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17)
- 2023(17741)
- 2022(14833)
- 2021(13823)
- 2020(11936)
- 2019(27465)
- 2018(27133)
- 2017(51744)
- 2016(27827)
- 2015(31685)
- 2014(31435)
- 2013(31465)
- 2012(28919)
- 2011(26050)
- 2010(26028)
- 2009(24757)
- 2008(24642)
- 2007(22069)
- 2006(19159)
- 2005(17668)
- 学科
- 济(122949)
- 经济(122781)
- 业(101320)
- 管理(94679)
- 企(88861)
- 企业(88861)
- 方法(57863)
- 数学(47857)
- 数学方法(47280)
- 财(39784)
- 农(36243)
- 业经(33069)
- 中国(32147)
- 制(27534)
- 贸(26249)
- 贸易(26238)
- 务(26151)
- 财务(26092)
- 财务管理(26037)
- 易(25658)
- 企业财务(24661)
- 农业(24645)
- 技术(21487)
- 和(20825)
- 学(20478)
- 理论(19871)
- 体(19507)
- 银(19458)
- 银行(19428)
- 地方(19418)
- 机构
- 学院(407972)
- 大学(407304)
- 济(178994)
- 经济(175677)
- 管理(162220)
- 理学(139178)
- 理学院(137775)
- 管理学(135693)
- 研究(135107)
- 管理学院(134924)
- 中国(107829)
- 京(85502)
- 财(85097)
- 科学(78316)
- 所(67419)
- 财经(67091)
- 农(67003)
- 中心(62507)
- 江(61044)
- 经(60958)
- 研究所(60562)
- 业大(57437)
- 经济学(55442)
- 北京(53922)
- 农业(52591)
- 经济学院(50028)
- 财经大学(49649)
- 范(48360)
- 院(48347)
- 师范(47894)
- 基金
- 项目(265083)
- 科学(211326)
- 基金(196706)
- 研究(194246)
- 家(170182)
- 国家(168778)
- 科学基金(146670)
- 社会(126642)
- 社会科(120301)
- 社会科学(120271)
- 基金项目(103087)
- 省(101299)
- 自然(93947)
- 自然科(91848)
- 自然科学(91821)
- 自然科学基金(90253)
- 教育(88850)
- 划(85196)
- 资助(81325)
- 编号(76934)
- 成果(62116)
- 部(60431)
- 重点(59235)
- 创(57008)
- 发(56176)
- 国家社会(53633)
- 创新(52819)
- 课题(52480)
- 教育部(52348)
- 制(52103)
- 期刊
- 济(197359)
- 经济(197359)
- 研究(121777)
- 中国(78651)
- 财(70043)
- 管理(63494)
- 农(61673)
- 学报(58076)
- 科学(56397)
- 大学(45457)
- 学学(42994)
- 农业(42103)
- 融(39473)
- 金融(39473)
- 技术(37538)
- 教育(35832)
- 财经(33969)
- 经济研究(31756)
- 业经(31585)
- 经(29220)
- 问题(26251)
- 业(25153)
- 贸(24481)
- 技术经济(22883)
- 国际(22181)
- 统计(21586)
- 世界(21071)
- 策(19594)
- 财会(19316)
- 现代(18842)
共检索到615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磊 杨永华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两种基于投入—产出方法度量行业国际分割生产程度的指标:一种是行业中间投入品中的国外含量的指标;另一种是行业出口的国外含量的指标。并使用我国制造业数据,对26个制造业行业的国际分割生产程度进行了度量。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割生产存在行业差别,且我国制造业出口包含着很大部分的国外投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楚明钦
文章基于OECD Input-output Database中G7国家和金砖五国中的印度、巴西和中国Mid-2000s投入产出数据,比较分析了这些国家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程度。中国经济中物质投入比重高于发达国家,而生产性服务投入比重低于发达国家;由于物质投入比重比较高,中国国民经济增加值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需求高于发达国家,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低于发达国家,说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程度比较低。中国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影响力系数都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中研究与发展业和其他商务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远高于发达国家,而感应度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彭徽 匡贤明
本文基于国际投入产出表,构建单向融合度、综合融合度和融合互动度指数,并将产业部门按照技术密集度进行分类,测度产业融合的程度。结合"微笑曲线"和价值链理论,生产性服务业贡献度越高或者制造业贡献度越低,越有利于产业升级。对融合度指标进行国内外对比,结果表明:中国产业融合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生产中生产性服务业贡献度过低;生产性服务业过度依赖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低技术部门影响力偏低且高技术部门影响力过高;制造业低技术部门产值偏高且高技术部门产值过低。应抓住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契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贡献度,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机制,促进高技术部门发展,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影响力,调整制造业部门的产值比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海峰 施展
借鉴Koopman和王直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地位指数和长度指数,基于产品生产分工过程的"碎片化"和"分割化"属性,运用WIOD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发布的投入产出和全球价值链统计数据,对比分析我国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形势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主要由深向参与度驱动,产品生产过程复杂;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和长度指数之间不存在显性的相关关系,地位指数和长度指数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较为显著;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和地位指数整体排名较为靠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制造业 生产分割 价值增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海峰 施展
借鉴Koopman和王直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地位指数和长度指数,基于产品生产分工过程的"碎片化"和"分割化"属性,运用WIOD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发布的投入产出和全球价值链统计数据,对比分析我国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形势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主要由深向参与度驱动,产品生产过程复杂;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和长度指数之间不存在显性的相关关系,地位指数和长度指数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较为显著;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和地位指数整体排名较为靠后,但观测期内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地位指数和长度指数存在行业异质性,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业存在显性比较优势,知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存在显性比较劣势。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制造业 生产分割 价值增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后向和前向垂直专业化率指标,并据此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与方式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主要是以后向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2)中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位置,主要参与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生产环节;(3)伴随着跨国生产分工的深化,中国制造业正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4)中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参与全球价值链中的某一个生产环节,且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和发展相对薄弱;(5)在四类技术类别制造业中,中低技术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但高技术制造业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技术;(6)相对于中国主要以后向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美国主要是以前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永华
