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55)
- 2023(17909)
- 2022(15128)
- 2021(14074)
- 2020(11788)
- 2019(27066)
- 2018(26462)
- 2017(50428)
- 2016(27389)
- 2015(30757)
- 2014(30546)
- 2013(30455)
- 2012(27906)
- 2011(25138)
- 2010(25073)
- 2009(23560)
- 2008(23434)
- 2007(20656)
- 2006(18351)
- 2005(16801)
- 学科
- 济(116005)
- 经济(115836)
- 业(99840)
- 管理(94502)
- 企(88459)
- 企业(88459)
- 方法(51286)
- 数学(41437)
- 数学方法(41038)
- 财(37534)
- 农(34758)
- 业经(33528)
- 中国(32250)
- 制(26380)
- 务(25059)
- 财务(24980)
- 财务管理(24941)
- 贸(24119)
- 贸易(24103)
- 农业(23873)
- 企业财务(23653)
- 易(23553)
- 技术(21127)
- 和(20586)
- 学(20444)
- 地方(20155)
- 理论(20007)
- 划(19174)
- 体(19162)
- 策(18164)
- 机构
- 大学(395917)
- 学院(395341)
- 济(167673)
- 经济(164432)
- 管理(159500)
- 理学(137179)
- 理学院(135768)
- 管理学(133893)
- 管理学院(133164)
- 研究(131885)
- 中国(103191)
- 京(84806)
- 财(80130)
- 科学(77480)
- 所(65247)
- 财经(63286)
- 农(62017)
- 中心(58852)
- 研究所(58768)
- 江(58408)
- 经(57641)
- 业大(55569)
- 北京(53944)
- 经济学(51000)
- 范(48902)
- 师范(48503)
- 农业(48431)
- 院(47918)
- 财经大学(46922)
- 州(46298)
- 基金
- 项目(261982)
- 科学(208019)
- 研究(195265)
- 基金(192682)
- 家(166252)
- 国家(164860)
- 科学基金(143117)
- 社会(125974)
- 社会科(119520)
- 社会科学(119492)
- 基金项目(101420)
- 省(99748)
- 自然(90972)
- 自然科(88852)
- 自然科学(88833)
- 教育(88271)
- 自然科学基金(87297)
- 划(83295)
- 资助(79031)
- 编号(78409)
- 成果(63992)
- 部(59056)
- 重点(57969)
- 创(55827)
- 发(55442)
- 课题(53497)
- 国家社会(52577)
- 制(51722)
- 创新(51593)
- 教育部(51275)
- 期刊
- 济(188252)
- 经济(188252)
- 研究(122505)
- 中国(77328)
- 财(64362)
- 管理(63178)
- 农(57955)
- 学报(57206)
- 科学(54987)
- 大学(44746)
- 学学(42025)
- 教育(40819)
- 农业(40208)
- 融(35943)
- 金融(35943)
- 技术(34568)
- 财经(31943)
- 业经(30864)
- 经济研究(30078)
- 经(27392)
- 问题(24570)
- 业(23175)
- 贸(21115)
- 技术经济(20953)
- 世界(19104)
- 现代(18975)
- 理论(18530)
- 科技(18119)
- 国际(17947)
- 图书(17816)
共检索到595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丽 袁畅 曾冬林
文章采用Dulleck等(2004)的质量升级多维模型,将质量升级分为三维,即从低技术行业到高技术行业的产业间质量升级、从低单位价值到高单位价值的产业内质量升级、在各技术行业和各单位价值区间内的产业区间内质量升级,并运用2002~2012年的进出口货物贸易数据比较研究了中国、美国和欧盟制造业的出口质量升级状况。研究结果发现在产业间质量升级、产业内质量升级和产业区间内质量升级方面,3个国家(地区)分别存在不同程度和速度的质量升级和低质量陷阱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制造业质量升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质量升级 低质量陷阱 单位价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祝树金 汤超
本文首次考察了企业上市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从管理质量、生产技术复杂性和中间投入品质量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上市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使用2000—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上市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长期效果看,这种促进作用存在一年的滞后期,之后显著存在并呈现出持续性。在改变回归估计方法、改变关键变量的衡量指标以及控制潜在遗漏变量后,结果仍然稳健。进一步地,使用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检验作用机制发现,管理质量提升、生产技术复杂性提高是企业上市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渠道,但中间投入品质量提高这一渠道并未通过检验。研究结论表明,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长期机构投资者高比例持股带来的管理质量提升、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改进以及多样化中间投入品的使用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重要作用,这对于当前中国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出口企业培育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秀梅 孙海波
通过引入外生模仿率,将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产品质量升级联系起来,从理论层面证明二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并结合我国制造业经济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整体估计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进一步,按制造业技术升级路径将样本进行分组估计发现,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倒U型关系仍然存在,但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则表现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晓楠 赵景峰
文章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切入,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层面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中国省级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弘扬、激发企业家精神是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出口结构升级的重要机制,其中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促进作用大于企业家创业精神;数字经济对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金融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的门槛效应,当两者超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史瑞祯 桑百川
本文选取2003—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的微观数据,检验行业信息溢出对企业出口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同行业出口规模及产品多样性信息溢出显著促进企业出口质量升级,这一结论在更换核心变量指标、考虑城市溢出冲击和聚焦一般贸易后仍然稳健。进一步地,行业信息溢出通过自有信息网络和跨行业信息网络对企业出口质量产生“持续性”和“传递性”的影响。此外,上述影响效应还因信息接收方和供应方的异质性而有所不同。
关键词:
行业信息溢出 企业出口 产品质量 制造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程锐 马莉莉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高质量型创新要素,对制造业出口高质量升级发挥着内源动力作用。基于人力资本的结构性问题和动态演进特性,建立一个理论模型论证人力资本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动态演进对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作用,利用2002—2017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第一,在考虑了人力资本的结构性和动态演进性之后,人力资本的结构演进对制造业出口高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大,是人力资本存量的2倍之余。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第二,人力资本的结构演进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制造业出口高质量升级;第三,门槛效应检验表明,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市场竞争达到一定程度后,人力资本的结构演进对制造业出口高质量升级才会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毛欣 史桐奇 左嘉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这表明中国的企业应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中探寻高质量开放之路。利用改进的城市层面市场潜力指标反映国内市场优势,基于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的匹配数据,探讨了国内大市场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市场扩张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际市场则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了抑制作用。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内大市场能够通过降低企业平均成本、增加企业可获得的中间品种类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考虑国内与国际市场的交互效应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能够协同推动企业出口质量升级。研究结论对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国内大市场优势、提升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林正静
