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30)
2023(17714)
2022(14920)
2021(13939)
2020(11711)
2019(26855)
2018(26433)
2017(50755)
2016(27493)
2015(31007)
2014(30774)
2013(30707)
2012(28113)
2011(25415)
2010(25310)
2009(23895)
2008(23832)
2007(21164)
2006(18902)
2005(17236)
作者
(78997)
(65938)
(65421)
(62295)
(42081)
(31337)
(29632)
(25681)
(24960)
(23636)
(22574)
(22380)
(21244)
(20839)
(20441)
(19979)
(19618)
(19174)
(18877)
(18846)
(16390)
(16147)
(15758)
(14990)
(14692)
(14628)
(14605)
(14489)
(13186)
(12921)
学科
(118279)
经济(118106)
(102071)
管理(96417)
(90534)
企业(90534)
方法(51954)
数学(41978)
数学方法(41600)
(36762)
(35601)
业经(34463)
中国(32555)
(26753)
(25216)
财务(25144)
财务管理(25112)
农业(24802)
企业财务(23828)
(21688)
(21682)
贸易(21675)
技术(21415)
(21135)
(20864)
理论(20473)
地方(19872)
(19703)
(19445)
(18787)
机构
大学(401059)
学院(400857)
(170112)
经济(166799)
管理(162184)
理学(139479)
理学院(138034)
管理学(136125)
管理学院(135370)
研究(133618)
中国(104086)
(85924)
(80540)
科学(79100)
(66558)
财经(64042)
(62962)
研究所(60102)
中心(59456)
(58946)
(58373)
业大(56260)
北京(54712)
经济学(51957)
(49694)
师范(49297)
农业(49155)
(48177)
财经大学(47552)
(46897)
基金
项目(265583)
科学(211104)
研究(197369)
基金(195712)
(169092)
国家(167682)
科学基金(145601)
社会(127458)
社会科(120914)
社会科学(120885)
基金项目(103246)
(101137)
自然(92819)
自然科(90616)
自然科学(90596)
教育(89052)
自然科学基金(89041)
(84474)
资助(80257)
编号(79470)
成果(64453)
(59955)
重点(58679)
(56621)
(56099)
课题(53866)
国家社会(53373)
创新(52321)
(52250)
教育部(51961)
期刊
(191302)
经济(191302)
研究(122031)
中国(79035)
(64462)
管理(63865)
(58700)
学报(58460)
科学(56337)
大学(45030)
学学(42277)
农业(40702)
教育(39409)
(35735)
金融(35735)
技术(34764)
财经(32510)
业经(31316)
经济研究(30184)
(27929)
问题(24881)
(23470)
技术经济(21269)
(19792)
现代(19306)
图书(19106)
世界(19047)
理论(18749)
科技(18306)
资源(17966)
共检索到600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乔小乐  宋林  戴小勇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在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的基础上,从企业与行业层面,研究了僵尸企业的劳动力资源错配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僵尸企业的存在导致了严重的劳动力资源错配。在企业层面,僵尸企业挤出了正常企业的劳动力就业,降低了正常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在行业层面,僵尸企业降低了同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中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力资源错配效应更显著。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僵尸企业扭曲了市场退出机制,使高效率企业被迫退出市场,同时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影响在位企业间的劳动力资源再配置。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僵尸企业对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影响,把握处置僵尸企业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中国处置僵尸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浩  郭也  
本文利用2001-2010年的数据,计算了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及其变化,并与19个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报酬、小时劳动生产率都表现为日益增加的态势,单位劳动力成本整体表现为先下降、后逐渐增加的态势,2010年调整后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比2001年增加了17%;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不仅远远低于美、日、德、法、荷等发达国家,以及墨西哥、南非、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亚洲四小龙,也低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报酬、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快于亚洲四小龙、其他发展中大国、亚洲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目前已经超过了泰国、印尼等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将超过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制造业的重要作用,防范"去工业化"倾向,提高劳动生产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时磊  康志勇  
文章把异于传统劳动力市场、在中国最典型的"高技能劳动过剩与低技能劳动短缺"现象称为中国式劳动力市场"错配",认为全球分工体系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以产品贸易表现的就业互换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出现"错配"的重要原因。采用企业层面微观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企业销售额中用于出口的比重、出口到发达国家的比重越大,企业对技能员工的需求和雇佣就越少。此实证结果可能说明,中国式劳动力市场"错配"是由过度参与全球分工体系导致的,过度贸易自由化导致劳动力市场困境。但这并非简单意味减少企业国际贸易、拓展国内市场就可以有效增加技能员工需求、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供给推动向需求拉动转变,...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苓玲  慕欣芸  
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出企业社保缴费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决定方程,利用2007~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41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研究我国企业社保缴费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企业社保缴费对劳动力就业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即企业社保缴费率每上升1%将挤出企业雇佣人数约6.9%的水平,而这一挤出水平需要人均GDP增长约0.04个百分点才能弥补。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是影响企业社保缴费就业挤出效应差异的重要原因,其中国有控股企业的社保缴费对劳动力就业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而这种挤出效应并没有在民营控股企业中发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都阳  曲玥  
对比于通常将工资或劳动报酬等同于劳动力成本情况的做法,本文将劳动生产率纳入了分析框架,认为劳动力成本优势是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相对关系。通过对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测算,本文了解到劳动报酬的增长伴随着劳动生产率更快的增长,所以说在这期间劳动力成本优势并未减弱。进一步地,本文对今后如何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做出了相关探讨,认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教育的深化可以实现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延续。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小玫  
