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79)
- 2023(19601)
- 2022(16574)
- 2021(15393)
- 2020(13111)
- 2019(29968)
- 2018(29340)
- 2017(55930)
- 2016(30557)
- 2015(34253)
- 2014(33798)
- 2013(33830)
- 2012(31004)
- 2011(28069)
- 2010(27869)
- 2009(26270)
- 2008(26209)
- 2007(23132)
- 2006(20623)
- 2005(18682)
- 学科
- 济(126678)
- 经济(126498)
- 业(104801)
- 管理(99568)
- 企(91715)
- 企业(91715)
- 方法(57198)
- 数学(46494)
- 数学方法(46068)
- 财(39602)
- 农(37963)
- 业经(34956)
- 中国(33958)
- 贸(31038)
- 贸易(31022)
- 易(30187)
- 制(28004)
- 务(26179)
- 财务(26109)
- 财务管理(26067)
- 农业(25807)
- 学(24826)
- 企业财务(24699)
- 地方(22167)
- 技术(22116)
- 理论(21645)
- 和(21514)
- 体(20115)
- 划(19922)
- 银(19584)
- 机构
- 大学(444686)
- 学院(443721)
- 济(185610)
- 经济(182026)
- 管理(173724)
- 研究(151691)
- 理学(149744)
- 理学院(148126)
- 管理学(145850)
- 管理学院(145057)
- 中国(116246)
- 京(95101)
- 科学(92868)
- 财(86514)
- 农(80467)
- 所(77210)
- 研究所(70060)
- 业大(68979)
- 财经(68749)
- 中心(67155)
- 江(65667)
- 农业(63472)
- 经(62671)
- 北京(60022)
- 经济学(56321)
- 院(54605)
- 范(54241)
- 师范(53621)
- 州(51800)
- 财经大学(50991)
- 基金
- 项目(297077)
- 科学(233150)
- 基金(217334)
- 研究(213717)
- 家(191278)
- 国家(189679)
- 科学基金(161893)
- 社会(136795)
- 社会科(129732)
- 社会科学(129699)
- 基金项目(114772)
- 省(114215)
- 自然(105612)
- 自然科(103136)
- 自然科学(103104)
- 自然科学基金(101327)
- 教育(96509)
- 划(96303)
- 资助(89457)
- 编号(84721)
- 成果(68604)
- 重点(66704)
- 部(65993)
- 创(62974)
- 发(62852)
- 创新(58418)
- 课题(58312)
- 国家社会(57063)
- 科研(57000)
- 教育部(56306)
- 期刊
- 济(205602)
- 经济(205602)
- 研究(132425)
- 中国(85195)
- 学报(74304)
- 农(74278)
- 财(68912)
- 科学(66943)
- 管理(66765)
- 大学(56176)
- 学学(53274)
- 农业(50906)
- 教育(41946)
- 融(39352)
- 金融(39352)
- 技术(36605)
- 财经(34609)
- 业经(33700)
- 经济研究(33068)
- 经(29722)
- 业(28913)
- 问题(27746)
- 贸(26411)
- 国际(22946)
- 技术经济(22841)
- 版(21580)
- 科技(21330)
- 世界(21246)
- 现代(20435)
- 理论(19759)
共检索到662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林玲 余娟娟
本文利用贸易附加值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部门及各行业在1994年-2008年间出口贸易利益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行业面板数据识别和验证了我国贸易利益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贸易利益的拓展与提升提供政策建议。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制造业近十几年来总出口附加值比率长期锁定在[30.31%,36.41%]的区间上,均值为32.98%。在细分行业中,那些加工贸易特征明显的产业,尤其是所谓的"高科技"产业的贸易附加值比重相对更低。这主要因为在全球生产分割的背景下,我国更多地是依靠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承接产品的加工组装环节,劳动生产率及劳动力成本仍然是影响贸易利益获取的重要因素,而要素禀赋结构变迁及技术进步等变量因素对...
