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21)
2023(16352)
2022(13654)
2021(12512)
2020(10797)
2019(24725)
2018(24243)
2017(46268)
2016(25422)
2015(28708)
2014(28920)
2013(28983)
2012(26872)
2011(24445)
2010(24498)
2009(23460)
2008(23917)
2007(21721)
2006(19154)
2005(17729)
作者
(74943)
(62742)
(62720)
(59621)
(40001)
(30140)
(28576)
(24472)
(23726)
(22394)
(21607)
(21238)
(20372)
(19990)
(19710)
(19280)
(18713)
(18681)
(18221)
(18041)
(15768)
(15561)
(15184)
(14272)
(14097)
(14063)
(14029)
(13986)
(12684)
(12576)
学科
(117220)
经济(117062)
(94912)
管理(89488)
(83705)
企业(83705)
方法(50945)
数学(41544)
数学方法(41179)
(36383)
(34521)
业经(32042)
中国(30254)
(26187)
(24661)
财务(24624)
财务管理(24578)
农业(23700)
企业财务(23297)
地方(22447)
(21426)
贸易(21416)
(20985)
(20911)
(20853)
环境(20012)
技术(19816)
(19370)
(18618)
理论(17892)
机构
学院(379670)
大学(378421)
(165065)
经济(161896)
管理(148056)
研究(130166)
理学(126500)
理学院(125114)
管理学(123382)
管理学院(122658)
中国(102755)
(80481)
(78479)
科学(77610)
(66772)
(64859)
财经(61701)
研究所(60092)
中心(59063)
(58499)
(55872)
业大(54075)
北京(51231)
经济学(50960)
农业(50788)
(47088)
师范(46657)
(46646)
经济学院(45976)
(45529)
基金
项目(245117)
科学(194677)
研究(180241)
基金(179849)
(156151)
国家(154864)
科学基金(133052)
社会(117243)
社会科(111198)
社会科学(111165)
(94888)
基金项目(94741)
自然(84280)
自然科(82225)
自然科学(82198)
教育(81221)
自然科学基金(80803)
(79599)
资助(73556)
编号(71326)
成果(57866)
(55717)
重点(55681)
(53595)
(52769)
课题(49470)
国家社会(49200)
创新(48851)
(48591)
教育部(47608)
期刊
(189156)
经济(189156)
研究(113964)
中国(74895)
(64794)
(59798)
管理(57038)
学报(55456)
科学(53999)
大学(42375)
农业(40604)
学学(40102)
(36163)
金融(36163)
教育(33671)
技术(32987)
财经(31490)
业经(30702)
经济研究(29398)
(27133)
问题(24992)
(24446)
技术经济(21565)
(20976)
世界(19289)
统计(18400)
国际(18188)
资源(17891)
(17720)
现代(17625)
共检索到575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迪  
生态效益强调"以少生多",达到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本文利用TOPSIS法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区域生态效益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差异和分布特点,强调生产与生态平衡,发展与环境的和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华胜  薛澜  
本文建立了知识要素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模型 ,并根据模型建立起评价制造业知识特性的指标体系 ,进而分析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特征 ,建立起知识与产业规模 ,知识与产业经济效益的分类准则 ,并以此标准对 2 9个制造业进行了分类 ,揭示了产业知识水平对产业发展的重大影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予川  沈轩  
从投入产出视角出发,利用1990-2010年我国投入产出数据,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进行了测算,采用生态效益服务价值系数测算我国2000-2013年间生态效益水平,研究显示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较低,制造业不同行业服务化发展不平衡,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增长点单一,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与生态效益成正相关。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制造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建议,以提高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和生态效益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婷婷  孙玮  
以全要素生产率是平滑增长为前提,选择C-D生产函数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方法,从要素配置效率的边际收益均一化角度计算了我国制造业18个行业的资本边际收益率。得出我国各行业的边际资本收益率在90年代中后期有一个下降的过程,在21世纪初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升;同时也出现了行业之间差异的发散和资本的过早深化,使得资本更加集中于钢铁、建材、化工等资本密集型行业,经济向效率缺失的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郑耀群  周新生  
利用集中度指标对中国制造业20个行业,从2003年至2006年的区域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为:我国制造业已呈现出较强的地区集中性,但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程度较低,制造业产业集群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现象。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云中  何建武  
根据各省(区、市)制造业分行业的总产值和增加值数据,从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的视角出发,计算区域产业结构同构系数和区域产业专业化指数,分析我国区域间产业结构同构程度变化的历史轨迹发现,区域产业同构程度不断下降,区域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2012年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同构程度与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相当,可见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同构程度仍然高于美国。为降低不合理的区域产业同构和促进区域产业的专业化发展,应降低区域间交易成本,加快改革步伐,提高对外开放质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普雁翔  
