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91)
- 2023(20685)
- 2022(17458)
- 2021(16250)
- 2020(13788)
- 2019(31313)
- 2018(30751)
- 2017(58243)
- 2016(31916)
- 2015(35653)
- 2014(35298)
- 2013(35049)
- 2012(32272)
- 2011(29268)
- 2010(29186)
- 2009(27308)
- 2008(27340)
- 2007(24392)
- 2006(21657)
- 2005(19551)
- 学科
- 济(129058)
- 经济(128875)
- 业(108342)
- 管理(103896)
- 企(94832)
- 企业(94832)
- 方法(57135)
- 数学(46519)
- 数学方法(46024)
- 财(39129)
- 农(38542)
- 业经(36016)
- 中国(35886)
- 制(28862)
- 学(27469)
- 农业(26322)
- 务(26166)
- 财务(26089)
- 财务管理(26050)
- 技术(25545)
- 贸(24879)
- 贸易(24862)
- 企业财务(24733)
- 易(24209)
- 理论(23351)
- 地方(22468)
- 和(22354)
- 银(20998)
- 银行(20918)
- 体(20704)
- 机构
- 大学(464293)
- 学院(462732)
- 济(187852)
- 经济(184078)
- 管理(179661)
- 研究(159663)
- 理学(154693)
- 理学院(152940)
- 管理学(150409)
- 管理学院(149564)
- 中国(121521)
- 京(100223)
- 科学(99864)
- 财(87825)
- 农(84970)
- 所(81911)
- 研究所(74601)
- 业大(72670)
- 中心(70926)
- 财经(69690)
- 江(69423)
- 农业(67086)
- 经(63518)
- 北京(63395)
- 范(58845)
- 师范(58157)
- 院(57183)
- 经济学(56788)
- 州(54810)
- 财经大学(51671)
- 基金
- 项目(310796)
- 科学(244112)
- 基金(226173)
- 研究(223358)
- 家(200006)
- 国家(198320)
- 科学基金(168859)
- 社会(141701)
- 社会科(134304)
- 社会科学(134270)
- 省(120541)
- 基金项目(119330)
- 自然(110637)
- 自然科(108083)
- 自然科学(108048)
- 自然科学基金(106186)
- 划(102204)
- 教育(101825)
- 资助(92772)
- 编号(88618)
- 成果(72305)
- 重点(70351)
- 部(68642)
- 创(67472)
- 发(66090)
- 创新(62607)
- 课题(61743)
- 科研(59319)
- 国家社会(58936)
- 教育部(58316)
- 期刊
- 济(209561)
- 经济(209561)
- 研究(137631)
- 中国(92687)
- 学报(79659)
- 农(78188)
- 科学(72052)
- 管理(70351)
- 财(69625)
- 大学(59794)
- 学学(56514)
- 农业(53570)
- 教育(49411)
- 融(40859)
- 金融(40859)
- 技术(40397)
- 财经(35201)
- 业经(34241)
- 经济研究(33412)
- 业(30683)
- 经(30306)
- 问题(27206)
- 技术经济(24204)
- 科技(23975)
- 版(23333)
- 贸(22307)
- 图书(21259)
- 现代(21189)
- 世界(21035)
- 理论(20548)
共检索到692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振兵
现有研究对创新技术进步要素偏向关注甚少。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部门创新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指数,进而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创新要素结构、科研人员工资扭曲等因素对创新技术进步资本偏向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创新资本的产出弹性远远大于科研人员的产出弹性,制造业创新技术进步整体偏向于资本,且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创新投入要素结构的资本化程度、政府资助行为削弱了创新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科研人员工资扭曲、企业自有资金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强化了资本偏向。优化创新方向、提高科研人员工资待遇对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太龙 陆敏辉 朱曼
文章基于制造业2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运用似不相关回归法研究我国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及其能源强度效应。比较分析整个制造业的情况,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的能源偏向对能源强度起决定性作用;同一部门内,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并不一致,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也不一致;不同部门间,同一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存在差别,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也存在差别。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钟世川
笔者在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下,构建了测算要素市场扭曲系数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要素市场扭曲系数变动进行了分解,笔者认为主要由技术进步偏向差异和资本深化变动决定。笔者利用1978年2013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于0且小于1,并且大多数行业的相对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速率是上升的。1990年后大多数行业要素市场扭曲系数呈下降趋势;1979年2013年,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致使资本深化变动是行业要素市场扭曲变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钟世川
笔者在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下,构建了测算要素市场扭曲系数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要素市场扭曲系数变动进行了分解,笔者认为主要由技术进步偏向差异和资本深化变动决定。笔者利用1978年~2013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于0且小于1,并且大多数行业的相对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速率是上升的。1990年后大多数行业要素市场扭曲系数呈下降趋势;1979年~2013年,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致使资本深化变动是行业要素市场扭曲变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艳 李雨佳
将中国制造业分为四类,分别研究各类行业劳动力要素的配置、供求和技术进步偏向状况,总结得出技术偏向性与劳动力要素的双向关系,发现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要素价格、要素市场、要素替代弹性等是影响二者关系的重要因素。就中国制造业来看,技术进步因素内生化于要素生产过程的程度仍较低,需根据行业特性、资源禀赋条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三个方面有差别地得出协调办法。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偏向性 劳动力要素 制造业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钟世川
基于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87—2013年中国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制造业部门中资本与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1987—2013年整个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是偏向资本的,并且其各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基本偏向资本;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对整个制造业就业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但与1987—1999年相比,2000—2013年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明显下降;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资本替代劳动特征,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对劳动的替代较小,而工资上涨进一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俊 胡雍
技能偏向技术进步已成为理解各国普遍存在的技能劳动需求分化和技能溢价的关键性因素。采取Malmquist-TFP指数分解方法,测度技术进步偏向性,发现我国制造业并非全部都存在技能偏向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技能偏向也没有表现出线性增长趋势,而是呈现较大的波动性。对技能偏向技术进步演变机制的研究发现,技能劳动供给增长增强了技能偏向技术进步,但国际贸易对其促进作用仅仅在高技术和低技术行业中存在。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技能偏向 劳动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东华 崔岩
