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91)
- 2023(17412)
- 2022(14669)
- 2021(13670)
- 2020(11694)
- 2019(26777)
- 2018(26347)
- 2017(51263)
- 2016(27962)
- 2015(31618)
- 2014(31545)
- 2013(31450)
- 2012(29607)
- 2011(26777)
- 2010(27151)
- 2009(25970)
- 2008(26239)
- 2007(23889)
- 2006(21351)
- 2005(19950)
- 学科
- 济(123953)
- 经济(123782)
- 业(102452)
- 管理(95079)
- 企(88746)
- 企业(88746)
- 方法(51944)
- 数学(41856)
- 数学方法(41378)
- 财(39943)
- 农(38649)
- 业经(34915)
- 中国(34583)
- 制(30029)
- 农业(26201)
- 贸(25613)
- 贸易(25600)
- 务(25510)
- 财务(25460)
- 财务管理(25406)
- 易(24959)
- 企业财务(24036)
- 地方(22732)
- 技术(21908)
- 银(21639)
- 银行(21605)
- 策(21561)
- 和(21153)
- 行(20695)
- 体(20628)
- 机构
- 学院(409302)
- 大学(407782)
- 济(182849)
- 经济(179302)
- 管理(160111)
- 研究(140810)
- 理学(135674)
- 理学院(134288)
- 管理学(132445)
- 管理学院(131659)
- 中国(113431)
- 财(89535)
- 京(86272)
- 科学(79184)
- 所(71310)
- 财经(68871)
- 农(65748)
- 中心(64407)
- 江(63966)
- 研究所(63369)
- 经(62349)
- 经济学(56318)
- 北京(55475)
- 业大(54494)
- 农业(51046)
- 经济学院(50707)
- 财经大学(50555)
- 范(50333)
- 州(50232)
- 师范(49935)
- 基金
- 项目(254515)
- 科学(202863)
- 研究(191686)
- 基金(186827)
- 家(160078)
- 国家(158681)
- 科学基金(137249)
- 社会(124597)
- 社会科(118242)
- 社会科学(118213)
- 省(97839)
- 基金项目(97385)
- 教育(86860)
- 自然(85467)
- 自然科(83471)
- 自然科学(83447)
- 自然科学基金(82044)
- 划(81808)
- 编号(77349)
- 资助(77235)
- 成果(64468)
- 部(58241)
- 重点(56932)
- 发(55804)
- 创(54900)
- 课题(53494)
- 国家社会(51888)
- 制(51506)
- 创新(50712)
- 教育部(50653)
- 期刊
- 济(213384)
- 经济(213384)
- 研究(130826)
- 中国(84690)
- 财(73163)
- 管理(64396)
- 农(62481)
- 学报(55144)
- 科学(54520)
- 融(46013)
- 金融(46013)
- 大学(43326)
- 农业(41920)
- 学学(40585)
- 教育(40012)
- 技术(36070)
- 财经(35521)
- 业经(34725)
- 经济研究(34019)
- 经(30731)
- 问题(28392)
- 贸(25797)
- 业(24312)
- 国际(23739)
- 技术经济(22821)
- 世界(22004)
- 现代(19621)
- 统计(19265)
- 理论(19020)
- 商业(18864)
共检索到644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宏伟
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我国更深层次地融入国际经济循环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时机,积极地、有选择地承接我国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逐步向外转移部分产业,以推动我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业转移面临着消费市场变化、资源与要素约束、环境约束、企业约束等一系列新问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我国制造业更快、更深地参与国际产业转移。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中国制造业 问题 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赞 汤春梅
世界制造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规律地在国际间跨国转移。促使制造业跨国转移的因素有:区位优势、技术优势、价格优势、国家政策、社会压力等。从总的趋势看,制造业跨国转移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由技术领先国向其他国家扩散。但是,世界制造业在跨国转移的不同历史时期,也表现出一些具体的差异性。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为此,该文立足世界制造业全球化的现状与趋势,就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全球化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转移规律 挑战 对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士梅
中国的制造业究竟实力如何一直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影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内外两方面因素入手 ,分析了当前影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不仅指出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和市场集中度等方面所处的明显劣势 ;还特别强调了我国物流业发展滞后以及金融体制、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严重制约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等问题 ;主张消除外部因素制约是中国制造业壮大的更重要任务。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 物流业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德存
全球经济正在从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传统的制造价值链不断扩展和延长,工业产品附加值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研发设计、物流配送、产品营销、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战略咨询等专业化生产服务和中介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蓉芳
文章介绍了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了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纺织制造业发展及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中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国家纺织制造业,对我国纺织制造业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定位。
关键词:
纺织 产业转移 制造中心 发展阶段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贺正楚 黄颖琪 吴艳
