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96)
2023(14115)
2022(11686)
2021(10675)
2020(9027)
2019(20569)
2018(20233)
2017(38752)
2016(20917)
2015(23625)
2014(23308)
2013(23508)
2012(21798)
2011(19737)
2010(19969)
2009(19310)
2008(19771)
2007(17690)
2006(15805)
2005(14750)
作者
(59575)
(49887)
(49826)
(47399)
(32110)
(23646)
(22376)
(19180)
(19034)
(18012)
(17536)
(16939)
(16276)
(15895)
(15863)
(15256)
(14814)
(14539)
(14416)
(14045)
(12650)
(12224)
(12106)
(11497)
(11307)
(11229)
(11078)
(10821)
(9910)
(9787)
学科
(101813)
经济(101653)
(90200)
(80283)
企业(80283)
管理(79768)
方法(47264)
数学(38110)
数学方法(37857)
(33715)
(30854)
业经(30183)
中国(27032)
(23706)
(23260)
财务(23239)
财务管理(23208)
企业财务(22083)
农业(21879)
(19025)
贸易(19015)
(18519)
技术(18477)
(17560)
(17018)
理论(16942)
(16703)
(16653)
(15869)
银行(15850)
机构
大学(319875)
学院(318955)
(147533)
经济(145179)
管理(127547)
理学(109870)
理学院(108792)
管理学(107503)
管理学院(106892)
研究(105054)
中国(85214)
(71923)
(66500)
科学(57508)
财经(57079)
(52015)
(51705)
(49191)
(47722)
经济学(47492)
中心(46565)
研究所(46208)
经济学院(42823)
财经大学(42414)
北京(42098)
业大(41439)
农业(38438)
(37314)
(37233)
师范(37001)
基金
项目(201985)
科学(163594)
基金(153233)
研究(150625)
(131220)
国家(130146)
科学基金(114059)
社会(102701)
社会科(97567)
社会科学(97546)
基金项目(79929)
(75049)
自然(70619)
自然科(69053)
自然科学(69032)
教育(68584)
自然科学基金(67972)
(62970)
资助(62816)
编号(57659)
(47875)
成果(47633)
重点(44998)
(44673)
国家社会(44201)
(43430)
(42620)
教育部(42331)
创新(41081)
(41071)
期刊
(165494)
经济(165494)
研究(99687)
中国(61940)
(59136)
管理(52117)
(46240)
科学(43674)
学报(42145)
大学(34116)
(32662)
金融(32662)
学学(32407)
农业(31448)
财经(30479)
技术(26814)
经济研究(26716)
教育(26401)
(26269)
业经(25875)
问题(22022)
(19363)
(18876)
技术经济(18458)
世界(18081)
国际(16706)
现代(15282)
统计(15082)
财会(14807)
商业(14719)
共检索到484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谱  
现有文献在计算中国制造业劳动力配置扭曲所导致的TFP损失时,均没有剔除外部因素的扰动,从而高估了该损失。文章在Hsieh和Klenow(2009)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在剔除外部因素扰动后,估算出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从1998年的9.00%逐渐减少到2007年的7.39%。而现有文献也缺少在企业异质性模型下对TFP损失进行分解,文章将企业按特征进行分组,建立了分组之后TFP损失分解的理论。TFP损失的分解有利于分析TFP损失的构成,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该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谱  
现有文献在计算中国制造业劳动力配置扭曲所导致的TFP损失时,均没有剔除外部因素的扰动,从而高估了该损失。文章在Hsieh和Klenow(2009)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在剔除外部因素扰动后,估算出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从1998年的9.00%逐渐减少到2007年的7.39%。而现有文献也缺少在企业异质性模型下对TFP损失进行分解,文章将企业按特征进行分组,建立了分组之后TFP损失分解的理论。TFP损失的分解有利于分析TFP损失的构成,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该理论不仅适用于制造业还适用于农业和服务业等,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文章最后以所有权分组为例分析了我国制造业1998-2007年劳动力配置扭曲TFP损失的构成。研究表明:(1)每个行业的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是该行业的劳动力份额、产品替代弹性和劳动力成本产出比对数方差的增函数;(2)行业内各组之间不存在劳动力配置扭曲的条件为行业内各组企业的劳动力配置扭曲程度均值相等;(3)企业按所有权分组后,我国1998-2007年由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制造业TFP损失主要来自于组内,并且该损失在此时间段已经由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为主体变成了以其他企业为主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左妹华  左勇华  杨谱  
文章采用Hsieh和Klenow基准模型,通过江西制造业数据测算发现,江西劳动力错配导致全要素生产率(TFP)损失基本稳定;分组发现初创阶段配置扭曲更严重且TFP损失具有上升趋势,稳定发展阶段配置扭曲较小且TFP损失大幅下降;国有企业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减少幅度最平稳,集体等企业损失趋势最大,而个人企业波动性较明显;大、中型企业TFP损失具有波动性但方向不明显,小型企业TFP损失逐年减小。随后,分析劳动力配置扭曲的原因并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浩  
伴随资本深化现象的出现,我国制造业部门目前的高资本投入行为已经对劳动力要素产生了挤出效应,即出现学者们所谓的"零就业增长"的结论。这正是源于全要素生产率并未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制造业部门资本-劳动比的快速上升,不仅直接产生了资本对劳动的"挤出效应"和"替代效应",还使得制造业部门完全依赖资本驱动的发展模式,而最终将导致资本边际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双重减缓,这造成了对于劳动的"双重挤压"。文章试图对工业化发展模式、资本深化、劳动力就业和技术进步路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把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浩  郭也  
本文利用2001-2010年的数据,计算了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及其变化,并与19个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报酬、小时劳动生产率都表现为日益增加的态势,单位劳动力成本整体表现为先下降、后逐渐增加的态势,2010年调整后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比2001年增加了17%;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不仅远远低于美、日、德、法、荷等发达国家,以及墨西哥、南非、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亚洲四小龙,也低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报酬、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快于亚洲四小龙、其他发展中大国、亚洲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目前已经超过了泰国、印尼等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将超过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制造业的重要作用,防范"去工业化"倾向,提高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桂文林  唐崔巍  
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造成巨大冲击,对危机的影响进行评估对于建立科学的危机预防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X-13A-S模型将我国制造业PMI进行分解,研究各成分在危机期间的波动情况,分析金融危机的动态演变过程并构建本底趋势线进行损失评估,最后划分金融危机的生命周期。研究结果表明:(1)X-13A-S模型对指数调整效果较好,长期波动趋势分为三个时期;季节成分波动表现为"三波峰、三波谷";异常值与危机事件相对应。(2)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前期PMI指数损失5.11%,平均损失1.28%;爆发后期指数损失49.31%,平均损失4.11%,本轮危机共损失54.42个百分点。(3)2008年1月至4月为金融危机生成期,2008年5月至12月为全面爆发期,2009年1月至5月为衰退期,2009年6月至8月为消亡期,整个危机持续16个月。(4)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时期以8月份为分界点,表现出"前期趋势-循环成分,后期不规则变动"的动态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中建  刘翠霞  
