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79)
2023(20945)
2022(17606)
2021(16326)
2020(13871)
2019(31476)
2018(30951)
2017(58546)
2016(32387)
2015(36310)
2014(36136)
2013(35766)
2012(32771)
2011(29578)
2010(29491)
2009(27783)
2008(27687)
2007(24682)
2006(21980)
2005(19958)
作者
(96967)
(80790)
(80415)
(76363)
(51462)
(38668)
(36327)
(31721)
(30886)
(29025)
(27833)
(27372)
(25887)
(25781)
(25287)
(24675)
(24061)
(24032)
(23273)
(23247)
(20313)
(20135)
(19665)
(18415)
(18103)
(18044)
(17969)
(17949)
(16358)
(16075)
学科
(132166)
经济(131978)
(107108)
管理(103215)
(93410)
企业(93410)
方法(58123)
数学(47545)
数学方法(47003)
(39477)
(39362)
中国(36631)
业经(36587)
(29047)
(27994)
农业(26803)
(26343)
财务(26263)
财务管理(26222)
企业财务(24887)
(24741)
贸易(24727)
(24066)
地方(23573)
理论(23128)
技术(22889)
(22712)
(21118)
(20919)
银行(20840)
机构
大学(472007)
学院(470109)
(189588)
经济(185747)
管理(181428)
研究(163003)
理学(156130)
理学院(154343)
管理学(151701)
管理学院(150857)
中国(123547)
科学(102554)
(101990)
(89169)
(87206)
(84021)
研究所(76609)
业大(74245)
中心(71937)
财经(70802)
(70476)
农业(68842)
(64465)
北京(64386)
(60449)
师范(59767)
(58516)
经济学(57349)
(55801)
财经大学(52425)
基金
项目(315837)
科学(247449)
基金(229351)
研究(226139)
(202982)
国家(201268)
科学基金(170899)
社会(143407)
社会科(135833)
社会科学(135798)
(122607)
基金项目(121004)
自然(112061)
自然科(109451)
自然科学(109414)
自然科学基金(107475)
(104138)
教育(103251)
资助(94391)
编号(89930)
成果(73631)
重点(71644)
(69639)
(67119)
(66520)
课题(62902)
创新(61833)
科研(60529)
国家社会(59497)
教育部(59012)
期刊
(212340)
经济(212340)
研究(139323)
中国(92209)
学报(81721)
(80500)
科学(73474)
(70623)
管理(69590)
大学(61133)
学学(57781)
农业(55015)
教育(48912)
(41439)
金融(41439)
技术(39369)
财经(35510)
业经(34884)
经济研究(33790)
(31202)
(30520)
问题(27897)
(23934)
技术经济(23731)
科技(23165)
(22315)
图书(21506)
现代(21456)
世界(21267)
业大(20966)
共检索到700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健旋  
本文从智能技术、智能应用和智能效益三个层面构建了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各省级单位2001—2016年面板数据为样本,以熵权法作为衡量方法,评价了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程度和省际制造业智能化差异;从内源和外源等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呈现出逐年递升态势,智能应用水平超越智能技术和智能效益水平,是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特色,也是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程度持续提升的动力;(2)中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无论制造业智能化指数还是其分指标指数,东部地区均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3)从总体来看,技术研发、成本压力和人力资本是促进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军  钱宇  曹雅茹  李廉水  
制造业智能化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界定了制造业智能化内涵,构建包括基础投入、生产应用、市场效益三个维度13项指标的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测算2010—2016年中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从宏观及企业微观等层面实证检验制造业智能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智能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基础投入层和生产应用层所占权重较高,发挥主要作用;制造业智能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呈现出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的梯度分布态势;创新能力、用工成本、政策扶持等是制造业智能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其中创新能力是驱动东部智能化的主要因素,而成本压力是中西部地区智能化转型的主要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志浩  于秀艳  
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从智能支撑、智能应用和智能效益三个维度建立山东省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选取2003—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熵值-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测度。同时建立VAR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山东省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呈逐年增长态势,且总趋势明显。智能支撑水平和智能效益水平增长态势明显,智能应用水平出现波动式增长。(2)技术创新、政府财政和地区发展水平都是提升推动山东省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政府财政和地区发展水平贡献度较明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肖吉军   谢闻霖   王通达   张晓斌  
中小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有利于推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文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框架,明确了中小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构建中小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因果图和系统流图,并对模型进行有效性演化和仿真分析。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技术、组织及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影响因素对中小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技术、软件投入、人力资源投入、高管转型意愿、环境压力及政府财政补贴程度对中小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效果更为显著,并且影响效果具有滞后性。最后从技术、组织及环境三个层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玲玲  肖雅南  
“智能制造”是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能有效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企业投资效率的高低影响其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的好坏,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对企业自身的良好运营及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5~2020年105家智能制造试点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智能化水平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我国智能化水平不断上升;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智能化水平较高,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依次降低;(2)企业投资效率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投资过度情况呈增长态势,投资不足情况基本呈下降趋势;东部和东北地区的样本企业更多表现为投资过度,而在中西部地区多为投资不足;(3)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智能化水平对企业投资效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企业的智能化水平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当样本企业为国有企业时,智能化水平对企业非效率投资有抑制作用;非国有制造业试点企业的智能化水平也能有效避免出现非效率投资的情况。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吉亚辉  杨膨宇  尹昱霖  
伴随制造业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成熟,已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中制造业智能化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从制造业智能化的角度出发,基于环境规制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中介效应,采用2009-2019年27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探究智能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智能化能够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智能化会通过环境规制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中介效应,有效提高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吉亚辉  杨膨宇  尹昱霖  
