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03)
- 2023(15706)
- 2022(12835)
- 2021(11784)
- 2020(9952)
- 2019(22450)
- 2018(22234)
- 2017(42076)
- 2016(22780)
- 2015(25685)
- 2014(25565)
- 2013(25280)
- 2012(23155)
- 2011(20845)
- 2010(21099)
- 2009(20256)
- 2008(20301)
- 2007(18701)
- 2006(16696)
- 2005(15830)
- 学科
- 济(100567)
- 经济(100416)
- 业(88635)
- 管理(81333)
- 企(79352)
- 企业(79352)
- 方法(39977)
- 财(32517)
- 农(31294)
- 业经(31133)
- 数学(30965)
- 数学方法(30722)
- 中国(30474)
- 制(25715)
- 务(22175)
- 财务(22132)
- 财务管理(22101)
- 农业(21011)
- 企业财务(20956)
- 体(19769)
- 贸(19595)
- 贸易(19579)
- 易(19077)
- 技术(18628)
- 银(17782)
- 银行(17758)
- 理论(17676)
- 策(17593)
- 融(17218)
- 金融(17211)
- 机构
- 学院(331031)
- 大学(329800)
- 济(148423)
- 经济(145710)
- 管理(127578)
- 研究(115911)
- 理学(107723)
- 理学院(106655)
- 管理学(105217)
- 管理学院(104584)
- 中国(95028)
- 财(72866)
- 京(71031)
- 科学(63814)
- 所(58204)
- 财经(56415)
- 农(54068)
- 中心(52308)
- 研究所(51658)
- 江(51586)
- 经(51251)
- 经济学(46325)
- 北京(45507)
- 业大(43910)
- 农业(42199)
- 院(41586)
- 经济学院(41555)
- 财经大学(41552)
- 州(40067)
- 范(39585)
- 基金
- 项目(206663)
- 科学(165241)
- 研究(155305)
- 基金(153277)
- 家(132194)
- 国家(131075)
- 科学基金(113605)
- 社会(102431)
- 社会科(97128)
- 社会科学(97108)
- 基金项目(79386)
- 省(78208)
- 教育(70452)
- 自然(70264)
- 自然科(68725)
- 自然科学(68706)
- 自然科学基金(67575)
- 划(65333)
- 资助(62740)
- 编号(61256)
- 成果(51163)
- 部(47495)
- 重点(46439)
- 创(45252)
- 发(44474)
- 国家社会(43651)
- 制(43612)
- 课题(43053)
- 业(42089)
- 创新(41641)
- 期刊
- 济(174644)
- 经济(174644)
- 研究(107653)
- 中国(74017)
- 财(60638)
- 管理(55213)
- 农(51891)
- 学报(46433)
- 科学(45916)
- 融(37984)
- 金融(37984)
- 大学(37013)
- 农业(35095)
- 学学(34698)
- 教育(33832)
- 财经(30056)
- 技术(29557)
- 经济研究(28710)
- 业经(28108)
- 经(26056)
- 问题(22665)
- 业(21298)
- 贸(20604)
- 世界(19391)
- 国际(19004)
- 技术经济(18150)
- 现代(16131)
- 商业(14994)
- 财会(14865)
- 版(14847)
共检索到529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赜琳
本文利用直接贸易流量和间接产业趋同两种方法实证分析中国制造业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及变动趋势。首先在边界效应模型框架下,考察了产品自身属性差异对区际贸易的影响,重点考察地方保护的影响;其次运用动态估计方法分析了1997—2006年区际贸易壁垒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区域位置、区间距离及地方保护等对制造业区际贸易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在11个制造业部门中,纺织、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的地方保护最为严重,紧接着是交通运输设备、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机械、化工、电子等制造业,而金属冶炼及制品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保护最弱;1997以来中国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势不是趋同而是向着尊重比较优势的差异化发展,...
