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77)
- 2023(21557)
- 2022(18427)
- 2021(17175)
- 2020(14775)
- 2019(34194)
- 2018(33757)
- 2017(64981)
- 2016(35478)
- 2015(40065)
- 2014(39921)
- 2013(39798)
- 2012(36554)
- 2011(32898)
- 2010(32825)
- 2009(31067)
- 2008(31266)
- 2007(27930)
- 2006(24651)
- 2005(22496)
- 学科
- 济(148084)
- 经济(147886)
- 业(119174)
- 管理(115147)
- 企(104386)
- 企业(104386)
- 方法(68370)
- 数学(57340)
- 数学方法(56661)
- 财(48625)
- 农(42365)
- 中国(38322)
- 业经(38253)
- 务(32399)
- 制(32341)
- 财务(32311)
- 财务管理(32252)
- 企业财务(30705)
- 农业(28669)
- 学(28463)
- 贸(27584)
- 贸易(27571)
- 易(26798)
- 地方(26265)
- 和(24932)
- 理论(24847)
- 技术(24030)
- 银(22987)
- 银行(22923)
- 体(22918)
- 机构
- 大学(511711)
- 学院(511546)
- 济(211539)
- 经济(207190)
- 管理(201640)
- 理学(173302)
- 理学院(171451)
- 研究(169329)
- 管理学(168579)
- 管理学院(167643)
- 中国(131983)
- 京(108889)
- 财(104712)
- 科学(102400)
- 所(85730)
- 农(84094)
- 财经(82159)
- 研究所(77125)
- 中心(76955)
- 江(76654)
- 经(74581)
- 业大(74105)
- 北京(69178)
- 农业(65925)
- 经济学(64233)
- 范(63220)
- 师范(62608)
- 州(61002)
- 院(60866)
- 财经大学(60808)
- 基金
- 项目(335223)
- 科学(264382)
- 基金(245238)
- 研究(244470)
- 家(213042)
- 国家(211279)
- 科学基金(182324)
- 社会(155237)
- 社会科(147231)
- 社会科学(147193)
- 省(129336)
- 基金项目(129133)
- 自然(118746)
- 自然科(116009)
- 自然科学(115978)
- 自然科学基金(113953)
- 教育(112157)
- 划(108638)
- 资助(102308)
- 编号(99212)
- 成果(80974)
- 部(74761)
- 重点(74591)
- 发(70207)
- 创(70053)
- 课题(67792)
- 创新(65105)
- 教育部(64373)
- 科研(64345)
- 国家社会(64167)
- 期刊
- 济(234969)
- 经济(234969)
- 研究(155074)
- 中国(97021)
- 财(85351)
- 学报(78620)
- 管理(77297)
- 农(76887)
- 科学(72370)
- 大学(59899)
- 学学(56645)
- 农业(52403)
- 教育(49921)
- 融(47424)
- 金融(47424)
- 技术(45114)
- 财经(40973)
- 业经(37901)
- 经济研究(37656)
- 经(35092)
- 问题(30614)
- 业(29759)
- 技术经济(26470)
- 贸(25285)
- 统计(24479)
- 版(24023)
- 财会(23980)
- 理论(23764)
- 现代(23245)
- 世界(22754)
共检索到767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新创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部分制造业企业业绩出现税负痛感加剧问题,即使政府长期推行大规模减税降费,一些企业仍觉得获得感不强。为什么在经济下滑时期中国企业税负会出现这种奇怪现象?笔者从税负粘性视角出发,以A股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2018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体效应模型验证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增值税税负粘性现象及影响因素,回应企业税负痛感加重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增值税税负存在明显的粘性特征,即随着经营业绩的上升,企业增值税税负上升的幅度要大于当经营业绩下降时增值税税负下降的幅度。增值税税负粘性是增值税抵扣机制与企业存货波动联合作用的结果,并随着客户集中度的上升呈增强的趋势。这种普遍存在的税负粘性现象,正是让企业感到税负痛感加深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增值税 税负粘性 存货波动 客户集中度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建民 唐红李 杨婷婷
我国制造业增值税税负在各大行业中居于较高水平,制造业企业对增值税减税的获得感不强,增值税实际税负依然较重,增值税税负对制造业企业升级的"质"和"量"均存在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2012~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增值税税负对企业升级的"质"和"量"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中小企业体现得尤为明显。建议在制度设计和征收管理上对增值税进行改革,为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财税制度保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婕
一、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影响的理论分析(一)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影响。增值税转型前在生产型增值税下,企业的税收负担沉重。增值税转型后在消费型增值税政策下,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允许当期一次性全部扣除,因此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只包括了增值额(纳税人新创造价值),这样相对降低了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由于购置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由原来的不可抵扣变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何辉 王杰杰 李威
本文运用2013~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分别从整体制造业企业视角、不同类型制造业企业视角、不同耗能制造业企业视角以及高新技术与非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视角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制造业企业税负与企业产值的关系,探讨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税负对企业产值的影响,对引导我国制造业企业用好税收政策、为更好实现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企业税负 企业产值 面板数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柳建启
自2009年1月1日起,允许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增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包括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但不包括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卢雄标 童锦治 苏国灿
由于部分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无法得到抵扣,企业虽然理论上不承担增值税,但实际上却负有部分税收,并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利润和现金流。本文基于A省2011~2015年31个制造业的税收调查数据,分析了增值税留抵税额的分布及其影响。研究发现,留抵税额在不同制造业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并对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现金流造成不利的影响。虽然2018年的退税政策覆盖了大部分留抵税额较大的制造业,但依然有部分受留抵税额影响严重的制造业未被纳入,留抵税额的影响依然不容小觑。本文建议逐步建立全行业的留抵退税制度、简并税率、逐步取消营改增过渡政策、打通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抵扣链条。