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区域转移的巨大变化,本文探讨了制造业区域转移的作用机理,并基于19个两位数制造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输成本对制造业选择邻近市场的区位具有重要意义,出口导向战略、国内需求不足以及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凸现了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推动了制造业区域转移;随着制造业逐步集聚,集聚经济外部性也发挥了相当作用,经验证据支持马歇尔外部性和波特外部性的积极影响,雅各布外部性的证据则较弱;由于富有弹性的劳动力供给,工资调整并没有对制造业集聚产生抑制作用。此外,地区间市场化差异也对制造业区域转移产生了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丽  孙林岩  杨洪焦  
介绍了区域极化研究常用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系数方法对1987-2003年我国制造业的极化发展趋势进行刻画;同时,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需要,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分析四大板块的极化状况。结果表明,省际极化不断增长,四大板块之间的极化现象十分明显,而四大板块内部的极化状况各异,本文采用增长极理论对现象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区域制造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腊芳  刘丽洁  肖明智  
通过建立超越对数成本函数,首先测算了28个省份制造业资本、劳动和能源的替代关系,随后结合VAR模型,研究了28个省份的石油、电力和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关系。结果表明:就总体来看,制造业对资本依赖程度明显提高,且资本对劳动力和资本对能源都存在明显替代关系;虽然制造业的劳动力自价格弹性绝对值不断增大,但能源自价格弹性较低,甚至最近几年为正值;制造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石油和天然气都可以替代煤炭,但替代能力都较弱。从区域角度看,各地区制造业能源替代差异明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雪琴  文嫮  
信息制造业在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对1999—2007年中国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按照信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梯度差异可以把我国31个省、市、区初步划分为五大等级;(2)等级之间的差距随着等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等级上各省、市、区的分布大致呈金字塔型;(3)31个省、市、区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时间维度变动轨迹显示,1/5以上的省、市、区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呈上升态势,1/4以上的省、市、区比较稳定,不到1/3的省、市、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日星  蒋文莉  
本文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综合效应模型,分析工资、失业与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工资对东部地区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的影响力度远小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东部地区,失业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内部结构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动正相关,而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动负相关;对于中部地区,失业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动正相关,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动负相关;对于西部地区,失业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动正相关,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动负相关。这对于中国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和工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路江涌  陶志刚  
本文利用Ellison and Glaeser(1997)衡量行业区域聚集和共同聚集的指标体系,考察中国制造业的区域聚集程度在1998至2003年间的发展趋势,并进行了国际比较。我们发现中国的行业区域聚集程度仍处在一个上升阶段。我们还注意到,无论就行业区域聚集程度还是行业区域共同聚集程度而言,中国目前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近期的水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曲立  王璐  季桓永  
研究目标:明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测度2011~2020年我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模型分析法、描述性统计和泰尔指数等方法,解析我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征及差距。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稳步提升态势,四大板块、五大经济带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别,地区内差异是造成区域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创新: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绿色、开放、共享、高效和风险控制六个维度系统构建我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价值:丰富和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为推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耀群  邓羽洁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中国2008—2019年31个省(区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总结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时序演进特征,运用聚类分析及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时序演变来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在区域上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依次递减的特点;第二,从空间格局来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同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高值地区与低值地区在空间上集聚效应显著;第三,从区域差距来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差距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距最大的为东部与东北之间,区域内差距最大的是东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伟  张萃  
本文以空间集聚与制造业增长之间的逻辑联系为前提条件,分三个层面实证考察了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中的FDI因素:一般层面之FDI渗透与制造业集聚之间的关联性;行业层面之集聚诸因素中的FDI因素;集聚程度有别层面之FDI集聚效应差异。借助成熟模型进行的数据分析表明,在所有这三个层面,FDI的行业空间集聚效应均明显可见。研究还显示,即使在高集聚行业,FDI迄今尚未产生新经济地理学推断的倒U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