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37)
2023(16648)
2022(13551)
2021(12484)
2020(10141)
2019(22989)
2018(22385)
2017(42290)
2016(22894)
2015(25755)
2014(25593)
2013(25452)
2012(23876)
2011(21597)
2010(22005)
2009(20860)
2008(20898)
2007(18901)
2006(17111)
2005(16232)
作者
(64864)
(54098)
(54057)
(51237)
(34872)
(25695)
(24423)
(20913)
(20633)
(19407)
(18732)
(18194)
(17739)
(17404)
(17065)
(16462)
(16106)
(15711)
(15638)
(15406)
(13747)
(13330)
(13022)
(12426)
(12200)
(12195)
(12135)
(12060)
(10799)
(10709)
学科
(106828)
经济(106677)
(89980)
管理(82257)
(79854)
企业(79854)
方法(38761)
中国(33421)
业经(33159)
(33119)
(32680)
数学(29477)
数学方法(29278)
(25814)
地方(23879)
农业(22756)
(22183)
财务(22150)
财务管理(22114)
(22094)
贸易(22070)
(21520)
企业财务(20973)
技术(20010)
(19008)
银行(18992)
(18833)
金融(18829)
(18662)
(18638)
机构
学院(335871)
大学(331790)
(151098)
经济(148330)
管理(129489)
研究(118303)
理学(109166)
理学院(108004)
管理学(106865)
管理学院(106194)
中国(95511)
(73527)
(71465)
科学(64790)
(58931)
财经(56483)
中心(52716)
(52598)
研究所(52289)
(51760)
(51284)
经济学(46574)
北京(46260)
(42728)
业大(42470)
(42148)
师范(41811)
经济学院(41784)
财经大学(41621)
(41513)
基金
项目(208836)
科学(167478)
研究(160407)
基金(152711)
(130672)
国家(129468)
科学基金(112530)
社会(105745)
社会科(100433)
社会科学(100413)
(80586)
基金项目(79276)
教育(72689)
自然(67961)
(66926)
自然科(66385)
自然科学(66370)
自然科学基金(65274)
编号(64071)
资助(61973)
成果(53102)
(49742)
(47726)
重点(47261)
(46175)
课题(45638)
(44556)
国家社会(44528)
创新(42405)
(41887)
期刊
(181728)
经济(181728)
研究(110938)
中国(75836)
(59688)
管理(55456)
(50576)
科学(44667)
学报(43049)
(38716)
金融(38716)
教育(37655)
大学(34784)
农业(34658)
学学(32625)
技术(30442)
业经(30378)
财经(29380)
经济研究(28973)
(25516)
问题(23743)
(21823)
国际(20734)
(20646)
世界(19555)
技术经济(18344)
现代(16653)
商业(15746)
经济管理(15239)
会计(14822)
共检索到540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贺正楚  曹德  吴艳  
依据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论和产业国际竞争理论,从国内供给和国际需求的角度对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的内涵进行分析。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分别从产业和产品的角度对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的互动结构和路径进行探讨,构建互动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模型探讨制造业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系统之间、系统内部互动的影响因子及影响程度。实证表明,一是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发展效益、中高端产业结构、市场配置、创新潜力(专利)与国际竞争力的贸易竞争指数、比较优势、国际市场份额、规模经济形成了有效互动,但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发展速度、创新商业化、创新潜力(科技经费投入强度)对上述系统的互动有较弱的抑制作用。二是服务保障对制造业发展质量系统和国际竞争力系统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未发挥生产服务业的效率提升作用。因此,为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的互动,应该从国内供给侧入手,注重制造业发展质量内部经济发展质量系统、效率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平衡发展,对生产服务业的供给结构进行优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红祥  张祥祯  吴艳  贺正楚  
对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的互动机理进行分析,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论和国际竞争力理论,从供给侧、需求侧的角度探索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互动的结构和内容。制造业发展质量系统包括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三个子系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系统包括出口竞争、市场份额和产业内贸易三个子系统,依据这两个系统,评价和测度了制造业发展质量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发展水平,并根据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来实现两个系统之间的互动发展。在上述理论基础上,构建互动指标和耦合的互动模型,采集2001-201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两类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皆呈现先快速增长后略微下降的发展趋势,系统之间的互动发展呈现"倒U"型模式,目前属于中级协调阶段,制造业发展质量系统在金融危机过后发展较为平稳,但国际竞争力系统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2)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增量的综合发展水平,呈现较明显的"强-弱-强"M型小波动趋势,系统之间的互动发展呈现很明显的"倒U"型模式,相较国际竞争力,制造业发展质量目前改变了依靠增量推动的经济模式,进入较为平稳的"保质"发展模式。(3)预测结果显示,要坚持"保质"的经济模式,实现互动发展的稳中有增。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家庭  王璇  
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首先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从发展规模及速度、出口能力、生产能力、吸引外资情况四个方面肯定了中国制造业,又从出口份额和结构、制造业科技水平、企业规模和品牌、制造业外商投资趋向四个方面分析了制造业发展的问题。然后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绝对竞争力和相对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之后在现实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论中得出中国制造业是依靠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最后从相应的四个方向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梁运文  张帅  
基于"垂直专业化→层次国际竞争力"过程传导的研究视角,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VSS)、生产率(PR)、贸易竞争力(RCA)、产业利润(ACR)四者间传导关联的统计分布特征,并从"过程传导"的角度对中国制造业15个行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定位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中能形成"垂直专业化→生产率→贸易竞争力→产业利润"过程传导良性循环的行业不多,产业发展驱动力过程传导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递减、时滞甚至断裂效应。有效地进一步培育和提升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在于克服现有"垂直专业化→层次国际竞争力"过程中的"传导短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喻美辞  
作为一种高级要素投入,生产性服务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运用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验证了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这种积极效应。生产性服务促进了中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并且有利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制造部门,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交通运输仓储服务更能促进劳动和资源密集制造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提升,金融保险服务、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开发服务,更能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制造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提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任若恩  
