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11)
2023(18058)
2022(14980)
2021(13892)
2020(11913)
2019(27105)
2018(26811)
2017(51579)
2016(27712)
2015(31050)
2014(30485)
2013(30451)
2012(28039)
2011(24946)
2010(25093)
2009(23559)
2008(23425)
2007(20668)
2006(18254)
2005(16783)
作者
(78633)
(65824)
(65606)
(62572)
(42065)
(31175)
(29675)
(25540)
(25127)
(23438)
(22717)
(22297)
(21234)
(20941)
(20768)
(20329)
(19501)
(19134)
(18997)
(18789)
(16537)
(16072)
(16046)
(15193)
(14863)
(14775)
(14774)
(14142)
(13115)
(12894)
学科
(125269)
经济(125101)
(101862)
管理(93241)
(88505)
企业(88505)
方法(59205)
数学(49899)
数学方法(49387)
(38761)
(36887)
业经(33303)
中国(32438)
(27137)
(26012)
财务(25964)
财务管理(25920)
农业(25767)
企业财务(24664)
(22964)
贸易(22952)
(22378)
(21393)
技术(20750)
(19916)
地方(19905)
(19712)
理论(19018)
(18892)
(18845)
机构
大学(402551)
学院(402487)
(177811)
经济(174820)
管理(159901)
理学(138065)
理学院(136660)
管理学(134536)
管理学院(133771)
研究(133596)
中国(106425)
(84844)
(83664)
科学(77891)
财经(67663)
(66192)
(65746)
(61741)
中心(61089)
(59923)
研究所(59748)
业大(56661)
经济学(56270)
北京(52342)
农业(51482)
经济学院(50812)
财经大学(50372)
(48392)
(48018)
师范(47503)
基金
项目(267257)
科学(214507)
基金(200722)
研究(193947)
(174477)
国家(173098)
科学基金(150707)
社会(128529)
社会科(122118)
社会科学(122091)
基金项目(105258)
(101011)
自然(96965)
自然科(94833)
自然科学(94809)
自然科学基金(93244)
教育(88729)
(85358)
资助(82776)
编号(75005)
(61278)
成果(60347)
重点(60220)
(57343)
(56452)
国家社会(54964)
教育部(53237)
创新(53165)
(52658)
科研(51576)
期刊
(192816)
经济(192816)
研究(119791)
中国(75700)
(68543)
管理(63507)
(59901)
学报(58498)
科学(58147)
大学(46181)
学学(43960)
农业(40930)
(38421)
金融(38421)
技术(35689)
财经(34698)
教育(32557)
经济研究(31718)
业经(30734)
(29851)
问题(25687)
(24295)
技术经济(22065)
(21661)
统计(21006)
世界(20447)
(19248)
国际(18826)
现代(18561)
(18504)
共检索到599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小平  
采用shift-share方法,将中国制造业1985-2005年间的劳动生产率分解为内部增长效应、静态转移效应和动态转移效应,结果发现,结构变动并没有显著促进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即"结构红利假说"现象并不显著存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增长效应,电子通讯、交通运输、化学原料和电气机械等重工业行业对其增长贡献最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凌  李国平  于远光  
运用调整后的偏离-份额法,将我国31个地区1978-2008年的劳动生产率分解为内部增长效应和反映结构变迁的转移效应。结果发现,结构变迁促进了各地区生产率的增长,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结构红利日趋明显,即劳动力自由流动限制的减少促进了结构效应。此外,结构效应对各地区的贡献强弱不尽相同。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辛永容  陈圻  
以我国制造业1980-2006年相关数据为基本资料,运用卡尔多.凡登定律(Caldor-Verdoorn Law)来检验我国制造业是否存在劳动生产率的规模递增效应,并根据生产率增长的需求驱动路径来分析制造业劳动力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ze)方法来进一步分解劳动力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至少在1995-2006年间存在生产率增长的规模递增效应,且在这阶段间存在着地区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偏离-份额分析法分解则表明地区间劳动力的流动对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份额较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曲玥  
本文对中国2000-2007年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情况进行了全面测算。结果表明,自进入21世纪以来,制造业总体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很快,这一快速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而非要素投入驱动的。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源自劳动密集型产业自身生产率的进步,并没有从产业结构转换上获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东部沿海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已有所放缓,而后起的中西部地区依赖资本密集型产业则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由此看来,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源泉已逐渐耗尽,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家庭  李艳旭  马洪福  曹清峰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息息相关。本文在考虑到区域与行业具有异质性的情况下,运用反事实方法与非参数方法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估算出了各省份以及分行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驱动力,并探究了制造业增长动能的转换过程。整体上看,支撑中国制造业保持稳定增长的动能正逐步由资本驱动转向技术驱动;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呈现"低水平双驱动—资本驱动—高水平双驱动—技术驱动"的动能转换过程。区域层面看,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东部稳定、中西部快速发展"的趋势,同时,东部地区的技术驱动优势一直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引领着中国制造业增长动能转换。行业层面看,不同类型的制造业行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动能和动能转换路径也存在显著差异;现阶段,中国制造业行业增长的技术驱动特征逐渐显现,制造业行业整体呈现出技术驱动。基于以上结论以及经济发展事实,本文认为技术或创新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未来需要在考虑区域或行业异质性基础上,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再配置促进制造业生产率增长,实现制造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小平  陈勇  
