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87)
2023(18246)
2022(15243)
2021(13954)
2020(11986)
2019(27462)
2018(26831)
2017(50609)
2016(27820)
2015(31275)
2014(31009)
2013(30950)
2012(28726)
2011(26070)
2010(26131)
2009(24817)
2008(25086)
2007(22727)
2006(20114)
2005(18545)
作者
(84422)
(70665)
(70628)
(66895)
(45026)
(33941)
(31902)
(27591)
(26764)
(25292)
(24325)
(23669)
(22820)
(22676)
(22473)
(21816)
(21283)
(21048)
(20537)
(20368)
(17802)
(17414)
(17305)
(16165)
(15977)
(15838)
(15749)
(15687)
(14297)
(14226)
学科
(119447)
经济(119275)
(101700)
管理(94285)
(89654)
企业(89654)
方法(53371)
数学(43734)
数学方法(43378)
(39606)
(36483)
业经(34153)
中国(32210)
(28160)
(26092)
财务(26058)
财务管理(26004)
(25490)
贸易(25477)
农业(25007)
(24872)
企业财务(24666)
(23093)
技术(21056)
(20013)
(19986)
(19326)
(19321)
银行(19253)
理论(19035)
机构
大学(412303)
学院(411757)
(176137)
经济(172842)
管理(157635)
研究(143208)
理学(135254)
理学院(133757)
管理学(131759)
管理学院(131004)
中国(111646)
(87750)
科学(87512)
(83871)
(80722)
(74594)
研究所(67469)
财经(65920)
业大(64852)
中心(64533)
农业(64078)
(63436)
(59985)
北京(55282)
经济学(54545)
(50815)
经济学院(49271)
(49005)
(48851)
财经大学(48779)
基金
项目(269529)
科学(212427)
基金(198910)
研究(190489)
(176412)
国家(174905)
科学基金(148745)
社会(123536)
社会科(117122)
社会科学(117088)
基金项目(104718)
(103839)
自然(97651)
自然科(95442)
自然科学(95406)
自然科学基金(93852)
(88222)
教育(86569)
资助(81421)
编号(73873)
重点(61366)
(60564)
成果(59994)
(58174)
(57346)
创新(53908)
(53796)
科研(52472)
国家社会(52234)
(51511)
期刊
(196843)
经济(196843)
研究(121520)
中国(83457)
(74147)
学报(71298)
(69428)
科学(64519)
管理(61798)
大学(53341)
学学(50716)
农业(49928)
(39359)
金融(39359)
教育(36365)
财经(34194)
技术(34027)
经济研究(31981)
业经(31783)
(29593)
(29489)
问题(26143)
(23748)
技术经济(22066)
(21102)
世界(20972)
国际(20754)
科技(18708)
现代(18569)
商业(18370)
共检索到624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天宇  张蕾  
本文利用我国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中153个制造业行业的横截面数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和退出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企业的进入和退出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新进入的高效率企业引起在位企业退出的"替代效应",和在位企业的退出导致新企业进入增加的"真空效应"在我国都是存在的。(2)国有经济比重对企业进入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同时国有经济比重对企业退出有显著正效应。(3)资本密度、集中度和研发密度这些一般性壁垒因素对企业的退出有明显的阻碍作用,但集中度和研发密度对企业进入却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资本密度对企业进入的阻碍作用也不显著。这说明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之间的对称关系假说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邓芳芳  李鲁  
现有文献关于企业进入退出的度量主要基于产业层面数据,这样只能度量产业的净进入企业数量,而无法区分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高度细化的微观数据,根据企业的法人代码、地址等指标来界定企业进入退出状态,实证分析进入壁垒对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沉没成本和规模经济显著阻碍企业进入,广告则与进入显著正相关,同时沉没成本、规模经济和广告会构成退出壁垒,并且满足对称性壁垒假说。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比较了高新技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企业进入退出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盛斌  
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对企业进入与退出的特征及其与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具有很高的进入率与退出率,并且均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下降;新进入企业是各年份企业的主要构成来源,但新进入企业的持续期较短,同时进入与退出企业的规模均相对较小。在平均生产率的排序关系上,进入企业明显高于退出企业,但两者的生产率均低于存活企业;同时,新进入企业的存活概率随着进入年限的增长而下降,初始生产率水平越高的企业越不容易退出市场。实证研究还表明,存在显著的市场选择效应促使生产率较低的企业退出市场,新企业在进入之后通过学习效应实现了自身生产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岳文  
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基于最新的MP分解方法,从企业进入退出视角探讨了中国制造业总体加成率的动态演化,详细分析了存续企业、新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对总体加成率变动的影响。总体来看,样本期内除个别年份外我国制造业总体加成率基本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源于存续企业的贡献,退出企业对总体加成率的提升贡献为负,新进入企业对总体加成率变动的贡献则有正有负。进一步分行业、分地区、分所有制类型来考察总体加成率的变动时发现,存续企业、新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类型总体加成率变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明益  石丽静  
在完备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市场退出是"优胜劣汰"的结果。存在政府干预情况下,企业的市场退出是否依然遵循上述规律?本文尝试从政府干预的视角切入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市场退出行为。通过构造劳动力流动管制、金融抑制、政府补贴、减少政府干预指数等政府干预指标,并运用1999-2007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经验考察,研究发现:地区劳动力流动管制越严格,金融抑制程度越高,企业市场退出的风险越大;政府补贴强度较高时,会显著增加企业市场退出风险;企业负责人与政府打交道时间占比越长,企业市场退出风险越大。此外,我们还尝试使用企业层面的劳动力价格扭曲及资本价格扭曲刻画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研究表明:劳动力价格扭曲不会显著影响国有企业市场退出,但会增加其他类型企业市场退出风险;资本价格扭曲度越大,国有与外资企业市场退出风险越小,其他类型企业则相反;劳动力价格扭曲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市场退出影响最大,资本价格扭曲会增加劳动密集型企业市场退出概率,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市场存活概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静  胡倩  谭桑  王晓伟  
