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92)
2023(13630)
2022(11112)
2021(10174)
2020(8619)
2019(19430)
2018(18909)
2017(36232)
2016(19334)
2015(21291)
2014(20910)
2013(21015)
2012(19368)
2011(17458)
2010(17498)
2009(16761)
2008(16847)
2007(15112)
2006(13421)
2005(12667)
作者
(54816)
(46170)
(45838)
(43637)
(29385)
(21815)
(20686)
(17711)
(17385)
(16301)
(15923)
(15345)
(15014)
(14776)
(14653)
(14065)
(13681)
(13354)
(13190)
(13054)
(11572)
(11269)
(11023)
(10533)
(10306)
(10258)
(10258)
(9906)
(9104)
(8988)
学科
(90929)
经济(90799)
(84366)
(76416)
企业(76416)
管理(73736)
方法(38934)
(31488)
数学(30724)
数学方法(30546)
业经(28968)
(27846)
中国(24635)
(22638)
(21858)
财务(21840)
财务管理(21813)
企业财务(20735)
农业(19670)
技术(17404)
(17263)
(17092)
贸易(17082)
(16675)
(15919)
(15630)
(15275)
体制(15132)
(14180)
银行(14160)
机构
学院(287717)
大学(286535)
(133301)
经济(131144)
管理(112845)
研究(97104)
理学(97054)
理学院(96044)
管理学(94913)
管理学院(94363)
中国(78416)
(64352)
(59704)
科学(54454)
财经(50956)
(47845)
(46525)
(46047)
中心(43030)
经济学(43000)
研究所(42880)
(42825)
经济学院(38817)
业大(38172)
财经大学(37867)
北京(37583)
农业(36117)
(34951)
商学(33337)
商学院(33034)
基金
项目(186487)
科学(151298)
基金(142284)
研究(136516)
(122967)
国家(121982)
科学基金(107038)
社会(93659)
社会科(89117)
社会科学(89099)
基金项目(74763)
(69578)
自然(67296)
自然科(65843)
自然科学(65826)
自然科学基金(64776)
教育(60987)
(58143)
资助(57384)
编号(51057)
(43515)
重点(41667)
(41635)
成果(40991)
国家社会(40828)
(39998)
(39537)
(39448)
创新(38226)
教育部(38083)
期刊
(150374)
经济(150374)
研究(90508)
中国(55081)
(53151)
管理(47496)
(43863)
科学(40689)
学报(40044)
大学(31729)
学学(30208)
农业(29874)
(28476)
金融(28476)
财经(26985)
经济研究(25276)
业经(24095)
技术(23823)
(23421)
教育(20081)
问题(20058)
(18410)
(17458)
世界(16618)
技术经济(16520)
国际(15215)
现代(14521)
财会(13340)
商业(13269)
统计(13193)
共检索到435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业强  魏后凯  蒋媛媛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当中,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通常会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地区的经济结构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克鲁格曼假说"认为经济一体化将导致地区专业化水平提高和经济活动更加集中,但有研究认为专业化和地理集中并不始终同时出现。本文采用偏移份额模型将中国地区制造业增长分解为结构效应和空间效应,通过两种非参数方法对产业活动的空间效应进行分解,试图阐述在中国经济市场化过程中制造业区位变迁的内在规律,进而检验"克鲁格曼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吕风勇  刘平安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一举摘得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他在亚洲危机爆发前看衰亚洲经济的原因,即"纯粹靠增加投入来实现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真正的增长必须来自生产率和技术的提高"的观点,对于当前的中国是再好不过的提醒。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恩专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作为"天才"而自负的国际贸易学家、"新一代经济大师",因其对"东亚奇迹"、"中国模式"的不以为然,特别是对中国开放经济、外贸发展的种种极端言论和尖酸的指责,而饱受国内经济学界的批评和围剿,"毒舌"克鲁格曼的观点似乎对我们一文不值。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立伟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是当今美国颇有影响的新一代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认为,由于在汇率、债务和贸易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克鲁格曼堪称全球最杰出的国际经济学家之一。克鲁格曼1953年2月28日生于美国纽约州奥尔巴尼。曾就读于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并先后在两校任教。他30岁即成为教授,现执教于斯坦福大学经济系。近10年来,克鲁格曼笔耕不辍,名声鹊起。他撰写了100多篇论文,而且几乎每年都有力作推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余斌  