要素流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两者的关系反映在“结构红利假说”中:当投入要素从低生产率或者低生产率增长的部门向高生产率或高生产率增长部门流动时,会促进总生产率增长。本文使用常用的和扩展的shift-share方法实证检验了1998—2004年期间中国省际工业间的劳动力流动和资本转移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发现劳动力流动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资本转移对生产率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考虑Verdoorn效应后,劳动力和资本转移对中国工业TFP增长的总贡献较小,即结构红利假说并不显著;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绝大部分原因还是内部增长效应。因此,更合理的配置省际工业间的生产要素显得很有必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娟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什么影响?从理论上看,互联网+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改造供应链和培养人力资本等。基于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互联网+显著地影响了中国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而产业和地区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影响较小,对东部地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影响较大。上述研究结论表明积极促进制造业的互联网+,但应该分行业和分地区采取不同的模式和措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邵敏  
本文采用2000~2006年持续经营的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对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作用。倍差法的Kernel倾向评分匹配估计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能在出口后的1年或2年内将显著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但此后该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出口贸易未能促进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出口活动的"干中学"效应与出口加工贸易度和技术水平均密切相关,而通过出口贸易而产生的"扩张陷阱"只存在于出口加工贸易度高的(中)低技术行业以及金属制品业中。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玲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the shortcomings of production function,the author analys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productivity of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by using index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44 73% of the change of productivity is induced by the shift of employed persons between industries.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钱诚  马宁  
在回顾1995-2012年我国制造业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情况的基础上,对制造业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横截面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针对我国制造业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莉  唐亮  
本文对中部地区6省制造业2003—2007年的行业增加值及劳动投入数据进行研究,通过计算Hoover指数和Krugman指数发现各省发生了明显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差异程度增强。然后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测算结构转变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证实"结构红利"的影响存在,但不明显。最后根据中部地区各省制造业呈现的特点,提出劳动力资源应向内部增长型和动态转移增长型部门转移等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克朋  樊士德  姜德波  
当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重构中国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相对竞争力,使制造业出口的结构发生变动。构建两部门模型分析了其中的机理:当前低技能劳动力工资的较快上涨,虽然能推动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但依旧会促使要素从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转移到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从2003—2014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中总结出的经验事实佐证了理论模型的推论:这期间的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而非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在增加。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一个行业的工资增长对出口份额有显著的负面作用;对于工资增长较快的行业,虽然劳动生产率也增长得比较快,但出口份额的下降并不因此而改变。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应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实现结构优化。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克朋  樊士德  姜德波  
当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重构中国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相对竞争力,使制造业出口的结构发生变动。构建两部门模型分析了其中的机理:当前低技能劳动力工资的较快上涨,虽然能推动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但依旧会促使要素从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转移到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从2003—2014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中总结出的经验事实佐证了理论模型的推论:这期间的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而非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在增加。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一个行业的工资增长对出口份额有显著的负面作用;对于工资增长较快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原毅军  刘浩  
制造业服务外包不仅作用于制造业的资源整合与生产率的提升,对服务业同样会产生溢出效应。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验证了制造业服务外包对服务业产出、劳动力转移、生产率及其增长滞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短期内,制造业服务外包导致了服务业产出和劳动力投入的双重增加,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净效应具有不确定性,但会加剧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滞后程度:从长期看,服务外包对服务业生产率增长滞后性的影响减弱,服务业企业通过服务创新减少劳动力投入量,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缩小与制造业的差距。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帆  
长期来看,中国劳动生产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之后的增速更是显著。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各产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相对地,劳动配置结构变化的贡献度并不显著,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强化。劳动配置结构变化贡献度较小,与劳动力跨部门流转的交易成本较高有关,而行业内部生产率提高与分工演进、资本深化、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等密切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