技术进步通常耦合于资本与劳动的累积过程,并对资本与劳动的边际产出产生差异化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不仅取决于内生因素,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环境规制就是影响技术进步偏向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拓展C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作用机制,通过可行广义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测度了中国28个省份的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并实证分析了双重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制造业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资本;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不同,正式环境规制会强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而非正式环境规制则会弱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政府应制定适宜的科技、产业和环境规制政策,引导企业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方向并与其要素禀赋相匹配,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朱芳芳
关于创新技术进步要素偏向视角下的区域发展异质性,少有研究关注。本文运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和2006-2014年广东省市际面板数据做实证分析,测算出各要素偏向指数,进而根据测算结果将广东省划分成三个区域并对各区就创新活动和经济发展两方面异质性作对比研究。研究发现:(1)广东省创新技术进步整体偏向资本,偏向指数大都介于0-0.5且呈"N"型;(2)全省"创新断层"明显,一区创新技术进步整体偏向创新型人力资本,偏向指数在0.5左右且呈"U"型;二区创新技术进步为希克斯中性;三区创新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偏向指数波动很大且呈"M"型。广东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把握创新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构建适合各区创新和经济发展特质的创新体系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汝影 余东华
资本深化速度与技术进步偏向是影响产能利用率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拓展CES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资本深化速度、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作用机理,并采用1998-2016年制造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样本区间内,中国制造业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呈现替代关系,技术进步总体偏向资本,要素结构偏向资本;已有条件下,适宜的资本深化速度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而对产能利用率产生正向间接影响;但研究期间内,中国制造业资本深化速度过快,对产能利用率产生的负向直接影响显著大于正向间接影响,因此资本深化速度对产能利用率的整体影响为负向;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与要素结构偏向资本相适宜,可以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而提高产能利用率;资本深化速度和技术进步偏向对产能利用率的综合影响为正,因此对于过快的资本深化速度,可以通过提高技术进步资本偏向程度缓解或扭转产能利用率的降低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荣 吴沐远
文章基于我国2000-2016年省级流通产业面板数据,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模型,实证分析了流通创新中的要素替代与技术进步偏向选择。研究流通创新要素替代发现,全国总体的替代弹性为0.411,资本和劳动要素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分别为0.558和0.364,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为-0.236,东部地区资本深化推动流通创新水平显著高于中西地区,西部地区资本要素尚未对流通创新产生有效的技术替代;研究流通创新的技术进步偏向发现,全国总体技术进步指数为0.062,属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而负向技术进步特征值反应流通创新技术进步增长率低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东部地区的资本技术进步生产率低于劳动技术生产率1.9%,中部地区低1.5%,西部地区低0.8%,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流通创新技术进步上均属资本偏向型,西部地区属于劳动偏向型。
关键词:
流通创新 要素替代 技术进步偏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斌斌 吴丹
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对于制造业能否创新升级,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了生产性服务业技术的进步偏向,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使用,并且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能通过知识溢出与员工激励显著提升制造业创新效率,而不同的是生产性服务业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因资本使用率低而阻碍了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使用时,相对于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其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尤其是当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时能显著提升东部地区制造业的创新效率。以上研究结论意味着,当前各地区应当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积极发展与制造业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偏向型技术,才是推动制造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轶
基于要素构成与技术进步偏向之间的关联机制,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近年来是否保持"劳动密集"进行了阶段评估。结合行业数据研究发现:尽管在1994年后进入加速资本深化过程,但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仍保持了相对的劳动要素密集特征,其技术进步也呈现显著的资本偏向,偏向程度在部分年份甚至高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资本深化并非技术进步偏向的"内生"结果(GranGer),反而是"外生"因素驱动的资本深化引致了资本偏向的技术进步,导致该类产业在要素和技术两个方面持续偏离"劳动密集",因而要重点控制加剧资本深化的"外生"因素,并针对性调节产业技术进步的方向和速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钟世川
在CES生产函数下讨论了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在要素市场完全竞争时,就业增长由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共同决定。在此基础上,利用1987—2014年中国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显示,中国制造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值介于0.40.6之间,即资本与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显著地促进就业;资本投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从而抑制就业;引入FDI和国际贸易后,资本投入抑制制造业就业增长更为明显,而FDI和国际贸易通过影响技术进步促进就业。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资本投入抑制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就业,但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钟世川 雷钦礼
本文利用CES生产函数考察了技术进步偏向与资本-劳动收入份额比值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工业1979-2011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率小于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率,1987年后工业技术进步为劳动节约型的,资本-劳动收入份额比值提高;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偏向、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国际贸易是我国工业资本收入份额持续上升、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对要素收入份额失衡的影响最大。工业要素分配份额的演变直接体现了国民收入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