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03)
- 2023(18383)
- 2022(15488)
- 2021(14383)
- 2020(12156)
- 2019(27670)
- 2018(27304)
- 2017(52076)
- 2016(28355)
- 2015(31927)
- 2014(31686)
- 2013(31560)
- 2012(28990)
- 2011(26127)
- 2010(26069)
- 2009(24392)
- 2008(24251)
- 2007(21489)
- 2006(19103)
- 2005(17429)
- 学科
- 济(120917)
- 经济(120746)
- 业(100274)
- 管理(95038)
- 企(88299)
- 企业(88299)
- 方法(52043)
- 数学(42154)
- 数学方法(41741)
- 财(36687)
- 农(35647)
- 业经(33944)
- 中国(32820)
- 制(27396)
- 务(24800)
- 财务(24730)
- 财务管理(24697)
- 农业(24687)
- 地方(23545)
- 企业财务(23406)
- 学(23044)
- 贸(22047)
- 贸易(22034)
- 和(21578)
- 易(21440)
- 技术(21309)
- 理论(20368)
- 银(19570)
- 银行(19520)
- 划(19503)
- 机构
- 大学(409172)
- 学院(408796)
- 济(170627)
- 经济(167262)
- 管理(162793)
- 理学(139942)
- 研究(139253)
- 理学院(138405)
- 管理学(136372)
- 管理学院(135605)
- 中国(108933)
- 京(88004)
- 科学(84112)
- 财(80949)
- 所(69943)
- 农(66075)
- 财经(64017)
- 研究所(63323)
- 中心(62091)
- 江(60688)
- 业大(58685)
- 经(58291)
- 北京(55938)
- 范(51813)
- 经济学(51759)
- 农业(51716)
- 师范(51367)
- 院(50671)
- 州(48176)
- 财经大学(47456)
- 基金
- 项目(273481)
- 科学(217159)
- 研究(201746)
- 基金(200875)
- 家(174603)
- 国家(173142)
- 科学基金(149542)
- 社会(129295)
- 社会科(122576)
- 社会科学(122546)
- 基金项目(106321)
- 省(104726)
- 自然(96314)
- 自然科(94055)
- 自然科学(94035)
- 自然科学基金(92378)
- 教育(90977)
- 划(88100)
- 资助(82060)
- 编号(80986)
- 成果(65886)
- 重点(61356)
- 部(61142)
- 发(58624)
- 创(58185)
- 课题(55487)
- 创新(53854)
- 国家社会(53791)
- 制(52619)
- 教育部(52598)
- 期刊
- 济(192039)
- 经济(192039)
- 研究(125001)
- 中国(79522)
- 财(64188)
- 管理(63691)
- 学报(61473)
- 农(61381)
- 科学(59313)
- 大学(47351)
- 学学(44741)
- 农业(42455)
- 教育(40889)
- 融(37821)
- 金融(37821)
- 技术(35022)
- 财经(32104)
- 业经(31505)
- 经济研究(30332)
- 经(27558)
- 问题(24888)
- 业(24141)
- 技术经济(21151)
- 贸(19936)
- 现代(19570)
- 科技(19188)
- 世界(19112)
- 理论(18979)
- 版(18441)
- 资源(18296)
共检索到613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原嫄 李国平 孙铁山 吴爱芝
依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2001年和2009年制造业各行业大类在八大区域尺度上的份额变化进行对比讨论和聚类分析,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时段内的制造业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为主体;2主要转移路径表现为自东向西、自沿海向内陆的特征,特别是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均由制造业原本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转移,已经进入产业优势的分散化阶段,而技术密集型行业仍处在自西向东、由次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集聚发展阶段;3自东向西的区域转移路径是研究时段内制造业转移的主要趋势,主导着制造业整体的区域转移过程。因此,总体而言,当前的制造业正在由现有发展高地逐步转向发展水平次优地区进行梯度转移,实质上是制造业优势在空间上渐次分散化和均等化的过程,并且涉及近距离的扩散式转移和跨越式转移等多个空间层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崔蕴
经过十多年来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上海市的产业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以制造业的布局变化最为突出。采用基尼系数和区位商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利用上海市按行业、地区划分的制造业从业人数数据,计算出制造业各行业的基尼系数和各行业在各区(县)的区位商,揭示出制造业各行业的地理集聚特征。
关键词:
制造业 地理集中度 上海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德进
本文对汇率影响资本劳动比例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汇率变化影响资本劳动比例的主要机制,并利用1998-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汇率变化对资本劳动比例的影响,分析表明,汇率升值促进了行业资本劳动比例的提高,汇率风险暴露对于行业资本劳动比例具有促进作用,而加成比例对于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分技术类型来看,汇率升值对于促进中高技术行业资本劳动比例提升影响更为显著,行业融资能力对于促进行业资本深化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汇率变化 制造业 资本劳动比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普雁翔
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区域转移的巨大变化,本文探讨了制造业区域转移的作用机理,并基于19个两位数制造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输成本对制造业选择邻近市场的区位具有重要意义,出口导向战略、国内需求不足以及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凸现了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推动了制造业区域转移;随着制造业逐步集聚,集聚经济外部性也发挥了相当作用,经验证据支持马歇尔外部性和波特外部性的积极影响,雅各布外部性的证据则较弱;由于富有弹性的劳动力供给,工资调整并没有对制造业集聚产生抑制作用。此外,地区间市场化差异也对制造业区域转移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