本文在李嘉图模型的框架下,通过模型推导,对比分析了考虑国际分割生产和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条件下,一国出口比较优势变化的原理;并采用2001-2008年我国和世界制造业26个分行业的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不考虑和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情况下,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参与国际分割生产,我国制造业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行业增多了,特别是高技术含量行业的比较优势上升了而分离了国际分割生产导致的贸易后,我国制造业的出口比较优势明显下降。此外,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对策。
关键词:
国际分割生产 制造业 比较优势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高凤 郑玉
以生产阶段数作为衡量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工业企业1998—2011年数据并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与其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层面上,中国制造业TFP的增加对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TFP增加1%,制造业生产阶段数增加0.523%。而生产分割的长度增加并没有增加其TFP,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促进的关系;(2)高技术制造行业的TFP与生产分割的长度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高技术行业生产阶段数的增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高凤 郑玉
以生产阶段数作为衡量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工业企业1998—2011年数据并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与其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层面上,中国制造业TFP的增加对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TFP增加1%,制造业生产阶段数增加0.523%。而生产分割的长度增加并没有增加其TFP,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促进的关系;(2)高技术制造行业的TFP与生产分割的长度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高技术行业生产阶段数的增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并不明显;(3)低技术制造行业的TFP对生产分割长度有正向影响,但生产分割长度对其TFP的影响为负,低技术制造行业主要涉及加工、制造等低生产率阶段。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奕辰 栾维新
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完全需求系数进行量化,实证分析1995—2011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互动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这17年间中国制造业对自身的完全需求提高了34.16%,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全需求提高了45.50%;制造业对自身的需求挤占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其中对基础型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有所下降,表明制造业基础型服务成本在不断降低;对驱动型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大幅增加,表明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产业互动升级的轨道。今后还应加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与集聚水平,重点推进驱动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跨界融合,高度关注先进知识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的积累。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莉芳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力量,本文根据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资料剖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历程,对制造业的产业联动关系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变化特点,并就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业关联关系进行了对比。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较差的现状,提出结合行业特性和经济发展模式,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发力共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契合度。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楚明钦
本文以1997、2002、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分别对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比重、增加值率、装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投入程度、生产性服务业被装备制造业需求的程度、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总体还很低,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在下降,而装备制造业比重在上升,但增加值率在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靠物质性投入并大幅上升,生产性服务投入严重不足并大幅度下降;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率很低,但是对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中间需求增长很快,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的中间需求率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前向关...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风涛 李俊
本文利用最新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全球价值链进行了解构分析,计算了制造业各部门产品在1995-2009年的国内增加值比例,发现多数制造业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有所下降,但近年来有回升趋势。接着以纺织品部门和电气及光学设备制造业部门为例,对其最终产品增加值的世界分布和各国各部门的贡献率进行了计算,发现日、美、韩、德、中国台湾省等经济体所贡献的增加值较高,同时发现国内服务业部门对制造业产品增加值的贡献较大。中国制造业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不断提升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晓峰
文章立足于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对南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趋势与结构特征进行了总体描述与评判。并以1997—2007年间南通的三张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投入产出测度指标实证分析了南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融合程度。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目前南通两类产业之间呈现出一定的互动融合关系,但关联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基于此,文章多维度构建了促进南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的相关对策体系。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融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汾
为考察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情况,本文将中国26个制造业划分为高、中、低技术含量产业,并分析了各类产业的技术投入与产出绩效统计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在技术投入方面中国制造业总体技术开发投入显著增加,高技术含量制造业的技术投入较其他产业明显占优,一些中低技术含量产业技术投入增长很快,表明有关产业已由单纯依靠劳动力成本竞争逐渐转向依靠技术进步进行市场竞争,但各产业普遍存在着人力投入增长速度落后于物力投入的情况。在技术产出方面,各制造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高技术含量的产业相对其他产业更加突出,在产品创新方面高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