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93)
- 2023(17496)
- 2022(14827)
- 2021(13861)
- 2020(11732)
- 2019(26758)
- 2018(26401)
- 2017(50346)
- 2016(27293)
- 2015(30873)
- 2014(30637)
- 2013(30483)
- 2012(27897)
- 2011(25131)
- 2010(24997)
- 2009(23441)
- 2008(23379)
- 2007(20661)
- 2006(18379)
- 2005(16875)
- 学科
- 济(116794)
- 经济(116624)
- 业(102265)
- 管理(96084)
- 企(91904)
- 企业(91904)
- 方法(51905)
- 数学(41887)
- 数学方法(41481)
- 财(36593)
- 业经(34398)
- 农(34279)
- 中国(31353)
- 制(26472)
- 务(25339)
- 财务(25260)
- 财务管理(25228)
- 企业财务(23946)
- 技术(23926)
- 农业(23512)
- 贸(21538)
- 贸易(21526)
- 易(20997)
- 理论(20743)
- 和(20662)
- 学(20448)
- 划(19645)
- 体(19380)
- 地方(19255)
- 策(18620)
- 机构
- 学院(396792)
- 大学(396004)
- 济(167604)
- 经济(164313)
- 管理(160739)
- 理学(138174)
- 理学院(136751)
- 管理学(134878)
- 管理学院(134139)
- 研究(131735)
- 中国(102342)
- 京(84897)
- 财(78970)
- 科学(77574)
- 所(65351)
- 财经(62623)
- 农(62373)
- 研究所(58949)
- 中心(58879)
- 江(58275)
- 经(57057)
- 业大(56153)
- 北京(54100)
- 经济学(50579)
- 范(48956)
- 农业(48755)
- 师范(48533)
- 院(47424)
- 州(46432)
- 财经大学(46403)
- 基金
- 项目(262372)
- 科学(208554)
- 研究(195941)
- 基金(192517)
- 家(166310)
- 国家(164914)
- 科学基金(143152)
- 社会(125736)
- 社会科(119282)
- 社会科学(119251)
- 基金项目(101631)
- 省(100667)
- 自然(91205)
- 自然科(89104)
- 自然科学(89085)
- 教育(89046)
- 自然科学基金(87563)
- 划(84062)
- 编号(79076)
- 资助(78801)
- 成果(64054)
- 部(59170)
- 重点(58195)
- 创(56743)
- 发(55506)
- 课题(54133)
- 创新(52454)
- 国家社会(52347)
- 制(51778)
- 教育部(51344)
- 期刊
- 济(188227)
- 经济(188227)
- 研究(121284)
- 中国(78108)
- 管理(63940)
- 财(63700)
- 农(57904)
- 学报(56907)
- 科学(55431)
- 大学(44336)
- 教育(41992)
- 学学(41758)
- 农业(40328)
- 技术(37272)
- 融(35345)
- 金融(35345)
- 财经(31740)
- 业经(30716)
- 经济研究(29792)
- 经(27261)
- 问题(24327)
- 业(23326)
- 技术经济(22124)
- 贸(19586)
- 科技(19153)
- 现代(19108)
- 世界(18865)
- 理论(18559)
- 图书(17526)
- 财会(17391)
共检索到594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强 吴伟伟 于渤
文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效率分析模型,并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效率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投入要素中,人员投入冗余最多,其次是信息投入和设备投入、组织投入;技术能力产出要素中,管理绩效最为不足,其次是市场绩效和研发绩效。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提升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技术能力 效率 DEA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伟娜 金晓雨
本文根据2001-2008年28个制造业的工业产出、资源投入和二氧化硫排放数据,在对环境技术函数和环境方向性距离函数进行改进的基础上,计算各行业的环境技术效率及其发展趋势,并对影响产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环境技术效率总体水平较低,但是大多数产业的环境技术效率都呈上升趋势;在影响产业的环境技术效率因素中,科技投资加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促进了环境技术效率的提高;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易改善环境技术效率;外商投资可能带来产业"污染天堂";环境规制没有达到提高环境技术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方向性距离函数 环境技术效率 协调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涛 刘宽斌 熊雪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国有和民营制造业上市企业2009~2014年的生产效率,并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结合的三阶段DEA模型。研究发现:在剔除环境因素以及随机误差干扰的影响后,测算得到国有制造业企业平均综合效率为0.685,民营企业平均综合效率为0.722,这表明民营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相较于国有企业有微弱优势。另外,在纯技术效率方面,民营企业占据较大优势,比国有企业高7.3%,而国有企业在规模效率上占有优势,较民营企业高2.8%。研究创新:采用了"经济附加值"作为衡量企业有效产出的财务指标,利用三阶段DEA模型方法剔除环境因素及随机干扰因素对企业生产行为的影响,测算了国有和民营企业真实的生产效率。研究价值:测算对比了我国国有和民营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为企业改进生产效率提供指导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世勇 陈其广
本文利用中国五城市的制造业改制企业数据,研究了公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模式与企业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在控制了地区、规模、企业改制年份、投产年份以及产权改革发起者等变量之后,我们的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产权改革模式对企业效率都有显著的正效应。在我们的分类中,只有三种产权改革模式对企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它们是:经营者(一把手)个人控股或收购;管理层集体持股或收购;与外商合资或被外商收购。表明只有将公有企业的产权转移到私人企业家手中,才能产生明显的效率提升。研究还发现,企业规模越大、市场环境和政府环境越好、企业越年轻,技术效率越高。
关键词:
产权改革模式 民营化 技术效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扬 黄忠东
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先进制造技术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然而,对先进制造技术进行单纯投资无法明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对江苏运用先进制造技术已有一定时间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先进制造技术的使用程度与技术学习、产品创新显著正相关;先进制造技术的知识特性与技术学习、产品创新均相关,但未发现隐性化程度与产品创新绩效之间的显著相关性;技术学习在先进制造技术和产品创新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建议企业提高先进制造技术的集成程度和创新设计方法的采用度,注重提高组织技术学习的能力进而提升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潜能,并通过技术学习和管理建立起与先进制造技术匹配的系统环境。
关键词:
先进制造技术 创新 技术学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晓琴
本文基于现实网络化环境背景下,立足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环境压力和自身发展需要,结合动态能力理论,将网络能力定义为企业识别外部网络价值与机会、并通过建立和优化内外网络关系开发网络价值和机会的动态能力。同时在归纳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组织内外管理视角将网络能力划分为网络愿景能力、网络构建能力、关系优化能力和内部协作能力四个维度,其中,网络愿景能力和内部协作能力可归为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网络构建能力与关系优化能力可归为企业外部管理能力。并通过量表设计和数据收集,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实证检验了本
