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29)
- 2023(19123)
- 2022(16217)
- 2021(14910)
- 2020(12765)
- 2019(29331)
- 2018(28649)
- 2017(54892)
- 2016(30000)
- 2015(33772)
- 2014(33298)
- 2013(33444)
- 2012(30741)
- 2011(27798)
- 2010(27620)
- 2009(25992)
- 2008(25946)
- 2007(22998)
- 2006(20457)
- 2005(18637)
- 学科
- 济(127797)
- 经济(127615)
- 业(105653)
- 管理(99571)
- 企(92747)
- 企业(92747)
- 方法(58287)
- 数学(48042)
- 数学方法(47592)
- 财(40939)
- 农(38036)
- 业经(35521)
- 中国(33858)
- 制(28155)
- 务(26384)
- 农业(26317)
- 财务(26313)
- 财务管理(26268)
- 企业财务(24933)
- 学(24315)
- 贸(23623)
- 贸易(23610)
- 易(22966)
- 技术(22106)
- 理论(21592)
- 地方(21569)
- 和(21566)
- 体(20477)
- 划(20295)
- 银(19525)
- 机构
- 大学(437301)
- 学院(435901)
- 济(182864)
- 经济(179288)
- 管理(172202)
- 研究(148409)
- 理学(148336)
- 理学院(146742)
- 管理学(144507)
- 管理学院(143721)
- 中国(114429)
- 京(93905)
- 科学(89783)
- 财(87011)
- 农(76003)
- 所(75151)
- 财经(68798)
- 研究所(67977)
- 中心(65939)
- 业大(65663)
- 江(64939)
- 经(62713)
- 农业(59860)
- 北京(59611)
- 经济学(55893)
- 范(53760)
- 院(53373)
- 师范(53173)
- 州(51115)
- 财经大学(51034)
- 基金
- 项目(290180)
- 科学(229315)
- 基金(213173)
- 研究(211192)
- 家(186535)
- 国家(184964)
- 科学基金(158962)
- 社会(135392)
- 社会科(128409)
- 社会科学(128376)
- 基金项目(112015)
- 省(111371)
- 自然(103057)
- 自然科(100657)
- 自然科学(100627)
- 自然科学基金(98911)
- 教育(96000)
- 划(93969)
- 资助(88396)
- 编号(83960)
- 成果(68592)
- 部(65003)
- 重点(64985)
- 创(61601)
- 发(61209)
- 课题(57949)
- 创新(57092)
- 国家社会(56614)
- 教育部(55832)
- 科研(55557)
- 期刊
- 济(203663)
- 经济(203663)
- 研究(132541)
- 中国(85565)
- 农(69762)
- 学报(69698)
- 财(69447)
- 管理(67239)
- 科学(64780)
- 大学(53334)
- 学学(50392)
- 农业(47945)
- 教育(43827)
- 融(39563)
- 金融(39563)
- 技术(37326)
- 财经(35030)
- 业经(32733)
- 经济研究(32671)
- 经(30050)
- 业(27268)
- 问题(26537)
- 技术经济(22827)
- 贸(21651)
- 世界(20437)
- 版(20430)
- 现代(20222)
- 科技(20091)
- 理论(19960)
- 图书(19062)
共检索到653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明 刘长庚 刘一蓓
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企业层面要素收入分配份额,全面考察了中国制造业企业要素收入分配的动态变迁。通过实证分析和方差分解,重点回答了"各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要素收入分配"这一基本问题。研究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规模是目前影响劳动和资本要素收入份额变动的主要因素;(2)民营企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和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方式成为企业规模影响要素收入分配背后的重要原因。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大型垄断国有企业是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要结合行业、地区、所有制等因素,从企业入手,充分考虑劳动者利益,有效保障收入分配改革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要素收入分配 制造业 方差分解 贡献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伯超
本文探讨了我国制造业生产要素收入分配公平性与研发投入的关系。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制造业企业生产要素收入分配公平性数值与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且该倒U型关系拐点值位于资本偏向性分配状态,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目前的生产要素分配公平性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仍待进一步优化,即目前我国制造业在提升研发强度的过程中有可能牺牲制造业内部的生产要素分配公平性。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内、外部融资约束对上述倒U型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缓解企业内源性融资约束会使倒U型关系拐点值左移,而制造企业过于依赖外源性融资,则会使拐点值右移。本文研究表明,防止制造企业生产要素收入分配严重失衡,不仅有利于打造各类生产要素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格局,还能提升制造企业研发强度。此外,缓解制造企业内源性融资约束,有利于保证企业在不牺牲企业内部生产要素收入分配公平性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其研发投入强度,进而实现制造企业各类生产要素公平分配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双赢局面。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讨论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最后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讨论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一6%之间,年均增长3.83%,增速存在较大的波动;(2)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更多是企业成长,其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亟待依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新的增长模式;(3)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效率差异较大,即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玫 刘春生 陈飞
根据广东省制造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空间集聚指数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出该省产业集聚指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通过对计量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广东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各地区和相关企业应该重视产业集聚对生产率的提高作用,利用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来促进区域经济和企业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竞争优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丹 胡小娟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别对制造业各个行业中内资企业、外资企业1999~2005年期间的相对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Malmquist指数衡量)及其构成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制造业各行业中的相对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内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垄断程度较高的一些行业,而外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两类企业在各个行业中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及其动力存在差异。基于实证结果及分析,本文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晓磊 陆甦颖
利用1992-2007年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相关数据,先后测算了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程度和劳动力相对工资差距,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模型分析了国际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是造成制造业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程度强化了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中产品内分工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削弱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内产品内分工对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R&D 收入分配 HIY方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霄 屈小娥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2001-2007年的基础数据,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实证测算了制造业28个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结论认为,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行业之间差异显著。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垄断程度较高、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技术进步是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引起行业间差异的主要原因。Tobit模型回归表明,研发投入、市场竞争、外资进入有利于改进能源效率,企业规模相反。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薛万东
