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81)
- 2023(14158)
- 2022(11783)
- 2021(10900)
- 2020(9158)
- 2019(20749)
- 2018(20272)
- 2017(39344)
- 2016(21129)
- 2015(23750)
- 2014(23426)
- 2013(23324)
- 2012(21806)
- 2011(19700)
- 2010(20051)
- 2009(19274)
- 2008(19316)
- 2007(17396)
- 2006(15793)
- 2005(14892)
- 学科
- 济(94416)
- 经济(94273)
- 业(90104)
- 管理(80691)
- 企(80648)
- 企业(80648)
- 方法(37799)
- 财(32844)
- 农(30998)
- 业经(30195)
- 数学(29032)
- 数学方法(28782)
- 中国(27138)
- 制(24877)
- 务(22060)
- 财务(22029)
- 财务管理(21997)
- 农业(21227)
- 企业财务(20805)
- 贸(20733)
- 贸易(20719)
- 易(20325)
- 策(20312)
- 技术(18947)
- 体(17799)
- 划(17409)
- 银(16762)
- 银行(16752)
- 和(16623)
- 行(16141)
- 机构
- 学院(309903)
- 大学(306469)
- 济(145150)
- 经济(142632)
- 管理(124403)
- 研究(106201)
- 理学(105483)
- 理学院(104496)
- 管理学(103473)
- 管理学院(102853)
- 中国(87606)
- 财(71127)
- 京(64506)
- 科学(55365)
- 财经(54774)
- 所(51913)
- 经(49845)
- 中心(47627)
- 江(47589)
- 农(45910)
- 研究所(45885)
- 经济学(44753)
- 北京(41447)
- 财经大学(40436)
- 经济学院(40146)
- 院(37932)
- 业大(37804)
- 州(37042)
- 范(35994)
- 师范(35760)
- 基金
- 项目(190665)
- 科学(154299)
- 研究(147294)
- 基金(142489)
- 家(121128)
- 国家(120048)
- 科学基金(105167)
- 社会(98503)
- 社会科(93614)
- 社会科学(93597)
- 基金项目(73444)
- 省(71207)
- 教育(66216)
- 自然(63801)
- 自然科(62358)
- 自然科学(62344)
- 自然科学基金(61370)
- 划(59609)
- 资助(58591)
- 编号(58425)
- 成果(48663)
- 部(44930)
- 创(42523)
- 制(42523)
- 重点(42434)
- 国家社会(41760)
- 发(41708)
- 课题(40579)
- 教育部(39735)
- 业(39509)
- 期刊
- 济(170603)
- 经济(170603)
- 研究(102353)
- 中国(64685)
- 财(58221)
- 管理(53325)
- 农(44503)
- 科学(39204)
- 融(36428)
- 金融(36428)
- 学报(35730)
- 农业(30471)
- 大学(29733)
- 教育(29118)
- 财经(28566)
- 学学(27992)
- 技术(27587)
- 业经(27450)
- 经济研究(27407)
- 经(24735)
- 问题(22110)
- 贸(21573)
- 国际(20803)
- 世界(19118)
- 业(18684)
- 技术经济(17802)
- 现代(16068)
- 财会(14357)
- 经济管理(14173)
- 商业(13747)
共检索到493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立强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生产工序国际转移和生产制造外包为主要特征的全球生产分工体系逐渐发展起来,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生产,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文章重点探讨了外包推动下的自主成长模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参与国际生产的外包承接策略。承接跨国公司及其在华投资企业的生产外包业务完全可以作为现阶段中国部分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生产的主要途径,从而有可能借助外包承接活动的推动实现制造业产业的成长和升级。
关键词:
制造业外包 国际生产 产业升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立强
随着国际生产分工的日益深化以及制造业外包的蓬勃发展,承接外包生产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生产,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制造业外包承接活动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促进机制。在竞争压力下的企业外包(再分包)行为的双向促进机制可以促进企业学习能力的提升,并经过产业集群效应、行业知识外溢和扩散作用及政策支持予以放大。但这一促进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突破性技术、管理创新尤其如此。因此,现阶段中国制造业较宜采取外包推动下的自主创新模式。
关键词:
自主创新 制造业外包 国际生产分工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汪素芹 贾志娟 曹玉书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承接外包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制造业承接国际外包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外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系数为1.103874,而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影响系数为3.109623。
关键词:
制造业 国际外包 产业竞争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吕延方 王冬
本文运用1998~2007年中国11个主要制造业产业的面板数据,测评满足外需为主的承接外包行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除了个别承接外包变量影响不显著外,至今为止中国主要制造业产业承接外包行为并没有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尤其以简单加工制造为主的承接外包行为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负的影响,因此制造业的经验数据不支持"承接外包促进效率"假说。研究认为,国家应重新审视和合理调整目前主要依赖廉价劳动力投入为主的贸易结构和以承接国外加工业务为主的产业结构。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承接外包 制造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文芳 方齐云
从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国角度,借鉴Falk等提出的标准劳动需求方程模型,基于中国2002—2007年25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中国劳动需求的总量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促进了劳动需求总量的增长,但其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技术行业和出口导向型行业的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中国劳动需求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和进口替代型行业的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劳动需求的增长存在负面效应。因此,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行业就业壁垒和促进人力资本升级是中国深化国际分工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聂飞 刘海云
