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83)
2023(17909)
2022(14786)
2021(13864)
2020(11682)
2019(26843)
2018(26264)
2017(50550)
2016(26802)
2015(30016)
2014(29748)
2013(29647)
2012(26927)
2011(24045)
2010(24004)
2009(22510)
2008(22204)
2007(19752)
2006(17334)
2005(16088)
作者
(75557)
(63281)
(63181)
(59999)
(40249)
(30104)
(28584)
(24661)
(24174)
(22575)
(21791)
(21337)
(20228)
(20216)
(19825)
(19462)
(18882)
(18280)
(18210)
(18204)
(15686)
(15276)
(15240)
(14535)
(14218)
(14165)
(14047)
(13659)
(12740)
(12323)
学科
(120445)
经济(120293)
(102373)
管理(93515)
(89086)
企业(89086)
方法(55474)
数学(46358)
数学方法(45876)
(38217)
(37686)
业经(32965)
中国(31786)
(27223)
(25317)
财务(25257)
财务管理(25214)
(25034)
贸易(25018)
农业(24732)
(24475)
企业财务(23961)
技术(23026)
(19839)
(19061)
(18951)
地方(18925)
(18903)
银行(18861)
(18769)
机构
学院(388122)
大学(385450)
(174650)
经济(171714)
管理(156442)
理学(134356)
理学院(133087)
管理学(131191)
管理学院(130457)
研究(128257)
中国(103957)
(82659)
(80557)
科学(72839)
财经(65354)
(62994)
(62752)
(59612)
中心(59112)
(57694)
研究所(56458)
经济学(54503)
业大(54454)
北京(50750)
经济学院(49145)
农业(49077)
财经大学(48575)
(46579)
(44706)
(44162)
基金
项目(255373)
科学(204432)
基金(191073)
研究(186604)
(165625)
国家(164305)
科学基金(143323)
社会(123564)
社会科(117527)
社会科学(117500)
基金项目(100169)
(97007)
自然(91737)
自然科(89735)
自然科学(89713)
自然科学基金(88211)
教育(84920)
(81034)
资助(78700)
编号(72296)
(58410)
成果(57150)
重点(57096)
(55541)
(54277)
国家社会(52771)
创新(51450)
(51232)
教育部(50867)
人文(49489)
期刊
(192672)
经济(192672)
研究(117107)
中国(75062)
(67805)
管理(63974)
(57966)
科学(54864)
学报(54501)
大学(43491)
学学(41544)
农业(39768)
(39044)
金融(39044)
技术(37224)
财经(33882)
经济研究(31643)
业经(31459)
教育(31172)
(29241)
问题(25432)
(23871)
(22794)
技术经济(22621)
世界(20466)
国际(19799)
统计(19282)
现代(18161)
(18088)
商业(17964)
共检索到587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窦钱斌  李孜  
本文在产品—市场二维层面构建了一个允许同类产品在不同目标市场上具有差异的出口技术含量指标,并通过扩展动态OP方法,将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含量变化分解为四个来源:目标市场选择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产品—技术配置效应和产品更替效应。基于2000—2015年中国海关出口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含量增长的首要来源是产品—技术配置效应,代表了制造业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战略性攀升过程是增长的核心原因;技术进步效应和目标市场选择效应处于第二梯队,但是前者强于后者,推动生产技术进步比策略性选择目标市场更有助于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 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目标市场选择效应由正转负、技术进步效应由负转正,意味着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产品更替效应较弱,出口市场上新旧产品的更替不能有效解释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含量的增长趋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祝树金  张鹏辉  
本文结合投入产出表,在考虑到加工贸易后,构建并测算了1992-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品的复合技术含量、国内技术含量及国内技术含量的贡献指数;利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复合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复合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总体上呈现了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而国内技术含量贡献指数总体上趋于下降。②对于复合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而言,其国内技术含量指数即国内技术贡献度普遍较低。③FDI对于复合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进口贸易则显著为负;资本在长期内具有积极作用,人力资本和研发有助于促进行业FDI的技术外溢。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慧  
基于WIOD数据库和经适度修正的Hausmann等(2007)模型,本文从跨国层面测度了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和制造业产品国内增加值率,进而借助OLS、2SLS和联立方程等方法就前者对后者作用机制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明显高于自身比较优势水平,这既表明中国制造业最终品出口技术含量偏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超高技术含量中间品的进口,也表明未剔除"统计假象"条件下分析中国最终品技术含量,所得结论可能会存在一定偏误;(2)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对制造业国内增加值率的作用机制呈现倒U型,中技术含量中间品进口对产品国内增加值率产生的边际促进作用最大,进口过高技术含量中间品可能会对国内增加值率产生不利影响;(3)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对国内增加值率的倒U型作用机制非常稳固,经济增速冲击、税赋冲击、中间品进口冲击和滞后1-6期的时间动态冲击均无法撼动该机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沈国兵  黄铄珺  
文章探究了外资进入对中国多产品企业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同行业外资进入不利于内资多产品企业产品组合技术提升,而有助于产品组合配置优化,但综合效应不显著。(2)外资进入降低了外资技术领先行业和高技术行业的内资企业平均出口技术含量,但提升了产品组合配置效率,结果提升了企业出口技术含量。(3)外资进入通过提高产品组合技术提升了企业高技术品出口技术含量,而通过优化产品组合配置提升了企业异质品和中等技术品的出口技术含量。外资进入与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协调能提升产品组合技术和产品组合配置效率进而提升企业出口技术含量。据此,在开放环境下,企业需要积极创新以提升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差异化,以增强本土企业对外竞争优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敬峰  
中国自发达国家进口以中间品和资本品为主,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参与程度较深。本文利用出口收入指数方法计算结果显示,2001~2010年中国制造行业的进口收入指数高于出口收入指数,贸易结构表现为进口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低技术含量产品的特征。面板数据计量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自发达国家进口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而且这一促进作用在高垂直专业化程度行业、高R&D经费支出行业更为明显。我国制造业应着力改善国内的要素条件,加大R&D经费投入,加快物质资本折旧和更新速度,提高国内行业对进口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海波  李东  
提升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所在。文章采用Hausmann等(2007)所修正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来测度中国制造业1995~2012年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的变化轨迹,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上升趋势明显,目前已处于世界前列,其中纺织服装、机械与电子设备制造业尤其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均能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而传统的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无显著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苏崇华  朱彤  
