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48)
- 2023(20468)
- 2022(17032)
- 2021(16085)
- 2020(13538)
- 2019(31015)
- 2018(30768)
- 2017(58243)
- 2016(31551)
- 2015(36017)
- 2014(35955)
- 2013(35453)
- 2012(32395)
- 2011(29168)
- 2010(29451)
- 2009(27690)
- 2008(27874)
- 2007(25157)
- 2006(21885)
- 2005(20049)
- 学科
- 济(134809)
- 经济(134626)
- 业(110443)
- 管理(106387)
- 企(97396)
- 企业(97396)
- 方法(61247)
- 数学(50978)
- 数学方法(50158)
- 财(41374)
- 农(39394)
- 业经(36427)
- 中国(35637)
- 制(30206)
- 务(28176)
- 财务(28094)
- 财务管理(28032)
- 企业财务(26562)
- 农业(26423)
- 贸(25494)
- 贸易(25474)
- 易(24830)
- 理论(24077)
- 学(23854)
- 技术(22857)
- 和(22520)
- 地方(21979)
- 银(21842)
- 银行(21807)
- 体(21411)
- 机构
- 学院(458862)
- 大学(455230)
- 济(191369)
- 经济(187514)
- 管理(179603)
- 理学(153705)
- 理学院(152081)
- 管理学(149414)
- 研究(149094)
- 管理学院(148526)
- 中国(118265)
- 京(96407)
- 财(92118)
- 科学(88479)
- 所(74864)
- 农(73372)
- 财经(72315)
- 江(70209)
- 中心(69299)
- 研究所(67152)
- 经(65516)
- 业大(64352)
- 北京(61097)
- 经济学(58244)
- 农业(57455)
- 范(57223)
- 师范(56641)
- 州(55605)
- 院(53760)
- 财经大学(53295)
- 基金
- 项目(296262)
- 科学(234780)
- 研究(218823)
- 基金(216285)
- 家(187142)
- 国家(185523)
- 科学基金(160775)
- 社会(139357)
- 社会科(132097)
- 社会科学(132063)
- 省(115301)
- 基金项目(112771)
- 自然(103514)
- 教育(102137)
- 自然科(101161)
- 自然科学(101134)
- 自然科学基金(99375)
- 划(96479)
- 资助(89877)
- 编号(89289)
- 成果(72754)
- 重点(66466)
- 部(66254)
- 创(63249)
- 发(62863)
- 课题(61668)
- 创新(58624)
- 国家社会(57841)
- 教育部(57298)
- 制(56996)
- 期刊
- 济(215196)
- 经济(215196)
- 研究(135082)
- 中国(91749)
- 财(76632)
- 管理(71028)
- 农(67575)
- 学报(66105)
- 科学(62821)
- 大学(51460)
- 教育(49512)
- 学学(48245)
- 农业(45858)
- 技术(44330)
- 融(43481)
- 金融(43481)
- 财经(36522)
- 业经(35682)
- 经济研究(34318)
- 经(31427)
- 问题(27844)
- 业(27299)
- 技术经济(24647)
- 贸(23672)
- 统计(23609)
- 财会(21895)
- 策(21624)
- 版(21518)
- 世界(21257)
- 现代(20802)
共检索到692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耘 张瑞秋 陈浩泽
在以技术民族主义为特征的逆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需要加快实现跨越式升级,成长为所在行业的创新引领者,通过控制全球价值链核心活动完成从被治理者到治理者的角色转变。本文以240家中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连接—杠杆—学习”理论、组织学习理论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探究对外直接投资、创新优势、企业核心能力三个方面的七个前因条件对控制全球价值链核心活动的组态效应。研究表明,控制全球价值链核心活动的前因组态可归纳为四种模式,即“双元创新驱动型”可引致控制全球价值链准入,“研发优势驱动型”可引致控制核心技术,“研发效率协同型”可引致控制市场活动,“全球资源拉动型”可引致控制全球生产决策。本文从组态视角系统解释了中国企业控制全球价值链核心活动的多重并发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先前研究的冲突结论,推动企业升级的因果逻辑性研究向多维交互的整体视角转变。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婕 李田 宋耘
【目的/意义】新兴经济体企业打破由发达国家企业主导的国际分工,并引致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 GVC)发生结构性变化是全球经济的新现象,被学界定义为重构GVC。相关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重构GVC的前因、路径和绩效等问题尚未得到探讨。【设计/方法】研究采用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65家制造业企业重构GVC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剖析,最终提炼出中国企业重构GVC的路径模型。【结论/发现】第一,研发能力是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重构GVC最关键的企业能力;第二,重构GVC是企业多种能力综合竞争的结果;第三,通过技术创新升级成为技术主导者是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重构GVC最主要的路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能力、企业创新和全球价值链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为正在探索打破GVC上旗舰企业治理格局的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升级发展提供参考与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林刚 戴国庆 熊焰 耿文月
从数字化技术转型、数字化创新能力转型和数字化效益转型三方面构建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改进熵权法和灰色关联模型相结合,对中国各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从技术、市场、政府3个维度的组态效应研究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区域发展不平衡,总体仍遵循东、中、西梯度空间分布格局;各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驱动路径有5条,可将其归纳为资源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两种模式。研究结果揭示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后的多重因素间复杂本质,为促进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志渊
