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65)
2023(16761)
2022(14100)
2021(12984)
2020(11172)
2019(25426)
2018(24982)
2017(47593)
2016(25723)
2015(29133)
2014(28697)
2013(28643)
2012(26630)
2011(24078)
2010(24248)
2009(23055)
2008(23353)
2007(21311)
2006(18782)
2005(17383)
作者
(73900)
(61873)
(61827)
(58743)
(39501)
(29512)
(27983)
(23945)
(23337)
(22213)
(21230)
(20782)
(20070)
(19682)
(19439)
(18983)
(18463)
(18305)
(18005)
(17812)
(15427)
(15139)
(14923)
(14082)
(13876)
(13842)
(13822)
(13775)
(12414)
(12380)
学科
(113440)
经济(113287)
(98531)
管理(90770)
(87205)
企业(87205)
方法(50394)
数学(40853)
数学方法(40532)
(37684)
(34261)
业经(32481)
中国(31964)
(27080)
(24641)
财务(24601)
财务管理(24553)
技术(24406)
(23976)
贸易(23960)
(23389)
农业(23323)
企业财务(23244)
(19437)
(19032)
(18938)
银行(18899)
理论(18885)
地方(18860)
(18645)
机构
学院(376304)
大学(375119)
(167064)
经济(163974)
管理(148344)
研究(127163)
理学(126610)
理学院(125313)
管理学(123650)
管理学院(122901)
中国(101548)
(79782)
(79319)
科学(73279)
(64195)
(62765)
财经(62175)
(58353)
中心(58184)
研究所(57472)
(56462)
业大(52288)
经济学(51850)
北京(50455)
农业(49170)
经济学院(46792)
财经大学(45840)
(45303)
(45271)
(44781)
基金
项目(240158)
科学(191226)
研究(178567)
基金(176648)
(152649)
国家(151365)
科学基金(130824)
社会(116716)
社会科(110814)
社会科学(110785)
(93050)
基金项目(92803)
自然(81950)
教育(81055)
自然科(80115)
自然科学(80093)
自然科学基金(78765)
(77312)
资助(71759)
编号(70536)
成果(57204)
(55004)
(54816)
重点(54023)
(51955)
创新(50760)
国家社会(49331)
(48938)
课题(48769)
(47802)
期刊
(188715)
经济(188715)
研究(116041)
中国(79390)
(66550)
管理(60156)
(58451)
学报(53598)
科学(52414)
大学(41659)
农业(39628)
学学(39214)
(37719)
金融(37719)
教育(36623)
技术(35532)
财经(32253)
经济研究(30566)
业经(30421)
(27849)
问题(24790)
(24424)
(22635)
技术经济(22433)
世界(19680)
国际(19409)
科技(18121)
现代(17827)
财会(17487)
统计(17434)
共检索到581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贤凤  武博  王建华  
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运用DEA-最优分割聚类法对中国28个制造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水平较低,高技术制造业比传统制造业效率更低,制约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科技经费内部支出利用率低,产学研合作效率低,专利申请数不足。最后,提出改进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毕克新  杨朝均  艾明晔  
外部技术获取是技术进步的推动力之一,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将外部技术获取分为技术引进和技术溢出两种方式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0年我国29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从创新投入产出视角研究了外部技术获取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国内技术购买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促进作用,而国外技术引进和FDI技术溢出具有不利的影响;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具有正向的影响,而FDI技术溢出具有负向的影响;技术创新投入在国内技术购买影响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的过程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而在FDI技术溢出影响我国制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国庆  周明  
通过结合制造业技术创新和全球价值链提升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不同主体、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技术创新对我国2003-2018年期间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相较政府的技术创新投入对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和上游度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相较技术创新人员投入对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和上游度的作用也更为突出;技术创新产出通过一定的中介效应作用于技术创新投入,能带来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的延伸和上游度的攀升。最后,提出应合理突出企业的市场化主导地位,积极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创新,加大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巧芝  张力晖  
技术创新系统构建是制造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数据,对制造业部门间的创新关联关系网络特征进行研究,从而精准识别各部门的角色地位。结果表明:该网络具有低密度、高传输效率、等级森严等特征。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位于网络中心,其余部门位于边缘位置;创新活动溢出部门集中于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化学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部门,接收部门则比较分散。27个制造部门划分为双向溢出者、净受益者、净溢出者和经纪人角色四个小群体。基于此,应增强溢出部门的创新发展动力功能,拓宽创新传导通道建设,将更多高质量创新成果辐射到下游部门,以达到提升综合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方元  常艳华  
文章以2007年、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投入产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总产出、增加值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占比则有所下降,净出口实现大幅度增加。装备制造业具有较低的中间需求率和较低的附加值率,对其他产业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同时装备制造业对整个国民经济既有极强的拉动作用又有极强的推动作用,既是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又是制约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方元  常艳华  
文章以2007年、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投入产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总产出、增加值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占比则有所下降,净出口实现大幅度增加。装备制造业具有较低的中间需求率和较低的附加值率,对其他产业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同时装备制造业对整个国民经济既有极强的拉动作用又有极强的推动作用,既是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又是制约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鲁成  张红彩  