劳动力作为生产的重要要素投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古典贸易理论,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带来了我国对外贸易依靠国内大量存在的廉价劳动力的长期繁荣发展。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日益显著,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及其负面效应、正面效应的分析,认为我国应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以及企业层面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魏下海  万江滔  余玲铮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枯竭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如何积极选择有偏技术并重塑发展新动能,是当今中国制造业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最低工资调整作为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外生冲击,从理论和经验上考察其对制造业企业技术选择方向的影响。研究显示,当企业资本和劳动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时,最低工资上升将驱使企业选择资本偏向型的技术进步,其作用机制在于,最低工资上升将改变要素间相对投入价格,企业理性地采用资本替代劳动。本文利用中国区县最低工资数据和全国工业企业调查数据(2000—2013年)验证了这一点。对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企业,最低工资影响企业技术选择的结果存在异质性差异。此外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效率,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当前我国出现的大规模“机器换人”现象,并对如何更好地应对用工成本上涨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纪雯雯  
过去30年,中国制造业凭借丰富的人口红利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快速发展,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挑战了这一优势并由此产生巨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损害了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为此,本文综合利用宏观数据、微观数据以及第三方机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一方面从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质量变化的角度分析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合理,另一方面从劳动者报酬、企业成本结构和制造业竞争优势三个角度综合分析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是否仍具有优势。研究结论: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具有合理性和持续性,并且在上升趋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晶  陈志龙  
制造业合理有序的转移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加总得到的城市层面制造业数据和最低工资代表的劳动力成本数据,首次考察了最低工资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降低了城市制造业产值的份额、就业人数份额和规模以上企业数目份额,并推动制造业就近转移。同时,最低工资对制造业份额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资本密度越高和国有企业占比越多的地区制造业份额受影响越小。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上升抑制新企业的设立,促进企业跨区域资本配置和推动企业退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效应,为制造业在区域间的分布和转移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借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萍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出口企业雇佣了更高技能的劳动者。本文利用员工学历构建高技能劳动力变量,采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研究了高技能劳动力对出口决定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高技能劳动力对出口决定具有负向影响,存在"高技能劳动力悖论",而分贸易方式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较高才是导致"高技能劳动力悖论"的重要原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阳立高  刘念念  柒江艺  龚世豪  
引入单位劳动力成本和人均利润,考量劳动力成本与利润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虽然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但劳动生产率增速更快,制造业整体单位劳动力成本没有上升,且有小幅下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仍有一定综合成本优势,但其人均利润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比重总体下降,发展后劲不足,须转型升级;资本密集型虽然利润率相对较低,但人均利润为最高,比重不断上升,仍应是当前发展的重点;技术密集型比较优势不明显,急需突破核心技术,提高综合国际竞争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贺聪  尤瑞章  莫万贵  
本文采用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经购买力平价凋整的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指标,对2000~2006年的我国制造业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与我国主要外贸伙伴及竞争对手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无论使用经调整的或者未调整的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我国相对于其他参照国家(地区)都具有较明显优势,但部分地区成本上升趋势不容忽视。最后文章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在人口老龄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力供给正发生深刻变化,并将对制造业结构优化产生深远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化包括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变化等多重维度;制造业结构优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文章以1992-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综合视角来探讨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一是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但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影响不显著;二是劳动力供给质量提高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却不利于制造业高度化发展;三是反映劳动力供给结构的老年、少儿抚养比上升显著抑制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发展,且老年抚养比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少儿抚养比。此外,文章还通过更换样本与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基本支持了文章上述的研究结论。因此,我们建议既要通过调整与优化人口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数量下降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负向冲击;又要着力培养为产业发展所需的各层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进而以创新驱动制造业结构优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在人口老龄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力供给正发生深刻变化,并将对制造业结构优化产生深远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化包括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变化等多重维度;制造业结构优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文章以1992-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综合视角来探讨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一是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但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影响不显著;二是劳动力供给质量提高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却不利于制造业高度化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凌云  石安其琛  
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背景下,劳动力质量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本文运用教育法、未来收益法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质量进行测度,并构建教育质量、技能质量、职业素养质量以及健康保障质量四个维度的劳动力质量测度体系,进一步运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质量进行测度和评价,得出我国制造企业劳动力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水平仍然较低的结论。微观数据测度的四个维度中,健康保障质量最高,技能质量和职业素养居中,教育质量水平相对较低。针对这一结论,政府应建立多层次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企业应构建切实有效的劳动力培训和劳动技能提升机制,提升劳动关系的稳定性,积累企业专用人力资本,这有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