当前制造业发展面临转型压力,匹配的劳动力支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运用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劳动力数量需求趋势进行预测,并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劳动力质量结构相关的9个因素进行灰色绝对、相对及综合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的需求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但涨幅不高;劳动力成本、R&D经费投入、职业技术教育、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与劳动力质量结构关联较大。最后,为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文章提出了优化劳动力质量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随着"婴儿潮"期出生人口的加速老龄化,80、90后新生代劳动力渐成我国的主体劳动力。然而,新生代劳动力择业行为具有典型的"去制造业化"、"高端化"和"服务化"等特征,这将对我国制造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运用1995-2014年我国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和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对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与质量变化对低端制造业的影响显著为负,且系数较大;对中端和高端制造业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说明,随着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已使低端制造业失去了传统比较优势,但却为中高端制造业的较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要顺应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通过政策顺势促推制造业向和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相协调的产业高端升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怡  王洪亮  王晓青  
选取1998—2006年中国26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结合劳动力供需的对外开放影响工资差距的理论模型,就对外开放对制造业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全国样本看,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缩小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而贸易开放与制造业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则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在分地区讨论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的缩小作用要大于东部地区,贸易开放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倒"U"型关系的实证结果。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纪雯雯  
过去30年,中国制造业凭借丰富的人口红利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快速发展,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挑战了这一优势并由此产生巨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损害了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为此,本文综合利用宏观数据、微观数据以及第三方机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一方面从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质量变化的角度分析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合理,另一方面从劳动者报酬、企业成本结构和制造业竞争优势三个角度综合分析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是否仍具有优势。研究结论: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具有合理性和持续性,并且在上升趋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晶  陈志龙  
制造业合理有序的转移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加总得到的城市层面制造业数据和最低工资代表的劳动力成本数据,首次考察了最低工资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降低了城市制造业产值的份额、就业人数份额和规模以上企业数目份额,并推动制造业就近转移。同时,最低工资对制造业份额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资本密度越高和国有企业占比越多的地区制造业份额受影响越小。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上升抑制新企业的设立,促进企业跨区域资本配置和推动企业退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效应,为制造业在区域间的分布和转移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卫  田红娜  
文章采用2000—2017年的中国省际装备制造业及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劳动力空间错配程度及效率损失。研究发现:劳动力错配存在着明显的行业和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劳动力依旧相对供给不足;劳动力错配仍未得到明显改善,通过纠正装备制造业劳动力空间错配可以提升2.82%的产出,其中2/3是由于地区间劳动力错配导致的;地区间劳动力错配对于行业TFP的变动影响明显大于行业间劳动力错配。化解劳动力空间错配,需充分尊重市场力量、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壁垒,从根本上实现劳动力空间自由流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阳立高  谢锐  贺正楚  韩峰  孙玉磊  
本文基于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分别为显著为负、显著为正、为正但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手;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传统优势日渐消失,且通过大量的劳动、资本与R&D投入同样难以维系其可持续发展;当前应有机融合资本与劳动要素,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同时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力扶持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振  陈甬军  
对资源误置引致福利损失的计量是判定要素市场扭曲的直接证据。本文定义资源误置引致的福利损失为潜在产出缺口,即实际产出与帕累托最优配置情形下潜在产出的差额。运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本文检验了制造业劳动要素的资源误置程度,计算了劳动要素误置引致的福利损失。研究表明:劳动要素在制造业两位数代码产业内、产业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配置扭曲。样本考察期间,劳动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增长快于工资率增长,已经扭曲的劳动要素配置状况进一步恶化。本文的研究对于产业间、产业内资源配置的优化与自由要素市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薇  罗勇根  王清纯  
本文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研究劳动力成本对企业清算期权价值的影响。发现《劳动合同法》实施因企业调整成本的增加,显著降低了企业清算期权价值,且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企业更显著。进一步检验还发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显著增加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出现僵尸企业的概率,且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从解雇成本角度揭示了《劳动合同法》影响实体企业投资行为的具体传导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