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44)
- 2023(13361)
- 2022(10855)
- 2021(9977)
- 2020(8188)
- 2019(18137)
- 2018(17728)
- 2017(33579)
- 2016(17842)
- 2015(20048)
- 2014(19692)
- 2013(19672)
- 2012(17728)
- 2011(15951)
- 2010(15993)
- 2009(15709)
- 2008(15728)
- 2007(14190)
- 2006(12534)
- 2005(11790)
- 学科
- 业(85722)
- 济(82139)
- 经济(82009)
- 企(78363)
- 企业(78363)
- 管理(75045)
- 方法(33402)
- 财(29305)
- 业经(28862)
- 农(27495)
- 数学(25265)
- 数学方法(25117)
- 中国(23139)
- 制(21464)
- 务(21129)
- 财务(21103)
- 财务管理(21078)
- 企业财务(19987)
- 农业(18958)
- 技术(17127)
- 体(16475)
- 贸(16469)
- 贸易(16458)
- 易(16148)
- 划(15638)
- 策(15301)
- 和(14944)
- 体制(14044)
- 理论(13629)
- 银(13606)
- 机构
- 学院(265443)
- 大学(260550)
- 济(122705)
- 经济(120781)
- 管理(107162)
- 理学(91664)
- 理学院(90836)
- 管理学(90001)
- 管理学院(89472)
- 研究(86842)
- 中国(71845)
- 财(59460)
- 京(54352)
- 财经(46523)
- 科学(45913)
- 经(42350)
- 所(41858)
- 江(39426)
- 中心(38696)
- 农(38449)
- 经济学(38146)
- 研究所(37159)
- 北京(34710)
- 财经大学(34309)
- 经济学院(34233)
- 业大(32628)
- 院(31233)
- 商学(31231)
- 商学院(30940)
- 州(30492)
- 基金
- 项目(167402)
- 科学(135886)
- 研究(128637)
- 基金(125766)
- 家(106873)
- 国家(105920)
- 科学基金(93519)
- 社会(87180)
- 社会科(82762)
- 社会科学(82745)
- 基金项目(65097)
- 省(63046)
- 教育(57652)
- 自然(56895)
- 自然科(55601)
- 自然科学(55588)
- 自然科学基金(54721)
- 划(52028)
- 资助(50688)
- 编号(50348)
- 成果(40670)
- 部(39036)
- 制(38498)
- 创(38270)
- 国家社会(37153)
- 重点(37051)
- 业(36581)
- 发(36292)
- 创新(34890)
- 课题(34635)
- 期刊
- 济(142715)
- 经济(142715)
- 研究(83815)
- 中国(52960)
- 财(50285)
- 管理(46045)
- 农(38064)
- 科学(33965)
- 学报(31001)
- 融(27435)
- 金融(27435)
- 农业(26202)
- 大学(25865)
- 学学(24592)
- 财经(24449)
- 业经(24369)
- 技术(24161)
- 经济研究(23383)
- 教育(22958)
- 经(21188)
- 问题(18299)
- 贸(16627)
- 业(16261)
- 世界(15999)
- 技术经济(15306)
- 国际(14911)
- 财会(13562)
- 现代(13534)
- 会计(12607)
- 商业(12587)
共检索到408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肖宇 夏杰长 倪红福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所处位置并探究改善其位置的路径。研究方法: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及全球投入产出表,测算分析了2000~200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和企业绩效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能够跨越更多全球价值链生产阶段,但中国出口中包含了大量他国(或地区)转移价值,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还处于较不利地位,需要依靠技术效益提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来改善,所有制属性显示,外资企业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作用更明显。研究创新:利用更为精准及连续性更强的匹配数据,从微观大样本实证和指标构建方面丰富了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研究价值:揭示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的本质与内涵,指明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关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柏喆 汪行东
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攀升是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经济利益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产业上游度,实证考察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论表明:虽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程度呈现攀升趋势,但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制造业全样本以及区分行业异质性的实证研究均显示技术进步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有助于促使中国制造业由价值链上游向价值链下游移动,实现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由中低端向高端攀升;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技术进步依然是促使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技术进步是当前实现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的最根本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天天
全球资源的整合和国际分工,使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跨国公司也适应形势而分割了一体化生产,全球价值链理论解释了这种现象,可更好地融合全球体系之中,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制造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增长,也拉动了世界经济。伴随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基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不断引起学者关注,有相关文献对此进行系统衡量。在文献基础上,本文从分工参与、贸易利益和动态利益进行系统衡量,进一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实证认为在中国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中,研发投入是基础性因素,但需要提升,行业规模具有双重影响,技术因素具有正向作用,要素禀赋影响不大,但对动态利益具有较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含明 曾淑桂