本文从结构传导机制的角度,运用系统GMM方法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影响。结果发现:就全样本而言,中国OFDI对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细分各类动机OFDI的结构传导机制构成了中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分行业看,受益于效率、市场和技术搜寻型OFDI,中国通过分工地位优化、过剩产能输出和反向技术溢出,显著增强了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等高端制造业的承接力度。分地区看,东部地区资源、效率和技术搜寻型OFDI的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效应较为明显;中部地区技术搜寻型OFDI的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效应则较为明显。此外,我们以金融危机作为阶段性节点进行稳健性检验...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楼朝阳
世界制造业正在步入"中国时代",这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作为"五金之都"的永康,应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全市五金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建设先进五金制造业基地,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董展眉 全立新
近年来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并出现离岸趋势,这是中国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转变的历史机遇。分析全球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研究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必要性及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有利条件,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服务外包 离岸服务外包 发展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锦飞 张娜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国际经济现象。为了探索制造业转移的转移方向和策略,本文基于产业转移和承接能力的理论基础,建立制造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要素的权重水平,从而判断出制造业转移承接能力的关键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地的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和制造业转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评价承接能力的关键要素,其中,产业技术发展能力、资本要素、综合经济实力、产业协调配套能力、自然资源要素是评价承接能力的关键指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明
基于由WIOD数据库整理所得的1995~2011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文章从整体就业和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离岸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离岸服务外包具有技能偏向型特征,因为离岸服务外包有助于高技能劳动力就业,而抑制了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离岸服务外包对就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承接国异质性,由发达国家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对中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由发展中家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与其恰好相反;无论从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视角还是从不同承接国视角来看,离岸服务外包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均显著为负,而效率效应均显著为正。
关键词:
离岸服务外包 就业 替代效应 效率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熊宇
承接生产者服务业国际外包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却仍然没有促进制造业的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导致我国制造业缺乏市场势力。文章引入全球价值链框架剖析了生产者服务业类型与企业间不同组织结构的对应关系,解释了我国制造业难以升级的原因。文章认为,针对不同制造业的类型发展其核心生产者服务业是促进我国制造业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从而获取市场势力的关键。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核心生产者服务业 制造业升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建敏 任荣明
随着外包服务的发展,外包服务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但现有文献缺乏一个分析框架以说明外包服务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来说明外包服务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并根据理论分析框架,提出如何能有效地承接外包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外包 服务贸易 效应 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晓英
中部如火如荼开展产业承接的同时却遭遇民工荒问题,这正是由于中部重点承接的产业附加值低,偏重于初级加工;在工资等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势必会出现利润下降、亏损面扩大、亏损程度加深的态势。长期来看,会出现承接产业企业经营困难与民工荒并存。因此,要缓解民工荒,破解承接行业的经营困境,在产业承接中必须做到产业升级与农民工技能培训并举。
关键词:
中部地区 民工荒 产业承接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苍峰 王恬
跨国外包作为产品内专业化分工在国际市场的延伸,使参与其中的国家和行业生产都得到了专业化分工的好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内资企业多利用劳动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即以外包的承接方身份参与跨国外包。本文首次从外包承接企业角度出发,利用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承接外包对其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资企业承接国内的外包业务并不会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但是企业承接国际外包会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这说明,内资企业在承接国际外包的情况下,能够从国外的外包商那里获得相应的生产技术、工艺或者经营管理知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江军民 晏敬东 范体军 李丹丹
增强服务外包的承接能力是我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大问题。基于价格信号构建了服务外包的博弈模型,根据模型详细地分析了作为服务外包承接方应该如何提高其承接能力,特别地,分析了信息对于服务外包承接环境的作用,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信息平台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服务外包 承接 价格信号 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