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66)
- 2023(20232)
- 2022(16921)
- 2021(15684)
- 2020(13251)
- 2019(30062)
- 2018(29686)
- 2017(56622)
- 2016(30366)
- 2015(34293)
- 2014(34196)
- 2013(33973)
- 2012(31288)
- 2011(28311)
- 2010(28293)
- 2009(26763)
- 2008(26559)
- 2007(23609)
- 2006(21221)
- 2005(19494)
- 学科
- 济(144423)
- 经济(144238)
- 业(107476)
- 管理(104355)
- 企(95400)
- 企业(95400)
- 方法(57707)
- 数学(47131)
- 数学方法(46673)
- 财(39824)
- 农(37902)
- 业经(37832)
- 中国(36627)
- 制(29260)
- 地方(28027)
- 务(26675)
- 财务(26596)
- 财务管理(26561)
- 农业(26182)
- 学(25791)
- 企业财务(25229)
- 技术(24553)
- 贸(24254)
- 贸易(24239)
- 易(23555)
- 和(23114)
- 理论(22908)
- 体(21849)
- 划(21123)
- 银(21067)
- 机构
- 大学(446803)
- 学院(446779)
- 济(194679)
- 经济(190935)
- 管理(177552)
- 研究(152486)
- 理学(152112)
- 理学院(150490)
- 管理学(148399)
- 管理学院(147549)
- 中国(118415)
- 京(95427)
- 财(91530)
- 科学(88731)
- 所(76160)
- 财经(72243)
- 农(68758)
- 研究所(68491)
- 中心(67618)
- 江(66251)
- 经(65671)
- 业大(61635)
- 北京(60934)
- 经济学(59810)
- 范(55682)
- 师范(55233)
- 院(54898)
- 经济学院(53625)
- 农业(53539)
- 财经大学(53445)
- 基金
- 项目(291470)
- 科学(231532)
- 研究(216886)
- 基金(214317)
- 家(185250)
- 国家(183710)
- 科学基金(159082)
- 社会(140928)
- 社会科(133717)
- 社会科学(133684)
- 基金项目(112716)
- 省(111139)
- 自然(100437)
- 教育(98180)
- 自然科(98075)
- 自然科学(98056)
- 自然科学基金(96379)
- 划(92940)
- 资助(87680)
- 编号(86653)
- 成果(70707)
- 部(65597)
- 重点(64913)
- 发(62472)
- 创(62163)
- 课题(59549)
- 国家社会(59083)
- 创新(57607)
- 教育部(57053)
- 制(56599)
- 期刊
- 济(224473)
- 经济(224473)
- 研究(139727)
- 中国(88545)
- 财(73067)
- 管理(71503)
- 学报(64120)
- 农(63946)
- 科学(62265)
- 大学(49987)
- 学学(47232)
- 教育(44657)
- 农业(44044)
- 融(42215)
- 金融(42215)
- 技术(40949)
- 财经(37309)
- 经济研究(36096)
- 业经(34916)
- 经(32186)
- 问题(28824)
- 技术经济(25169)
- 业(24979)
- 贸(23360)
- 世界(22481)
- 现代(21518)
- 国际(20791)
- 理论(20489)
- 科技(20454)
- 商业(19688)
共检索到681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怡乐 陈亚
本文关注制造业企业如何保持较好的生产性投资动能,突出立足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总结构化解企业金融化风险。研究回归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资本积累矛盾的分析,梳理了经济循环、技术创新与制度体系间的互动机理。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分析显示:经营利润率提升、研发强度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分别从经济、技术和制度层面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实际资本积累;与此同时,企业积累特征存在部门、所有制和区域间的差异,例如,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金融化动机相对低,中、西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较易受金融投资挤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对民营企业、西部企业实际资本投资的激励更明显等。经验分析结果有力地支持了近年来代表性经济政策对稳增长与金融化治理的意义。
关键词:
资本积累 金融化 利润率 技术 制度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窦争妍 高文书
人力资本积累问题一直都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显得尤为迫切。文章分析了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制造业人力资本的发展现状,并梳理了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分析人力资本积累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制造业人力资本总量和结构方面构建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的新路径,以期制造业实现更好发展,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
中国经济转型 制造业人力资本 积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文杰 沈坤荣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学习能力和技术人员人力资本积累是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技术学习的视角,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进行了产业层面的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低档次的机械制造业领域,我国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效率较高,在0.7到0.8之间;而在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研发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如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的创新效率为0.262,0.278,0.216。研究还发现,国内企业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本积累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低于这一临界值,国内企业技术学习能力和自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维祥 汪彩君 唐根年
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态势非常明显,但并非所有制造业空间集聚都会带来正效益。本文利用1997—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数据,运用AMSZ准则对中国制造业资本积累的动态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典型制造业空间集聚规模及其资本积累动态效率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中国整体制造业资本积累动态效率不断提高,制造业内不同行业的资本积累动态效率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制造业空间集聚规模与资本积累的动态效率之间不是简单互为因果的均衡关系,只有部分地区、个别行业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而有些产业集聚程度较高地区集聚程度与资本积累动态效率反而偏离长期均衡关系,出现过度集聚、效率下降现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诚 江金莲 胡晓曼
本文构建了外部分工条件下服务业FDI作用于制造业知识资本积累的理论模型,利用2004~2014年服务业FDI开放的相关平衡面板数据对理论推演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服务业FDI开放对于我国制造业知识资本积累存量的影响较为显著,但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当服务业FDI开放渗透率超过一定门槛时,服务业FDI对制造业知识资本存量进一步提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现阶段服务业FDI开放对我国制造业知识资本积累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服务业FDI开放将不利于知识资本积累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此外,服务业FDI开放对于制造业知识资本积累存量和效率的影响也存在行业异质性,其对高技术制造业行业知识资本积累存量和效率产生积极影响,而对于高污染行业知识资本积累存量和效率提升的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服务业FDI 产业关联 知识资本 制造业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余东华 李捷
