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78)
2023(18118)
2022(15310)
2021(14281)
2020(11976)
2019(27648)
2018(27103)
2017(52187)
2016(28002)
2015(31578)
2014(31516)
2013(31449)
2012(28844)
2011(26074)
2010(26030)
2009(24550)
2008(24562)
2007(21870)
2006(19497)
2005(17920)
作者
(80563)
(67368)
(66800)
(63497)
(42963)
(32028)
(30327)
(26169)
(25477)
(24104)
(22958)
(22806)
(21599)
(21415)
(20898)
(20356)
(20029)
(19462)
(19269)
(19251)
(16640)
(16407)
(16052)
(15328)
(14980)
(14913)
(14903)
(14681)
(13487)
(13108)
学科
(122191)
经济(122020)
(101325)
管理(95881)
(89431)
企业(89431)
方法(54787)
数学(44306)
数学方法(43929)
(38250)
(35746)
业经(33919)
中国(32840)
(30712)
贸易(30694)
(29850)
(27663)
(25359)
财务(25289)
财务管理(25251)
农业(24109)
企业财务(23908)
技术(21407)
(21008)
地方(20949)
理论(20793)
(20792)
(19827)
(19490)
银行(19453)
机构
大学(411842)
学院(410934)
(179296)
经济(175918)
管理(165373)
理学(141940)
理学院(140502)
管理学(138611)
研究(138006)
管理学院(137856)
中国(108917)
(87738)
(85030)
科学(79267)
(68346)
财经(67361)
(63637)
中心(61458)
(61371)
研究所(61354)
(60404)
业大(56672)
北京(55888)
经济学(55032)
财经大学(50020)
(49868)
(49792)
农业(49730)
经济学院(49699)
师范(49387)
基金
项目(268580)
科学(213386)
研究(200020)
基金(198611)
(171171)
国家(169765)
科学基金(147326)
社会(129717)
社会科(123147)
社会科学(123118)
基金项目(104479)
(101423)
自然(93557)
自然科(91396)
自然科学(91376)
教育(89927)
自然科学基金(89807)
(84730)
资助(81795)
编号(80010)
成果(65092)
(61058)
重点(59293)
(57228)
(56690)
国家社会(54317)
课题(54274)
教育部(53126)
(53007)
创新(52924)
期刊
(201165)
经济(201165)
研究(128735)
中国(78756)
(67817)
管理(65481)
(59249)
学报(58450)
科学(56579)
大学(45724)
学学(43100)
农业(40880)
(40451)
金融(40451)
教育(38517)
技术(34854)
财经(34479)
业经(32574)
经济研究(32410)
(29637)
问题(27078)
(26691)
(23453)
国际(23222)
技术经济(21823)
世界(20952)
理论(19850)
现代(19800)
商业(18831)
科技(18196)
共检索到624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鹏辉  李若兰  
通过建立本土市场效应影响因素实证模型,对本土市场效应的存在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本土市场效应在中国制造业出口部门中普遍存在,本土市场效应的强弱程度因行业特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贸易成本的降低对本土市场效应的发挥具有增强作用,由本土市场效应产生的比较优势对中国出口贸易模式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应积极开发国内市场,特别是扩大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内消费,从而达到以内促外、内外联动的效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邱斌  尹威  
本文利用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考察本土市场效应的存在性、特点及其作用途径。研究发现制造业出口总体上存在本土市场效应;细分贸易模式后的分析发现,本土市场效应在一般贸易中显著存在,在加工贸易中不显著。同时,制造业行业开放度、贸易结构和空间集聚程度对本土市场效应的发挥有着明显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一般贸易中,拥有较高劳动力成本和科研水平的行业,本土市场规模对其出口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工贸易中,拥有较低劳动力成本和科研水平的行业,本土市场规模与其出口存在着较强的负相关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剑培  顾乃华  潘捷  
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发挥内需市场的作用"这一问题,文章构建了制造业省际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理论模型,实证探究了需求规模、需求结构和要素禀赋对制造业省际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中国制造业省际贸易中,存在需求规模作用下的正向本地市场效应和需求结构作用下的反向本地市场效应;传统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在制造业省际贸易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2)机制分析表明,随着本省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厂商和要素不断向本省集聚,进而产生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促进了本省制造业产品销往其他省份相对贸易量的提升。(3)本地市场效应在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不同区位省份和15类制造业细分行业省际贸易中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邹武鹰  许和连  赖明勇  
本文利用我国1996~2003年17个制造业对16个OECD国家的出口贸易面板数据以及1997年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实证检验了我国出口贸易企业的水平链接溢出效应和后向链接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出口贸易企业通过向上游产业的非出口部门企业购买中间产品和服务产生了积极的后向链接溢出效应,而出口贸易企业的水平链接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后向链接溢出主要来自于对美国和其他14个OECD国家的出口贸易企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林玲  余娟娟  
本文利用贸易附加值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部门及各行业在1994年-2008年间出口贸易利益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行业面板数据识别和验证了我国贸易利益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贸易利益的拓展与提升提供政策建议。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制造业近十几年来总出口附加值比率长期锁定在[30.31%,36.41%]的区间上,均值为32.98%。在细分行业中,那些加工贸易特征明显的产业,尤其是所谓的"高科技"产业的贸易附加值比重相对更低。这主要因为在全球生产分割的背景下,我国更多地是依靠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承接产品的加工组装环节,劳动生产率及劳动力成本仍然是影响贸易利益获取的重要因素,而要素禀赋结构变迁及技术进步等变量因素对...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文东伟  
借鉴Lall(2000)及OECD(2008)的方法,利用1995~2006年三位数《标准国际贸易分类》数据,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分布,并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1)从贸易统计上看,中国制造业出口的技术结构已经由低技术制造业转向了高技术制造业。(2)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以汽车、化工和机械等中技术制成品出口为主不同,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低技术制成品和高技术制成品,其中低技术制成品以纺织、皮革和鞋类为主,而高技术制成品则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为主。(3)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与发展中经济体更为相似,特别是向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不断趋同;与发达经济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亚斌  黎谧  李静文  
