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31)
- 2023(15400)
- 2022(12750)
- 2021(11641)
- 2020(10003)
- 2019(22881)
- 2018(22415)
- 2017(42874)
- 2016(23343)
- 2015(26430)
- 2014(26488)
- 2013(26626)
- 2012(24796)
- 2011(22554)
- 2010(22576)
- 2009(21692)
- 2008(21995)
- 2007(20032)
- 2006(17625)
- 2005(16409)
- 学科
- 济(109948)
- 经济(109802)
- 业(91193)
- 管理(83257)
- 企(80713)
- 企业(80713)
- 方法(46854)
- 数学(37773)
- 数学方法(37513)
- 财(34347)
- 农(32872)
- 业经(31189)
- 中国(29021)
- 制(25480)
- 务(23396)
- 财务(23363)
- 财务管理(23322)
- 农业(22598)
- 企业财务(22093)
- 贸(21020)
- 贸易(21009)
- 地方(20679)
- 易(20451)
- 技术(19175)
- 和(19076)
- 体(18187)
- 划(17709)
- 学(17486)
- 银(17215)
- 银行(17187)
- 机构
- 学院(349794)
- 大学(348006)
- 济(156375)
- 经济(153476)
- 管理(136746)
- 研究(120267)
- 理学(116766)
- 理学院(115508)
- 管理学(114058)
- 管理学院(113377)
- 中国(95802)
- 财(74201)
- 京(73584)
- 科学(69259)
- 所(61248)
- 农(58443)
- 财经(58242)
- 研究所(54861)
- 中心(54565)
- 江(53790)
- 经(52782)
- 经济学(48572)
- 业大(47874)
- 北京(46773)
- 农业(45818)
- 经济学院(43856)
- 财经大学(42843)
- 院(42799)
- 范(42459)
- 师范(42107)
- 基金
- 项目(222708)
- 科学(177907)
- 研究(165347)
- 基金(164738)
- 家(142169)
- 国家(140977)
- 科学基金(121864)
- 社会(108732)
- 社会科(103143)
- 社会科学(103119)
- 基金项目(86855)
- 省(85522)
- 自然(76404)
- 自然科(74602)
- 自然科学(74578)
- 教育(74490)
- 自然科学基金(73342)
- 划(71552)
- 资助(66803)
- 编号(65607)
- 成果(53572)
- 部(51051)
- 重点(50386)
- 发(48794)
- 创(48786)
- 国家社会(45880)
- 制(45600)
- 课题(45085)
- 创新(45026)
- 业(44345)
- 期刊
- 济(179412)
- 经济(179412)
- 研究(107414)
- 中国(69627)
- 财(61247)
- 农(54859)
- 管理(54312)
- 学报(48968)
- 科学(48407)
- 大学(37834)
- 农业(37117)
- 学学(35771)
- 融(35163)
- 金融(35163)
- 技术(30513)
- 教育(30484)
- 财经(30079)
- 业经(28973)
- 经济研究(28620)
- 经(25958)
- 问题(23708)
- 业(22358)
- 贸(20805)
- 技术经济(20002)
- 世界(19144)
- 国际(18372)
- 现代(16618)
- 商业(16286)
- 财会(16185)
- 统计(16069)
共检索到535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丽 孙林岩 杨洪焦
介绍了区域极化研究常用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系数方法对1987-2003年我国制造业的极化发展趋势进行刻画;同时,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需要,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分析四大板块的极化状况。结果表明,省际极化不断增长,四大板块之间的极化现象十分明显,而四大板块内部的极化状况各异,本文采用增长极理论对现象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区域制造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极化 增长极理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安波
本文利用樊福卓(2007)构造的地区专业化系数,分别从地域维度和行业维度对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18个制造行业在1988~2006年间的区域专业化系数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其演进特征和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从行业层面上说,我国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总体上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从区域层面上说,各省份间制造业的结构差异性逐渐增强,即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省份行业分工水平和专业化进程在我国各地区中增速加快,沿海省份则增速放缓。
关键词:
制造业 区域专业化 特征分析 变动趋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亚平
中国制造业的利润率变动趋势从总体上说,符合马克思关于利润率变动趋势的预测,遵循一般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本文从动态的角度,对中国制造业利润率进行计量和实证分析,发现从1980~2006年中国制造业利润率总体上趋于下降并呈现出阶段性波动的特点。
关键词:
制造业 利润率 资本有机构成 剩余价值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涵婷 蒋晶 程龙生 张月义
在区域制造业质量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背景下,文章基于投入产出视角构建多指标多原因的质量竞争力模型(MIMIC-QCI模型),运用贝叶斯插补法测算2000—2018年30个省份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提升率,并进行差异性评价和演化分析。结果发现:(1)资本驱动多地区质量竞争力提升,技术驱动转换态势明显,外商投资发挥了正向促进作用。(2)质量竞争力提升会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显著提高对外贸易额,但会增加能源消费。(3)区域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提升在地理上呈现阶梯状分布,地区差异显著,区域引领和联动发展亟待开展;在时间变化上,经历了质量意识萌芽期、质量发展振兴期、质量转型阵痛期和质量提升腾飞期四个阶段。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怀英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鹏飞
深入理解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演变及未来趋势,有助于把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生产格局已变为"一核两翼",制成品贸易格局呈"三足鼎立"态势,技术水平构成有所"退化",制造业创业创新环境改善速度放缓。展望未来,制造业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作用会进一步强化;在较长一段时期亚洲都是驱动全球制造业增长的核心区域;高技术制成品本地化生产程度提高的趋势很可能会持续;全球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将会持续推进。
关键词:
制造业 发展格局 未来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叶广宇 冯惠平
在高薪技术发展、世界制造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经营方式开始向服务增值的方向转变,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文主要研究制造业服务化趋势的表现和原因,从而描述制造业的服务化现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服务化 服务增值 企业竞争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伟 张萃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模型模拟显示,在对外开放先行的前提下,由相对分割的国内市场向高度一体化国内市场的转变,会先强化对外开放促成的制造业区域集聚模式,而后导致这一集聚模式被打破。无论是对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的纵向考察还是实证检验,均表明目前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具有显著的制造业区域集聚效应,迄今尚未产生理论模型推断的倒U形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峰 陈嘉伟
