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59)
- 2023(10823)
- 2022(8787)
- 2021(8062)
- 2020(6860)
- 2019(15331)
- 2018(15095)
- 2017(28825)
- 2016(15345)
- 2015(17289)
- 2014(17093)
- 2013(17151)
- 2012(15722)
- 2011(14157)
- 2010(14218)
- 2009(13898)
- 2008(14088)
- 2007(12733)
- 2006(11354)
- 2005(10827)
- 学科
- 业(77825)
- 济(73188)
- 经济(73062)
- 企(71768)
- 企业(71768)
- 管理(66294)
- 方法(30571)
- 财(27701)
- 业经(26512)
- 农(24480)
- 数学(22887)
- 数学方法(22785)
- 中国(20352)
- 制(20173)
- 务(20044)
- 财务(20027)
- 财务管理(20005)
- 企业财务(18964)
- 农业(17260)
- 技术(16153)
- 体(15310)
- 贸(14632)
- 贸易(14622)
- 划(14572)
- 策(14548)
- 易(14345)
- 和(13608)
- 体制(13512)
- 银(11891)
- 银行(11886)
- 机构
- 学院(231269)
- 大学(228605)
- 济(110664)
- 经济(109000)
- 管理(94162)
- 理学(80366)
- 理学院(79654)
- 管理学(78995)
- 管理学院(78541)
- 研究(76440)
- 中国(64306)
- 财(54209)
- 京(47741)
- 财经(42342)
- 科学(39699)
- 经(38608)
- 所(37099)
- 经济学(34885)
- 农(34788)
- 江(34637)
- 中心(33995)
- 研究所(32796)
- 经济学院(31388)
- 财经大学(31279)
- 北京(30511)
- 业大(28435)
- 商学(27958)
- 商学院(27703)
- 院(27133)
- 农业(27021)
- 基金
- 项目(143910)
- 科学(117204)
- 研究(109846)
- 基金(109523)
- 家(93084)
- 国家(92279)
- 科学基金(81614)
- 社会(75443)
- 社会科(71715)
- 社会科学(71701)
- 基金项目(57099)
- 省(53210)
- 自然(49602)
- 教育(48621)
- 自然科(48499)
- 自然科学(48486)
- 自然科学基金(47750)
- 资助(44276)
- 划(43889)
- 编号(41957)
- 部(34326)
- 制(34175)
- 成果(34085)
- 业(33833)
- 创(33350)
- 国家社会(32683)
- 重点(31796)
- 发(30807)
- 教育部(30414)
- 创新(30317)
- 期刊
- 济(128458)
- 经济(128458)
- 研究(74544)
- 中国(46598)
- 财(46274)
- 管理(41255)
- 农(34308)
- 科学(29905)
- 学报(26924)
- 融(24624)
- 金融(24624)
- 农业(23573)
- 财经(22637)
- 大学(22538)
- 学学(21480)
- 业经(21058)
- 经济研究(20812)
- 技术(20361)
- 经(19604)
- 问题(16770)
- 教育(16743)
- 贸(15220)
- 业(15013)
- 世界(14960)
- 技术经济(14120)
- 国际(13477)
- 财会(12238)
- 现代(12145)
- 会计(11381)
- 经济管理(10675)
共检索到359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朝先 王宏霞
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不少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一些产品产量甚至比世界其他国家生产的总和还要多。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人均规模甚至不及制造业强国美日德的1/3,我国制造业发展还存在技术落后、产能过剩、资源利用效率低、劳动力工资快速上涨、利润持续走低、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等诸多问题。未来30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从大到强"。"中国制造2025"是促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转变的一次尝试和努力,是第一个专门规划。"中国制造2025"也是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产物,就其文本内容而言,可以概括为"11223410"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屈小博 高凌云 贾朋
以企业层面就业创造、损失和再配置为核心的就业动态是分析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和宏观就业变化的一个微观基础。本文使用中国1998—2008年工业企业数据计量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就业动态的特征及其背后的逻辑。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就业再配置率为27.2%,新成立企业就业创造率为5.1%,消亡企业的就业损失率为2.3%,就业创造比就业损失有更快的市场反应,显示了就业动态的良性特征;制造业不同行业之间的就业再配置率为23.6%,就业动态70%以上属于行业内的就业再配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克服薄面板数据截面相依性的问题,本文强调了就业动态的影响机制,出口对就业创造的贡献最大,并且主要影响行业之间的就业动态;企业...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杜晓君
面对国际环保法规日益升高的屏障“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成本”的旧有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我国制造业究竟应该如何突围?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黄振中 史清琪 苑广增 谭左亭
战后日本的崛起和欧洲的迅速发展表明,谁掌握了先进的制造技术,谁就占有了世界经济市场。美国对轻视制造技术经过近十年的深刻反省和痛苦调整,再次夺回了制造业的优势。中国制造业存在极大的反差,表现在产业技术层次低,科技和经济分离,丧失市场观念,认识过时。中国应刻不容缓地发展自己的制造业。必须改变把制造技术看得太简单、把制造业看得太无关紧要的陈旧观念,加大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加快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主体的进程,提高包括政府和企业在内的各层次的管理水平,激发企业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我国的制造业全面推向国内外市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威
产业集聚是提高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产业集聚的衡量指标体系 ,并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进行了定量分析 ,揭示了集聚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指出了集聚地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产业集聚 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鲍晓华 张莉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和贸易数据,以离岸外移指标和垂直专业化指标度量了我国1987-2006年间制造业的整体外包水平,并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就其行业特征和国别特征进行了指标分解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外包水平在过去20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行业部门对我国外包总水平提高的贡献率是有差异的;资本密集型(包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外包水平增长要快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此外,我国对各贸易伙伴国的外包份额也有差异,外包活动更多集中于我国主要的进口贸易伙伴国。上述研究结论对我国提升外包水平和结构,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朱昌 吴昊
