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56)
2023(18118)
2022(14806)
2021(13238)
2020(11162)
2019(25249)
2018(24623)
2017(46635)
2016(25314)
2015(28705)
2014(28458)
2013(28527)
2012(26383)
2011(23963)
2010(23916)
2009(22961)
2008(23262)
2007(21061)
2006(18480)
2005(17147)
作者
(74492)
(62414)
(62212)
(59287)
(39536)
(29786)
(28317)
(24286)
(23530)
(22111)
(21413)
(21025)
(20196)
(19739)
(19589)
(19181)
(18530)
(18447)
(18200)
(17941)
(15539)
(15376)
(15126)
(14170)
(14021)
(13982)
(13885)
(13753)
(12450)
(12405)
学科
(118882)
经济(118726)
(98387)
管理(90981)
(86921)
企业(86921)
方法(50528)
数学(41223)
数学方法(40915)
(36484)
业经(35123)
(35043)
中国(31221)
(26388)
(24831)
财务(24793)
财务管理(24753)
农业(23851)
企业财务(23478)
(21896)
贸易(21886)
地方(21509)
(21305)
(20130)
(20085)
技术(19976)
(18790)
(18769)
银行(18758)
(18555)
机构
学院(379790)
大学(378195)
(166228)
经济(163147)
管理(149324)
研究(128314)
理学(127950)
理学院(126601)
管理学(124944)
管理学院(124207)
中国(101992)
(79567)
(78938)
科学(75410)
(64804)
(63197)
财经(62186)
中心(58599)
研究所(58365)
(57960)
(56426)
业大(52773)
经济学(51620)
北京(50313)
农业(49556)
(46756)
经济学院(46568)
师范(46349)
(46057)
财经大学(45836)
基金
项目(246723)
科学(197189)
基金(182830)
研究(181873)
(158416)
国家(157118)
科学基金(135965)
社会(119673)
社会科(113549)
社会科学(113522)
基金项目(95881)
(94666)
自然(85835)
自然科(83814)
自然科学(83791)
自然科学基金(82412)
教育(81595)
(79537)
资助(73854)
编号(72230)
成果(58548)
(55762)
重点(55738)
(53830)
(53497)
国家社会(50748)
(49467)
创新(49447)
课题(49276)
教育部(48020)
期刊
(187119)
经济(187119)
研究(113795)
中国(73834)
(65009)
(58262)
管理(57937)
学报(54621)
科学(53414)
大学(41924)
学学(39611)
农业(39499)
(36343)
金融(36343)
技术(33172)
教育(33097)
财经(31903)
业经(31030)
经济研究(30181)
(27463)
问题(24641)
(23961)
技术经济(21157)
(20960)
世界(19159)
国际(18077)
商业(17871)
统计(17658)
现代(17632)
财会(17473)
共检索到573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武杰   李丹  
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已成为区域价值链数字化分工的重要驱动力。结合OEC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基于数字化增加值出口核算框架构建RCEP区域价值链数字化测度体系,剖析中国制造业参与RCEP区域价值链数字化分工的主要特征,并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参与区域价值链数字化分工效率。研究发现:第一,RCEP制造业区域价值链数字化分工行业分布较为完整,已形成高中低混合搭配的区域内部制造业数字化分工体系;第二,中国制造业以后向数字参与方式融入RCEP区域价值链数字化分工体系,区域数字化分工参与水平不断提升,但前向数字参与效率不足使中国制造业在RCEP区域价值链数字化分工参与度和地位较低;第三,受通关效率、进口关税、知识产权保护、研发投入、市场依存度和加工贸易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参与RCEP区域价值链数字化分工存在非效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厚双  盛新宇  
作为典型制造强国,德国经验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有显著参考意义。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指标工具,对德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问题进行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德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较低,分工地位不高,产业处在价值链下游加工制造环节;相对参与度较高的行业,价值链分工地位同样偏低,并愈发靠近加工制造环节。但价值链分工的结果却不同,德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后,单位增加值创造能力强,制造业总体及大多数行业保持高竞争力,产业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提升。德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征与德国专注于制造分工、德国老牌工业强国基础支撑的高端制造模式、大批量定制模式以及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中国应当借鉴德国经验,发挥好已有比较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竞争优势,重点推动优势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价值增值,实现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与加工制造环节的高端化,促进本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友群  卢怀鑫  王立勇  
制造业数字化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实现价值链攀升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WIOD数据库优化数字化投入测算,分别从制造业GVC地位指数、RCA指数及生产长度视角,实证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多重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化投入显著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竞争优势与生产长度,并通过提升行业劳动生产率渠道发挥作用。对比各细化数字化投入,国内数字化投入的正效应显著大于国际;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数字化投入的正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信息技术服务及电信数字化投入。数字化投入对中低与中高知识密集度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具有显著正效应,对低知识密集度行业则不显著。因此,要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应着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产业布局,实施针对性的数字赋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杰  李丹  赵鲁南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通过构建数字全球价值链的测度框架,从路径分解、双向数字关联、国际比较及数字全球价值链联系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制造业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综合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数字贸易国家,数字化国内增加值是引致中国制造业数字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主要通过简单参与形式引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增加值增长,而发展中国家通过简单和复杂生产活动引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增加值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参与数字全球价值链分工经历了由数字化价值输入向数字化价值输出的转变,但相对地位依然较低;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增加值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发达经济体,其中美国既是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出口最大的目的地市场,也是制造业数字化进口最大的来源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增加值出口对发达经济体和欧美市场依赖性较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丹  武杰  董程慧  
将增加值贸易总分解方法拓展到数字贸易层面,基于贸易数字化视角构建全球价值链数字化测度框架,从双向数字关联、数字化依存度及国际比较等维度分析中国制造业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的现状,利用层级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中国制造业主要通过前向参与方式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在数字全球价值链位置中处于中游水平,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占据制造业数字贸易主导地位;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增加值出口对发达经济体市场的依赖性较强,其中前向数字化增加值出口所依存经济体的分布范围更广,后向数字化增加值出口所依存经济体的集中度较高;出口国内增加值相对属性因子和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属性因子的正向变动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单元媛  郭雯青  
