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37)
2023(15033)
2022(12603)
2021(11550)
2020(9983)
2019(22912)
2018(22558)
2017(43222)
2016(23535)
2015(26719)
2014(26705)
2013(26817)
2012(25086)
2011(22762)
2010(22864)
2009(21979)
2008(22303)
2007(20279)
2006(17898)
2005(16633)
作者
(69858)
(58581)
(58349)
(55630)
(37344)
(27883)
(26495)
(22707)
(22105)
(20859)
(20026)
(19554)
(19061)
(18505)
(18391)
(17972)
(17381)
(17329)
(17034)
(16737)
(14652)
(14506)
(14198)
(13233)
(13208)
(13175)
(13098)
(12986)
(11740)
(11697)
学科
(106474)
经济(106326)
(91987)
管理(84704)
(81424)
企业(81424)
方法(47068)
数学(37904)
数学方法(37629)
(34848)
(32863)
业经(30708)
中国(28427)
(25520)
(23865)
财务(23832)
财务管理(23790)
企业财务(22541)
农业(22408)
(21137)
贸易(21124)
(20593)
(19057)
技术(19053)
(18719)
环境(18679)
(18663)
(18359)
地方(17281)
(17179)
机构
学院(352684)
大学(351542)
(155943)
经济(153033)
管理(136576)
研究(122204)
理学(116572)
理学院(115314)
管理学(113802)
管理学院(113130)
中国(97508)
(75013)
(74482)
科学(71690)
(63163)
(61972)
财经(58410)
研究所(56757)
中心(55254)
(54285)
(52947)
业大(50284)
农业(48789)
经济学(48389)
北京(47779)
经济学院(43695)
(43532)
财经大学(42962)
(42118)
(41939)
基金
项目(224820)
科学(178540)
基金(166248)
研究(164480)
(144430)
国家(143237)
科学基金(123146)
社会(107360)
社会科(101790)
社会科学(101764)
基金项目(87394)
(85986)
自然(78435)
自然科(76573)
自然科学(76549)
自然科学基金(75269)
教育(73863)
(72172)
资助(68230)
编号(64639)
成果(52640)
(51381)
重点(50988)
(48840)
(48570)
(45409)
国家社会(45326)
(45249)
创新(45117)
课题(44533)
期刊
(178211)
经济(178211)
研究(107136)
中国(71007)
(61889)
(57656)
管理(54050)
学报(52275)
科学(50565)
大学(39913)
农业(38967)
学学(37837)
(35048)
金融(35048)
财经(30115)
技术(30030)
教育(29659)
业经(28648)
经济研究(28480)
(26006)
问题(23563)
(23480)
(20815)
技术经济(19840)
世界(19312)
国际(18480)
财会(16641)
现代(16521)
(16436)
统计(16417)
共检索到540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执令  杨婧  
以我国制造业及其分行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了6类环境污染指标,分别从高度污染、中度污染、低度污染的静态角度和高增长、低增长、负增长的动态角度分析了环境污染水平的变化趋势,实证结果表明,工业废水、SO2、CO2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总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波动幅度则较大;而从行业分类来看,高度污染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低度污染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马澜  朱佩枫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杰  林云  
选取2005~2012年我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从产业层面探讨我国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产业规模、外商直接投资、能源消耗、科技投入、环境规制等条件下,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N"型关系,并且目前我国制造业集聚水平以中低集聚度为主,处于倒"N"型曲线的两个转折点之间。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集聚水平以降低环境污染水平的政策建议,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的双赢。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玉桥  张陶然  
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和Antweiler et al.(2001)的研究框架,构建企业排污的一般模型,采用"差异中差异"的估计方法,结合我国省际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考察契约制度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契约制度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契约制度较为完善的地区,企业倾向于投入"减排专用资本"进行污染减排活动,进而改善环境质量。但这种积极作用在契约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强化,利用行业本身的污染强度属性则可以解释这一"反常"的结果。在控制人均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等因素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越  陈泳昌  
推动开放发展和绿色发展是贯穿“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培育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发展理念。本文通过整合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及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获得了高度细化的微观企业数据,再将其与基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投入产出表构建的上游服务业开放指标进一步合并,实证研究了我国上游服务业开放对企业污染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服务业开放会显著降低企业污染水平,这一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显著成立;其次,服务业开放主要通过降低投入中的能源依赖和推动生产中的技术进步两个方面来改善企业环境绩效;最后,能源消耗水平、服务依赖度更高的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行业内企业更能依托服务业开放发挥环境改善效应。本文研究结论揭示了我国扩大服务业开放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效应,为进一步推动开放发展战略与绿色发展新理念的耦合与兼容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文治  陆建明  
FDI主要流入制造业中相对清洁的部门,从直接效应来看,FDI流入并没引起制造业污染排放的增加,反而减少了制造业的污染排放。基于投入产出的计算结果,FDI对中国制造业污染排放的间接拉动效应存在行业差异性,且FDI的间接效应只引起制造业中二氧化硫排放的上升,而对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的排放影响不显著。制造业各行业的能源消耗和科技投入也是造成污染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云岭  吴传清  周西一敏  
基于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区位商指数测度制造业集聚水平,从大气环境、水环境、能源消耗3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环境污染指数;在厘清制造业集聚的环境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基准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水平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2)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下游地区城市环境污染改善速度高于中上游地区。(3)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中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表现出先促增、后抑制、再加剧的“N”型曲线关系,而上游地区制造业集聚仍处于加剧污染的阶段。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应统筹兼顾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因地制宜推动制造业差异化发展,实施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标准,提升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庆波  赵忠秀  
