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31)
- 2023(15483)
- 2022(12958)
- 2021(11865)
- 2020(10327)
- 2019(23868)
- 2018(23451)
- 2017(44997)
- 2016(24439)
- 2015(27655)
- 2014(27816)
- 2013(28016)
- 2012(26049)
- 2011(23727)
- 2010(23771)
- 2009(22975)
- 2008(23340)
- 2007(21256)
- 2006(18813)
- 2005(17489)
- 学科
- 济(110254)
- 经济(110098)
- 业(94468)
- 管理(86393)
- 企(83875)
- 企业(83875)
- 方法(49613)
- 数学(40288)
- 数学方法(39987)
- 财(35820)
- 农(33073)
- 业经(31391)
- 中国(29125)
- 制(28359)
- 务(24308)
- 财务(24277)
- 财务管理(24232)
- 企业财务(22969)
- 农业(22649)
- 贸(21852)
- 贸易(21838)
- 易(21120)
- 银(20341)
- 银行(20295)
- 学(19660)
- 技术(19517)
- 行(19197)
- 和(19135)
- 体(18954)
- 划(17956)
- 机构
- 大学(367249)
- 学院(366633)
- 济(160474)
- 经济(157436)
- 管理(141949)
- 研究(126941)
- 理学(121115)
- 理学院(119800)
- 管理学(118100)
- 管理学院(117425)
- 中国(102477)
- 京(78386)
- 财(77380)
- 科学(75177)
- 农(67136)
- 所(65666)
- 财经(60607)
- 研究所(59052)
- 中心(57283)
- 江(56912)
- 经(55009)
- 业大(53799)
- 农业(53115)
- 北京(49928)
- 经济学(49884)
- 经济学院(44973)
- 院(44935)
- 财经大学(44731)
- 州(44224)
- 范(43507)
- 基金
- 项目(233514)
- 科学(184934)
- 基金(172784)
- 研究(168618)
- 家(151056)
- 国家(149780)
- 科学基金(128281)
- 社会(109800)
- 社会科(104099)
- 社会科学(104071)
- 基金项目(90774)
- 省(89384)
- 自然(82872)
- 自然科(80970)
- 自然科学(80938)
- 自然科学基金(79601)
- 教育(76441)
- 划(75436)
- 资助(71331)
- 编号(65888)
- 成果(53953)
- 部(53408)
- 重点(52931)
- 创(50829)
- 发(49960)
- 业(47376)
- 创新(46975)
- 制(46249)
- 国家社会(46159)
- 教育部(45762)
- 期刊
- 济(182810)
- 经济(182810)
- 研究(112377)
- 中国(74210)
- 财(64151)
- 农(62203)
- 学报(57505)
- 管理(56905)
- 科学(54558)
- 大学(43757)
- 学学(41533)
- 农业(41532)
- 融(40075)
- 金融(40075)
- 财经(31593)
- 教育(31331)
- 技术(30932)
- 业经(29457)
- 经济研究(29346)
- 经(27202)
- 业(24871)
- 问题(24079)
- 贸(21174)
- 技术经济(20456)
- 世界(19585)
- 国际(18705)
- 版(17712)
- 现代(17224)
- 商业(17000)
- 财会(16813)
共检索到564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勤 朱有为
本文研究中国制造业与商业之间的演化关系,通过分析制造业与商业的总量关系,明确提出中国制造业与商业关系的阶段理论,而两者之间阶段的形成主要是制度因素造成的。本文认为,中国工商关系已经进入以商业为主导的时期,表现为商业利用市场势力对制造业形成较强的纵向渠道控制,必须建立相应的法规和产业政策以利于中国工商关系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制造业 商业 总量分析 纵向渠道控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韦琦
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使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物流外置,促使了物流服务业的兴起。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供应链管理的实现要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制造业的发展是物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联动关系一般遵循物流环节分离、物流产业分离、两业集聚联动、两业扩散联动的演化路径。本文用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所进行的协整检验表明,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物流业发展是制造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产业集聚 产业联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伟巍 秦双全
本文利用Petrin&Levinsohn(2011)(简称PL方法)提出的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分析方法,通过对2000~2007年制造业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分析表明,制造业总量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14.7%,其主要来源于存活企业的技术效率增长率和资源配置效应,而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对总量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不大。对各省制造业的分析发现,各省区的总量生产率增长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他地区增长率快于东部地区,这为近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而且,东部地区和其他地区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分别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和资源有效配置。最后,生产率水平发生急剧变化的企业占制造业的比重不高,但对其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丽 孙林岩 杨洪焦
介绍了区域极化研究常用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系数方法对1987-2003年我国制造业的极化发展趋势进行刻画;同时,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需要,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分析四大板块的极化状况。结果表明,省际极化不断增长,四大板块之间的极化现象十分明显,而四大板块内部的极化状况各异,本文采用增长极理论对现象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区域制造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极化 增长极理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进 符正平 方轮
依据知识图谱理论,基于中国知网1998—2018年关于该主题的核心期刊,使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软件绘制发文作者共现图谱、发文机构共现图谱以及关键词演化图谱,归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热点、演化脉络和研究前沿。研究表明,发文作者合作关系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均不紧密;核心研究热点包括产业升级、比较优势、全球价值链、装备制造业、制造业服务化、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驱动和技术创新等;演化脉络按照"起步→多样化→纵向深入"的模式发展;而智能制造、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景下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则成为研究的前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倩男
医药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它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也在逐步提升之中。本文构建了产业竞争优势评价模型,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演化阶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医药制造业竞争优势基本上处于生产要素导向阶段,要提升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和提高医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医药制造业 竞争优势 产业演化 科技创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富胜
产业演进规律表明 :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存在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移动的趋势 ,工业内部结构相继经历重化工业、加工组装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分别为主的阶段性演进。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取决于一国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政治和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在工业结构的阶段性演进过程中 ,易出现“离制造业”和“产业空心化”现象 ,降低国家的竞争力。由于各产业相对工资收入差别、制造业预期利润率偏低、教育市场化以及包括媒体等社会舆论和地方政府无意识边缘化等因素的作用 ,从中国目前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流向来看 ,中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离制造业”现象 ,一定程度上的“离制造业”现象导致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达不到...
