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69)
2023(16985)
2022(14184)
2021(13030)
2020(11192)
2019(25495)
2018(25061)
2017(47405)
2016(26025)
2015(29130)
2014(28870)
2013(29014)
2012(26738)
2011(24246)
2010(24235)
2009(23143)
2008(23392)
2007(21140)
2006(18545)
2005(17111)
作者
(77828)
(65231)
(65187)
(61855)
(41490)
(31241)
(29431)
(25498)
(24528)
(23144)
(22385)
(21731)
(20978)
(20851)
(20554)
(20017)
(19637)
(19349)
(18961)
(18737)
(16346)
(16103)
(15820)
(14814)
(14788)
(14603)
(14502)
(14442)
(13105)
(13022)
学科
(113194)
经济(113033)
(97040)
管理(89027)
(85027)
企业(85027)
方法(51237)
数学(42055)
数学方法(41735)
(37855)
(34996)
业经(32022)
中国(30325)
(26601)
(25059)
财务(25025)
财务管理(24977)
(24606)
贸易(24596)
农业(24041)
(24033)
企业财务(23676)
(20280)
技术(20043)
(19115)
(18818)
(18153)
(18103)
银行(18048)
地方(17838)
机构
大学(384303)
学院(384245)
(166986)
经济(163948)
管理(148463)
研究(132141)
理学(127609)
理学院(126237)
管理学(124381)
管理学院(123665)
中国(103847)
(80894)
科学(79750)
(79587)
(73389)
(68219)
财经(62821)
研究所(61626)
中心(59900)
业大(59154)
(58430)
农业(58175)
(57128)
经济学(52016)
北京(50969)
经济学院(47098)
(47069)
财经大学(46460)
(45078)
(45042)
基金
项目(251647)
科学(198590)
基金(186202)
研究(178914)
(164227)
国家(162841)
科学基金(138881)
社会(116950)
社会科(110968)
社会科学(110938)
基金项目(98130)
(96583)
自然(90285)
自然科(88212)
自然科学(88180)
自然科学基金(86717)
(81877)
教育(80462)
资助(75993)
编号(69002)
重点(57059)
(56734)
成果(55707)
(54532)
(53763)
(50780)
创新(50476)
国家社会(49680)
科研(49051)
(48994)
期刊
(185555)
经济(185555)
研究(113375)
中国(75032)
(67613)
(65661)
学报(63691)
科学(58380)
管理(57465)
大学(47758)
学学(45519)
农业(45445)
(36815)
金融(36815)
财经(32208)
技术(31522)
教育(30549)
业经(30281)
经济研究(30235)
(27705)
(27020)
问题(24904)
(22629)
技术经济(21121)
世界(19783)
国际(19630)
(19276)
统计(18294)
现代(17555)
财会(17506)
共检索到578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樊秀峰  程文先  
制造业出口国内外附加值测算是科学评估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贸易利益的关键难题。传统的HIY方法因高估了出口国内附加值而与实际不符,Koopman测算方法对此虽有改进,但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由于无法利用传统的I/O矩阵以及直接投入系数矩阵而使其应用有所局限。本文通过构建GAMS模型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利用改进后的模型测算了2002—2012年中国出口国内外附加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HIY方法忽略了加工贸易出口,因而高估了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由于加工贸易出口中使用了更多的进口中间投入品,本文的测算结果纠正了HIY方法在国外附加值率以及趋势方面的预测偏误。进一步研究出口国内附加值的相关影响因素发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秋红  李文文  
基于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使用2000年~2014年中国18个制造业的样本数据,应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GVC参与度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参与GVC程度的加深会带动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增长,进口中间品会降低出口国内附加值,但GVC参与度提高所引起的出口国内附加值增长幅度大于进口中间品所引起的下降幅度,出口国内附加值与GVC地位存在U型关系,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和加入WTO都显著提高了出口国内附加值,改变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测度方法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将制造业分为高、中级技术类别,高技术制造业有更强的附加值获取能力,中级技术制造业更多依赖高密集度的劳动投入分享附加值。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浩  王聪  
本文利用附加值统计方法,剔除我国出口贸易中包含的进口附加值,克服已有方法的不足,以准确地揭示我国出口贸易的真实情况。研究表明:在1995~2011年,我国制造业整体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基本态势,目前,我国出口贸易中的1/4是进口商品;纺织及服装、毛皮制品及鞋类的比较优势下降幅度比较大,但是,仍然是我国出口比较优势最大的两类商品;机械制品、电气电子器材、交通运输设备等3种商品比较优势的上升幅度明显,目前,电气电子器材是我国第三大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商品,机械制品、交通运输设备都仍然不具有比较优势;电气电子器材、纺织及服装制造业两类商品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2,机械制品、交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胜旗  毛其淋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下游最终品市场已基本上实现了充分竞争,但上游行业的垄断程度依然居高不下。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系统地研究了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下游企业出口DVAR,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和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成本加成下降和研发创新弱化是上游垄断降低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可能渠道。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加入WTO所引发的大范围关税减免这一事实,进一步检验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在上游垄断与下游企业出口DVAR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缓解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上述结论意味着,打破制造业上游垄断与进一步推进贸易自由化改革,对于提升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和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胜旗  毛其淋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下游最终品市场已基本上实现了充分竞争,但上游行业的垄断程度依然居高不下。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系统地研究了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下游企业出口DVAR,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和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成本加成下降和研发创新弱化是上游垄断降低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可能渠道。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加入WTO所引发的大范围关税减免这一事实,进一步检验了中间品贸易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营营  白东北  高煜  
在构建贸易便利化影响企业附加值贸易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文章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贸易便利化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无论是采用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还是贸易便利化分领域指标,推进贸易便利化会显著提高企业出口DVAR。同时,相对于中西部企业、中低技术行业企业和本土企业而言,贸易便利化对东部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DVAR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贸易便利化的相对价格渠道降低了企业出口DVAR,但通过成本加成渠道提高了企业出口DVAR,贸易便利化总体上对企业出口DVAR的净效应为正。上述结论意味着,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对于提高企业出口DVAR和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吕越  余骁  