在世界制造业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常伴随着环境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加剧。迄今为止,世界上典型的工业化国家都未能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进行FDI和外包是跨国公司进行制造业转移的两种基本方式。我国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与中国大气污染具有长期稳定关系。从制造业内部来看,大气污染主要来自黑色金属冶炼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治  陆建明  
本文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选取我国制造业15部门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2002年和2005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以及3种环境污染物排放数据,全面衡量FDI流入我国制造业对3种污染物排放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制造业单位产出3种污染物的排放数量逐年降低;(2)FDI主要流入制造业中相对清洁的部门;(3)FDI大量流入的清洁部门通过产业关联导致其他制造业部门污染物排放增加,"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并不成立的论断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重新修订;(4)从产业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制造业中相对污染密集的行业其污染排放受到其他行业的需求拉动影响较大,而相对清洁行业对其他行业污染排放的拉动较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阳荷  文东伟  李芳  
文章基于Levinson的污染物统计分解方法,对2001-2014年中国制造业产生的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进行了分解,并分析了技术、结构以及国际贸易效应在污染物排放量变动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4年进口行业结构开始有利于中国大气污染物的减排。综合来看,技术效应是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速减缓、烟尘和粉尘排放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中国制造业行业结构并没有向"绿色"方向优化;国际贸易在制造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动中发挥作用较小,但进口的行业结构正向有利于污染物减排的方向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阳荷  文东伟  李芳  
文章基于Levinson的污染物统计分解方法,对2001-2014年中国制造业产生的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进行了分解,并分析了技术、结构以及国际贸易效应在污染物排放量变动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4年进口行业结构开始有利于中国大气污染物的减排。综合来看,技术效应是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速减缓、烟尘和粉尘排放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中国制造业行业结构并没有向"绿色"方向优化;国际贸易在制造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动中发挥作用较小,但进口的行业结构正向有利于污染物减排的方向发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郭然  原毅军  
本文利用STIRPAT随机模型,以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为切入点,基于200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两个方面检验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总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产生倒"U"形影响效应,即当制造业集聚未达到"门槛值"之前,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加剧了环境污染,而一旦集聚水平超过"门槛值",制造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才能够显现。此外,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倒"U"形曲线"门槛值"位置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国绝大部分省份位于倒"U"形曲线的左侧,制造业集聚水平尚未跨越"门槛值"而发挥环境正外部性。本文进一步将全国样本分为东部、中部、西部省份,检验了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地区及行业异质性。其中,相比于中西部省份,东部省份制造业集聚表现出更为显著加剧环境污染的作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东部省份表现出对环境污染更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在中、西部省份抑制作用更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卢福财  詹先志  
为了探讨环境污染与制造业集聚之间的关系,获得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治理的启示,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城市环境污染程度的增加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在考虑空间关联性之后的不同作用结果。利用2005—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数据,通过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和门槛模型,分析环境污染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水污染还是二氧化硫污染,均存在空间溢出;三种污染物中能够带来显著负作用的是固体废弃物污染,而其余两种的负作用并不显著;在一定量的积累下,环境污染会对制造业集聚构成威胁,并且这种威胁受环境污染总量和环境规制力度的约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冬寒  袭著燕  李刚  
文章立足于贸易与环境规制的相互影响效应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重污染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借鉴Ederington和Minier的研究思路,建立基于中国出口贸易和环境规制特征的两公式贸易-环境模型,通过联立方程回归估计得到具有启发意义的结果:中国的环境规制与出口贸易的互动僵硬且不平衡,环境规制对污染品出口影响微弱,但受污染品出口地位制约严重。因此,政府在政策制定中应系统考虑出口贸易与环境规制的制衡关系,运用政策组合推动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提升环境质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静锋  周江  王波  
基于产业升级是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过程的认识,本文引入表征消费升级的非位似偏好与收入不平等,构建模型分析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因素对产业升级的内生决定机理。研究表明资本生产弹性对劳动生产弹性的比值与产业升级正相关,其余劳动生产率、人均资本、相对工资率等因素发生综合影响;收入不平等程度和最低资产禀赋与产业升级正相关。基于理论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了量化产业升级进程和增长质量的指数公式,针对中国制造业样本展开实证检验与区域比较分析。实证分析表明,从2005年到2020年中国18类制造业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产业升级。绝大多数轻工业实现了资本密集型增长,多数重化工业和高技术产业趋近资本密集型增长。在区域比较方面,东部沿海省份增长质量明显强于中西部省份。一些省份的优势产业保持良好增长质量。西部省份的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迅猛,然而受产业升级滞后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粗放型增长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