本文运用B&CⅡ模型,使用Coelli编制的软件"Frontier"4.1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函数和技术效率进行了估计,计算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分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针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各种因素,如技术进步、所有制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源素质,就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B&CⅡ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艺 张金昌
文章将2011—2020年数字金融数据与同期A股和新三板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匹配,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会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缓解了制造业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利息负担水平起到了中介效应,但负债融资水平和权益融资水平没有起到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对提升国有、大型、非劳动密集型、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为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融资水平 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方明 朱章礼
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基于资源基础观与企业能力理论,从企业内部资源、企业能力和治理结构三个维度构建制造业服务化评价体系,以2014—2019年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政府补助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U型,但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显著;政府补助对于服务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起着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制造业企业实施服务化转型升级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阳阳
以2011~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研发补贴和生产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研发补贴和生产补贴都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研发补贴的作用效果更强;(2)研发补贴是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水平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生产补贴是通过改善企业融资约束状况来实现的;(3)研发补贴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都有促进作用,而生产补贴仅对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激励作用;(4)研发补贴对大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强,而生产补贴更能促进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政府要对不同类型企业实施差异化的补贴方式,进而提升补贴政策效果。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郭春娜
本文构建了技术进步内生的生产函数,并根据企业微观面板数据,采用OP模型和收敛模型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全国层面及区域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和收敛性。结果显示:2002~2011年中国制造业全国层面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36%,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2011年仅为-2.14%;在地区差异上,东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要低于中西部地区;收敛分析显示,全域的全要素生产率既不存在β收敛也不存在σ收敛,但却存在"俱乐部"收敛,即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内部各自收敛;同时,本文的分析还显示,资本增长率和研发投入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正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沈能
本文用基于非参数的M almqu ist指数方法,研究了1985~2003年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构成的时序成长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该期间中国制造业TFP年均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而效率变化反而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分别采用横截面以及时间序列方法对中国地区之间制造业TFP的差异也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东、中和西部地区制造业TFP以及技术进步增长率差距呈发散趋势,地区TFP差距持续扩大很大部分可以由地区技术进步程度的差异解释。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伯超 柏培文
本文从微观视角考察了制造业企业杠杆率对生产要素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影响,同时将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短债长用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分析其与杠杆率的交互效应问题。本文以2006—2018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杠杆率与其生产要素收入分配公平性之间呈显著倒U型关系,当制造业企业杠杆率低于47.92%时,提升杠杆率水平能够优化其生产要素收入分配公平性,反之,继续提升杠杆率水平则会对其生产要素收入分配公平性有恶化作用,且该倒U型关系拐点值因负债期限、来源和要素密集度异质性而不同。相对于商业杠杆率和长期杠杆率,短期杠杆率与企业生产要素收入分配公平性倒U型关系拐点值更大,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杠杆率与生产要素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倒U型关系拐点值大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短债长用与杠杆率形成显著交互效应,对制造业企业杠杆率与生产要素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且劳动与资本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越高,短债长用越能增强杠杆率提升对生产要素收入分配公平性的优化作用。短债长用与杠杆率之间的交互效应仅存在于非国有企业。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结构性去杠杆政策的实施具有借鉴意义,为去杠杆背景下优化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提供实证依据。
关键词:
杠杆率 短债长用 收入分配 制造业企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鲁 刘乃全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利用生产法估算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并实证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净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制造企业成本加成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从时间滞后性看,抑制效应具有随滞后期数增加而逐步衰减的趋势特征;从企业异质性看,抑制效应表现出民营企业高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高于内资企业,出口企业高于非出口企业;从行业异质性看,对高新技术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抑制效应表现出由高及低的特征;从区域差异性看,抑制效应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且可以凭借区域经济一体化来调节和改善。因此,应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以此激发企业市场活力,促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收入分配不公平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上市制造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
企业间要素重配能够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生产率吗?——来自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经验证据
基于过程模型和资源视角的上海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中国制造业企业OFDI带来“去制造业”吗——基于微观数据和投资动机的实证研究
全球价值链要素收入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影响制造企业对生产性服务企业信任的因素——基于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制造业升级的内生机理与中国样本实证测算分析
行业差异和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国大中型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要素禀赋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基于WIOD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