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64)
- 2023(18438)
- 2022(15471)
- 2021(14029)
- 2020(12060)
- 2019(27444)
- 2018(26869)
- 2017(51089)
- 2016(28016)
- 2015(31517)
- 2014(31129)
- 2013(31285)
- 2012(28779)
- 2011(26021)
- 2010(26058)
- 2009(25037)
- 2008(25235)
- 2007(22776)
- 2006(19994)
- 2005(18234)
- 学科
- 济(123808)
- 经济(123639)
- 业(104869)
- 管理(96701)
- 企(91535)
- 企业(91535)
- 方法(57419)
- 数学(47824)
- 数学方法(47457)
- 财(39679)
- 农(37146)
- 业经(33686)
- 中国(32206)
- 制(27639)
- 务(26867)
- 财务(26829)
- 财务管理(26781)
- 企业财务(25459)
- 农业(25420)
- 贸(24648)
- 贸易(24637)
- 易(24008)
- 学(22459)
- 技术(20747)
- 和(20044)
- 地方(19845)
- 银(19663)
- 银行(19595)
- 体(19565)
- 划(19063)
- 机构
- 学院(415549)
- 大学(414957)
- 济(179715)
- 经济(176486)
- 管理(161212)
- 研究(140234)
- 理学(138989)
- 理学院(137525)
- 管理学(135586)
- 管理学院(134812)
- 中国(109593)
- 京(86797)
- 财(85247)
- 科学(84357)
- 农(77898)
- 所(72118)
- 财经(67626)
- 研究所(65138)
- 业大(63666)
- 中心(63621)
- 江(62638)
- 农业(61702)
- 经(61478)
- 经济学(55909)
- 北京(54500)
- 经济学院(50578)
- 财经大学(49991)
- 院(49512)
- 范(48958)
- 州(48718)
- 基金
- 项目(272064)
- 科学(215010)
- 基金(201289)
- 研究(193676)
- 家(176872)
- 国家(175393)
- 科学基金(150324)
- 社会(126851)
- 社会科(120407)
- 社会科学(120373)
- 基金项目(105828)
- 省(104973)
- 自然(97746)
- 自然科(95543)
- 自然科学(95510)
- 自然科学基金(93968)
- 划(88531)
- 教育(88239)
- 资助(82511)
- 编号(75186)
- 重点(61472)
- 部(61202)
- 成果(60781)
- 创(58621)
- 发(57838)
- 创新(54317)
- 国家社会(53649)
- 业(53445)
- 科研(52750)
- 教育部(52446)
- 期刊
- 济(197986)
- 经济(197986)
- 研究(121228)
- 中国(79523)
- 农(71447)
- 财(70609)
- 学报(68459)
- 科学(62581)
- 管理(62185)
- 大学(51477)
- 学学(49132)
- 农业(48086)
- 融(39866)
- 金融(39866)
- 财经(35109)
- 技术(34615)
- 教育(34561)
- 经济研究(32530)
- 业经(32463)
- 经(30199)
- 业(28471)
- 问题(26369)
- 贸(23159)
- 技术经济(22587)
- 版(20744)
- 世界(20639)
- 国际(19845)
- 商业(19462)
- 统计(19437)
- 财会(18932)
共检索到620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邵青
本文运用2001-2012年制造业行业数据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F D I、资本劳动比、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良好的市场环境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增值有显著促进作用,行业规模促进作用不明显;按不同要素密集程度划分,研发投入、资本劳动比及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对技术密集型行业有显著正效应,F D I、行业规模对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有显著正效应。本文结合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秋红 赵乔
利用OECD-Ti VA数据库和KPWW附加值贸易核算框架,测算全球价值链参与指数、地位指数和国内附加值,衡量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附加值贸易现状,并构建面板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附加值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较高,但分工地位偏低,国内附加值提升缓慢。劳动密集型行业国内附加值最高,知识密集型行业最低。中国陷入了价值链"低端锁定"的窘境。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与国内附加值正相关,且影响最大,通过加深参与程度提高国内附加值的前提是提高贸易地位。发挥要素禀赋优势和鼓励科研创新有利于国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玉霞 谢建国
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改进了投入服务化的测量指标,并分析其对制造业增值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和生产率,投入服务化可以显著提高制造业增值能力;相对于直接投入服务化,完全投入服务化对制造业增值能力的提升作用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电信和信息服务投入、金融和保险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增值能力的提升作用更大,而分销和运输服务投入作用较小;相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投入服务化对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增值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提高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尤其是技术密集型服务投入水平,对扭转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国制造业增值率不断下降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投入服务化 增值能力 价值链分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灵希 曹琳琳
中国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地位向更高层级攀升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采用UN comtrade数据库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七个子行业的出口复杂度进行测算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出口复杂度在2001—2014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复杂度水平呈现下降;基于成本发现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要素禀赋、技术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制度因素、进口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物质资本密度、人力资本、技术水平、进口均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地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地位具...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出口复杂度 成本发现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友群 卢怀鑫 王立勇
制造业数字化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实现价值链攀升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WIOD数据库优化数字化投入测算,分别从制造业GVC地位指数、RCA指数及生产长度视角,实证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多重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化投入显著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竞争优势与生产长度,并通过提升行业劳动生产率渠道发挥作用。对比各细化数字化投入,国内数字化投入的正效应显著大于国际;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数字化投入的正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信息技术服务及电信数字化投入。数字化投入对中低与中高知识密集度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具有显著正效应,对低知识密集度行业则不显著。因此,要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应着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产业布局,实施针对性的数字赋能。
关键词:
数字化投入 全球价值链 制造业 国际分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岚 李宏艳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布局模型,构建了一个综合反映增值能力和嵌入位置的全球价值链融入路径的分析框架。在剖析全球价值链融入路径的不同演进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和测算价值链地位指数、增值能力指数和价值链获利能力指数,刻画了1995—2011年中国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及其演进特征。结果表明,嵌入位置是决定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中国中技术、高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分别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上、中、下游;中国制造业的行业技术水平与增值能力负相关,嵌入在低增值环节是导致中高技术行业增值能力弱的关键因素: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开始呈现嵌入位置攀升带动增值能力优势增强的积极态势:而中高技术行业则面临...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嵌入位置 增值能力 融入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韩明华 陈汝丹
