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16)
- 2023(18462)
- 2022(15453)
- 2021(14469)
- 2020(12488)
- 2019(28770)
- 2018(28457)
- 2017(54027)
- 2016(29399)
- 2015(33528)
- 2014(33453)
- 2013(33239)
- 2012(30595)
- 2011(27478)
- 2010(27616)
- 2009(26081)
- 2008(26023)
- 2007(23216)
- 2006(20139)
- 2005(18449)
- 学科
- 济(127363)
- 经济(127193)
- 业(103399)
- 管理(97624)
- 企(90862)
- 企业(90862)
- 方法(60225)
- 数学(50197)
- 数学方法(49522)
- 财(40581)
- 农(36531)
- 业经(33584)
- 中国(33441)
- 制(28270)
- 贸(26815)
- 贸易(26801)
- 务(26683)
- 财务(26618)
- 财务管理(26565)
- 易(26186)
- 企业财务(25166)
- 农业(24814)
- 理论(22314)
- 技术(21843)
- 学(21657)
- 和(21286)
- 地方(20513)
- 体(20362)
- 银(20189)
- 银行(20157)
- 机构
- 学院(427825)
- 大学(425804)
- 济(183552)
- 经济(180108)
- 管理(167955)
- 理学(144332)
- 理学院(142825)
- 研究(140746)
- 管理学(140372)
- 管理学院(139557)
- 中国(111364)
- 京(89311)
- 财(87639)
- 科学(82787)
- 农(70797)
- 所(70474)
- 财经(68981)
- 中心(64983)
- 江(64242)
- 研究所(63373)
- 经(62697)
- 业大(60790)
- 经济学(56649)
- 北京(56199)
- 农业(55580)
- 范(51837)
- 师范(51313)
- 经济学院(51115)
- 财经大学(51018)
- 州(50429)
- 基金
- 项目(278728)
- 科学(221912)
- 基金(205710)
- 研究(203855)
- 家(178093)
- 国家(176614)
- 科学基金(153476)
- 社会(131125)
- 社会科(124473)
- 社会科学(124442)
- 省(107983)
- 基金项目(107687)
- 自然(99265)
- 自然科(97065)
- 自然科学(97039)
- 自然科学基金(95378)
- 教育(95171)
- 划(90549)
- 资助(85470)
- 编号(81341)
- 成果(65989)
- 部(63087)
- 重点(62633)
- 创(59767)
- 发(58940)
- 课题(56311)
- 创新(55418)
- 国家社会(55087)
- 教育部(54725)
- 制(53868)
- 期刊
- 济(201483)
- 经济(201483)
- 研究(126225)
- 中国(84192)
- 财(72219)
- 管理(65704)
- 农(65126)
- 学报(62471)
- 科学(59594)
- 大学(48626)
- 学学(45926)
- 农业(44180)
- 教育(42431)
- 融(40960)
- 金融(40960)
- 技术(40489)
- 财经(34856)
- 经济研究(32500)
- 业经(32258)
- 经(29969)
- 问题(26771)
- 业(26187)
- 贸(24984)
- 技术经济(23296)
- 统计(22813)
- 国际(22681)
- 世界(21235)
- 策(20871)
- 版(19982)
- 财会(19976)
共检索到643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昭玲 张咏华
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细分中间投入产品进口来源和最终产品出口方向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进行了度量,并通过分析前后方向的分工联系勾勒出中国加入的国际垂直专业化链条。研究表明,中国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在加深,但主要角色仍是加工制造的中转枢纽。"NIEs/日本—中国—欧美"和"NIEs/日本—中国—NIEs/日本"是中国制造业加入的两条主要垂直分工链条,从而印证了"三角模式"和东亚生产网络的存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风涛 王颖
垂直专业化指数可用来衡量一国或部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但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迅猛发展的今天,仅仅计算垂直专业化指数的大小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考察垂直专业化的结构特征。本文利用最新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将1995~2011年中国制造业各部门出口产品的垂直专业化分解为最终产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中间产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以及来自国外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考察了中国制造业各部门的垂直专业化结构特征和变动趋势,为衡量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真实地位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小平
国际贸易通过隐含的CO2能够影响到一国CO2的排放。在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情况下,一国出口中隐含的CO2由国内和国外排放所组成。本文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就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的CO2进行了测算。分析发现,第一,在单位出口产品隐含的CO2中,国内投入隐含的CO2比重逐步减少,进口中间品中隐含的CO2比重逐步增加;第二,在研究期间,环境贸易条件有略微恶化的趋势,但是总的来看,出口含CO2强度平均来说都要小于进口中含CO2强度,说明贸易总体上有利于中国的节能减排;第三,国际贸易对CO2排放的影响显著增强。因此,构建环境友好型外贸发展模式是中国低碳经济运行的需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磊
笔者借鉴Hummel(2001)的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以及行业净附加值比重,并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考察的7个年份当中,制造业总体及14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都逐渐上升,说明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但制造业总体以及16个细分行业的净附加值率在考察年份中却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通过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升级,但却导致了细分行业净附加值比重的下降,对制造业的产业内升级作用不明显,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分工 净附加值 产业升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史本叶 李泽润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作为新型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垂直专业化指数进行了测算,并运用1992-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实证研究了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可以有效地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而且这种升级效应在初期效果显著;尽管这种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但升级效应的积极作用依然存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小蒂 孙景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上升趋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本文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动态变化的影响做了经验分析,揭示了该影响在不同产业中的差异性,并对“差异”形成的机理做了理论探索。从长期看,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昆 廖涵
本文通过将FDI垂直溢出进行分解,并考虑投入产出效率的动态变化,检验了中国FDI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不存在线性水平溢出,但不排除非线性的可能性;不存在倒U形的技术溢出特征,外企通过购买国内投入而产生的后向溢出是最重要的技术溢出渠道,且对产出的影响成非线性,而外企通过购买中间进口而产生的后向溢出则可能存在门槛效应;外企通过提供中间进口而产生的前向溢出是否存在并不确定,由线性溢出回归可知外企通过提供国内投入而产生的前向溢出为负。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昆 廖涵
