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08)
2023(12264)
2022(10068)
2021(9324)
2020(7746)
2019(17442)
2018(17015)
2017(32360)
2016(17302)
2015(19443)
2014(19166)
2013(19134)
2012(17513)
2011(15756)
2010(15890)
2009(15352)
2008(15534)
2007(13901)
2006(12484)
2005(11810)
作者
(48095)
(40425)
(40347)
(38359)
(25901)
(19038)
(18183)
(15572)
(15362)
(14326)
(14057)
(13555)
(13225)
(12960)
(12711)
(12310)
(11998)
(11709)
(11548)
(11337)
(10119)
(9812)
(9683)
(9258)
(9106)
(9075)
(8879)
(8805)
(7906)
(7883)
学科
(82495)
(82429)
经济(82299)
(76414)
企业(76414)
管理(71199)
方法(33365)
(29530)
业经(28797)
(26197)
数学(25341)
数学方法(25206)
中国(22787)
(21542)
(21130)
财务(21110)
财务管理(21088)
企业财务(19996)
农业(18408)
技术(17194)
(16309)
(15896)
(15882)
(15646)
贸易(15635)
(15269)
(14628)
体制(14338)
(12961)
银行(12956)
机构
学院(258462)
大学(255212)
(120892)
经济(118920)
管理(103859)
理学(88757)
理学院(87864)
管理学(87010)
管理学院(86512)
研究(86402)
中国(71430)
(59046)
(53800)
科学(46354)
财经(46158)
(42056)
(41997)
(38873)
(38530)
中心(38444)
经济学(37865)
研究所(37263)
北京(34166)
财经大学(34141)
经济学院(34060)
业大(32376)
(31106)
商学(30468)
商学院(30189)
(29906)
基金
项目(163453)
科学(133227)
基金(124325)
研究(122995)
(106376)
国家(105484)
科学基金(93285)
社会(84121)
社会科(80013)
社会科学(79995)
基金项目(65513)
(60945)
自然(57803)
自然科(56535)
自然科学(56521)
自然科学基金(55619)
教育(54831)
(50553)
资助(49861)
编号(46978)
(38353)
成果(37750)
(37302)
(37136)
重点(36389)
国家社会(36356)
(36005)
(34825)
创新(34035)
教育部(33851)
期刊
(140000)
经济(140000)
研究(83037)
中国(51725)
(49964)
管理(44917)
(37232)
科学(34234)
学报(30847)
(26564)
金融(26564)
农业(25478)
大学(25473)
财经(24480)
学学(24293)
技术(22777)
业经(22724)
经济研究(22635)
(21200)
教育(19520)
问题(18492)
(16350)
(16268)
世界(15718)
技术经济(15309)
国际(14388)
现代(13723)
财会(13097)
会计(12127)
经济管理(11702)
共检索到399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海宁  谷人旭  李广斌  
运用Arc GIS 9.2软件并基于点和面两个方面对2004—2008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度,具体结合核密度指数、Morans’I、Getis-Ord General G和Getis-Ord Gi*等指标,结果表明:基于点层面,企业总部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环渤海以及珠三角等区域,尤以前两者更显著;基于面的层面,全局空间集聚程度较低,其中热点区布局较稳定,并以长三角和环渤海为主,而珠三角有日益衰退趋势,而其增长格局呈现出极强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2004—2005、2005—2006和2006—2007年时段增长热点区与冷点区均集中在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2007—2008年热点区范围与数量远高于前3个时段,而全国大部分区域已由次冷区转为次热区。以此为基础,本文结合城市的服务业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可达性、人力资源以及拥有权力等方面的11个影响因素,并采用Eviews 3.1软件对其进行定量测度和分析。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胡迟  
前不久,中国企业联合会按照国际惯例连续第6次推出了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各项数据显示,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英浩  汪明峰  刘婷婷  
机器人制造业作为现阶段的高端制造产业,既是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本文以中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单元,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局部莫兰指数对从事机器人制造业新建企业的地区差异与空间演变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全球-地方"视角,利用面板负二项模型方法,对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新建机器人制造业企业在局部地理空间格局中存在显著且稳定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特征,并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影响因素方面,除了全球化在各地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其他因素在不同地区的影响差异很大。最后结合研究发现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地区产业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参考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波  
基于"企业—区位"动态再视角,分析了企业总部与区位的结构性匹配和关系性匹配对其迁移目标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为了实现结构性再匹配,企业总部更倾向迁往更具总部集聚优势和信息沟通优势的新区位;为了实现关系性再匹配,企业总部将会为了提高合法性而实施模仿迁移,从而使得企业总部迁移表现出显著的烟花效应。以泉州企业总部迁移为对象的案例研究发现,泉州知名民企总部职能的快速演化以及泉州总部集聚优势和信息沟通优势提升缓慢强化了企业与区位的结构性不匹配,驱动企业总部外迁;而厦门更为显著的总部集聚优势和信息沟通优势以及泉州民企总部在厦门合法性的可得性,促使泉州民企总部集体迁往厦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瑞琪  原长弘  
探索制造业领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因素,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中8家企业为典型案例,以来自企业官方网站、企业新闻、学术文献等二手资料作为数据来源,识别出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背后的7个关键成功要素。其中,技术立企战略是前提;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技术领军人才引进与培养、雄厚技术积累是基础要素;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于一体的研发平台建设是平台支持;市场竞争具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政府提供经费和配套政策支持。由此提出企业应加强创新的内功修炼、重视创新体系建设,以及政府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加强对基础研究支持等建议,以促进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丁春燕  
2020年,我国制造业大企业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尽管面临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等多重危机,海外业务有所下滑,但总体仍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营业收入、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资产负债率稳中向好,净利润增速出现大幅反弹,企业创新能力有所提升。面向"十四五",中国制造业企业需要进一步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把握机遇,应对风险,抓住重点,切实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武前波  宁越敏  李英豪  
通过对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工业(制造业)企业500强的相关数据分析,揭示出中国制造业企业一般集中度和地理集中度的变化特征,总结了新时期中国制造业企业聚集的区域模式。研究发现:①中国制造业企业整体处于行业不断集中的趋势,但也出现过集中度下降的现象;②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不断向东部地区集聚,其内部集中与扩散现象并存;③可将中国制造业企业分布归入7大经济区域,并表现出与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相对一致的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迟  
"十一五"期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具有十大成长特征:东部地区一直占有优势、民营企业成长性较强、重化工分布特征明显、入围企业规模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增加,研发密度较低、经济效率持续上扬、经营的动态特性尚不稳定、并购活动比较频繁、国际化平持续增长但不稳定、主业方向比较集中。"十二五"时期中国制造业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继续努力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即:实现长期稳健发展、增强战略管理能力、优化供应链管理、切实开展产业融合、有效实施产融结合、积极拓展新兴产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史修松  刘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贡献。本文实证研究了2005~2013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规模、区域分布对中国地区经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且有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制造业500强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制造业500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主要是通过投资拉动实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涛  张伊娜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城市和区域越来越纳入全球经济网络。基于财富500强外资制造业企业数据,从产业价值区段的视角,运用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参与全球劳动分工的时空演化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分支机构的价值链层次不断提升,推动了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则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锁定状态,无助于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良举  王永培  梁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良举  王永培  梁云  
优化生产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其中首要问题是厘清经济活动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微观机制及其决定因素。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利用来自中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分析,考察企业异质性如何内生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研究发现,效率不同的企业,其选址策略截然不同。高效率企业倾向于在市场潜能更大的中心区选址,低效率企业倾向于在市场潜能较小的外围地区选址。要素市场扭曲造成了较为明显的效率损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