这篇文章以北京制造业行业为对象,通过运用典则相关的分析方法,对北京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紧密的联系,并且相对而言,技术创新的人力投入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较大,而技术创新的财力投入对专利的申请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额和新产品的产值影响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文文  王文平  束慧  秦颖博  
文章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考察中国制造业在1997—2007间转移引致的经济和环境效应及其空间特征,从消费、出口和投资三方面探究经济和污染转移的驱动因素,解析引致转移效应的产业原因。结果表明:八大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分为绿色转入型、灰色转入型、绿色转出型和灰色转出型;各地区转移的驱动因素各不相同,消费的驱动作用最大;经济转移的空间流向与污染不一致,前者向沿海地区集中,后者向西、向北流动,产业转入不是加剧污染的必然原因。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必好  黄浩杰  
产业内水平分工能够提高岗位设置精细化,优化加工制造部门与专业科研部门之间要素组合。以阿西姆格鲁垂直一体化和技术模型为基础,利用全国7次投入产出调查动态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工制造部门前向水平分工,依靠购买专业科研部门技术创新要素,增加物质要素和创新要素数量,但加工制造部门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削弱;加工制造部门后向水平分工,将会加大独立研发力度,依靠自身力量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小娟  赵倩  
文章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2006~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情况,并对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碳排放进行了比较分析,在计算加工贸易出口碳排放时分离出进口中间产品碳排放和国内实际碳排放,同时研究了2007年制造业各部门的出口碳排放情况,最后基于各项研究结论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碳减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奕辰  栾维新  
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完全需求系数进行量化,实证分析1995—2011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互动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这17年间中国制造业对自身的完全需求提高了34.16%,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全需求提高了45.50%;制造业对自身的需求挤占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其中对基础型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有所下降,表明制造业基础型服务成本在不断降低;对驱动型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大幅增加,表明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产业互动升级的轨道。今后还应加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与集聚水平,重点推进驱动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跨界融合,高度关注先进知识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的积累。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楚明钦  
本文以1997、2002、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分别对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比重、增加值率、装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投入程度、生产性服务业被装备制造业需求的程度、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总体还很低,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在下降,而装备制造业比重在上升,但增加值率在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靠物质性投入并大幅上升,生产性服务投入严重不足并大幅度下降;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率很低,但是对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中间需求增长很快,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的中间需求率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前向关...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莉芳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力量,本文根据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资料剖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历程,对制造业的产业联动关系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变化特点,并就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业关联关系进行了对比。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较差的现状,提出结合行业特性和经济发展模式,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发力共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契合度。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风涛  李俊  
本文利用最新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全球价值链进行了解构分析,计算了制造业各部门产品在1995-2009年的国内增加值比例,发现多数制造业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有所下降,但近年来有回升趋势。接着以纺织品部门和电气及光学设备制造业部门为例,对其最终产品增加值的世界分布和各国各部门的贡献率进行了计算,发现日、美、韩、德、中国台湾省等经济体所贡献的增加值较高,同时发现国内服务业部门对制造业产品增加值的贡献较大。中国制造业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不断提升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魏作磊  李丹芝  
文章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中国与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并没有出现与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相一致的发展趋势,中国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来自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制造业对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金融保险业的依赖度减少所引起的。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制造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内部化现象严重、金融市场建设明显滞后所造成的。因此,加快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进程,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必须立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健全市场制度、完善市场环境,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外部化、专业化发展以及扭转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