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920)
- 2023(21133)
- 2022(17829)
- 2021(16560)
- 2020(13913)
- 2019(31862)
- 2018(31472)
- 2017(60090)
- 2016(32685)
- 2015(36774)
- 2014(36685)
- 2013(36484)
- 2012(34052)
- 2011(30970)
- 2010(31242)
- 2009(29265)
- 2008(29101)
- 2007(26020)
- 2006(23588)
- 2005(21721)
- 学科
- 济(143330)
- 经济(143149)
- 业(109017)
- 管理(104971)
- 企(94100)
- 企业(94100)
- 方法(57825)
- 数学(46580)
- 数学方法(46124)
- 农(41240)
- 中国(41173)
- 财(40722)
- 业经(38456)
- 地方(31079)
- 制(30952)
- 农业(28266)
- 贸(27335)
- 贸易(27315)
- 学(26917)
- 易(26554)
- 务(26528)
- 财务(26447)
- 财务管理(26405)
- 企业财务(25060)
- 和(24526)
- 理论(24270)
- 技术(24226)
- 银(24015)
- 银行(23952)
- 融(23780)
- 机构
- 大学(474631)
- 学院(473670)
- 济(200457)
- 经济(196394)
- 管理(184606)
- 研究(166560)
- 理学(157331)
- 理学院(155566)
- 管理学(153345)
- 管理学院(152458)
- 中国(129301)
- 京(103439)
- 科学(98255)
- 财(94622)
- 所(84482)
- 农(78306)
- 研究所(76039)
- 中心(74434)
- 财经(73881)
- 江(72215)
- 业大(67606)
- 经(67108)
- 北京(66460)
- 范(61951)
- 师范(61389)
- 农业(61054)
- 经济学(60446)
- 院(59803)
- 州(57524)
- 财经大学(54607)
- 基金
- 项目(307442)
- 科学(243130)
- 研究(228284)
- 基金(223777)
- 家(194148)
- 国家(192466)
- 科学基金(165430)
- 社会(146107)
- 社会科(138520)
- 社会科学(138482)
- 省(118601)
- 基金项目(117720)
- 自然(104947)
- 教育(103604)
- 自然科(102435)
- 自然科学(102411)
- 自然科学基金(100639)
- 划(99635)
- 编号(92169)
- 资助(91956)
- 成果(76390)
- 重点(68973)
- 部(68661)
- 发(68343)
- 创(65034)
- 课题(64092)
- 国家社会(60554)
- 创新(60298)
- 教育部(59132)
- 制(58299)
- 期刊
- 济(233094)
- 经济(233094)
- 研究(149341)
- 中国(99922)
- 财(74467)
- 管理(73794)
- 农(72858)
- 学报(71132)
- 科学(67731)
- 大学(54926)
- 教育(53182)
- 学学(51380)
- 农业(50024)
- 融(48122)
- 金融(48122)
- 技术(41549)
- 业经(37674)
- 财经(37344)
- 经济研究(36730)
- 经(32228)
- 问题(30334)
- 业(28248)
- 贸(25739)
- 技术经济(24613)
- 国际(24057)
- 世界(23813)
- 图书(23213)
- 现代(22468)
- 科技(21932)
- 理论(21877)
共检索到736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从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为付 张二震
在世界产业资本向我国大幅转移和集中的态势下,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引起世人的关注,也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分工方式已发生根本的变化,“世界制造中心”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在以要素分工为主特征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已具备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条件。文章还认为将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建成世界产品生产重要基地,是中国建成“世界制造中心”的必然选择。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米锦欣
考察英、美、德、日四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成因、表现和历史演变,并通过"世界制造业比重函数"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世界制造业中心"呈发散性发展,拥有"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主动参与制造业的转移,跨国公司在"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制造业的转移是有梯度的转移。与此同时,世界制造业进入缓慢通道,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仍在制造业领域占据优势;除技术创新外,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制造和服务的结合更为紧密;更加强调环保节能,注重"绿色制造"。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应趋利避害,借助"世界制造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克莎
本文在描述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基地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关系,分析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转移分散的历史进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研究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世界制造业中心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寇明龙 孙慧 门柯平
本文基于202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TiVA数据库,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及全球价值链分解法,测算国际产业转移规模,研究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制造业GVC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产业输入和输出均与制造业GVC地位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弱化了国际产业输入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关系,后向参与度强化了国际产业输入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关系,而全球价值链前向、后向参与度对国际产业输出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中间产品比最终产品国际产业转移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曲线更平缓;国际产业输入和输出协同会促使其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曲线较基准回归结果更陡峭。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戴庆华
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在努力保持本国高新技术垄断地位的同时,正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最终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我国因巨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市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韩晶
:当前,国际制造业转移对于天津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天津作为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城市,必须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发展面向世界的制造业基地。天津经济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外国直接投资流向相伴随而建立的这种生产基地能否进一步整合出新的竞争优势。为此,天津应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天津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产业链经济,促进产业集群化。
关键词:
国际制造业转移 天津制造业基地 发展战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蓉芳
文章介绍了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了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纺织制造业发展及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中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国家纺织制造业,对我国纺织制造业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定位。
关键词:
纺织 产业转移 制造中心 发展阶段
[期刊] 改革
[作者]
牛志伟 邹昭晞
通过对国内外比较优势与产业升级理论的梳理,创新性地将其概括为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三条途径与产业升级的四个维度,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构建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转换与产业升级的理论框架,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标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从垂直结构升级考察,中国制造业呈现全方位崛起的态势,完成了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升级;从水平结构升级考察,依据进口中间品国内配套增值率指数测算,中国制造业国内集成配套能力较强,但依据进出口中间品增值率指数测算,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地位较低;从产业效率考察,中国制造业技术效率世界领先;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显示,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产业效益考察,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低下,但作为增加值构成要素的税收占比很高,中国制造业出口占总产值比重在世界排序较低,中国内需市场潜力巨大。
关键词: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中国制造业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小明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出区与转入区的影响、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基本原则与战略思路、加快我国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我国制造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洪燕云 曹容宁
文章从国际制造业转移对民营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作用和要求着手,分析了常州民营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与产业集群的影响,最后提出常州民营制造业发展要以产业集群的形式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思路与具体设想。
关键词:
国际制造业转移 常州民营制造业 产业集群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巴殿君 刘力源
自2010年以来,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世界工厂”,制造业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当前,世界科技变革正在不断加速,而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局部冲突愈演愈烈等问题,使得世界进入了一个快速运动和革命的新时期。中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风险期和挑战期,面对个别外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围剿逐步升级,我国依然要坚定对外开放的态度,完善外循环服务内循环的经济发展理念,借力RECP建立供应链外循环平衡发展新模式,抓住机遇加强对制造业供应链的风险预测,利用数字经济消除制造业供应链外循环阻点,从而有效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进一步优化发展制造业。
关键词:
制造业 外循环 国际环境 供应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丁有
世界经济史上先后出现过英、德、美、日等4个世界制造业中心。世界制造业中心或称"世界工厂"有其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标志,网络时代世界制造业中心有其新的内涵和特征。中国虽然还称不上"全球配置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但其发展趋势是制造业各产业在由"加工型"和"生产车间型"的制造业中心向"全球配置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高级形式转变。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际转移的重要目标产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戴宏伟
在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深、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加快实施“产业双向转移”,在积极、合理承接国外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主动加快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结构和水平。
关键词:
产业梯度 产业双向转移 中国制造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波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仍处于工业化阶段,制造业的增长状况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比较优势理论对于目前讨论和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策略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以比较优势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综合分析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明确我国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陷阱 要素禀赋 产业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