克鲁格曼因为提出了国际贸易新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也使得克鲁格曼获得了在国际贸易问题上的强势的话语权。但是,克鲁格曼在国际贸易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并不是出于学术上的公允,而只是代表美国垄断金融资本集团的利益。同时,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新理论从常理上讲也没有什么新内容,而只是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通过审查这个数学模型,发现除了一堆假定,克鲁格曼并没有求出什么,仅仅只是一堆字母符号的循环"游行"而已。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布兰斯泰特  加利·克莱德·霍夫鲍尔  谢晨月  
克鲁格曼反对TPP的观点如下:第一,TPP不会给美国带来太大回报,因为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已经很低;第二,投资者争端解决协议(ISDS)旨在维护跨国公司的利益;第三,TPP中的知识产权规定有利于制药公司,不利于亟需救命的穷人。我们认为这些批判值得商榷。美国的回报克鲁格曼认为当前的美国已经接近贸易自由化。美国进口某些农产品的关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泽荣  何军  
克鲁格曼的“永恒的三角形”是基于解释国际金融的困境而提出来的 ,其实质是指政府的三种能力 ,即稳定宏观经济、同商业周期做斗争的能力 ;稳定币值、稳定汇率的能力 ;对短期资本流动的控制能力。不能简单地将“永恒的三角形”与“三难选择”等同起来 ,应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完整的诠释。本文说明了克鲁格曼的“永恒的三角形”的原义 ,认为“永恒的三角形”不能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邱曼萍  陈洪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于1998年5月初在其国际互联网址上发表了题为“日本的陷阱”的文章,文中他提出日本脱离陷阱的办法就是中央银行要大幅度增加货币的投放量,甚至出现通货膨胀也在所不借。克鲁格曼开给日本的是一剂猛药,但确实是目前治理...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郁义鸿   范凯利   李志能  
1999年第一期《外交事务》杂志发表了美国著名国际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的一篇文章,名为《大衰退经济学的回潮》(以下简称《回潮》)。在这篇文章中,克鲁格曼实际上承认,传统经济理论和政策已经基本失效,美国经济完全可能再次面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规模衰退的危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曙光  
当代自由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保罗·克鲁格曼,因其"在贸易模式上所做的分析工作和对经济活动的区位理论的贡献",被授予2008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实际上,克鲁格曼是位严谨而多产的经济学家,独立撰写和编著的书已超过16本,并有数百篇论文和专栏文章面世,其专业著作的内容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及国际金融领域。在国际贸易领域,他建立了"新贸易理论",揭示了规模递增条件下的国际贸易规律。在国际金融领域,他对汇率目标区理论和第一代、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均有贡献。此外,他也被认为是新经济地理学的开创者之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艳  
在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的过程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为美国政府迫使人民币升值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不仅用美国国内和国际学术界对克鲁格曼的观点进行了评析,更用克鲁格曼本人曾经阐述过的汇率观点对克鲁格曼进行了驳斥,同时,也从汇率的基本原理、汇率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和货币(纸币)的价值等方面发表了作者对克鲁格曼观点的不同看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杜传忠  管海锋  
数字经济为我国制造业增强价值增值能力与产业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动力。文章利用2011-2018年中国制造业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促进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总体作用、异质性影响和间接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总体上显著提升了我国制造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这一作用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表现得更为显著。在替换被解释变量、采用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文章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发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技术溢出、推动产业融合是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三条基本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还受制造业自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程度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超过一定界限后,过度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反而会削弱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分行业看,相较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智能化升级的门槛值均较低,智能化升级存在过度的倾向。为此,各地区应努力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制度保障,有序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打造优良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