伴随制造业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成熟,已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中制造业智能化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从制造业智能化的角度出发,基于环境规制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中介效应,采用2009-2019年27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探究智能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智能化能够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智能化会通过环境规制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中介效应,有效提高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苏贝  杨水利  
基于扎根理论,选取15个智能制造典型案例,探索影响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因素。结果表明:产品市场需求、智能技术、智能装备资源、智能交互能力、智能服务平台、智能管理系统是影响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服务以及管理智能化的关键因素;环境变化以及企业家精神是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分析5种智能制造模式,为相关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曹雅茹   刘军   邵军  
本文分析了智能化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中国201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智能化对制造业就业及其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智能化与中国制造业就业总量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智能化水平较低时以对就业的替代为主,智能化水平较高后将显著促进就业增长;智能化通过延伸产业链和促进技术创新等中间途径实现就业的创造效应,其中,延伸产业链的中介效应更为明显;智能化有利于制造业就业结构高级化,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高技能和中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下降;智能化对制造业就业及其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为应对智能化对制造业就业造成的差异化影响,应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质量,完善技能培训的内容与模式,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政策,积极引导智能化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俊   银成钺  
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发展既是当前影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制造业效率的有效手段。从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基础要素投入、智能化服务应用水平和智能化效益等多指标维度构建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水平测度体系,基于29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进行基准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对制造业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为提升制造业效率,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的服务普及与应用,同时应加强智能化人才建设,借助产学研结合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力量,着力培养前沿的专业型智能化人才,从而助力制造业效率提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岳宇君  顾萌  
基于制造业企业实证检验证实: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通过竞争战略对企业业绩产生影响。笔者以2013—2019年中国大陆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研究样本的有效数据,在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动态面板模型及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对包含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在内的企业业绩的影响及竞争战略、内部控制在其中的作用。检验结果证实: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提高了企业业绩;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均中介了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对企业业绩的正向影响;内部控制在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通过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对企业业绩的积极影响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本研究通过实证检验智能化转型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业绩,揭示了智能化转型与企业业绩内在联系的机理,所得结论拓展了现有关于智能化转型、企业业绩方面的学术探讨边际,为企业通过智能化转型提升业绩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廉水  石喜爱  刘军  
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深刻调整,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主攻方向,是中国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制造业发展新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本文从世界和中国制造业发展进程的视角梳理了制造业智能化的阶段历程;将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进行对比分析,提炼了制造业智能化的内涵;从制造业企业、产业和宏观(总体)等多个方面刻画了制造业智能化的外延特征;从核心技术、生产方式、标准体系、制造业体系等方面就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判断中国十年后将作为主要领导者引领世界智能制造的发展潮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美琳  徐索菲  徐充  
近年来,东北地区围绕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不断发力。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智能制造业初具规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初见成效;积极组建智能制造协同联盟,智能制造产业园蓬勃兴起;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制造业数字化程度持续提升。但还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及共性技术缺失、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待加强、制造业的绿色运营进程缓慢、产业链协同转型局面尚未形成等突出问题。应从营造有利于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建立和完善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企业基础数据库,运用互联网手段推动制造业向智能绿色转型发展等方面精准施策,推动"东北制造"向"东北智造"转型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童雨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动力。哪些因素驱动了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文章采用“技术—组织—环境”(TOE)的分析框架对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基于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研发投入、金融支持对于数字化转型影响为正并且非常显著,高管学历和企业规模对数字化转型有一定的影响;分行业类型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影响最大,金融支持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影响最大,高管学历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最大。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个结论。因此,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企业应不断提升研发投入和技术水平,特别是高管要重视数字化转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童雨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动力。哪些因素驱动了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文章采用“技术—组织—环境”(TOE)的分析框架对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基于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研发投入、金融支持对于数字化转型影响为正并且非常显著,高管学历和企业规模对数字化转型有一定的影响;分行业类型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影响最大,金融支持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影响最大,高管学历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最大。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个结论。因此,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企业应不断提升研发投入和技术水平,特别是高管要重视数字化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