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46)
2023(12018)
2022(9890)
2021(9063)
2020(7818)
2019(17361)
2018(17194)
2017(32372)
2016(17534)
2015(19777)
2014(19621)
2013(19721)
2012(18212)
2011(16417)
2010(16682)
2009(16316)
2008(16422)
2007(14955)
2006(13453)
2005(12882)
作者
(49507)
(41331)
(41300)
(39449)
(26557)
(19487)
(18639)
(15933)
(15737)
(14887)
(14368)
(13936)
(13696)
(13300)
(13172)
(12670)
(12345)
(11996)
(11890)
(11676)
(10582)
(10025)
(9928)
(9468)
(9376)
(9345)
(9176)
(9157)
(8207)
(8147)
学科
(81915)
(80608)
经济(80469)
(74890)
企业(74890)
管理(71830)
方法(33451)
(29777)
业经(27680)
(26674)
数学(25399)
数学方法(25209)
中国(23050)
(22451)
(20910)
财务(20886)
财务管理(20858)
企业财务(19768)
农业(18594)
技术(17069)
(16427)
(15738)
贸易(15726)
(15609)
(15462)
(15400)
(14717)
体制(14282)
(13933)
银行(13922)
机构
学院(261030)
大学(259600)
(120856)
经济(118818)
管理(104342)
理学(88542)
理学院(87700)
研究(87595)
管理学(86798)
管理学院(86293)
中国(73701)
(60268)
(54930)
科学(46992)
财经(46622)
(43131)
(42379)
(40971)
(40360)
中心(39948)
研究所(38128)
经济学(37806)
北京(35263)
财经大学(34360)
经济学院(33958)
业大(33047)
(31521)
农业(31286)
(31212)
商学(30235)
基金
项目(161828)
科学(131024)
研究(122242)
基金(122185)
(104546)
国家(103630)
科学基金(91093)
社会(82665)
社会科(78528)
社会科学(78513)
基金项目(63377)
(60167)
自然(56192)
自然科(54946)
自然科学(54931)
教育(54872)
自然科学基金(54050)
资助(50080)
(49949)
编号(47115)
成果(39013)
(38037)
(36636)
(36570)
重点(35889)
(35738)
国家社会(35585)
(34286)
教育部(33520)
创新(33401)
期刊
(141696)
经济(141696)
研究(85144)
中国(55188)
(51165)
管理(45498)
(39273)
科学(35103)
学报(32842)
(29508)
金融(29508)
大学(26987)
农业(26553)
学学(25372)
财经(24779)
技术(23029)
教育(22888)
业经(22874)
经济研究(22517)
(21465)
问题(18433)
(16542)
(16419)
世界(15847)
技术经济(15316)
国际(14540)
财会(13375)
现代(13130)
会计(12659)
经济管理(11706)
共检索到414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傅帅雄  张文彬  
本文根据Dumais et al.(2002)建立的一个有关集中度的动态分析框架,利用中国制造业两位数行业分省数据,分析了1988-2003年间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中的动态过程,发现制造业行业绝对份额的变动方向与行业的历史布局呈反方向变动,一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产业中心让位于沿海省份。大致在1990年代中后期,我国彻底完成了产业中心的轮替,且新的中心开始处于不断聚集的阶段。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凯杰  王甜甜  
环境规制距离是影响出口动态的重要因素,利用2005—2014年我国制造业的细分产品数据,选取OECD环境政策严厉程度指数测度我国与不同国家行业的环境规制距离变化,实证检验环境规制距离变化对出口动态的影响。结果发现,环境规制距离正向变化会抑制产品出口退出和进入,却利于出口持续时间的延长以及持续出口产品的深化,且该影响会随着技术程度和产品差异程度的不同呈现异质性。基于出口目的国环境规制水平和类型进行扩展分析证实,我国已摆脱"污染避难所"式的逐底竞争,且市场和非市场环境规制工具距离变化对出口动态影响存在差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景新  王云峰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下,选取制造业19个行业,以省份作为区域单元,采用绝对和相对地理集中指数两个指标,构建了1980-2011年25年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我国制造业和三种不同类型产业的地理集中变动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的地理集中变化趋势表现为分散-集中-分散三个阶段;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分散-集中-分散走势,中度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势出现分化,典型资本密集型产业,除化纤制造呈现出分散-集中走势外,其他产业分散和集中趋势不明显。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沈鸿  陈丽娴  
本文研究我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与地理分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大样本数据为基础,采用LP法计算企业生产率,构造市场集中度指标和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两个集聚指标,进行了多方位的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的市场集中不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代表专业化水平的地方化经济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度量行业间多样化集聚的城市化经济对企业生产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市场集中对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不明显,控制市场集中和地理集聚后,出口企业生产率高于非出口企业,出口的"生产率悖论"并不存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秀婷  赵玉林  
通过构建动态循环联立方程模型,利用2009—2015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揭示创新驱动制造业TFP增长的复杂机理及关键制约要素。研究发现:R&D投资能够通过提高创新产出能力进而实现对TFP的提升,但这种机制的实现具有滞后性;创新过程各阶段产出的反馈效应也具有滞后性,时滞特征放大了创新驱动的行业差异。基于技术密集度的分类研究进一步发现,各类行业创新驱动增长的机制存在差别;技术成果转化脱节、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改革不完善以及二次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阻碍了制造业创新驱动增长的有效进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巍  顾国章  
本文根据产业升级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构造了产业内升级程度指标和产业间升级潜力指标,利用2001年和200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数据对产业升级的两种路径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沿着产业链的产业内升级是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主要模式,升级的产业也集中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一些我国拥有比较优势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存在比较优势断档的风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文彬  黄佳金  