信息网络技术能够通过影响劳动者择业偏好、增加有效劳动供给、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本文在引入劳动者择业偏好的非线性特征和有效劳动供给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网络技术扩散背景下的企业、家庭和政府等市场主体行为,进而讨论了信息网络技术对行业间人力资本外部性和有效劳动供给弹性的差异化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都表明,劳动者择业偏好的非线性会影响劳动密集型和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有效劳动供给弹性小于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有效劳动供给弹性;当信息网络技术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时,高技能劳动者会不断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第一产业流向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最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由此可见,在信息网络技术作用下形成的人才红利足以弥补人口红利消失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信息网络技术扩散,提升劳动力供给的有效性,增加人力资本积累,能够形成有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笪凤媛 郑长德 涂裕春
笔者在Aghion等(1999)包含资本的多部门模型基础上扩展内生增长模型,尝试将制度、内生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检验制度质量、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长期经济增长既取决于制度质量和技术创新,也取决于资本积累和家庭偏好。正增长率的长期稳态均衡只有当制度质量达到一定水平才可能出现,且当均衡存在时,制度质量的改进会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效率和垂直创新活动的期望收益而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此外,政府的税收和补贴政策也能够影响长期经济增长。本文旨在为我国重启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度质量 资本积累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谢联瑞 陈志辉
本文重点讨论微观条件下企业家人力资本积累的实现机制 ,提出企业家学习是企业家人力资本持续动态推进的微观实现机制 ,具体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学习行为 :( 1)来源于教育系统中的知识资源 ;( 2 )内含于企业经营中的经验积累 ;( 3 )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知识资源。作者同时结合实际具体分析了企业家成长的案例 ,总结出企业家人力资本积累、学习的几种现实模式。
关键词:
企业家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少国 潘恩阳
创新和人力资本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是一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在提出创新与人力资本互动机制存在性假设的前提下,构建了OLG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和企业创新水平存在策略性互补效应,一方面,劳动力是企业创新活动的主体,其人力资本积累如果能达到既定水平,就能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具备创新成果的企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劳动力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策略,激励劳动力对其自身进行人力资本积累。运用VAR模型,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
关键词:
企业创新 人力资本积累 协同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英群 高帅雄
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制度变迁。制度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适合经济增长的制度能带来社会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对我国而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需要制度改革,但制度改革主要受外生变量影响。而且,在完善的制度体系下,经济沿着均衡稳定的路径增长;在不完善的制度环境下,制度变迁会打破均衡增长路径。
关键词:
资本积累 制度变迁 经济增长 垄断行业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士斌 郭晓峰
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教育)与经济增长存在多种关联机制。一方面,人力资本不仅可以通过提高生产要素效率(卢卡斯途径)的途径,而且可以通过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尼尔森—菲尔普斯途径)来促进经济增长,而在中国工业化中级阶段,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更突出,且高级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尼尔森-菲尔普斯途径来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由不同阶段的人力资本驱动,即初等教育驱动着中国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经济增长,中等教育则驱动着中国工业化中级阶段的经济增长。研究还表明,虽然物质资本和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经济阶段性转变中并未显著变化,但他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非常大。因而,延续人口红利和转变经济...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沈玲 戚依南 肖雯娟
以北京、上海及广州地区制造业企业的相关抽样数据为样本,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绿色协同实践模式与动机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探索出中国制造业企业存在平均型、积极型、消极型和投资型四种绿色协同模式;绿色协同模式的选择依赖于不同的激励动机,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得到不同的绿色协同模式企业在竞争力因素、法律法规因素和社会责任因素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以指导企业在特定驱动力下选择更为适合的绿色协同模式。
关键词:
绿色协同模式 协同动机 制造业企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崔宇晴
制造业民营企业和国有资本通过“逆向混改”可以将不同所有制资本进行整合,相互协同取长补短,同步实现民营企业的价值提升和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通过对制造业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协同问题的梳理发现,制造业民营企业存在管理结构不均衡、经营范围狭窄及融资能力不足的问题。文章结合实际案例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逆向混改”成败的关键,即资本双方在管理、经营和财务方面是否取得了有效的协同,并分析了“逆向混改”过程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有效协同的具体实现方式,最后就管理、经营和财务层面在协同实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为类似制造业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协同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制造业民营企业 逆向混改 协同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妍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的资本积累在数量上、方式上、规模上都发生了变化。转型期国有企业在积累率和工资率方面的存在特殊规律。
关键词:
资本积累 积累率 工资率 劳动生产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平
文章建立了包含金融资产和房地产持有、债务水平以及股东价值导向在内的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资本积累效应模型,并利用2009-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各变量对企业资本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金融资产持有水平和股东价值导向对资本积累没有显著影响,但企业房地产持有水平和负债比重对资本积累的影响显著为负。据此,应继续着力破解房地产虚拟资本化难题,扭转企业投资房地产对资本积累的负面作用,同时深入推进企业去杠杆攻坚战,实现企业债务融资对资本积累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金融化 脱实向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