理学(85919)
管理学院(85434)
研究(83641)
中国(70150)
(59876)
(52085)
财经(46682)
科学(43464)
(42542)
(40665)
经济学(38745)
(37978)
(37871)
中心(37478)
研究所(35924)
经济学院(34936)
财经大学(34473)
北京(33290)
业大(31159)
商学(30354)
商学院(30085)
(29712)
农业(29410)
基金
项目(156960)
科学(127516)
基金(119420)
研究(118785)
(101645)
国家(100783)
科学基金(88988)
社会(81782)
社会科(77810)
社会科学(77796)
基金项目(62206)
(58147)
自然(54274)
自然科(53061)
自然科学(53048)
教育(52807)
自然科学基金(52247)
资助(48719)
(47894)
编号(45180)
(37409)
成果(36707)
(36279)
(35710)
(35552)
国家社会(35476)
重点(34776)
(33615)
教育部(33131)
创新(32568)
期刊
(140345)
经济(140345)
研究(81385)
(51639)
中国(50420)
管理(44437)
(36772)
科学(32527)
学报(29887)
(26745)
金融(26745)
农业(25188)
财经(24900)
大学(24801)
学学(23682)
经济研究(23054)
业经(22397)
技术(22284)
(21567)
问题(18407)
教育(17625)
(16512)
世界(15951)
(15946)
技术经济(15533)
国际(14470)
财会(13867)
现代(12961)
会计(12763)
经济管理(11719)
共检索到393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华  
2002~2007年中国制造业的原材料、工资等成本出现大幅度上涨,但与此同时,制造业的利润总额与利润率仍然呈增长趋势。利用投入—产出方法,本文研究发现,投入价格与工资上涨造成制造业利润减少,但通过提高产出的价格以及调整投入的结构、提高投入的使用效率能够消化成本上涨的影响,从而保持利润的增长。对成本上涨做出调整的过程也是产业升级的过程,由于应对成本上涨空间的有限性,应进一步加快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步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谭洪波  郑江淮  
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都在不断上升,而中国则不同,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本文在Baumol、Oulton和Sasaki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两部门模型来解释中国这种与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寻找其原因所在。模型证明了这种状况是由于中国服务业特别是高级生产者服务业的TFP增长率为零造成的,随后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且与日、美、德、法相比,中国服务业TFP增长率显著低于这几个国家的服务业TFP增长率。由于服务业中的生活服务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属于真正的"滞后部门",因此,...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韦韡  蔡运坤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与“压舱石”,但消费不足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突出的结构性问题。文章基于晋升锦标赛理论,采用2014-2018年三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与宏观层面的匹配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压力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压力与居民消费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通过工具变量法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强烈的增长压力对低市场化地区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更显著,但却促进了高市场化地区的居民消费,由此加剧了居民消费不平等。机制分析表明,强烈的经济增长压力会导致地方政府采用投资驱动式增长与土地财政依赖的策略,以短期内显著推高GDP。此外,地方官员晋升空间相对有限,而为了争取机会,以“层层加码”“硬约束”与“软约束”的方式制定经济增长目标将显著挤出居民消费水平;且在晋升激烈驱动的现实经济增长压力下,晋升希望更大的任期小于4年的省委书记采取的政策更加倾向于短期。研究结论为优化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以刺激居民消费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余泳泽  潘妍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经济高速增长与服务业结构升级滞后并存的现象。本文基于中国2004—2014年230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尝试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视角去解释这一现象。研究发现,在以GDP考核为主的"晋升锦标赛"机制下,地方官员为获得晋升机会通常偏好于采用"层层加码"和使用"之上"、"确保"等硬约束词汇的方式制定经济增长目标;以"层层加码"和"硬约束"的方式制定经济增长目标将显著抑制服务业结构升级;中间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主要通过影响要素资源在服务业内部的配置来抑制服务业结构升级。上述结论表明,弱化经济增长目标考核是当前阶段促进中国服务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鹄飞  陈鸿飞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监管层对于银行业资本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在巴塞尔协议逆周期审慎资本监管的考核要求下,以信贷为主的中国A+H上市银行相继陷入了一轮"融资—贷款—再融资"的怪圈。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经济金融深化进程中倒U型货币路径的现实背景,从理论上阐释了银行业靓丽业绩与再融资困境并存的怪圈,并借鉴IMF经济学家Barajas(2010)对银行最优资本资产比(equity to assets ratio)的计量,具体测算了中国A+H银行的股权再融资压力。最后,我们认为,大力推进包括债券市场在内的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应是未来中国经济金融深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国茂  陈国文  
本文从金融危机后中国金融业利润上升而制造业利润下降这一现实问题出发,探究了金融业对制造业利润的影响。我们建立了金融业净利润、制造业净利润与经济景气指数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探寻了金融业影响制造业净利润的机理,以识别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选择。研究发现:整体金融业和细分金融业都侵占了制造业的利润。整体金融业应当打破国家对利率的垄断以降低制造业的融资成本,加大对制造业的补贴以缩小行业工资差距,并且增加对制造业的技术补贴以提高其获利能力。对于细分金融业,根据制造业的不同特点,货币金融服务业应当完善不同规模银行对不同类型制造业的贷款支持;资本市场服务业应当完善多层次的制造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魏下海  万江滔  余玲铮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枯竭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如何积极选择有偏技术并重塑发展新动能,是当今中国制造业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最低工资调整作为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外生冲击,从理论和经验上考察其对制造业企业技术选择方向的影响。研究显示,当企业资本和劳动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时,最低工资上升将驱使企业选择资本偏向型的技术进步,其作用机制在于,最低工资上升将改变要素间相对投入价格,企业理性地采用资本替代劳动。本文利用中国区县最低工资数据和全国工业企业调查数据(2000—2013年)验证了这一点。对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企业,最低工资影响企业技术选择的结果存在异质性差异。此外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效率,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当前我国出现的大规模“机器换人”现象,并对如何更好地应对用工成本上涨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  苏益南  
