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43)
2023(14553)
2022(11957)
2021(10993)
2020(9365)
2019(20906)
2018(20633)
2017(39217)
2016(21363)
2015(23856)
2014(24042)
2013(23640)
2012(21872)
2011(19662)
2010(19710)
2009(18830)
2008(19052)
2007(17272)
2006(15194)
2005(14291)
作者
(61689)
(51660)
(51317)
(48973)
(32988)
(24552)
(23381)
(19994)
(19529)
(18548)
(17833)
(17364)
(16905)
(16713)
(16453)
(15662)
(15316)
(15090)
(14932)
(14599)
(13059)
(12691)
(12465)
(11764)
(11721)
(11424)
(11405)
(11341)
(10434)
(10410)
学科
(91850)
经济(91702)
(87164)
(78972)
企业(78972)
管理(78685)
方法(38680)
(32319)
数学(29998)
数学方法(29742)
业经(29260)
(28812)
中国(25935)
(24411)
(22589)
财务(22554)
财务管理(22522)
企业财务(21401)
农业(19908)
(18910)
技术(18662)
(17616)
贸易(17606)
(17203)
(16527)
理论(16447)
(16408)
(16347)
(16220)
银行(16194)
机构
学院(313247)
大学(311558)
(137476)
经济(134990)
管理(120643)
研究(107683)
理学(102947)
理学院(101886)
管理学(100542)
管理学院(99937)
中国(86288)
(67860)
(66075)
科学(61848)
(54450)
(53984)
财经(53118)
研究所(48887)
(48368)
中心(48199)
(47805)
业大(44003)
经济学(43045)
农业(42517)
北京(41846)
财经大学(39339)
经济学院(38705)
(38635)
(37164)
(36698)
基金
项目(201527)
科学(160863)
基金(149630)
研究(148727)
(130323)
国家(129230)
科学基金(111505)
社会(97951)
社会科(92960)
社会科学(92943)
基金项目(77742)
(76667)
自然(70227)
自然科(68652)
自然科学(68632)
自然科学基金(67526)
教育(67373)
(64380)
资助(61294)
编号(57536)
成果(47678)
(46451)
重点(45284)
(44536)
(42942)
(42253)
(42119)
国家社会(41904)
创新(40953)
课题(40546)
期刊
(156877)
经济(156877)
研究(97089)
中国(65327)
(56871)
(51245)
管理(50369)
学报(47053)
科学(45041)
大学(36639)
农业(34984)
学学(34844)
(32184)
金融(32184)
教育(29834)
财经(27866)
技术(26949)
经济研究(25694)
业经(25553)
(24119)
(20997)
问题(20539)
(17962)
世界(17386)
技术经济(16813)
国际(16043)
财会(15014)
现代(14915)
(14673)
统计(14000)
共检索到482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皮建才  宋大强  
本文基于2007~2019年国泰安(CSMAR)数据库,以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为切入点,利用中国A股主板上市的制造业企业投入产出数据,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估测了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能过剩指数并从中剔除经济周期性影响造成的产能过剩波动,进而得出体制性产能过剩指数。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体制性产能过剩呈逐年下降态势,但下降速度随时间而变慢。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技术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体制性产能过剩指数高于大多数中低技术制造业细分行业;高技术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体制性产能过剩减弱速度的波动幅度要小于中低技术制造业细分行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皮建才  赵润之  
为了分析中国式分权下的体制性产能过剩,本文构建了一个地方政府进行补贴竞争的动态博弈模型。首先区分了地方政府的产量补贴与产能补贴,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地方政府是"市场效率导向"型或"辖区GDP导向"型时的体制性产能过剩、社会福利和企业自生能力。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地方政府的产量补贴,还是地方政府的产能补贴,都会使得企业的产能过剩更加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地方政府为"辖区GDP导向"型时,地方政府对辖区GDP的重视程度与整体社会福利之间呈倒U型关系,这表明中央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地方官员政治晋升规则,使得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治理体制性产能过剩,既要考虑社会福利效应,也要考虑企业的自生能力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国高  高铁梅  王立国  齐鹰飞  王晓姝  
本文在微观经济学生产、成本、均衡理论基础上,借鉴Berndt&Morrison(1981)提出的成本函数法,利用面板模型的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分别测度了我国重工业和轻工业28个行业1999—2008年的产能利用水平,据此得出七大产能过剩行业,进而分析了制造业行业发展的波动特征;然后建立变参数面板模型,针对七个产能过剩行业,利用实证分析证明了固定资产投资是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并针对宏观调控政策对抑制固定资产投资收效甚微这一现象,阐述了我国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汉飞  
世界金融危机凸显过剩产能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本文受经典理论"公用地悲剧"的启发,构建了区域产业发展模型,论证了区域政府间非合作博弈是导致宏观领域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揭示了我国产能过剩长期存在的"体制性"困境。要突破这种困境,靠以限制投资为主线的宏观政策调控乃至行业市场产销形势监测是不够的,必须重构区域经济利益机制,把促进区域政府间的博弈从不合作走向合作,消弭区域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减少地方政府间低层次的竞争,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作为有效化解体制性产能过剩困局的长期战略选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立国  周雨  
体制性产能过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体制性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影响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目前,地方政府对经济干预的能力仍然极强,尤其是对要素市场的干预,这种干预能力造成了目前的内部成本外部化现象。本文尝试从内部成本外部化的视角,对我国体制性产能过剩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运用动态模型来说明内部成本外部化现象对产能过剩形成的影响,阐述内部成本外部化产生的地方政府行为动因和运用要素市场内部成本外部化的行为,最终构造出了地方政府行为—要素内部成本外部化—产能过剩的因果链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焱林  温湖炜  
准确衡量和判断真实的产能过剩程度及其成因是科学化解产能过剩的前提。本文利用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1980—2014年制造业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方法考察产能过剩的成因。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表现为一般性、局部性和周期性;近几年的产能过剩呈现出复杂性、全局性甚至长期性特征,并且有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蔓延的趋势。三个层次的因素共同推动制造业产能过剩,而研发创新缓解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的机制尚未奏效,导致制造业产能过剩治理出现"久治不愈"现象。矫正体制性扭曲、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焱林  温湖炜  