全球价值链(GVC)背景下,影响与制约中小制造企业升级的因素有其特殊性。文章首先对我国中小制造企业GVC升级的衡量指标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继而利用浙江省部分中小制造企业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分析了中小制造企业GVC升级中各因素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本地企业家能力、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知识内部化及资本化能力等因素对企业GVC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升级所需的成本与资金投入因素影响作用不明显;现阶段政策环境没有起到应有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中小制造企业GV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萍 赵曙东
本文以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为衡量贸易利益的指标,测算了2002-2012年我国制造业的贸易利益;并基于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以国际分工地位为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试图从微观产业层面寻求改善我国制造业贸易利益的路径。研究发现:得益于我国制造业垂直分工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呈改善态势;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的改善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有正向影响;技术水平对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贸易条件 全球价值链分工 国际分工地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婕
一、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影响的理论分析(一)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影响。增值税转型前在生产型增值税下,企业的税收负担沉重。增值税转型后在消费型增值税政策下,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允许当期一次性全部扣除,因此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只包括了增值额(纳税人新创造价值),这样相对降低了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由于购置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由原来的不可抵扣变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强 郑江淮
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提出了影响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三个假说命题。利用我国制造业24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假说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水平、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对所有类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规模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国际分工参与程度除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对总体制造业及其他类型制造业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启斐 刘志彪
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两张投入产出表以及联合国贸发数据库中服务进口贸易的数据,测算了2003—2011年我国制造业反向服务外包指数。虽然总体上我国制造业的反向服务外包率在下降,但是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反向服务外包处于上升趋势。这意味着我国制造业的反向服务外包结构在不断优化。随后,文章实证研究了反向服务外包对制造业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向服务外包可以显著地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同时研发投入的增加和国有化程度的提高也可以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但是规模的扩张和管理成本的提高不利于制造业向价值链两端攀升。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服务外包的研究范式,丰富了服务外包的理论内涵...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彧 裴平 方先明
经济开放条件下,一国经济周期是否具有国际趋同性,对于该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为检验中国经济周期是否具有国际趋同性,本文构建了周期自回归模型,并选取中国、美国、英国和日本1996年1季度至2012年1季度的GDP数据,以及1996年1月至2012年5月的CPI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主要结论是:无论是GDP增长率还是CPI增长率的变动趋势所表征的中国经济周期,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并不相同,既不像美国和日本那样变换频率较高,状态转换频繁,也不像英国那样变换频率较低,状态转换缓慢,中国经济周期不具有国际趋同性。这一研究结论能够为中国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经济政策和推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国际趋同性 周期自回归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乔小勇 王耕 朱相宇 刘海阳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长度和地位指数,运用投入产出及贸易统计数据,对选取国家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变化趋势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的空间分布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中国货物出口国内增加值比重逐年增加,国外增加值比重逐年减少,且受金融危机影响明显;观测期内,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参与度指数较低,长度指数较高,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2014年制造业存在较为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和较强的空间依赖性,且细分行业存在空间分异现象。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生产分工 价值增值 空间分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萍 任志敏 张月月 胡峰
在全球产业变革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双重背景下,促进制造业价值链优化升级成为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首先,分析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增值能力低下的现状及根本原因;其次,提出服务化转型是我国制造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可以有效拓展价值链上的价值增值空间;再次,在对不同类型制造业价值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3种不同的服务化增强型价值链优化路径,以期为我国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提供理论指导;最后,为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服务化价值链优化升级,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湘湘 周小亮
服务业开放带来的知识、技术等在提高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各地区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进行评价,并考察了服务业开放与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有利于提高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人力资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制度环境在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影响中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时,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影响显著增强;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越高,服务业开放提高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效应也越强;制度环境存在双门槛效应,当制度环境较差时,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促进效应逐渐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