文章基于中国加入WTO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与较高生产率的企业相比,较低生产率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幅度较大,获利较多;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幅度越大。文章进行了平行趋势假设、两期双重差分法以及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此外,文章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分析,结果发现,进口中间品种类增加和中间品质量提升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两个作用渠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孔祥贞 覃彬雍 刘梓轩
高质量出口是新时期中国外贸发展的本质要求和主攻方向,融资约束是困扰中国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文章基于中国大样本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约束显著降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利用工具变量法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及进行其他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中间品进口是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机制,且该机制在高技术行业表现得更为明显;第三,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在总体上不显著,但在大型企业中显著为正。文章从微观层面诠释了金融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为缓解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过程中的融资约束提供了经验证据和解决思路。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彬 桑百川
入世之后,中国面临的市场规模、市场准入、经贸规则等发生新变化,作为中国外贸主力的制造业,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影响其升级进程。本文对2002、2005、2007和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垂直专业化1水平的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整体上参与国际分工程度提高,但趋势在弱化,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更高。随后结合相关指标和对制造业的细分,分析入世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和产业内升级状况,结果显示产业间升级有所改善,而产业内升级经历了进展、逆转和再进展的波折变化,这有别于以往的研究。通过计量模型实证验证国际分工对制造业两种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促进了产业间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罗丽英 齐月
文章从技术创新路径的视角研究了技术创新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理论层面,探讨了技术研发效率、技术转化效率和综合技术创新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经验层面,利用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的贸易数据,以修正的H-S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业26个子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然后进行了总体和分类别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综合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显著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技术研发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在高技术行业体现的最为显著;技术转化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最大的影响效应存在于中技术行业。基于此,文章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品质量 技术创新效率 H-S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定根 杨晶晶
文章首次研究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通过从自身出口经验中学习以决定后续出口时机。构建一个出口学习模型,并使用2000~2007年合并后的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数据检验模型命题,发现企业在积累出口经验以降低固定成本和获取潜在出口收入之间权衡,以决定出口的时机和顺序。生产率高的企业不仅从成立到首次出口所需要的时间更短,且后续进入不同国际市场的时间间隔也更短。生产率高的企业先进入需求规模更大的国际市场以获取高的潜在收入,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则选择先进入需求规模相对较小的国际市场以积累经验。中国到出口目的地的运输成本越高,则该目的地在企业的出口次序中排名越靠后。
关键词:
出口经验 出口时机 市场规模 运输成本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均怡 赵春明 李震
本文基于2006—2016年国际机器人联盟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实证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城市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了当地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且这一影响主要通过人力资本提升效应、中间品进口效应以及资源再配置效应共同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主要促进了加工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对初始技术基础好、市场化程度高的城市出口复杂度的促进作用更强。拓展分析发现,机器人应用对邻近城市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具有抑制作用,机器人引致的低技能劳动力就近迁移是造成这一空间负外部性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明韬 卫平
依据1997~2007年三张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了我国28个制造业行业的对外外包水平,并以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估算了外包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此外还计算了对外外包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品出口数量增长和产品结构提升部分得益于高质量中间投入品的进口。我国的对外外包具有"节约劳动"的特点,降低了制造业的劳动需求。这主要是因为高质量中间投入品的进口替代国内中间品生产,使最终产品生产链条中的劳动需求下降。
关键词:
对外外包 制造业 投入产出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明益
本文从技术差距的视角研究了外资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理论层面论证了内外资技术差距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可能存在倒U型关系的结论。在经验层面,以修正的出口质量指数衡量出口质量水平,并且选取1992-2012年我国制造业7个代表性行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部分制造业行业确实存在这种倒U型关系;合理的技术差距能够显著地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包含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会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但一般贸易方式下外资仍能显著地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港澳台外资因技术差距合理,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果比欧美外资更明显。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如引资要充分考虑技...
关键词:
技术差距 出口质量指数 倒U型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