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必须寻找适合的路径促使企业转型。从就业与经济安全角度,结合全球价值链中租金分配的启示,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内容及路径为:以信息化实现制造模式转型,以构建创新网络实现产业技术转型,以品牌战略实现经营方式转型,以建设人文密集型企业文化实现管理理念转型。
关键词:
制造模式 产业技术 经营方式 管理理念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任相伟 孙丽文
服务“双碳”发展目标,探究差异化情境下制造企业多元绿色转型路径日益重要。为明晰制造企业绿色转型驱动因素的多重并发作用机制,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以跨层次网络嵌入、绿色动态能力等为前因变量,以绿色绩效为结果变量,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挖掘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多组态实现路径。基于研究结果归纳出“主动变革”“能力支撑”和“积极模仿”3类高水平绿色转型路径,以及“有心无力”和“有力无意”两类警示性非高水平绿色转型路径。通过剖析复杂动态网络中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各关联因素的交互作用,凸显转型过程与路径的复杂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揭示路径差异化构型,为差异化情境下企业绿色转型决策制定、叠代螺旋式阶段路径甄别与匹配提供可行方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婷伟 苏梽芳 李嘉政
发展数字经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现有研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驱动路径缺乏深入探讨。鉴于此,文章基于我国287个地级市相关数据,采用NCA与fsQCA相结合的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驱动路径。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营商环境呈现出非均衡性以及地区分布差异的特征。单个条件变量并非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普适的作用。3条组态路径可以产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包括产业升级型市场驱动、技术与金融服务型驱动以及政府助力的创新型驱动。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各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背后多重因素间联合效应的理性认识,并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带来多元解决方案和有益的实践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卜令通 许亚楠 陈传明 张嘉伟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国制造企业面临通过战略变革实现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囿于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现有研究难以指导管理者实现有效的战略变革。鉴于此,立足战略三角框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基于2018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企业样本数据,检验政府效率、创新创业活跃度、过往绩效、控股股东性质、市场竞争度与战略变革幅度6项条件对创新绩效的组态效应。结果表明:战略变革不构成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不同制度情境下企业应依据组织要素特征选择战略变革模式。4种组态能够引致高创新绩效:高政府效率、非高创新创业活跃度环境下高绩效国企宜实施回避式战略变革;高政府效率、高创新创业活跃度环境下高绩效民企应实施妥洽式战略变革;高政府效率、高创新创业活跃度环境下非高绩效国企宜实施转向式战略变革;非高政府效率、非高创新创业活跃度环境下非高绩效企业应进行复兴式战略变革。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练靖雯 赵宇翔 吴大伟 朱庆华
[目的/意义]近年来,文化遗产众包项目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始凸显。探索文化遗产众包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对于实现文化遗产资源的活化传承、有效利用和重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化遗产众包项目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受多重因素的协同影响。基于组态视角,以27个文化遗产众包项目为案例,采用fsQCA的研究方法,探索项目各阶段多个条件对项目可持续性的联动效应。[结果/结论]项目定位与愿景、任务设计、志愿者管理、外部支持、技术保障、成果开放性和成果创新性7个条件多重并发,形成了促进文化遗产众包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多样化组态,表现为“强技术保障加持高质量志愿者管理型”“高成果开放性主导型”和“优质任务设计加持高成果创新型”三大类,共5条路径。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文化遗产众包项目可持续发展问题复杂性的理解,同时能为各类文化遗产众包项目的可持续建设提供启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志鹏 陈媛媛
[目的 /意义]政府数字治理在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中具有关键作用,选择更为全面的数据和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能为存在较大差异的不同省份地区提供更具有实践意义的经验总结与方向参考。[方法 /过程]基于信息熵理论对多种来源的政务数据治理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US2C模型为基础,使用fsQCA方法对31个省份地区的政务数字治理能力、效果、效率等展开分析,并结合条件组态结果归纳得出我国政府数字治理实践的最佳路径。[结果 /结论 ]研究结果揭示,不同条件的省份地区实现高水平政府数字治理的三种典型方式,其中自身条件较差的省份地区主要通过重点关注内部资源分配问题,以提升服务建设水平;条件一般的省份地区则需重点关注用户反馈,以优化服务实施;条件优异的省份地区则通过利用自身优势拓宽政府数字治理开展方向,以实现政府数字治理效率上的突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舒欢 秦丽群 李明钊