关键词:
网络能力 网络环境 网络构建 企业网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原毅军 耿殿贺
文章在分析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效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产业结构、政府政策和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结构是影响装备制造业研发效率的主要因素。根据影响研发效率的因素,提出两方面政策建议:政府应该通过改变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结构、保护研发成果、构建基础性和通用性技术平台来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效率;企业本身应调整研发经费支出策略,并通过与相关科研单位、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合作来提高研发效率。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杜慕群
本文首先就核心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理论综述 ,在给出资源、能力、外部环境、战略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分析框架与IT制造业企业的核心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基础上 ,建立了IT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 (绩效 )之间的实证研究框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 ,最后通过对本土IT制造业企业与不同国家地区在华的IT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与实证统计分析 ,验证了相关假设。
关键词:
核心能力 可持续竞争优势 实证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宗水 刘宇 张健
通过灰关联分析确定量化指标,建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制造业集群内部企业的知识服务能力做出评价;同时,通过横向对比对集群内部企业知识服务能力进行排序;最后,确定整个集群的知识服务水平以及内部的标杆企业。
关键词:
灰关联分析 制造业集群 知识服务能力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刘汇铭 吴甦 刘颖
构建不同企业和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营能力和经济绩效指标,基于我国10类制造业行业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和2002-2015年获得"全国质量奖"的30家企业面板数据,运用随机边界分析对上述行业的成本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使用数据包络分析对获奖企业的相关效率值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不同行业成本效率差异较大,且随时间变化没有显著波动。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定的企业并不一定拥有较高的技术效率,这些企业的平均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逐年上升而纯技术效率比较稳定;从效率值评价的角度出发论证了企业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应当提高运营能力来获得更好的经济绩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清源 周应恒
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17年面板数据研究融资约束下制造业企业产融结合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融资约束显著抑制了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的提高,而产融结合模式可以缓解这一负效应;基于企业产权异质性的研究发现,相比于非国有制造业企业,国有制造业企业进行产融结合对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
融资约束 产融结合 技术效率 制造业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永亮 徐勇
本文运用了2001与2004年度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取随机前沿技术的成本函数,对254家企业进行成本函数估计得出具体参数值,按平均值分别测算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前沿成本、成本效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规模经济性。通过实证考察,结论认为技术效率的相对缺乏,是制造业企业成本非效率的主要因素,且高成本组始终处于较低的效率水平;2004年总体样本显示成本效率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但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容忽视;此外,规模经济性随着产出规模增加而下降。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一股"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成本效率需要前沿技术长期的推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伟 杨勇 张建清
本文测度了2001~2007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中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值,克服了以往使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仅能反映技术水平变动值的不足,进而回答了内资企业是否实现技术赶超这一命题,并对影响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的驱动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内外资企业的整体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内资企业仅在劳动密集和一般技术性行业中实现了技术赶超,在资本密集和高技术行业的赶超难度较大。出口、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效应对缩小不同行业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技术水平 技术赶超 FDI 研发投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盈之 金乃丽 孙剑
技术进步通过节约企业的内部协调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影响着企业边界的变动。技术进步对企业边界的影响往往集中体现于外包行为。笔者首先通过选取中国制造业的典型企业和行业作为样本,针对技术进步对企业边界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对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相关行业的外包决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使得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呈现增大的趋势,企业边界逐渐扩大;技术进步与外包行为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关键词:
企业边界 技术进步 外包决策 制造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葛振宇
在外部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提高企业在出口市场的存活率,延长出口持续时间,保障出口贸易持续平稳发展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基于生产技术关联的视角,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揭示生产技术关联对出口企业市场存续的影响机制,使用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生产技术关联对出口企业生存的作用效应,并进行了异质性扩展分析。结果显示:生产技术关联显著降低了出口企业退出市场的风险,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存活率,但对不同生产技术关联密度分布、所有制以及贸易方式的出口企业存在异质性影响;此外,生产技术关联能够促进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优化,调整出口产品组合以降低市场退出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