关键词:
地方保护 产业趋同 边界效应 市场一体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伟 张萃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模型模拟显示,在对外开放先行的前提下,由相对分割的国内市场向高度一体化国内市场的转变,会先强化对外开放促成的制造业区域集聚模式,而后导致这一集聚模式被打破。无论是对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的纵向考察还是实证检验,均表明目前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具有显著的制造业区域集聚效应,迄今尚未产生理论模型推断的倒U形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勇 曹丽莉
制造业是集群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本文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行业1993、1997、2002、200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1993—1997年集聚程度有所下降,1997—2002—2003年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集聚程度的提高是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依次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上海五省市集中度很高,西部边远地区则远远落后,两极分化严重。总体上看,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与工业增长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聚 地理集中指数 制造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罗勇,曹丽莉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ne of all kinds of industrial clusters.The paper measures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China's twenty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1993,1997,2002 and 2003 by means of the index of industry concentration constructed by Ellison and Glaeser and concentration degree of the regions whose manufacture sales incomes rank the top five.The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descended from 1993~1997 and ascended from 1997~2002~2003.The raise of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is the main development trend.The industries ale sorted to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technology intensive industry—capital intensive industry—labor intensive industry by the descending agglomeration degree.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is sharply unbalanced and polarization is serious.As a whole,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industry growth.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聚 地理集中指数 制造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安波
本文利用樊福卓(2007)构造的地区专业化系数,分别从地域维度和行业维度对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18个制造行业在1988~2006年间的区域专业化系数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其演进特征和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从行业层面上说,我国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总体上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从区域层面上说,各省份间制造业的结构差异性逐渐增强,即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省份行业分工水平和专业化进程在我国各地区中增速加快,沿海省份则增速放缓。
关键词:
制造业 区域专业化 特征分析 变动趋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勤
本文运用I—O(投入产出表)法中Davies-Morris指数法,旨在分析一个产业或企业内纵向一体化的趋势。论文实证检验了江苏省制造业的纵向一体化的状况,估计和分析了江苏制造业的16个产业和各产业前5名的80个企业的纵向一体化趋势,并与其他国家的状况进行比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都阳 蔡昉
本文利用 1 995~ 2 0 0 2年中国制造业分细行业的分省时间序列资料 ,考察了地区间工资的趋同性。由于分细行业的资料可以更好地控制工资的行业差异 ,因而本研究能够准确地观察工资在地区间的趋同与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 ,中国的改革促进了地区间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形成。
关键词:
工资 劳动力市场 一体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文良
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分析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加速后制造业集聚与扩散趋势的变化以及地区专业化水平的变化。通过分析广东省与其周边省份以及广东省各地市的产业平均集中率和制造业中心值,本文发现广东省制造业集聚趋势在继续;而对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和地区间专业化指数、从行业的角度对产业空间基尼系数、SP指数以及各行业产值的省份(地市)集中度的分析,则进一步阐明了在制造业集聚和扩散的进程中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的变化和集聚、扩散的具体行业及地理位置。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集聚 扩散 专业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迪 丁守海
本文试图考察在我国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增加情况下,资本深化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就业增长的反向作用。鉴于我国技术进步具有要素偏向性,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时加入有偏技术进步假设,发现在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要素投入的条件下,资本深化会加深对就业的负向冲击。并利用wind数据库公布的中国制造业2383家上市企业2007-2018年数据,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验证了这点,结果发现:(1)在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要素投入时,资本劳动比增长率提高会降低整个制造业的就业增长率,技术进步吞噬就业。但是,资本深化对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就业增长作用呈反向趋势。(2)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后,该反向变动趋势加强。这意味着,在技术进步和制造业深度融合过程中,劳动者需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企业和政府配合提供培训支持,防止工人由于技能不匹配而导致大规模的结构性失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景新 王云峰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下,选取制造业19个行业,以省份作为区域单元,采用绝对和相对地理集中指数两个指标,构建了1980-2011年25年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我国制造业和三种不同类型产业的地理集中变动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的地理集中变化趋势表现为分散-集中-分散三个阶段;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分散-集中-分散走势,中度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势出现分化,典型资本密集型产业,除化纤制造呈现出分散-集中走势外,其他产业分散和集中趋势不明显。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区位 产业地理集中 实证研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辛迎 方明月 聂辉华
企业的边界或一体化问题是企业理论的核心问题。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投入-产出表,本文第一次构造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一体化程度指数,并考察了市场范围、地区制度质量以及金融发展对企业一体化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企业面临的市场范围越大,或者地区制度质量越高,它就越倾向于非一体化;地区金融发展程度越高,企业就越倾向于一体化。特别是,那些对外部金融依赖度更高的行业的非公有制企业,会伴随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更加倾向于一体化。本文的结论对于我们理解企业的边界以及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清 袁森柱 杨刚强
文章探讨市场一体化与制造业聚集的关系,用相对价格法对长江经济带商品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测度,利用200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对制造业聚集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商品市场一体化总体水平呈现波动中收敛趋势,东中西部地区呈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格局;运用系统GMM模型估计,在控制对外开放和交通运输变量下,市场一体化对制造业聚集有一定分散作用,逐步加入政府干预和技术密度变量后,分散作用依然显著并且呈现稳定状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三忙 李善同
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分析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关系,理论研究和模型数值模拟都显示,两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促进了制造业的地理集聚。同时,目前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已显现出较高的水平,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拐点开始出现,但是在计量检验中仍不显著。采取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政策都明显有利于制造业的地区集聚,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多干预则对制造业地理集聚具有负面影响。
关键词:
国内市场一体化 制造业 地理集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清 袁森柱 杨刚强
文章探讨市场一体化与制造业聚集的关系,用相对价格法对长江经济带商品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测度,利用200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对制造业聚集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商品市场一体化总体水平呈现波动中收敛趋势,东中西部地区呈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格局;运用系统GMM模型估计,在控制对外开放和交通运输变量下,市场一体化对制造业聚集有一定分散作用,逐步加入政府干预和技术密度变量后,分散作用依然显著并且呈现稳定状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晓华 陈阳 张欣钰
随着城镇化建设、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产业集聚逐渐成为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区域链条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基于区位基尼系数(G)和地理集中度(CRn)测算我国制造业21个行业1997—2013年期间的集聚水平,深入分析我国制造业所具有的集聚特征与变化趋势;并结合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探究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关联模式。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集聚呈现倒"U"型演变过程,即1997—2008年集聚水平上升,产业集聚拐点在2003—2008年期间出现,2009年之后制造业集聚水平出现下降态势;(2)制造业地域分布不均,形成以山东、江苏、河南等地区的高值集聚块,以广东省为中心的集聚点,并以此为中心向周边省市递减,同时产业发展水平相似(高高或低低)的区域呈现集聚、片状分布格局,空间结构化严重;(3)制造业以分散—离散和集中—离散两种空间集聚类型为主,产业的空间集聚类型演化集聚与离散相交替,空间集聚类型趋向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