准确衡量和判断真实的产能过剩程度及其成因是科学化解产能过剩的前提。本文利用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1980—2014年制造业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方法考察产能过剩的成因。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表现为一般性、局部性和周期性;近几年的产能过剩呈现出复杂性、全局性甚至长期性特征,并且有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蔓延的趋势。三个层次的因素共同推动制造业产能过剩,而研发创新缓解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的机制尚未奏效,导致制造业产能过剩治理出现"久治不愈"现象。矫正体制性扭曲、刺激企业供给创新和激发企业有效投资,是缓解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冯俏彬  贾康  
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在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恢复正确的价格信号与价格形成机制,使企业面对真实成本与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压力,以实现淘汰落后产能、消减过剩产能的效果。化解体制性产能过剩的重点在于消除政府干预价格的诸多体制性土壤,减少行政干预,大力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和财税制度,使国家产业政策及其实施机制科学化、合理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皮建才  黎静  管艺文  
本文通过构建地方政府在分权经济下进行政策性补贴竞争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目标的"市场效率导向"和"辖区GDP导向"对地方政府的政策性补贴、体制性产能过剩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辖区GDP导向"下,地方政府的政策性补贴和体制性产能过剩程度都会随着其对"辖区GDP"看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变化受市场潜在规模的限制,呈现倒U型变化。因此,中央政府要协调地区经济竞争行为,引导地方政府进行适度的政策性补贴,防止出现由补贴过度而引起全国福利水平下降的情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贾康  
产能过剩的实质是投资过度。我国的产能过剩在相当大程度上是政府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过度干预市场和经济运行的必然产物,主要属于"体制性产能过剩"。本文以"政府价格信号"为核心概念,分析指出体制性产能过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政府在GDP、税收、就业等导向下,通过运用手中的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强力干预市场、大幅度拉低各项要素价格,对企业投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强烈的不当刺激所致。因此,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在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恢复正确的价格信号与价格形成机制,使企业面对真实成本与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压力,引出淘汰落后产能、消减过剩产能的结果。重中之重的任务,在于消除政府干预价格的诸多体制性土壤...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皮建才  张鹏清  
文章分析了外资进入背景下体制性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考虑了地方政府进行竞争性补贴和协调性补贴两种情况。在外资进入的背景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地方政府对国内企业的补贴竞争会导致一个更高的补贴力度,从而使国内企业的体制性产能过剩更加严重。第二,地方政府对国内企业的补贴竞争会使得国内企业的产能和产量水平更高,同时加剧国内企业的产能过剩。第三,虽然地方政府之间对国内企业的补贴竞争能够提高国内企业的利润水平,但是会降低国内企业的自生能力。第四,地方政府对国内企业的补贴竞争会给辖区带来更高的GDP。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叶  
文章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动态松弛变量模型(DSBM模型)估计了我国制造业企业2007—2016年间的产能利用率,并从行业、地区、规模与所有制层面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样本期内我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呈现"W"型变化轨迹,平均产能利用率为69.9%。分行业看,不少重工业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分规模看,大型企业的产能过剩程度更为严重;分地区看,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均存在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分所有制看,国有企业产能过剩最严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邵帅  侯效敏  
本文利用标准化可变成本函数法对1998-2015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未含西藏)的20个制造业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并未出现普遍的产能严重过剩迹象;分行业来看,重工业是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重灾区";从分区域来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产能过剩严重。化解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应重点从以下着手:保持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连贯性,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根据行业特征制定差异化治理政策;因地制宜,着力解决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产能过剩问题;防范高新技术产业产能过剩;建立科学的产能过剩测算指标和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肖明月  郑亚莉  
提升供给质量是化解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重要思路,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市与28个行业数据分析了供给质量提升对产能过剩化解的影响,并基于结构优化与技术进步视角分析了上述影响的机制。主要结论有: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呈现区域普遍性与时间长期性特征;通过结构优化提高供给质量符合中国需求结构升级的需要,因此能够有效化解制造业产能过剩;制造业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使得资本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但也因此产生了"投资诱导效应",进而加剧产能过剩。因此在需求结构持续升级的当下,优化供给结构以促进供需实现新的均衡应成为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举措。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毛其淋  杨晓冬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深层次难题,本文以中国2002年外资管制放松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系统研究外资开放政策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外资开放有效提升了同行业内资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生产效率、出口扩张和对外直接投资是外资开放影响内资企业产能利用率的重要渠道。外资开放对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吸收能力强的企业以及沿海地区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更大,并且地区制度环境增强了外资开放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效应。此外,内资企业除了获得行业内外资进入的水平溢出效应之外,还分别从上游和下游行业的外资进入中获得正向的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效应,进而显著提升了自身的产能利用率。最后,本文还进一步考察了外资开放政策对制造业总体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发现外资开放通过资源再配置渠道显著促进了制造业总体产能利用率的增长,进一步检验显示,外资开放一方面促进了市场份额从落后产能企业向相对优势产能企业的再配置,另一方面促进了落后产能企业的淘汰,进而提高了资源再配置效率并促进制造业总体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本文从外资开放政策视角探究了产能过剩问题,对新常态下破解产能过剩困境、实现“去产能”政策目标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