文章采用投入产出法测算2002~2016年能够反映我国行业层面价值链攀升水平的出口增加值,分别构建静态、动态面板模型展开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无论采用静态还是动态面板模型,结果均显示,要素价格扭曲主要通过抑制企业内研发投入以及企业间资源配置国有偏向两种渠道阻碍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因此,应不断推进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积极培育竞争新优势,促进价值链攀升。
关键词:
要素市场扭曲 价值链 资源配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袁中华
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打破了国际原有的生产分工格局,割裂了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价值链攀升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促使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价值链中占据有利地位,需构建"三重嵌套型"价值链体系:近期夯实好基础,重构国家价值链(NVC);中期延伸价值链,构建区域价值链(RVC);远期高位势嵌入,构建新型全球价值链(GVC)。同时,为保障中国制造业价值链重构与攀升,应从"企业、平台、政府"三个层面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措施:企业层面,实施"技术研发、品牌提升、渠道拓展"三大核心战略,以合作共享模式构建产业标准体系;平台层面,着力打造国家创新系统,重点培育境外经贸合作区、专业化市场两个合作平台,积极搭建多样化中介平台;政府层面,以互联互通为先导,以制度质量改善为软实力,加大对外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
关键词:
逆全球化 价值链重构 制造业升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贵富 何喆
本文在罗默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理论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政策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提出了假设猜想。采用中间出口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衡量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分别采用虚拟变量、税收优惠、政府研发补贴衡量产业政策,利用2001~2014年我国制造业15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发现:在五年规划中提及的鼓励、减税、增加政府补贴均能提高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但是随着政策强度的提高,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的边际效果产生了分化,减税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正向促进影响越来越强,而政府补贴的效果则越来越弱。最后,根据理论模型以及实证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琼洁 王高凤
在阐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影响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机制的基础上,以2011-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设置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验证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基于行业视角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高技术行业、中技术行业、低技术行业等不同行业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整体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分行业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高技术和低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且高技术行业效应更为明显,对中技术行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围绕人工智能驱动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应从不同技术层次出发,对高、中、低技术企业采取分类分梯次渐进式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星翰 戴翔 何启志
从服务要素进入制造业生产过程从而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角度看,扩大服务业开放通常有两种渠道:一是扩大服务业开放后,国外服务要素作为中间投入直接进入制造业;二是扩大服务业开放所产生的溢出效应等反向拉动国内服务业发展,进而促进本土服务要素进入制造业生产过程。上述两种途径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究竟会产生何种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经验分析。本文在对传统理论进行修正并形成待检验假说基础上,基于中国经验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扩大服务业开放总体有助于提升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分工地位,但上述两种作用机制表现出完全相反的作用。具体而言,依托国外服务要素投入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不利于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而依托本土服务要素投入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具有促进作用。上述研究发现对于如何依托扩大服务业开放,从而实现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路径优化,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服务业开放 制造业服务化 全球价值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王涵
促进数字经济与劳动力市场深度融合,强化劳动力市场整合优势,对于推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和贸易强国建设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中国工业企业工资数据和相对价格方差法测算城市层面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综合利用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本数据和智联招聘企业认证信息数据测算城市层面数字化转型指标,进而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贸易数据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匹配数据,检验了劳动力市场整合对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以及数字化转型在该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整合能够通过促进技术外溢、加强人力资本外部性、增加国内中间品种类的机制显著提升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因而有助于推动制造业价值链不断向高端环节攀升;数字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则进一步强化了劳动力市场整合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线上招聘平台的应用极大提升了区域劳动力市场整合水平,进而促进了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过程中厚劳动力市场优势的充分发挥。本文结论对于进一步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化劳动力统一大市场建设,进而依托厚劳动力市场优势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彭