为提升建筑企业社会责任效率,以2019年沪深A股上市建筑企业为样本,使用SBM-DEA方法分析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效率,根据现金流量法对企业进行生命周期划分,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构建出了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建筑企业社会责任效率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不同生命周期的建筑企业实现高社会责任效率的途径有所不同。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水莲 陈志霞 于程灏
商业模式创新是制造企业转型的重要路径。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是一个复杂系统,相关研究尚未饱和。基于内、外驱动视角,加入企业社会网络和企业组织学习两个过程驱动因素,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机制。通过剖析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组态,发现存在顺势而为型、运筹帷幄型和高瞻远瞩型3类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路径。通过分析每一种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路径中的典型企业,为制造企业探索和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礼旭 黄光于 杨水利
数字化与服务化已然成为众多制造企业转型的两大主要方向,但这两种战略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绩效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基于供应链运营参考模型和服务导向逻辑,本文探讨了数字化与服务化不同细分维度对制造企业绩效的联动效应。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272家中国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发现高水平的交货过程数字化、基础服务和高级服务作为核心条件,以及高水平的计划、采购和制造过程数字化作为边缘条件的联动匹配是导致高企业绩效的唯一路径。相比之下,虽然导致非高企业绩效存在两条路径,但这两条路径都以非高水平的制造、交货、退货过程数字化和高级服务作为核心条件。本文从组态视角揭示了不同维度数字化与服务化的联动效应对高与非高企业绩效的差异化影响。本文的发现有助于制造企业重新审视其当前的数字化与服务化战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虹 林志明 池仁勇
以67个海归创业企业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考察领导风格、创业导向、组织结构、团队异质性四类变量交互形成的不同组态对海归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存在专业研发路径、研发职能路径、职能合作路径、保守职能路径等4条海归创业绩效产出关键路径;(2)高职能多样性是实现海归创业高绩效的必要条件;(3)教育多样性对海归创业绩效不具有影响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海归创业绩效产出内部机制,为海归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创业绩效 提升路径 QCA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雪春 徐鑫 张伟
创新柔性对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下保持健康稳定发展非常重要,如何提升企业创新柔性受到学界关注。现有文献侧重研究单个因素对创新柔性的净效应,鲜有分析多因素对创新柔性的协同效应。基于组态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讨网络能力和知识共创两个层面的5个变量对企业创新柔性的联动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网络愿景、网络构建、网络管理、联合型知识共创和嵌入型知识共创均不是构成企业高、非高创新柔性的必要条件,且单个前因条件对创新柔性的解释力较弱,说明影响企业创新柔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存在3条提升企业创新柔性的路径,即资源获取型、发展—管理型和单一型;导致企业非高创新柔性的路径有两条,且与高创新柔性路径影响因素存在非对称性关系。研究不仅能丰富创新柔性相关理论,还可为企业提升创新柔性提供思路借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明 陈伟宏 蓝海林
跨国并购作为快速获取核心技术与战略资产的一种有效途径,已经得到学术界和业界的一致认同。然而,现有文献对于关乎技术转移、消化和吸收成功与否的关键决策——股权选择问题尚未展开深入研究。基于跨国并购股权选择多重理论解释框架,本文首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试图探索多种因素对跨国并购股权选择的"联合效应"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利用SDC全球并购交易数据库过去12年(2006—2017年)中国企业对94家境外高新技术企业的并购交易事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存在四条不同的路径均可支撑中国企业采取完全并购的策略,具体可以归纳为专业买家式并购和行业专家式并购两类并购模式。行业专家式并购是中国企业最常见的完全并购模式;②在一定情形下,专业买家积累的跨国并购经验和行业专家并购时遵循的行业相关性之间具有替代关系;③结合现有理论解释和典型案例分析,本文提出了富有潜力且可待检验的三个研究命题。本文的研究结论在扩展跳板视角、深化多重理论解释框架、丰富跨国并购股权选择研究的方法工具箱和缓解已有研究矛盾四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贡献。同时,也为未来中国企业有效开展完全并购进而获取核心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经济影响路径研究——基于fsQCA模糊集定性研究
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路径选择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路径
知识生态结构、知识创新行为与知识环境促进制造业集群优化升级的多元路径分析——基于汽车产业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疫情防控中身体距离作用下旅游者幸福感影响路径——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fsQCA)
我国制造业高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选择
中国航空制造业产业升级路径探析——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全球价值链上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绩效的国际比较
中日印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地位的比较研究
人才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科技人才集聚的实现路径——基于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