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57)
2023(17673)
2022(14754)
2021(13510)
2020(11285)
2019(25426)
2018(24956)
2017(47047)
2016(25478)
2015(28601)
2014(27904)
2013(27648)
2012(25689)
2011(23391)
2010(23655)
2009(22167)
2008(22289)
2007(20265)
2006(18294)
2005(17167)
作者
(73029)
(60990)
(60563)
(57380)
(38827)
(28903)
(27446)
(23491)
(23198)
(21744)
(20951)
(20522)
(19663)
(19571)
(19202)
(18534)
(18072)
(17561)
(17527)
(17487)
(15361)
(14850)
(14702)
(13986)
(13656)
(13620)
(13608)
(13520)
(12178)
(12097)
学科
(116907)
经济(116752)
(96158)
管理(88602)
(85471)
企业(85471)
方法(45585)
数学(35995)
数学方法(35594)
业经(35053)
中国(34843)
(34547)
(34480)
(27123)
地方(24403)
农业(23899)
(23285)
财务(23248)
财务管理(23209)
技术(22948)
企业财务(22019)
(21426)
贸易(21405)
(20825)
(20202)
银行(20162)
(19507)
(19423)
(19414)
(18971)
机构
学院(368443)
大学(365296)
(162899)
经济(159909)
管理(143463)
研究(128665)
理学(121661)
理学院(120357)
管理学(118661)
管理学院(117945)
中国(103720)
(78989)
(77621)
科学(73500)
(64711)
(61291)
财经(60110)
中心(58372)
研究所(57766)
(57583)
(54574)
业大(50692)
北京(50562)
经济学(50113)
农业(47679)
(45966)
(45339)
(45184)
经济学院(44967)
师范(44923)
基金
项目(234397)
科学(187506)
研究(175369)
基金(172230)
(149171)
国家(147833)
科学基金(128153)
社会(115239)
社会科(109497)
社会科学(109470)
(90571)
基金项目(89512)
自然(79471)
教育(78970)
自然科(77703)
自然科学(77684)
自然科学基金(76383)
(75539)
资助(70368)
编号(69633)
成果(56981)
(54367)
重点(52879)
(52765)
(52750)
国家社会(49053)
创新(48772)
课题(48387)
(47809)
(46222)
期刊
(190370)
经济(190370)
研究(116776)
中国(82592)
(62985)
管理(60728)
(57960)
科学(51497)
学报(51449)
大学(40662)
(39676)
金融(39676)
农业(39664)
教育(38793)
学学(38150)
技术(34207)
业经(31454)
财经(30953)
经济研究(30483)
(26869)
问题(24468)
(23823)
技术经济(21272)
(20712)
世界(19809)
国际(18480)
统计(18163)
现代(17752)
科技(17045)
(16983)
共检索到583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申广军   陈斌开  
基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库,本文使用改进的生产函数估计方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得到一些新发现。静态来看,制造业企业TFP在中部地区较高,西部地区较低,东部和东北地区则出现了明显分化。动态来看,样本期间TFP增速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企业成长效应仍是TFP增长的主要来源,资源配置效应的贡献则先降后升。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认识金融危机之后中国TFP变动的新特征,并为提升中国的长期增长潜力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讨论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最后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讨论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一6%之间,年均增长3.83%,增速存在较大的波动;(2)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更多是企业成长,其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亟待依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新的增长模式;(3)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效率差异较大,即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荻  尹恒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的传统方法(DEA、SFA方法、指数方法和OLS、固定效应、工具变量和动态面板等参数方法)都具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将视野局限在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数据,很少关注这些数据背后的企业行为。自OLLEy&PAkES(1996)开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的结构方法迅速发展。这一新方法尝试打开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黑箱,将微观经济理论与计量经济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中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结构方法迅速扩展到企业需求估计、溢价估计和国际贸易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空间。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汤学良  宗大伟  
通过构建局部知识溢出模型,将局部区域中邻居企业的影响引入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化的Tobit-II回归方程中。基于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2000—2007年)的实证分析发现:(1)县级、市级和省级区域中邻居企业对观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演化具有显著地正向溢出效应;(2)县级区域邻居企业的溢出效应最大,市级次之,省级最弱且不稳定;(3)邻居企业间交流机会的增加会促进局部区域生产率溢出;(4)邻居企业中同行业企业占比增加会提升局部生产率溢出效应;(5)局部区域生产率溢出的源头主要来自于高效率的邻居企业,低效率邻居的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汤学良  宗大伟  
通过构建局部知识溢出模型,将局部区域中邻居企业的影响引入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化的Tobit-II回归方程中。基于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2000—2007年)的实证分析发现:(1)县级、市级和省级区域中邻居企业对观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演化具有显著地正向溢出效应;(2)县级区域邻居企业的溢出效应最大,市级次之,省级最弱且不稳定;(3)邻居企业间交流机会的增加会促进局部区域生产率溢出;(4)邻居企业中同行业企业占比增加会提升局部生产率溢出效应;(5)局部区域生产率溢出的源头主要来自于高效率的邻居企业,低效率邻居的影响是负向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钟建军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采用A-C-F方法测度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探讨进口中间品质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高质量中间品有助于企业通过"学习效应"机制、研发与进口中间品质量的"互补效应"机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两种机制在考虑了企业贸易方式、出口状态、所有制类型、进口来源地差异后皆稳健。在全球价值链环境下,提升中国贸易利得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进口高质量中间品。