对外贸易 运输成本 集聚经济 制造业转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聂飞 刘海云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深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及其效应,有助于理解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产业结构升级或区际产业转移的发生机制。利用系统GMM方法分析2003-2012年中国城市各类动机OFDI的国内区域制造业转移效应。研究显示,东部城市OFDI对中西部城市制造业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效率搜寻型OFDI的影响,东北部城市、北部沿海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向中西部城市的"扩张型"制造业转移较为明显,而受技术和市场搜寻型OFDI的综合影响,北部沿海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向中西部城市的"衰退型"制造业转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邓新波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制造业区域转移。制造业先从中西部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21世纪以来制造业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利用产业集聚不同阶段的向心力和离心力,解释中国制造业区域转移的原因、方向和行业。
关键词:
产业区域转移 产业集聚 向心力 离心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焦爱丽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跃发展,但也存在着区域间的失衡,而产业转移是平衡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以2000-2011年为年限,以我国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相应模型,探究了我国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态势及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更好地推进我国制造业转移的路径。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转移 比较优势 区域差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俞路
制造业是产业集聚表现最为显著的产业。本文利用Maurel和Sedilot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对中国2007年四位数编码制造行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大部分制造业行业产业集聚程度较高,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依次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公用事业产业。产业集聚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行业大部分都集中在以广东、江苏、浙江为代表的沿海省份,而西部边远地区则远远落后,两极分化严重。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地理集中指数 制造业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文文 王文平 束慧 秦颖博
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中国区域间制造业转移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引致转移的原因。区域的制造业转移可分为四种模式,经济产出与污染物转移的空间流向并不完全耦合,产业转入并不是导致污染加剧的必然原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文文 王文平 束慧 秦颖博
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中国区域间制造业转移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引致转移的原因。区域的制造业转移可分为四种模式,经济产出与污染物转移的空间流向并不完全耦合,产业转入并不是导致污染加剧的必然原因。
[期刊] 改革
[作者]
巩前胜 仲伟周
利用2006~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水平进行测算,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视角分析其区域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集聚程度差异较大,集聚水平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要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促使产业向集聚程度较低的中西部省份有序转移。同时,中西部省市也应尽快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产业集聚 装备制造业分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叶得明
东部沿海制造业产业面临结构优化的压力,向中西部转移成为必然趋势,其转移的模式主要有成本导向型、市场开拓型、多元化经营型、竞争跟进型、供应链衔接型、政策导向型等;预见并正确处理产业转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东部沿海地区要转变产业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中西部地区要科学规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制造业 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伟 张萃
本文以空间集聚与制造业增长之间的逻辑联系为前提条件,分三个层面实证考察了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中的FDI因素:一般层面之FDI渗透与制造业集聚之间的关联性;行业层面之集聚诸因素中的FDI因素;集聚程度有别层面之FDI集聚效应差异。借助成熟模型进行的数据分析表明,在所有这三个层面,FDI的行业空间集聚效应均明显可见。研究还显示,即使在高集聚行业,FDI迄今尚未产生新经济地理学推断的倒U型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何奕 童牧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第二、三类制造业为对象,利用区域内16个城市1984年、1997年和2003年三个时间断面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了区域内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的动态演化和具体的路径选择过程。研究说明第二、三类制造业已经或正在从上海向区域内转移,并在上海、苏州和无锡等地形成了多产业的集聚,前期和相关产业的集聚状况是决定产业集聚分布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制造业 产业转移 产业集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安波
本文利用樊福卓(2007)构造的地区专业化系数,分别从地域维度和行业维度对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18个制造行业在1988~2006年间的区域专业化系数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其演进特征和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从行业层面上说,我国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总体上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从区域层面上说,各省份间制造业的结构差异性逐渐增强,即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省份行业分工水平和专业化进程在我国各地区中增速加快,沿海省份则增速放缓。
关键词:
制造业 区域专业化 特征分析 变动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