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58)
- 2023(18287)
- 2022(15581)
- 2021(14642)
- 2020(12366)
- 2019(28367)
- 2018(27920)
- 2017(54047)
- 2016(29348)
- 2015(33017)
- 2014(32892)
- 2013(32567)
- 2012(30227)
- 2011(27234)
- 2010(27449)
- 2009(25961)
- 2008(25711)
- 2007(22847)
- 2006(20542)
- 2005(18875)
- 学科
- 济(122509)
- 经济(122333)
- 业(103586)
- 管理(99268)
- 企(91311)
- 企业(91311)
- 方法(52986)
- 数学(42586)
- 数学方法(42118)
- 财(38851)
- 农(36888)
- 业经(34546)
- 中国(34125)
- 制(28829)
- 务(25574)
- 财务(25500)
- 财务管理(25463)
- 贸(25091)
- 贸易(25075)
- 农业(24881)
- 易(24477)
- 企业财务(24133)
- 和(21926)
- 学(21838)
- 技术(21813)
- 地方(21768)
- 策(21746)
- 理论(21736)
- 银(20837)
- 银行(20798)
- 机构
- 学院(422806)
- 大学(422802)
- 济(180309)
- 经济(176673)
- 管理(169631)
- 理学(145109)
- 研究(143694)
- 理学院(143583)
- 管理学(141611)
- 管理学院(140817)
- 中国(113094)
- 京(90684)
- 财(87163)
- 科学(83132)
- 所(71504)
- 财经(68036)
- 农(65303)
- 中心(64292)
- 研究所(64221)
- 江(63242)
- 经(61928)
- 北京(58080)
- 业大(57872)
- 经济学(54281)
- 范(53193)
- 师范(52804)
- 院(51936)
- 农业(50805)
- 财经大学(50343)
- 州(50300)
- 基金
- 项目(274390)
- 科学(218009)
- 研究(206421)
- 基金(201227)
- 家(173109)
- 国家(171620)
- 科学基金(148703)
- 社会(132167)
- 社会科(125358)
- 社会科学(125327)
- 基金项目(105432)
- 省(104339)
- 自然(94387)
- 教育(93701)
- 自然科(92187)
- 自然科学(92167)
- 自然科学基金(90562)
- 划(87600)
- 编号(83896)
- 资助(83246)
- 成果(69526)
- 部(62161)
- 重点(60783)
- 发(58329)
- 创(58138)
- 课题(57673)
- 国家社会(54549)
- 制(54041)
- 教育部(54035)
- 创新(53733)
- 期刊
- 济(206233)
- 经济(206233)
- 研究(133684)
- 中国(83523)
- 财(69153)
- 管理(67510)
- 农(61016)
- 学报(59140)
- 科学(57504)
- 大学(46249)
- 教育(44996)
- 学学(43390)
- 融(43259)
- 金融(43259)
- 农业(42085)
- 技术(36654)
- 财经(34266)
- 业经(33359)
- 经济研究(32624)
- 经(29429)
- 问题(26713)
- 业(23985)
- 贸(23687)
- 技术经济(22009)
- 国际(21926)
- 世界(21007)
- 现代(20573)
- 理论(20233)
- 图书(19083)
- 科技(18973)
共检索到647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清剑 李金华
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使得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制造业升级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制造业升级在增强国际竞争力中的影响以及制造业升级面临的国外技术优势压力和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提出了构建现代制造业体系是我国制造业升级的目标,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支撑体系。
关键词:
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政策支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任若恩
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初步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若恩导言自80年代早期以来,中国进行了两个调整过程:一个是工业化过程,另一个是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中国成功地采用了贸易驱动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在调鳖过程的两个方面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佳
文章选取2000—2019年处于智能制造发展“引领型”和“先进型”的12个国家,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前12位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国家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中国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弱于“引领型”第一梯队的三个国家,2000—2019年中国的三项评价指标增长趋势明显,在“先进型”第二梯队中居于前列。最后从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人才机制改革和加强区域资源整合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竞争力 智能制造业 竞争力评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佳
文章选取2000—2019年处于智能制造发展“引领型”和“先进型”的12个国家,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前12位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国家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中国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弱于“引领型”第一梯队的三个国家,2000—2019年中国的三项评价指标增长趋势明显,在“先进型”第二梯队中居于前列。最后从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人才机制改革和加强区域资源整合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竞争力 智能制造业 竞争力评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明身 田兰章 王俊杰
由于关系到我国的信息安全以及降低信息化成本、IT技术生命周期的原因,提升中国IT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的紧迫性。本文使用比较常用的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市场占有率指数、质量与附加值指数等指标对中国IT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中国IT制造业在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型等产品领域具有比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高附加值、高技术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但在这些领域,中国IT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提升我国IT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资源禀赋的改善和升级、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企业的技术跟踪和技术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具有较高抱负水平和企...