关键词:
生产分割 贸易利益 贸易附加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龙 陈雪菲
本文采用分行业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法,运用WIOD面板数据分析中间投入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利益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总中间投入与其四个子类对出口贸易利益都具有促进作用,国外中间产品投入对利得的影响最大,国内中间服务投入对利得的影响最小。(2)中间投入对制造业各产业出口贸易利益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具体而言,低技术产业国内产品投入更能促进出口贸易利益的增长;中低技术产业对国外产品投入作用更大;高技术产业对中间产品起到正向效应的同时,国外中间服务投入也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海波 李东
提升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所在。文章采用Hausmann等(2007)所修正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来测度中国制造业1995~2012年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的变化轨迹,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上升趋势明显,目前已处于世界前列,其中纺织服装、机械与电子设备制造业尤其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均能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而传统的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出口贸易品 技术含量 测度 影响因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鹏辉 李若兰
通过建立本土市场效应影响因素实证模型,对本土市场效应的存在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本土市场效应在中国制造业出口部门中普遍存在,本土市场效应的强弱程度因行业特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贸易成本的降低对本土市场效应的发挥具有增强作用,由本土市场效应产生的比较优势对中国出口贸易模式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应积极开发国内市场,特别是扩大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内消费,从而达到以内促外、内外联动的效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江希 刘似臣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本文利用WIO数据库中1995-2011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估算了中国制造业总体及其细分的14个行业向美国的出口增加值。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贸易利益体现在出口增加值逐年增加;剔除出口扩张数量效应,出口增加值率稳定在[40%,50%]区间内,短时期内很难快速提高;在出口增加值影响因素的Johansen协整检验和VEC计量模型中,长期内垂直专业化程度对增加值的影响高于其它变量,其余依次是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规模经济,而短期内变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与长期恰好相反。
关键词:
增加值 制造业 贸易利益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小娟 陈欣
文章以20012013年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Gerschenkron"工业创新模式内生于不同工业发展阶段特征"的假定,利用工业发展特征解释框架来划分工业创新模式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模式对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对我国制造业出口都有显著正向作用,随着技术位置前移带来技术复杂性及模仿成本的提升,自主创新对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要大于模仿创新;模仿创新对重工业行业出口有促进作用,对轻工业行业出口影响并不显著,而自主创新对两者出口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在新的发展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小娟 陈欣
文章以2001~2013年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Gerschenkron"工业创新模式内生于不同工业发展阶段特征"的假定,利用工业发展特征解释框架来划分工业创新模式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模式对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对我国制造业出口都有显著正向作用,随着技术位置前移带来技术复杂性及模仿成本的提升,自主创新对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要大于模仿创新;模仿创新对重工业行业出口有促进作用,对轻工业行业出口影响并不显著,而自主创新对两者出口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在新的发展阶段下,我国制造业要加紧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模式的转型升级,还需重视资本与技术的积累以及企业竞争环境与工业所有制结构的优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熊彬 罗科 王艺霏
利用2005—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和配套贸易隐含碳数据,建立包含人口、财富和技术的随机回归影响模型,系统分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价值链合作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RCEP区域价值链合作会显著增加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贸易规模效应、贸易结构效应和中间品技术创新效应是主要的作用渠道;区域内直接和浅层价值链合作有助于减少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与区域内发达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与区域内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可以抑制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相反,与区域内发达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与区域内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具有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正强 白利利 陈巧
本文将影响我国各省市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因素分为投入类要素和三种约束类要素,通过构建异质性随机前沿出口模型,测度了各省市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效率。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物流服务质量的改善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等因素都能够显著减小各省市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阻力。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效率整体较低且各省份之间存在极大差异,广东、吉林与辽宁三地出口效率达80%以上,京津冀等地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出口效率下降至40%左右,一些内陆省份出口效率几乎在20%以下,从侧面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潜力较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地区装备制造业出口效率提供思路借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文东伟
借鉴Lall(2000)及OECD(2008)的方法,利用1995~2006年三位数《标准国际贸易分类》数据,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分布,并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1)从贸易统计上看,中国制造业出口的技术结构已经由低技术制造业转向了高技术制造业。(2)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以汽车、化工和机械等中技术制成品出口为主不同,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低技术制成品和高技术制成品,其中低技术制成品以纺织、皮革和鞋类为主,而高技术制成品则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为主。(3)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与发展中经济体更为相似,特别是向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不断趋同;与发达经济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林玲 余娟娟
文章利用贸易附加值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部门及细分行业在1994~2008年间出口贸易利益水平,并进行总量与行业的趋势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近十几年来的总出口附加值比率长期锁定在[30.31%,36.41%]区间内,均值为32.98%。在细分行业中,加工贸易特征明显,尤其是所谓的"高科技"产业的贸易附加值比重相对更低。
关键词:
要素分工 贸易利益 贸易附加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亚斌 黎谧 李静文
本文基于HS6分位微观贸易数据对制造业出口持续时间进行了生存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已经与德国、美国、日本这些传统的制造业强国在维持制造业出口贸易关系的能力上不相上下。但从制造业产品出口各个时间区间生存率的累积大小以及生存函数形态方面来看,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关系稳定性不佳,即使是那些已经确立较长时间的制造业贸易关系,相比其他国家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失败风险。从制造业出口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来看,不同样本国的某些解释变量对制造业产品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方面存在明显差别。本文系统地比较了中国与全球主要制造业大国在维持出口贸易关系上的异同,最后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出口贸易 持续时间 生存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邹武鹰 许和连 赖明勇
本文利用我国1996~2003年17个制造业对16个OECD国家的出口贸易面板数据以及1997年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实证检验了我国出口贸易企业的水平链接溢出效应和后向链接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出口贸易企业通过向上游产业的非出口部门企业购买中间产品和服务产生了积极的后向链接溢出效应,而出口贸易企业的水平链接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后向链接溢出主要来自于对美国和其他14个OECD国家的出口贸易企业。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后向链接溢出 水平链接溢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彭水军 李虹静
本文首先利用我国1987-2007年间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及服务、货物贸易统计数据,通过构建产业间联系指数、直接需求系数、完全需求系数以及出口诱发系数,系统考察了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产业关联度、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中间投入需求关系以及制造业出口中的内涵生产者服务。结果表明,1987-2007年期间,我国经济整体的产业关联度呈明显上升态势,这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国情相吻合;我国制造业对生产者服务的直接和完全需求系数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需求结构还有待改善,而内涵于制造业出口中的生产者服务的间接出口结构则有所优化,传统的劳动、物质资本密集型生产者服务正逐渐被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密集的现代生产者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智洺 李红艳 姚婷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推进,智能技术成为促进制造业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选取我国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智能化对我国各地区制造业出口贸易质量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智能化对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质量存在倒U型影响;(2)从智能化维度看,智能基础设施、智能投入和市场效益对制造业出口贸易质量的促进作用较大,智能技术应用程度有待加深;从地区维度来看,中部智能化对制造业出口贸易质量的影响最高,西部次之,东部最低;(3)智能化通过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推动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出口贸易质量产生中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