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初步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若恩导言自80年代早期以来,中国进行了两个调整过程:一个是工业化过程,另一个是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中国成功地采用了贸易驱动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在调鳖过程的两个方面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明远  范爱军  
本文针对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运用多元回归、费景汉-拉尼斯分解等方法研究人口红利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形成的影响及贡献度,分析了人口红利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和制约因素。研究表明,人口红利、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地理集聚度、对外开放度的增加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物质资本水平越高、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劳动力市场灵活度越高,人口红利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效果越明显,人口红利提升国际竞争力相关因素影响和制约的程度因行业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佳  
文章选取2000—2019年处于智能制造发展“引领型”和“先进型”的12个国家,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前12位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国家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中国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弱于“引领型”第一梯队的三个国家,2000—2019年中国的三项评价指标增长趋势明显,在“先进型”第二梯队中居于前列。最后从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人才机制改革和加强区域资源整合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佳  
文章选取2000—2019年处于智能制造发展“引领型”和“先进型”的12个国家,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前12位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国家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中国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弱于“引领型”第一梯队的三个国家,2000—2019年中国的三项评价指标增长趋势明显,在“先进型”第二梯队中居于前列。最后从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人才机制改革和加强区域资源整合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明身  田兰章  王俊杰  
由于关系到我国的信息安全以及降低信息化成本、IT技术生命周期的原因,提升中国IT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的紧迫性。本文使用比较常用的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市场占有率指数、质量与附加值指数等指标对中国IT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中国IT制造业在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型等产品领域具有比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高附加值、高技术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但在这些领域,中国IT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提升我国IT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资源禀赋的改善和升级、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企业的技术跟踪和技术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具有较高抱负水平和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艳乐  易莹莹  
通过运用上海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1997~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效应。更具体地,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异质性相联系。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贡献较大,金融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影响显著,而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于三种要素密集型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庆华  
本文在计算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水平这两个指标的基础上,结合钻石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集聚显著地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这种提升存在行业结构上的差异。产业地理集聚度及其变化对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差异可以为政府的产业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杜凯  周勤  
本文通过计算Hoover系数、RCA指数和ITC指数来考察集聚经济布局下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状况。研究认为,首先,随着要素驱动程度不同,集聚经济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存在结构上的差异。其次,开放经济条件下民族制造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形势,因此国内市场的适当保护和扶植是必不可少的。最后,提升民族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加强集聚经济效应对中高级以上技术型行业的扩散程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明远  
本文利用2000—2012年11个行业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其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从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来看,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引进与吸收消化再创新能力的提高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而适应创新竞争市场变化能力的效果不明显。从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来看,政府和金融机构分别给予资金支持制造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而同时给予支持时则存在着协调方面的问题。另外,制造业行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对外开放均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来自发达国家的R&D外溢当期效果不明显。不同技术水平行业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对其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甄峰  赵彦云  
我国经济总量和制造业增加值总量已进入世界前列,但从产出、效率、市场、制度、创新等全方位衡量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却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番不尽人意的景象。本文应用综合评价、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通过与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国际比较和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硬实力具有较高的水平,优势体现在低成本和大市场,但也面临挑战;软实力则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有待全面提升和改善。此项国际比较有助于全面理解我国制造业所处国际竞争地位,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指明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