关键词:
中国IT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明远 范爱军
本文针对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运用多元回归、费景汉-拉尼斯分解等方法研究人口红利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形成的影响及贡献度,分析了人口红利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和制约因素。研究表明,人口红利、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地理集聚度、对外开放度的增加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物质资本水平越高、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劳动力市场灵活度越高,人口红利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效果越明显,人口红利提升国际竞争力相关因素影响和制约的程度因行业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跃 欧阳新琳
本文采用RCA指数、RRCA指数、TC指数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方面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与RCA指数、TC指数的关系。研究表明近10年以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不断增强,RCA指数对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影响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甄峰 赵彦云
我国经济总量和制造业增加值总量已进入世界前列,但从产出、效率、市场、制度、创新等全方位衡量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却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番不尽人意的景象。本文应用综合评价、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通过与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国际比较和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硬实力具有较高的水平,优势体现在低成本和大市场,但也面临挑战;软实力则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有待全面提升和改善。此项国际比较有助于全面理解我国制造业所处国际竞争地位,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指明方向。
关键词:
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创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金碚 李钢 陈志
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程度提升;在与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国家进行竞争力对比时,发现加入WTO后,相对于上述国家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升;而与此同时,中国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虽然也有提升,但相对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速度,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较慢。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产业竞争力 WTO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海涛 任若恩
本研究以中德制造业的双边国际比较为基础,测定了1991-2000年的劳动生产率和1995年的单位劳动成本,并集中从相对价格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成本等三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对纺织业、服装业和皮革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等行业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相对价格水平 劳动生产率 单位劳动成本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光亚 振佳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与国际化步伐密切相关,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更是不可避免地融入到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研究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因其在制定产业国际化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研究认为,中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仍比较弱,应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加强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出口市场占有率,从而提升中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唐静 余乐芬 杨爽
本文在分析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低碳经济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造成的消极和积极影响,使用1991—2012年的数据样本来拟合相关变量对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贡献程度,运用逐步回归、平稳、协整检验和异方差检验,最后得到长期均衡的回归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之间呈负相关。所以,由于制造业能源消耗结构问题,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在短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但长远来看,低碳经济的减排机制,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形成及提升。鉴于此,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制造业国际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汪素芹 贾志娟 曹玉书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承接外包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制造业承接国际外包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外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系数为1.103874,而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影响系数为3.109623。
关键词:
制造业 国际外包 产业竞争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红祥 张祥祯 吴艳 贺正楚
对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的互动机理进行分析,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论和国际竞争力理论,从供给侧、需求侧的角度探索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互动的结构和内容。制造业发展质量系统包括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三个子系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系统包括出口竞争、市场份额和产业内贸易三个子系统,依据这两个系统,评价和测度了制造业发展质量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发展水平,并根据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来实现两个系统之间的互动发展。在上述理论基础上,构建互动指标和耦合的互动模型,采集2001-201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两类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皆呈现先快速增长后略微下降的发展趋势,系统之间的互动发展呈现"倒U"型模式,目前属于中级协调阶段,制造业发展质量系统在金融危机过后发展较为平稳,但国际竞争力系统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2)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增量的综合发展水平,呈现较明显的"强-弱-强"M型小波动趋势,系统之间的互动发展呈现很明显的"倒U"型模式,相较国际竞争力,制造业发展质量目前改变了依靠增量推动的经济模式,进入较为平稳的"保质"发展模式。(3)预测结果显示,要坚持"保质"的经济模式,实现互动发展的稳中有增。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任若恩
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研究任若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院)当作者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客座研究员时完成了这一研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世界银行的客座研究项目支持了这一研究。我感谢林毅夫,海闻和该项目的两次研讨会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