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达格姆基尼系数、障碍度分析、核密度估计及马尔科夫链,分析2006—2020年中国制造业绿色竞争力区域差异、障碍因素、分布动态和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整体呈上升态势,大致经历了波动调整期、平稳增长期和起伏换挡期3个阶段,展现出“东部领先、中部居中、西部落后”的分布格局;(2)中国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总体基尼系数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是导致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东部与西部区域差异呈显著扩大态势,制造业煤炭消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是制造业绿色竞争力发展的主要障碍;(3)空间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绿色竞争力空间集聚模式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且时间跨度未产生明显效用;(4)从马尔科夫链极限求解结果看,制造业绿色竞争力随时间推移逐步提升,并呈现出逐渐向高值集中的走向。研究结论可为加快促进中国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空间均衡、协同有序与提质高效发展提供新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文良
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分析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加速后制造业集聚与扩散趋势的变化以及地区专业化水平的变化。通过分析广东省与其周边省份以及广东省各地市的产业平均集中率和制造业中心值,本文发现广东省制造业集聚趋势在继续;而对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和地区间专业化指数、从行业的角度对产业空间基尼系数、SP指数以及各行业产值的省份(地市)集中度的分析,则进一步阐明了在制造业集聚和扩散的进程中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的变化和集聚、扩散的具体行业及地理位置。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集聚 扩散 专业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晓华 高鹏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最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之一,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贸易的格局和各国之间经济交往的形式与内容。国外以发达国家跨国并购活动为基础对于跨国并购动因的理论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其理论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市场后来者的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动因的解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该文以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视角,对处于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新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趋势。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弓宪文
基于耦合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了物流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模型,从产业投入水平、产出效率、发展规模及成长能力出发建立了两业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对我国2003-2013年两业耦合协调的时序演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两业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不断上升,总体呈现从失调向逐步协调发展的时序演化特征。其中物流业和制造业有序度交替上升,共同推动两业协调发展,但物流业有序度高于制造业,对两业协调发展的贡献更大。最后建立GRNN神经网络模型对两业耦合协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发现未来两业耦合协调度呈现进一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但协调水平不高,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应从物流业、制造业政府及外部环境入手,促进两业协调水平不断提高。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弓宪文
基于耦合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了物流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模型,从产业投入水平、产出效率、发展规模及成长能力出发建立了两业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对我国2003-2013年两业耦合协调的时序演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两业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不断上升,总体呈现从失调向逐步协调发展的时序演化特征。其中物流业和制造业有序度交替上升,共同推动两业协调发展,但物流业有序度高于制造业,对两业协调发展的贡献更大。最后建立GRNN神经网络模型对两业耦合协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发现未来两业耦合协调度呈现进一步上升的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桂军 何武
本文利用Kaplinsky升级指数和中间品相对出口单价,对我国整体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升级趋势和地位进行了分析,采用的数据是UN Comtrade2002-2011年HS六位编码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产品中大约一半金额的产品正处于升级,尤其是电信和船舶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引人瞩目,出现降级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数量较少,占装备制造业总出口金额的比例不到7%,总体表现远超美国、日本和德国三个装备制造业强国。从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看,由于中国企业仍然趋向出口相对低价的装备制造业零部件,进口相对高价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因此,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总体上偏低。出口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勇 曹丽莉
制造业是集群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本文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行业1993、1997、2002、200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1993—1997年集聚程度有所下降,1997—2002—2003年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集聚程度的提高是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依次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上海五省市集中度很高,西部边远地区则远远落后,两极分化严重。总体上看,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与工业增长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聚 地理集中指数 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