关键词:
离制造业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天翔 石智超
本文选取中国制造业上下游指标,对其生产的上下游传导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定性分析了上下游指标之间的传导关系,然后利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考察了这些指标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经济解释。结果表明,制造业PMI可以预测上游原材料采购量和发电量,而上游原材料的购进价格可以预测制造业PMI,说明上游原材料的供给从总体上受到制造业生产需求拉动;但在下游指标中只有新出口订单可以预测制造业PMI,制造业PMI可以预测商品房销售面积,说明制造业生产受下游需求拉动不明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方明月
使用2004~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第一次同时考虑了市场竞争和财务约束对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我们发现,市场竞争对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有相反的影响,并且其影响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财务约束。具体来说,当企业面临松的财务约束时,市场竞争程度越强,企业提供给下游客户的应收账款比例越高,但企业从供应商那里获得的应付账款比例不受影响;当企业面临紧的财务约束时,市场竞争程度越强,企业的应付账款比例越低,但企业的应收账款比例不受影响。上述结果与现有文献不同,并且对于理解商业信用的影响机制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市场竞争 财务约束 商业信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珍珍 陈功玉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合作与竞争关系并存。文章从博弈双方有限理性的假设前提出发,构建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演化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政府行为,构建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在政府补贴机制下的演化博弈策略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描述了具体的演化路径及影响因素。经分析得出,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系统具有鲜明的"路径依赖"的特征,这种演化路径受到模型的初始状态、联动发展的投入成本、联动发展的额外收益、一方不积极实施联动发展给另外一方造成的损失、政府的补贴及惩罚机制等的影响。合作竞争关系贯穿着联动发展的始末,政府应"因势利导",实现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在联动发展过程中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自强 朱茵 顾颖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并要求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做出了很大的调整,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本文从新准则的变动和特点以及对企业利润质量财务分析体系方面入手对新旧准则进行分析和对比,并利用2007年度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提出上市公司在实施新准则体系后企业利润质量分析体系的变化。
关键词:
新准则 利润质量 财务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峰 薛惠锋
通过构建"经济推动—技术投入—能源节控—环境规制—社会保障"制造业"解锁"能力测度体系,利用正态云模型与关联函数对其"解锁"能力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制造业"解锁"能力于20042014年期间呈总体上升态势,但仍具有较大提升潜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解锁"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对国家政策的"敏感性"不同,资本密集型制造行业对政策"敏感性"最高;制造业总体"解锁"能力进一步提高,但还存在局部短板指标的制约,如平均劳动生产率偏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足等。
关键词:
制造业 “解锁”能力 云模型 短板指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峰 薛惠锋
通过构建"经济推动—技术投入—能源节控—环境规制—社会保障"制造业"解锁"能力测度体系,利用正态云模型与关联函数对其"解锁"能力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制造业"解锁"能力于2004~2014年期间呈总体上升态势,但仍具有较大提升潜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解锁"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对国家政策的"敏感性"不同,资本密集型制造行业对政策"敏感性"最高;制造业总体"解锁"能力进一步提高,但还存在局部短板指标的制约,如平均劳动生产率偏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足等。
关键词:
制造业 “解锁”能力 云模型 短板指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中华 刘军
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从制造业整体来看,专业化(MAR外部性)对制造业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多样化(Jacobs外部性)和产业内竞争(Porter外部性)有利于制造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从分技术层面来看,低技术行业创新更多受益于MAR外部性,中高技术行业创新更多受益于Jacobs外部性。从分企业规模来看,小型企业能从多样化集聚中获得更多创新收益,大中型企业能从专业化集聚中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从分企业生命周期来看,新生和年轻企业创新更多受益于Jacobs外部性,成熟企业创新更多受益...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有为 张向阳
近十多年来,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在转移过程中的关联性日益增强。从协同关系视角看,国际制造业与服务业转移正从非协同阶段向协同阶段演进。本文着重研究了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向中国转移过程中的协同关系及表现形态,并分析了协同关系出现的主要原因和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