电子商务(电商)给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成为促进我国传统制造业产业升级和调整制造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制造业电子商务(制造业电商)目前正在迅速发展。我国制造业电商的发展面临着制造业转型快速、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电子商务发展得到政策鼓励等背景,电商对制造业的企业组织扁平化结构、数字化设计和生产、企业竞争方式、企业风险控制等方面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和作用。由于我国制造业电商发展正面临着制造业产品质量问题、分销渠道冲突、复合型人才缺失等问题,故要从重视研发创新、实行柔性生产、建立品牌优势等方面采取对策加快发展制造业电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建伟 蔡卓绩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长期问题与短期问题叠加在一起。调研发现,由于传统发展优势消退和市场形势疲软等变化,制造业行业呈现分化发展格局,传统制造业遭遇升级"天花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长下行压力较大;新兴制造业仍在培育之中,虽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短期内难以承担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针对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产业政策不到位、互保联保隐患突出、融资难(贵)难以破解等问题,有效发挥市场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创新支持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转型发展 江浙地区调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窦志铭
通过质量提升实现经济发展转型是发达国家共同走过的普遍道路,广东作为国内乃至全球的制造中心,整体还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且正面临来自国内外多方面的挑战。要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要在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产品质量、标准和品牌以及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实现赶超。传统制造业如何通过质量的提升、提质增效保持其优势地位,并实现与现代制造业有机结合。本文在分析了广东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清质量与制造强省之间的关系;构建传统制造和现代制造共生共荣的制造业生态体系;强化质量发展基础以及发挥优势行业、产业和领军企业技术
关键词:
质量 质量强国 制造行业 产业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董超
自1978年珠海香洲毛纺厂签订第一个加工贸易合同以来,我国大规模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已37年,通过抓住上一次科技创新和全球产业转移机遇,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带动了较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使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2013年中国有1538种出口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排第一,比第二名德国多805种,比第三名美国多988种,比第四名意大利多1322种,比第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寇明龙 孙慧 门柯平
本文基于202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TiVA数据库,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及全球价值链分解法,测算国际产业转移规模,研究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制造业GVC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产业输入和输出均与制造业GVC地位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弱化了国际产业输入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关系,后向参与度强化了国际产业输入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关系,而全球价值链前向、后向参与度对国际产业输出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中间产品比最终产品国际产业转移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曲线更平缓;国际产业输入和输出协同会促使其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曲线较基准回归结果更陡峭。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武震
依赖廉价劳动力和大量消耗资源得以做大的"中国制造",其基础是脆弱的。"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诸多的困惑和隐忧严重地威胁和阻碍着"中国制造"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要想真正做强"中国制造",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自主品牌,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政府和企业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关键词:
“中国制造” 自主品牌 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有为 张向阳
近十多年来,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在转移过程中的关联性日益增强。从协同关系视角看,国际制造业与服务业转移正从非协同阶段向协同阶段演进。本文着重研究了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向中国转移过程中的协同关系及表现形态,并分析了协同关系出现的主要原因和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有禄 罗秋兰
为构建"东部优化、中部提升、西部大发展"的茧丝绸产业带,把我国打造为茧丝绸业强国,商务部于2006年正式启动了"东桑西移"工程。文章利用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结合我国茧丝绸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分析"东桑西移"工程实施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做好"东桑西移"产业转移的对策。
关键词:
东桑西移 产业转移 对策研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庆华
本文在计算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水平这两个指标的基础上,结合钻石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集聚显著地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这种提升存在行业结构上的差异。产业地理集聚度及其变化对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差异可以为政府的产业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国际竞争力 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