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念利  郝治军  吕云龙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基于中间投入视角构建理论模型证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与其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以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为样本,对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展开经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中间服务总投入水平以及金融、电信、批发零售等分部门投入水平均低于理论上的"最优"临界值,这意味着增加服务投入,制定合理产业政策促使制造业企业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念利  郝治军  吕云龙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基于中间投入视角构建理论模型证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与其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以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为样本,对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展开经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中间服务总投入水平以及金融、电信、批发零售等分部门投入水平均低于理论上的"最优"临界值,这意味着增加服务投入,制定合理产业政策促使制造业企业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史丹  孙光林  
本文以2014—201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在构建大数据发展影响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大数据发展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大数据发展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大数据发展水平有利于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2)内在机理表明,企业创新、要素配置与数据赋能的中介效应显著,大数据发展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创新、优化资本与劳动要素配置效率,以及数据赋能来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3)异质效应表明,大数据发展对民营企业和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要大于国有企业和大企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孙楚仁  陈瑾  徐丽鹤  
部分针对中国的研究发现,制造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更低,被称为"出口生产率悖论"。然而,中国制造业真的存在"悖论"吗?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用一种新的方法重新考察了这一问题。不同于目前先估计企业生产率再比较出口和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大小的做法,本文从Melitz模型中推出一个检验"悖论"的假设和指标,然后采用Bootstrap法对中国制造业"悖论"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悖论"整体上并不成立;制度改进有助于改善"悖论"境况。因此,进行深层次的制度改革,对于增强企业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宁  周经  丁华  
本文运用DEA方法计算制造业和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进行分解,使用1999-2010年我国31个省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流通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绩效。结果表明,流通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技术效率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不显著。运用D-M检验的结果表明,制造业效率提升对流通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存在内生性影响,而对流通业技术推广没有影响。运用2SLS处理模型的内生性,进一步支持流通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估计结果的稳健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翊  陈雯  骆时雨  
本文将进口中间品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纳入统一模型框架中,构建了一个进口中间品通过数量、种类和价格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COMTRADE和WIOD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对进口中间品影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中间品进口不能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数量和种类效应,价格效应对出口依存度较小的行业有显著影响,但对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学锋  王胜  黄云湖  王菊蓉  
本文基于贸易品种类增长的福利内涵和Feenstra(1994)开发的测度进口种类变化的技术方法,利用CEPII的BACI数据库1995~2005年HS-6位数微观国际贸易数据,从种类变化的角度考察了进口贸易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精确机制。我们发现,进口种类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两种不同的效应。大部分上游行业进口种类的增加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水平效应),而大部分行业自身进口种类的增加未能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直接竞争效应)。两种效应的影响机制和作用程度的差异取决于进口来源国和行业的技术水平。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丹丹   李笑迎  
基于2010—2018年审计署实施中央企业审计事件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的影响效应和机制以及非效率投资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TFP的提升,这种提升主要是通过缓解代理问题和抑制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发挥作用的。非效率投资在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即抑制非效率投资是国家审计促进企业TFP提升的重要作用路径。进一步地,二次审计正向调节了国家审计对企业TFP的影响效应。国家审计的促进作用在非效率投资程度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且主要缓解了制造业企业投资不足问题。研究结论为微观企业借助审计监督力量更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审计治理机制提供了路径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钞小静   周文慧   刘亚颖  
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工业互联网协同共享、全面互联和跨界融合的特征属性,阐释了工业互联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3—2022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DID方法评估了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和排除小样本估计偏误等多种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工业互联网能够通过促进资源整合、提高供应链效率和加速数字化转型三个作用渠道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企业、网络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为加速工业互联网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经验支撑与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