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39)
2023(19350)
2022(16397)
2021(15346)
2020(12791)
2019(29295)
2018(28936)
2017(55188)
2016(30066)
2015(33914)
2014(33903)
2013(33759)
2012(31400)
2011(28492)
2010(28852)
2009(26989)
2008(27090)
2007(24199)
2006(22013)
2005(20414)
作者
(87553)
(72555)
(72236)
(68608)
(46564)
(34580)
(32829)
(28295)
(27695)
(26277)
(24972)
(24653)
(23418)
(23266)
(22622)
(22110)
(21643)
(21008)
(20869)
(20791)
(18329)
(17918)
(17451)
(16651)
(16283)
(16260)
(16188)
(16138)
(14592)
(14358)
学科
(131284)
经济(131096)
(103716)
管理(99971)
(90479)
企业(90479)
方法(52234)
数学(41826)
数学方法(41361)
中国(38721)
(38692)
(38545)
业经(36219)
(29998)
地方(28361)
农业(26204)
(25598)
财务(25513)
财务管理(25467)
(24828)
贸易(24808)
企业财务(24142)
(24103)
(23943)
(22788)
技术(22745)
(22433)
银行(22389)
理论(22130)
(21506)
机构
大学(436317)
学院(435813)
(182945)
经济(179107)
管理(171163)
研究(151611)
理学(145335)
理学院(143714)
管理学(141661)
管理学院(140832)
中国(119266)
(95316)
科学(89198)
(88422)
(76763)
(69804)
研究所(68650)
财经(68529)
中心(68016)
(67064)
(62180)
北京(61615)
业大(60390)
(57285)
师范(56811)
经济学(54748)
(54607)
农业(54063)
(53711)
财经大学(50502)
基金
项目(279741)
科学(221313)
研究(209824)
基金(203288)
(175484)
国家(173915)
科学基金(149935)
社会(133789)
社会科(126732)
社会科学(126700)
(107748)
基金项目(106740)
教育(95316)
自然(94778)
自然科(92544)
自然科学(92523)
自然科学基金(90903)
(90319)
编号(85390)
资助(83747)
成果(71195)
(62623)
重点(62285)
(62256)
课题(59376)
(59272)
国家社会(55097)
创新(54819)
教育部(54175)
(54119)
期刊
(216552)
经济(216552)
研究(140043)
中国(92617)
(70669)
管理(69380)
(66121)
学报(63035)
科学(60831)
教育(50434)
大学(48943)
学学(45613)
农业(45313)
(45268)
金融(45268)
技术(38760)
业经(35640)
财经(34800)
经济研究(33538)
(29909)
问题(28152)
(25274)
(23030)
技术经济(22717)
世界(21839)
图书(21722)
现代(20909)
理论(20834)
国际(20485)
科技(19915)
共检索到683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克莎  
本文在描述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基地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关系,分析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转移分散的历史进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研究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戴庆华  
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在努力保持本国高新技术垄断地位的同时,正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最终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我国因巨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朱昌  吴昊  
近年来,关于中国已发展成为或正在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论点如雷贯耳,与此同时,某些国家关于“中国造威胁论”、“中国造掏空论”等言论也时有耳闻。本文并不想对这些言论做简单的驳斥,而是依据事实,论证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并就中国应该发展制造业中心,以及如何发展制造业中心提出自己的看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殷德生  
本文分析了世界大都市圈发展的基本特征和逻辑。描述了东京-神户都市圈、纽约大都市圈以及中国东部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圈层结构以及产业转移过程,剖析了中国东部都市圈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特征以及新型道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丁有  
世界经济史上先后出现过英、德、美、日等4个世界制造业中心。世界制造业中心或称"世界工厂"有其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标志,网络时代世界制造业中心有其新的内涵和特征。中国虽然还称不上"全球配置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但其发展趋势是制造业各产业在由"加工型"和"生产车间型"的制造业中心向"全球配置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高级形式转变。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际转移的重要目标产业。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洁  
世界制造业全球化趋势导致技术创新在企业竞争中的主导地位日渐突显 ,而技术创新能力低下已经成为中国这个新兴经贸大国不能再忽视的发展阻碍。本文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论证 ,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朝先  王宏霞  
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不少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一些产品产量甚至比世界其他国家生产的总和还要多。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人均规模甚至不及制造业强国美日德的1/3,我国制造业发展还存在技术落后、产能过剩、资源利用效率低、劳动力工资快速上涨、利润持续走低、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等诸多问题。未来30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从大到强"。"中国制造2025"是促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转变的一次尝试和努力,是第一个专门规划。"中国制造2025"也是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产物,就其文本内容而言,可以概括为"11223410"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林玲  刘恒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在参与国际分工时显然要利用自己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然而 ,单纯依靠这种优势来发展加工制造业 ,甚至提出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工厂” ,将使中国陷入“比较利益陷阱” ,使中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被限制在较低的层次上 ,从而丧失了长远的竞争能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中国应该将自己的比较优势同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相结合 ,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真正的竞争优势 ,并且在获得贸易利益的同时 ,注意提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将我国的竞争优势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秉赋优势转移到技术优势上来 ,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泓  
本文构建了一个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一般分析框架。这个框架包括5个关键环节,即:(1)对当地市场的必要保护;(2)对当地市场的培育;(3)后发优势的作用及其利用;(4)市场机制的作用;(5)对市场机制的引导。另外,大国条件以及技术可获得性和技术差距等因素,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些条件的满足和实施是在当地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归结出历史上存在的促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制造业中心建设的3种典型模式,并分析了传统的大国模式和20世纪60年代以来所形成的依附发展模式的实施条件以及局限性,指出在充分参与国际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促进国内市场竞争环境建设,从而促使当...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从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群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正面临内外部的"双向压迫":国内方面,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人口红利褪去与要素成本上升导致传统比较优势持续弱化,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国际方面,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和制造业产业升级。在此背景下,如何突破发展困境已成为当前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建江  徐长生  袁冬梅  
当前 ,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竞争力不断提高。但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劳动力比较优势在发展制造业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以较低层次的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 ,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以低价格、低成本优势进入国际市场的制造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为此 ,结合中国国际分工地位 ,在继续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同时 ,要使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逐步过渡到劳动资本密集型、劳动技术密集型等附加值高的形态 ,要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兴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 ,并加快传统非劳动密集型重工业的改造和升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车建国  
文章首先指出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制造业从产业分工逐渐深化为产品分工、要素分工、工序分工以及增值环节之间的分工。与之相对应的,国际分工和成本优势导致了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外包。然后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外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质量水平低和缺乏关键技术,使得制造企业的竞争力难以提高。最后指出了中国制造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途径——实现OEM向ODM、OBM和BPO阶段转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董达善  俞浩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此阶段以重装备业发展为主要特征。当前,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与经济发展脱节,外资所占比例偏高,生产率与国外相比没有任何优势,为解决当前制造业难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东部地区充分利用外资溢出效应,加速产业升级,西部地区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2.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聚集区,以敏锐视野参与全球化下的细化分工。3.重装备业投资巨大,国有企业需承担主要责任,国家应在政策、财力上给予支持。4.打破国内市场壁垒,催生经济发展的内部动力,减轻对外依赖。5.提高企业独立创新能力,加强其与科技界联系,重视人才。同时,金融界要对制造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