近年来,关于中国已发展成为或正在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论点如雷贯耳,与此同时,某些国家关于“中国造威胁论”、“中国造掏空论”等言论也时有耳闻。本文并不想对这些言论做简单的驳斥,而是依据事实,论证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并就中国应该发展制造业中心,以及如何发展制造业中心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制造业 工业化 二元经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富胜
产业演进规律表明 :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存在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移动的趋势 ,工业内部结构相继经历重化工业、加工组装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分别为主的阶段性演进。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取决于一国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政治和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在工业结构的阶段性演进过程中 ,易出现“离制造业”和“产业空心化”现象 ,降低国家的竞争力。由于各产业相对工资收入差别、制造业预期利润率偏低、教育市场化以及包括媒体等社会舆论和地方政府无意识边缘化等因素的作用 ,从中国目前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流向来看 ,中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离制造业”现象 ,一定程度上的“离制造业”现象导致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达不到...
关键词:
离制造业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伟娜 金晓雨
本文根据2001-2008年28个制造业的工业产出、资源投入和二氧化硫排放数据,在对环境技术函数和环境方向性距离函数进行改进的基础上,计算各行业的环境技术效率及其发展趋势,并对影响产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环境技术效率总体水平较低,但是大多数产业的环境技术效率都呈上升趋势;在影响产业的环境技术效率因素中,科技投资加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促进了环境技术效率的提高;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易改善环境技术效率;外商投资可能带来产业"污染天堂";环境规制没有达到提高环境技术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方向性距离函数 环境技术效率 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赞 汤春梅
世界制造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规律地在国际间跨国转移。促使制造业跨国转移的因素有:区位优势、技术优势、价格优势、国家政策、社会压力等。从总的趋势看,制造业跨国转移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由技术领先国向其他国家扩散。但是,世界制造业在跨国转移的不同历史时期,也表现出一些具体的差异性。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为此,该文立足世界制造业全球化的现状与趋势,就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全球化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转移规律 挑战 对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克莎
本文在描述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基地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关系,分析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转移分散的历史进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研究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世界制造业中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芹 王宇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建设新型制造业体系,佛山市是我国制造业发达城市,也是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通过对佛山市制造业的评价探析我国制造业新型化的发展方向。根据《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和评价指标,结合既往研究文献和数据可得性,构建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佛山市新型制造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佛山市制造业的经济效益、科技创新能力、能源节约能力、环境保护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都在不断提升,整体发展态势向好。
[期刊] 物流技术(装备版)
[作者]
牛秀明
IDC的一份名为《商业策略:云计算与制造业》的报告显示,云计算的出现对制造企业IT部门的绩效起到了直接的、积极的影响,带动了其整体供应链运营的改进。在这份报告中,IDC重点介绍了云计算是如何对谨慎投资于云系统的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的。云计算被定义为一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弘 乔雪 徐嫄
过去三十年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总量增长,经济结构特别是就业的结构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和转型。本文运用1998—2007年工业企业的微观就业数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就业创造与就业消失的规模、特征和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1)1998年到2007年间,中国的制造业同时经历了大规模的就业创造与就业消失,平均就业净增长为正,且在2002年以后达到3%—7%的净增长。(2)就业创造和消失在不同行业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消费品行业是创造就业最多的行业,而传统制造业的就业消失最多。(3)私营企业就业创造率高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就业消失率最高;企业越年轻,其就业创造率(消失率)就越高(低),因...
关键词:
就业创造 就业消失 中国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