本文使用OECD国家及中国1984-2010年的数据,计算得出样本国历年的制造品出口篮子技术含量(TCI)。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日本及美国制造品TCI的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制造品的TCI以比美国及日本更快的速率上升。本文经分析得出:制造品TCI对产出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且,制造品TCI与人均GDP有正向联系,中国制造品TCI远超其人均GDP相应的TCI值。说明中国实施的着力发展高技术含量制造品生产与出口的产业政策保证了制造业产出的持续提高及整个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征宇  郑乐凯  王清晨  
在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的今天,一国出口产品往往使用大量的国外中间品,出口产品的技术和价值由许多国家分享。衡量一国出口产品中的国内价值含量和技术含量需要从实际要素投入角度出发。基于2015年OECD公布的区分贸易类型的国家投入产出数据,结合贸易增加值前向分解对中国制成品整体以及16个细分部门出口的贸易量和出口技术含量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不论是总体上还是行业层面上,增加值前向分解法测得的中国制成品出口额都远远低于传统海关口径统计的结果;中国制成品在整体上以及区分要素类型下的出口技术复杂程度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肖浩  胡小娟  辛丽萍  
在新贸易理论的指导下,国际贸易模式不断发展与创新,产品内贸易盛行。本文根据2000—2013年高技术产品五大行业面板数据,基于豪斯曼构建的产品出口复杂度指标对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进行测度,得出这期间其出口技术含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引入虚拟变量,实证分析FDI、R&D及中间产品进口五大行业对其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说FDI、R&D和中间产品进口均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但对细分行业来说,中间产品进口与出口技术含量的关系是不确定的,需要区分不同类型的产品,电子及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三类产品的中间产品进口会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晶  
本文对1993—2009年46个国家和地区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测度结果发现,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高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明显超出其收入水平,印度已成为领先国家之一,而中国高技术出口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表明,经济增长对高技术出口技术含量提升具有长期协整关系,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的自我提升过程具有显著的收敛性,发展中国家自我提升力表现出明显的"追赶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磊  
本文计算了中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和国内技术含量。在考察的7个年份当中,16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逐渐增大,说明中国制造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逐渐加深,16个细分行业的国内技术含量也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此外,本文还实证分析了垂直专业化、中间产品进口以及国内技术含量的关系。从实证结果来看,中间产品的进口促进了制造业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但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没有对制造业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垂直专业化指数越高的行业,其国内技术含量却越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沈国兵  徐源晗  沈彬朝  
基于Melitz(2003)模型,文章将知识产权保护引入企业生产成本函数,并考虑内生化的企业出口技术含量选择进行拓展,揭示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及内在机制。使用省级知识产权实际保护强度与企业层面相匹配的数据,文章研究表明:加强省级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对于一般贸易企业、私营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更大。渠道检验证实,加强省级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激励企业提高出口技术含量,促进了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区分出口市场来看,加强省级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拓展北方国家市场多元化的促进作用比南方国家更大。据此,文章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中国企业分散出口市场目的地,提升了企业应对外部经贸环境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校美  张诚  
服务贸易可以作为获得高级要素的重要途径,进而影响到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本文采用最新测度生产者服务进口技术含量的方法,估算了2001-2012年我国生产者服务进口的技术含量水平,分析了生产者服务进口促进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内在机理,并运用28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上看,生产者服务进口技术含量的提升可以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效率;第二,从生产者服务进口分项层面上看,生产者服务进口技术含量越高的部门对我国制造业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第三,从具有不同要素密集度特征的分行业层面来看,生产者服务品进口的技术含量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最后是劳动密集型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淑琴  谢杰  
本文主要解释网络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之间的关系。其实,网络基础设施是一种具有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物质资本,它对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升级有着可以在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得到关联于现实的论证。基于不同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技术梯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水准,我们对网络基础设施影响制造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能局限于两者之间的一般性作用机制,而是应在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下放眼世界各国的情况来展开研究。本文采用1996—2009年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三位码分类水平下的跨国数据,运用相关模型测算了36个国家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GMM)两步估计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倪红福  
在当今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一国生产的出口产品大量使用国外中间投入品,出口产品中内含技术不一定都来自本国,科学衡量出口技术含量水平和结构需要基于生产工序的数据。本文构建了基于生产工序的技术含量新测度方法,并利用1995—2011年全球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中国及其他主要国家的出口技术含量水平及结构,研究发现:(1)自1995年以来,中国出口确实出现了一定的自身技术水平升级和优化。中国整体和各行业的全部技术含量、国内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指数都呈现增长态势,表现出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弱收敛趋势;(2)从各行业技术含量相对排名位次来看,中国出口的技术含量几乎锁定在世界最低端,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根本无法对美日等发达国家构成技术威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