关键词:
增值税 进项税额 留抵税额 税收中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旭红 杨武
增值税税负是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而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受影响的程度各异,故增值税税负对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影响也不同。本文通过倾向值得分匹配(PSM)方法研究增值税税负在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差异,实证研究得出初创期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显著高于非初创期企业的结论。同时,在应用PSM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双重差分方法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和营改增均未显著改变初创期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显著高于非初创期企业的状况。因此,为改善初创期企业生存环境,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建议在未来的税制改革中考虑对初创期企业的增值税政策支持,以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增值税 税负 生命周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银梅 吴泫锡 张馨月
财政权力的合理分配可以激励地方政府和企业绿色创新,提高创新绩效,进而促进整个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增值税分成改革作为我国财政分权改革的重要举措,会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带来一定影响。为了验证其影响效应、剖析其中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应用2012-202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和强度DID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增值税分成改革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绩效;(2)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和企业信贷水平在其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3)制度环境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增值税分成改革对东部地区及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伟 李明辉
现有研究对于管理层激励效果的实现路径仍有争议,同时也较少从内部决策者层面上观察避税决策的形成机理,本文试图填补这一空白,研究对管理层的激励如何影响企业的避税行为。通过对薪酬、股权两种激励方式的研究发现,随着管理层激励的增强,高管人员愿意承担更大避税风险以进行避税活动,表现为企业实际税负水平降低和节税水平的提高。本文还发现,管理层自身对外部风险也在进行权衡和评估,外部激励并不是影响管理层行为的唯一因素。通过构造外部监管风险的指标,发现激励效应在监管较弱的环境下更显著,意味着上述激励效应受外部风险影响,企业避税决策是管理层综合考虑外部风险以及外部激励后的权衡结果。本文是国内首篇研究管理层激励如何影...
关键词:
管理层激励 税务监管 监管风险 避税行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骆阳 肖侠
本文基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披露的江苏省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数据,分析了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转型改革后可能对江苏省沪市上市公司增值税税负及其他相关税负的影响,以及增值税转型将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税负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
增值税转型 江苏省 上市公司 税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民 李桂英 吴金光
以45家汽车制造行业上市公司2010~2011年财务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汽车制造业的流转税税负分别为0.018、0.0075,所得税税负分别为0.1951、0.2079,且所得税税负变化很异常。对税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主营业务收入、净资产收益率对流转税税负的影响为正向的,主营业务成本和存货变动率对流转税税负的影响是负向的;资产负债率对所得税税负的影响是负向的,企业的规模、固定资产密度、净资产收益率对所得税税负的影响是正向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建英 陈平 李婷婷
本文运用2006-2014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所得税相关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所得税负担水平—有效税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随着《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区域因素已经不再成为制造业上市公司所得税税负的影响因素;公司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企业所得税有效税率越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与企业所得税有效税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制造业 企业所得税 有效税率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盖地
增值税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一个主要税种,也是当今世界货物劳务税中最具发展前景的税种。面对这样一个主要税种,财务会计远未像所得税会计那样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关注,现行增值税会计囿于增值税价外计税的规定,其会计处理也表现为"价外循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晓娟 程宏伟
经济下行期,企业增值税相对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的变动关系直接影响企业对增值税税收负担轻重的感知。本文从增值税税收制度与企业行为耦合的视角对企业增值税税负粘性形成机理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企业增值税税负粘性背后的微观动因。研究认为:首先,增值税进项抵扣制度下,企业投入相对企业产出的非对称变动,引致增值税相对流转规模即营业收入变动的粘性。其次,增值税税负转嫁逻辑下,增值税税负转嫁成本在企业业绩上升和下降时表现出非对称变动,引致增值税相对流转收益即营业利润变动的粘性。最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以及税负转嫁乏力是引致和增强企业增值税税负粘性的微观动因,表明企业增值税税负粘性可以提供企业投入产出的协同效率以及税负转嫁能力方面的增量信息,对于政府优化税制以及企业优化投入产出关系从而降低自身税负“痛感”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童锦治 苏国灿 魏志华
由于间接税具有易于转嫁的性质,企业所缴纳的流转税并不能代表其实际负担的税收。因此,在探讨"营改增"对企业流转税税负的影响时,我们应将税负转嫁因素考虑进来。本文从税负转嫁出发,首次基于企业议价能力的视角,利用2010-2012年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营改增"对企业实际流转税税负的影响。结果发现:(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越低,企业的名义流转税税负在"营改增"后上升幅度越大,但其绩效并没有因此而下降;(2)经销商的议价能力越低,企业的名义流转税税负在"营改增"后上升幅度越大,但其绩效并没有因此而下降。进一步地,本研究表明,企业的议价能力会对税收政策的实施效果与目的是否一致产生重要的影响,政府和企业在做决...
关键词:
营改增 议价能力 流转税税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