绿色技术创新是中国扭转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高端封锁”和“低端锁定”的重要抓手。基于OECD投入产出数据与世界银行STRD数据,利用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面板模型,实证探讨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绿色技术创新质量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且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及多种稳健性之后仍然成立;绿色技术创新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东部地区、国有企业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效应更强。据此,应夯实基础,完善价值链绿色创新体系;兼顾全局,实施差异化创新激励措施;聚焦重点,引领绿色核心产业崛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兰 吴超林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持续的疫情、全球制造业回流、成本陡增及通货膨胀等多重因素叠加,使得不少制造业企业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在数字化背景下实现价值链地位跃升,从宏观层面来看,应基于国内用户需求为主、国际用户需求为补充的制造业生产理念,利用数字经济夯实制造业创新基础。从中观层面来看,可构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于一体的数字化协同创新示范中心,引导数字技术与生产制造深度融合与推广应用,基于数字经济统筹制造业创新格局,推动创新突破。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需共同开展数字技术创新研究,依托各类数字技术对生产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引领制造业创新升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正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通过廉价生产要素形成比较优势加入国际分工,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然而,在制造业产品大量出口为中国赢得"世界工厂"头衔的同时,并未能实现制造业攀升价值链高端的愿望与目标,反而面临价值链低端锁定以及因资源、环境等刚性约束和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导致的"贫困化增长"等诸多风险。这种情况在以广东、江苏、山东等为代表的制造业大省表现尤为明显。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简晓彬副教授撰写的《制造业价值
关键词:
制造业 价值链 江苏省 路径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宏亮 张为付
利用WIOD世界投入产出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分析数字化投入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数字化投入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攀升,表现为数字化投入强度越大,行业全球价值链网络中心度越高;第二,产业链自主可控通过增强制造业关键链节的控制力和国内供给率从而对数字化投入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贸易壁垒限制要素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数字化投入的促进效应;第三,异质性检验显示,数字化投入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并且数字基础设施投入有利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攀升,但数字媒体及交易投入的影响有限;第四,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投入带来的成本降低和资源错配缓解效应是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的渠道。研究结论为推进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及增强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依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袁凯华 彭水军 陈泓文
尽管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低值现象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已有研究普遍忽略了大国整合的潜在优势,这将导致国内价值链对出口价值的影响难以刻画。有鉴于此,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首次按照增加值来源的不同,进行了国内价值链与出口价值攀升的量化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于传统的"出口俘获"预期,中国制造业的本国增加值率未因出口规模快速扩张而大幅下降;这一反常现象主要来自国内价值链的延伸,随着入世之后的区际贸易壁垒下降,中国制造业出口不仅充分整合了区域间的资源、推动了价值攀升,而且有效弥补了区域内部的竞争实力不足、带动了出口规模提升;进一步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本文发现,相比出口需求,区际关联才是影响国内价值链整合的主导因素,不过受制于市场分割下的扭曲激励,当前的区际关联呈现内陆单向供给沿海、初级产品替代高级要素的低端化走势。因此,在国内价值链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价值攀升重要媒介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快市场整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制造的低值困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玲 宋宪萍
GVC地位指数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位置,其中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代表的低技术制造业部门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明显高于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及融资约束三大因素对我国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高端嵌入的作用机理是:深化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跃迁;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再造分工专业化;解构融资约束,适时去杠杆。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制造业 嵌入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