本文基于HS6分位微观贸易数据对制造业出口持续时间进行了生存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已经与德国、美国、日本这些传统的制造业强国在维持制造业出口贸易关系的能力上不相上下。但从制造业产品出口各个时间区间生存率的累积大小以及生存函数形态方面来看,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关系稳定性不佳,即使是那些已经确立较长时间的制造业贸易关系,相比其他国家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失败风险。从制造业出口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来看,不同样本国的某些解释变量对制造业产品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方面存在明显差别。本文系统地比较了中国与全球主要制造业大国在维持出口贸易关系上的异同,最后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彭水军  李虹静  
本文首先利用我国1987-2007年间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及服务、货物贸易统计数据,通过构建产业间联系指数、直接需求系数、完全需求系数以及出口诱发系数,系统考察了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产业关联度、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中间投入需求关系以及制造业出口中的内涵生产者服务。结果表明,1987-2007年期间,我国经济整体的产业关联度呈明显上升态势,这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国情相吻合;我国制造业对生产者服务的直接和完全需求系数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需求结构还有待改善,而内涵于制造业出口中的生产者服务的间接出口结构则有所优化,传统的劳动、物质资本密集型生产者服务正逐渐被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密集的现代生产者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小娟  陈欣  
文章以20012013年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Gerschenkron"工业创新模式内生于不同工业发展阶段特征"的假定,利用工业发展特征解释框架来划分工业创新模式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模式对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对我国制造业出口都有显著正向作用,随着技术位置前移带来技术复杂性及模仿成本的提升,自主创新对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要大于模仿创新;模仿创新对重工业行业出口有促进作用,对轻工业行业出口影响并不显著,而自主创新对两者出口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在新的发展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小娟  陈欣  
文章以2001~2013年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Gerschenkron"工业创新模式内生于不同工业发展阶段特征"的假定,利用工业发展特征解释框架来划分工业创新模式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模式对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对我国制造业出口都有显著正向作用,随着技术位置前移带来技术复杂性及模仿成本的提升,自主创新对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要大于模仿创新;模仿创新对重工业行业出口有促进作用,对轻工业行业出口影响并不显著,而自主创新对两者出口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在新的发展阶段下,我国制造业要加紧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模式的转型升级,还需重视资本与技术的积累以及企业竞争环境与工业所有制结构的优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熊彬  罗科  王艺霏  
利用2005—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和配套贸易隐含碳数据,建立包含人口、财富和技术的随机回归影响模型,系统分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价值链合作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RCEP区域价值链合作会显著增加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贸易规模效应、贸易结构效应和中间品技术创新效应是主要的作用渠道;区域内直接和浅层价值链合作有助于减少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与区域内发达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与区域内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可以抑制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相反,与区域内发达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与区域内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具有正向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龙  陈雪菲  
本文采用分行业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法,运用WIOD面板数据分析中间投入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利益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总中间投入与其四个子类对出口贸易利益都具有促进作用,国外中间产品投入对利得的影响最大,国内中间服务投入对利得的影响最小。(2)中间投入对制造业各产业出口贸易利益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具体而言,低技术产业国内产品投入更能促进出口贸易利益的增长;中低技术产业对国外产品投入作用更大;高技术产业对中间产品起到正向效应的同时,国外中间服务投入也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海波  李东  
提升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所在。文章采用Hausmann等(2007)所修正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来测度中国制造业1995~2012年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的变化轨迹,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上升趋势明显,目前已处于世界前列,其中纺织服装、机械与电子设备制造业尤其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均能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而传统的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无显著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叶军  傅剑颖  
基于中国2003-2014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出口贸易、产业集聚对城市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基于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规模、不同城市经济开放程度所具有的异质性,来更深入分析城市制造业就业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出口贸易、产业集聚对城市制造业就业均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规模以及不同经济开放程度的城市之间,出口贸易和产业集聚对城市制造业就业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亚轩  
本文采用1976-2011年行业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技术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技术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在中高技术行业尤其明显。日本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构建了能够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国际生产销售网络,以促进本国贸易产品技术结构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