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根据2016版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制造业出口服务化近年的发展状况、全球价值链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的修正版指标,研究结论表明:2000-2014年我国制造业已较大程度地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分工,且出口服务化水平及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也在逐步上升中,但仍与部分发达国家有差距;服务含量比率在制造业出口中的提高对制造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呈负面影响,但对其分工地位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分工地位上受到出口服务化水平带来的帮助比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对更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敬峰  王庭东  
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全球价值链上的进口供给是影响一国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发展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发展可能表现出全球性或区域性特征。文章采用增加值贸易思想扩展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研究方法,从进口供给的角度,以最终消费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区域特征,认为东亚区域在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表现出一种全球性特征。美欧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由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敬峰  王庭东  
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全球价值链上的进口供给是影响一国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发展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发展可能表现出全球性或区域性特征。文章采用增加值贸易思想扩展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研究方法,从进口供给的角度,以最终消费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区域特征,认为东亚区域在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表现出一种全球性特征。美欧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由东亚区域向全球转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潘文卿  赵颖异  
从区域经济前向关联视角,构建了国家价值链(NVC)与全球价值链(GVC)相统一的、产业-区域双视角的增加值完全分解模型,考察了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中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嵌入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的特征。研究发现:2002—2012年期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较高,中技术制造业嵌入国家价值链的程度较高,而低技术制造业的区域"内向性"特征较明显;分区域考察,中国东部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较高,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嵌入国家价值链的程度较高,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葛阳琴  谢建国  
基于WIOD中19952011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从区域化和全球化视角研究中国制造业参与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和演变趋势。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参与价值链分工的程度整体趋于上升,但在20052009年间发生了暂时性的逆转;区域化趋势减弱,全球化趋势增强,具体表现为,中国所属的东亚地区的国外附加值占比不断下降,欧盟和北美地区变化幅度不大,世界其他地区占比大幅增加。中国制造业分工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从价值链贸易关系视角来看,中国应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建立全方位高水平的全球贸易战略,努力实现向全球价值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葛阳琴  谢建国  
基于WIOD中1995~2011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从区域化和全球化视角研究中国制造业参与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和演变趋势。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参与价值链分工的程度整体趋于上升,但在2005~2009年间发生了暂时性的逆转;区域化趋势减弱,全球化趋势增强,具体表现为,中国所属的东亚地区的国外附加值占比不断下降,欧盟和北美地区变化幅度不大,世界其他地区占比大幅增加。中国制造业分工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从价值链贸易关系视角来看,中国应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建立全方位高水平的全球贸易战略,努力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攀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铮  张其仔  孙琴  
系统分析制造业数字化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00—2019年全球42个经济体制造业面板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源自国内的制造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源自国外的制造业数字化会抑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国内数字化投入可以通过效率提升效应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因此,建议全方位推进数字产业化进程,加大研发力度、突破技术瓶颈和障碍,加强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产业数字化来源的影响,充分发挥源自国内的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效应,逐步降低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对国际数字产业资源的依赖,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效率。研究结论对中国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建华  赵英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借鉴并拓展Los et aL(2015)和timmer et aL(2014)的方法,测度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和要素收入份额,并构建一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指数。通过分析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得到结论:整体来看,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要素结构在不断优化,中国在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基本保持不变;分行业来看,中国大部分行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增加,其中分工程度最深的是电子制造业且中国在电子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呈现上升趋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彦  
以中日韩高端制造业合作为例,探索和重构具有"区域特色"和"高质发展"的区域价值链分工体系,既有助于RCEP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亦是构建"国内-区域双循环"大格局中的前沿课题。研究发现,中日韩高端制造业区域价值链合作的基础夯实,但链主地位之争、竞合关系调整、外部不确定因素等关键问题可能演变为风险。中日韩三国可在合作中探索"高融合新理念""多层次新模式""多维度+双循环新路径"三位一体的"中日韩+X"区域价值链合作新框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礼辉  任洁  朱磊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以生产过程分节化和中间品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价值链时代,制造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角力场。本文对2000-2014年中美两国制造业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程度及分工地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GVC分工地位指数总体小于美国同期值,美国制造业在GVC分工中处于相对上游环节,这与中国制造业后向参与GVC分工程度较高相一致。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不具竞争优势,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方GVC分工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需加快受制产业的自主创新步伐,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