文章利用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通过将FDI经由总中间投入产生的两种垂直溢出效应分解为经由国内投入和中间进口的四种垂直溢出,并考虑投入产出效率的动态变化,对中国制造业FDI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外企通过提供给下游行业中间进口而产生的前向溢出有助于技术进步的提升,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水平溢出、外企通过提供给下游行业国内投入产品而产生的前向溢出、外企通过购买上游行业所提供的国内产品而产生的后向溢出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均为负,并且各种FDI技术溢出效应似乎有降低技术效率的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明志 李敏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对相关指标的计算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主要发生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发展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出现了新的特征,即产业间升级与产业内升级的背离。这意味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存在着"虚高"现象。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这种产业结构的"虚高"现象与中国深度介入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密切相关,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促进中国产业间升级具有积极作用,而对产业内升级具有阻碍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殷宝庆
在全球生产网络化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广泛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劳动收入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外向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省为例,测算了浙江26个制造业部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并就垂直化专业分工对浙江制造业工资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浙江制造业部门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总体上提升了行业工资收入水平;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制造业工资收入的促进作用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比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更大。本文最后就如何提升浙江制造业工资水平、缩小行业工资差距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分工 工资效应 面板数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文府
本文运用最终产品增加值方法,提出了一个理解世界各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力的框架,并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评估了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增加值创造的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最终产品本地增加值比重一定程度下降不等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在中国制造业规模扩张过程中,尽管制造业最终产品本地增加值比重经历了先降后升再降的波浪式变化轨迹,但是它一直远远大于出口贸易本地增加值比重,而且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所占份额呈稳步上升趋势。制造业中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的细分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低技术行业和中技术行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少数高技术行业逐渐获得显示性比较优势;中国制造业生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艳 于立新 郑雪
本文基于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数据,以中国作为发包方,对中国制造业离岸外包行为进行了研究,较全面地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离岸外包水平,并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制造外包和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决定因素,特别强调了所有制结构以及科技水平对离岸外包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离岸外包是"技术寻求型"的,而非"成本节约型"的;外资较多的行业具有较高的外包倾向,而国有比重越高的行业外包越少;交易条件和行业规模与外包水平正相关。中国企业可以通过离岸外包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并进一步发挥生产性服务外包的作用,促进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继军 袁敏 张为付
文章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了单位增加值的就业效应指标,开展了相应的部门分解,结合WIOD数据库,计算了19952011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完全增加值系数和完全就业系数。结果表明:传统的以产出为基准计算的就业量低估了国内真实边际产出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即以单位增加值为基准计算的就业效应更大;虽然低端技术制造业在融入全球价值链中的就业创造效应最强,但不稳定,对外部冲击十分敏感;低端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过程中,增加值增长与就业增长短期内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将制造业各行业的单位增加值的就业效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完全增加值 制造业就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宏 刘珅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在D-S框架下建立两国三产业的NEG模型,将劳动力要素细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引入3种要素,改进中间品完全专业化生产的假设,加入垂直关联因素分析了FDI对一国垂直专业化地位的决定因素。根据理论模型,结合中国数据进行经验分析表明,随着跨国公司对我国FDI的增加,我国参与制造业垂直专业化的程度加深,在国际生产网络中所处的分工地位提升。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FDI 技术复杂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文东伟 冼国明
基于Hummels et al.(2001)分析框架,本文利用OECD提供的中国1995—2005年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用1995—2006年中国24个行业的贸易数据,描述了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演变趋势,考察了影响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产品部门,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水平的迅速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年来中国出口,特别是高技术行业出口规模的爆炸式增长。②中国的比较优势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仍来源于低技术制造业,但高技术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力呈不断增强的趋势。③垂直专业化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海外市场依存度、国内...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贸易竞争力 投入产出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