大量新企业的建立对市场绩效造成了巨大影响,但已有文献较少关注新建企业存活问题。基于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刻画了新建企业进入、退出的特征事实,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考察企业生存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虽然大量新企业进入增强了市场竞争,但这些企业也面临高退出率;初始规模较大、短期负债较多及生产率较高的新建企业生存率也较高;相较资源性产业,高新技术行业更易凭借其技术和方法上的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企业失败风险;同时,与国有企业相比,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能显著地改善民营企业的存活状况。因此,在鼓励新企业进入的同时,更需要重视企业生存时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曲玥  
本文采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测算发现,进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盈利水平都高于退出企业,因而企业的进入和退出行为整体上带来总体效率和盈利的改善。对综合反映企业生产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而言,其效率的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于新进入企业对退出企业的替换这种净进入行为。其中,绝大部分的贡献来自于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贡献逐步超过资本密集型产业。随着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到来,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特征都出现与以往不同的情况,企业在面临新的要素禀赋和要素价格信号时需灵活调整生产经营决策。因此,政府要为企业提供充分的市场环境,积极引导企业依据市场价格信号做出快速、充分的反应,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赢得效率的提高,从而获得增长的源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传忠  郭树龙  
本文利用Orr提出的企业进入的经典模型,选取2004年中国经济普查第三产业中73个四位数产业的截面数据,构造了中国服务业进入与退出的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了利润率、产业增长率等激励企业进入的因素和企业平均规模、资本密度、人力资本等结构性壁垒因素对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且着重对国有经济比重和外资经济比重等体制性和政策性因素对企业进入与退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表明外资经济比重对企业进入存在正向影响,国有经济比重对企业退出存在正向影响,在国有经济比重高的行业,国有经济比重对企业进入存在阻碍作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利华  申振佳  
本文以1999~2007年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为样本,研究我国国有企业改制阶段进入退出对产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装备制造业进入退出频繁,国有控股企业占比不断减少,非国有控股企业占比大幅增加,呈现出"国退民进"态势;(2)随着高生产率企业的进入和低生产率企业的退出,装备制造业生产率水平逐年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企业生产率差距逐步缩小;(3)政府对国有企业存在"父爱主义"情结,政府更倾向于补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生产率低的国有控股小型企业;(4)装备制造业小型企业大量进入和退出,其进入退出容易,但生存不易。非国有控股小企业在竞争中存活源于较高的生产率,而国有控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詹宇波  张军  
本文运用Hirschman(1970)提出的"退出—声张"机制来解释中国制造业企业工人的工资形成。我们将工人通过集体议价来提高工资的行为定义为"声张",而将市场保留工资水平作为工人据以选择是否"退出"的信号,并以现有工资议价理论为基础建立"退出—声张"模型。本文使用中国12个省市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后发现,一旦考虑保留工资的作用,已签订集体协议的企业工人工资并不显著高于无集体协议的企业工人工资。但是,保留工资水平越高的企业受到工人可能"退出"的影响,给予了本企业工人更高的工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蔡蔚  余宇新  
本文从管理运行效率的视角出发,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大样本微观数据研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效率问题,揭示了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管理效率因素。研究表明,所有制因素和地域因素是最重要的两个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管理效率的变量,市场结构因素也是影响管理效率的重要变量,这些结果表明合理的产权安排和市场竞争是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未来的政策导向应促进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并促进市场竞争来提高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竞争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毕云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制造业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而且也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自2001年12月我国加入WTO后,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中国制造业不仅要在本土开展国际竞争,还应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借鉴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开展跨国经营,以促进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分享世界各国的比较优势利益,创造国际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丰  胡继灵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涛  李沙沙  
要素价格市场化是有效发挥市场竞争选择机制、实现企业优胜劣汰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前提。基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要素价格扭曲和企业剧烈更替并存的特征事实,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了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要素价格扭曲显著阻碍了企业有效市场退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的阻碍效应在所有制、规模、行业、地区和生产率等异质性企业间呈现出显著差异。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要素价格扭曲主要通过资本偏向效应、收益扭曲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和寻租激励效应等途径显著阻碍了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要素价格扭曲和企业市场退出之间的内在关系,而且为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矫正要素价格扭曲、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杰  刘志彪  郑江淮  
本文在大量调查问卷基础上,以江苏省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从微观行为方式层面考察了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品牌、企业家背景、人力资本、行业与地区相关因素,企业规模与创新投入强度之间呈现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而且存在"门槛效应"。集聚效应在现阶段对企业的创新活动非但没有产生促进作用,相反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出口因素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形成了复杂影响效应,表现在创新活动随着出口比例而发生非线性变化,呈现出"俘获"效应。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企业产品更新与升级换代进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和行为模式,验证了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行为特征差异与特有的人力资本竞争机制,以及它们对企业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