本文通过构建服务业开放影响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理论框架,解释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通过进口替代实现“中国奇迹”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企业DVAR的即期效应为负、但制造业企业能够通过创新能力提升动态调节DVAR的理论命题。在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微观企业层面数据对上述发现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很好地支持了核心的理论假说,进一步的工具变量估计、准自然实验等较好地处理内生性问题的因果识别后,本文的核心结论依然稳健。研究也发现,动态调节效应主要集中在相对低端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上以及一般贸易企业上。在扩展分析中将投入产出关联与技术距离纳入实证分析框架后发现,越依赖服务投入的制造业行业以及离技术前沿越近的制造业行业中的企业,其服务业开放的创新动态效应越明显,对低技术创新的动态影响相对越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楠  史贝贝  白东北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分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技术密集型行业提升效果最大。机制检验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对国内中间品投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对出口企业成本的降低具有显著的“成本效应”,并且随着这两种效应的推进,其对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作用增强。异质性检验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以及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促进效果更好,其中就贸易发展方式而言,有助于推动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向高附加值的一般贸易转变。本文基于微观企业视角,考察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与制造业企业对接发展的作用结果,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发展及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出口升级的路径探索提供理论和经验参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白东北  张营营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逐渐步入后工业化社会,其中,产业协同集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依附于制造业并衍生于其内部的生产工序和环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好坏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具有重要影响。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系统研究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产业协同集聚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业协同集聚对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显著,对高能耗类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程度高于中能耗和低能耗类型企业,对国有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并不显著,对混合贸易类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正向作用要远远大于加工贸易企业与一般贸易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产业协同集聚会通过提升成本加成率和促进企业研发创新的方式提高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研究还发现,法制环境和电子商务应用强化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正向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兵兵  闫志俊  周君婷  
本文将2000—2013年中国县(区)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匹配,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样本期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成立有助于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在考虑企业所处区域不同特征以及企业所有制性质差异、偿债能力高低等情况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此外,信贷挤出引致的成本上升效应,产业集聚引致的生产率提升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是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重要传导渠道,且生产率提升的正向效应超过了成本上升的负向效应。因此,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向市场化转型,发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金融、产业资源再配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庄宗武  
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发展人工智能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文章利用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公布的中国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贸易数据、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匹配数据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机制以及国内大市场对人工智能影响效果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可通过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企业国内中间品种类进而促进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且国内大市场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提升效应。该结果在更换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测度指标、考虑样本极端值、控制内生性后依然比较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不仅加强了人工智能自身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效果,而且使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国内大市场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人工智能以及国内大市场对其影响效果的强化作用在非技术密集型企业、一般贸易企业中更为明显。文章结论对于进一步发挥国内大市场优势,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进而促进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攀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楠  史贝贝  白东北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行了测算,并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集聚对地区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且在经济集聚程度高的地区提升效果更好。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集聚带来的促进效应并不理想,而在长江下游地区和上游沿江中心城市则提升效果显著。同时,经济集聚有助于提高一般贸易和混合贸易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存在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高附加值一般贸易企业转变的可能。机制检验表明经济集聚是通过促进地区信息化发展和国内中间品投入比例的提高实现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增加。此外,地区经济集聚有助于推动国内中间品市场的扩大和深化企业国际化参与度。就外部性影响来看,要素市场的成熟和市场服务的完善也有助于强化经济集聚对制造业出口升级的促进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秋红  赵乔  
利用OECD-Ti VA数据库和KPWW附加值贸易核算框架,测算全球价值链参与指数、地位指数和国内附加值,衡量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附加值贸易现状,并构建面板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附加值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较高,但分工地位偏低,国内附加值提升缓慢。劳动密集型行业国内附加值最高,知识密集型行业最低。中国陷入了价值链"低端锁定"的窘境。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与国内附加值正相关,且影响最大,通过加深参与程度提高国内附加值的前提是提高贸易地位。发挥要素禀赋优势和鼓励科研创新有利于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葛新庭  谢建国  
文章以地方人才引进政策出台构造准自然实验,探讨其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成本加成渠道和中间品配置渠道,地方人才引进政策显著提升了当地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异质性分析表明:(1)在东部地区和营商环境优化的地区实施人才引进政策效果更明显;(2)人才引进政策无法提升国有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3)人才引进政策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效果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人才引进政策将产生“虹吸效应”,加速人才向政策实施地流入,对周边地区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产生抑制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陈志远  刘元春  
出口国内附加值(DVA)的测算是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本文从微观层面对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进行测算。在综合考虑了不同进口贸易方式特征、间接进口与资本品进口问题之后,测算结果发现:中国出口的DVAR从2000年的0.49上升到2006年的0.57;加工贸易的DVAR显著低于一般贸易,外资企业DVAR显著低于本土企业;生产技术复杂程度高的行业具有较低的出口DVAR;推动中国出口DVAR上升的主要动力是民营企业与从事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FDI进入是导致加工贸易与外资企业DVAR上升的重要因素,这可能反映出中国并未获得真正的贸易利得;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