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利润居高不下而制造业利润走低,引发了银行业侵占制造业利润的质疑。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文通过构建银行业净利润、制造业净利润与经济景气指数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探寻了银行业对制造业净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业侵占了制造业的利润,金融垄断问题是银行业影响制造业利润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放宽银行业准入条件、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完善银行对制造业的融资支持等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娜  达妮  李明明  
本文分析形成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要素禀赋低端锁定的地理转移契机、从"出口加工区"向"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升级契机、中产阶层消费市场形成的产品升级契机以及中国"走出去"战略助力价值链全面升级等四大契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娜  达妮  李明明  
本文分析形成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要素禀赋低端锁定的地理转移契机、从"出口加工区"向"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升级契机、中产阶层消费市场形成的产品升级契机以及中国"走出去"战略助力价值链全面升级等四大契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周华东  高玲玲  
本文致力于解决如下两个问题:一是我国房价上涨如何影响制造业就业,二是该影响通过何种途径实现。本文基于1999—2007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和全国278个地级以上城市相匹配的数据表明,房价上涨的"需求效应"和"抵押担保效应"压过"挤出效应",使得制造业企业就业增加,表明房价上涨并非制造业企业"用工难"的幕后推手。同时,房价上涨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在区域、时间、行业等方面存在广泛差异。进一步地,通过考察房价上涨对不同融资约束类型制造业企业就业的异质性影响,发现房价上涨对影响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需求效应"而非"抵押担保效应"实现。本文的发现有助于从劳动力就业的视角深化关于房价上涨如何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认识,对我国房价调控及促进就业相关政策讨论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佟家栋  刘竹青  
基于2004—2013年的中国城市数据,本文检验了房价上涨对中国制造业-建筑业就业结构的影响及具体特点,试图为我国制造业的用工问题提供新的解释。研究表明:房价上涨显著改变了中国制造业-建筑业的就业结构,促进了建筑业就业,"挤出"了制造业就业,恶化了制造业的用工问题。拓展分析还发现:(1)房价上涨的作用表现出地区差异和时间差异,格外冲击了东部沿海开放城市的制造业就业,且在经济危机后作用更明显;(2)房价上涨显著改变了微观企业的用工决策,阻碍了制造业企业的就业扩张,促进了建筑业企业就业,且这一作用依赖于企业所有制类型、要素密集度、员工学历等因素;(3)房价上涨显著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和建筑业企业的工资,但降低了制造业相对建筑业的工资水平,进而建筑业更容易吸引劳动力流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晓华  李绍东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本文考察了装备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作用,并通过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了二者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各部门对GDP的贡献逐年增大而且较稳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较大并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装备制造业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水平,反映出装备制造业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而感应度系数普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说明其他产业部门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刺激较弱;装备制造业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平稳的协整关系,GDP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冲击的响应非常明显,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对GDP冲击的响应只有微弱波动,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增长主要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柳箐   高煜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机器学习异质性因果推断方法——因果森林估计了数据要素对制造业增长的影响效应,同时使用个体处理效应估计考察了数据劳动对数据要素促进制造业增长的非线性调节模式。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促进效应显著,同时这一促进效应受到数据劳动的“倒U”型调节作用,即在拥有更大数据劳动规模地区的制造业增长中数据要素投入效应更为明显,但是随着数据劳动规模的持续扩大,数据要素投入效应的增长幅度越来越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迪  丁守海  
本文试图考察在我国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增加情况下,资本深化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就业增长的反向作用。鉴于我国技术进步具有要素偏向性,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时加入有偏技术进步假设,发现在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要素投入的条件下,资本深化会加深对就业的负向冲击。并利用wind数据库公布的中国制造业2383家上市企业2007-2018年数据,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验证了这点,结果发现:(1)在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要素投入时,资本劳动比增长率提高会降低整个制造业的就业增长率,技术进步吞噬就业。但是,资本深化对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就业增长作用呈反向趋势。(2)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后,该反向变动趋势加强。这意味着,在技术进步和制造业深度融合过程中,劳动者需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企业和政府配合提供培训支持,防止工人由于技能不匹配而导致大规模的结构性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