利用熵指数及其分解法考察我国制造业在1988-2003年地理集中度的时空演变状况,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行业地理集中度上升;内地的集中度高于沿海,在对制造业地理集中度提高的贡献中,地区间的贡献在近年来处于主导地位;对外开放程度越高、政府管制程度越低、资本密集度大、地方保护水平低的行业地理集中度及其提高幅度越高、地区间集中度及其提高幅度也越高。中国的制造业将继续集中,并在提高总体效率的同时扩大了区域间的差距。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艳红  薄文广  殷广卫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08年制造业数据实证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产业特征与产业地理集中的关系,其结果发现,自1999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在行业上,资源型产业地理集中度最高,高度地方化产业地理集中度最低;从全国20个制造业行业数据样本看,FDI的进入会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中;根据外资比重进行产业细分后,外资对高外资比重产业地理集中的正向促进作用依然明显,而对低外资比重行业的作用不显著;即使在高外资比重产业中,FDI与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也不存在着倒U型关系,而在低外资比重产业中,只有当FDI比重超过一个临界值时,FDI对地理集中的正向促进作用才会显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薄文广  
本文利用中国1993-2007年25个两位数制造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特征、空间差异与制造业地理集中的关系。结果发现:自从1993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在行业上,资源型产业集中度最高,变化率最低,高技术产业集中度居中,变化率其次,其余类型产业集中度最低,变化率最高。影响不同产业在不同地区地理集中的因素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内部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外部条件(地理位置、外国直接投资)的共同作用促使高技术产业高度集聚在沿海地区中的相对发达地区,沿海地区中相对落后地区以及内陆地区中相对发达地区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入和发展更具有吸引力,而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则集中在内陆地区中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升起  兰珍先  付华  
基于OECD-WTO联合发布的TiVA统计数据,采用Koopman等提出的"GVC地位指数",测算分析了1995-2009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及内部各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及其演变情况,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内部各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仍处于较低水平;无论自身比较还是国际间比较,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明显高于"资本、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部门;1995-2009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及内部各部门在GVC中的分工地位呈现"L"型演变特征,这一演变特征与中国的要素禀赋、工业化发展进程和经济发展战略变化有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威  刘德学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中间产品是主要的贸易对象,研究分工地位的传统方法将不再适用。本文借鉴了Koopman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欧盟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测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40个经济体1995-2011年制造业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数和国际分工地位指数,并进行跨国跨行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价值链参与程度国别差异较大;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国际分工地位仍处于较低的位置,有被"锁定"的风险;国际分工地位较高的主要是资源密集型行业;高技术行业的分工地位指数为负,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威  刘德学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中间产品是主要的贸易对象,研究分工地位的传统方法将不再适用。本文借鉴了Koopman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欧盟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测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40个经济体1995-2011年制造业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数和国际分工地位指数,并进行跨国跨行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价值链参与程度国别差异较大;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国际分工地位仍处于较低的位置,有被"锁定"的风险;国际分工地位较高的主要是资源密集型行业;高技术行业的分工地位指数为负,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蒙英华  尹翔硕  
作为高级的要素投入,生产者服务的进口提高了进口国的专业化分工,从而提升了制造业的整体效率。通过运用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1997~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后,结果表明:生产者服务进口更能促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其他商业服务进口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效应最为明显,其次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口、专有权与特许权使用费和金融服务进口;通讯服务、建筑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效率产生负面影响,而其中又以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效率的负面冲击最为严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贺灿飞  肖晓俊  
利用第一次经济普查两位数和三位数制造业数据分析四川省制造业地理格局。总体上,四川省制造业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最为分散的产业包括食品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等,而最为集中的产业包括电子通信设备、文教体育用品等。统计分析表明,在核心—边缘框架下,资源投入、历史基础、产业政策与产业特性对四川省制造业地理集中有重要影响。本研究表明,核心-边缘结构、路径依赖对于解释经济欠发达、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内陆地区的产业地理格局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旭东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没有改变制造业领域重型制造业增长快于轻型制造业增长的规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制造业新的主要增长点,提供了工业化模式多元化的新证据。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重视重型制造业的发展是中央政府必须始终坚持的产业政策,而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则应该向本地区具有优势的制造行业倾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