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29)
- 2023(17485)
- 2022(14587)
- 2021(13497)
- 2020(11517)
- 2019(26284)
- 2018(25662)
- 2017(49003)
- 2016(25999)
- 2015(29249)
- 2014(28385)
- 2013(28340)
- 2012(25712)
- 2011(22981)
- 2010(22896)
- 2009(21680)
- 2008(21416)
- 2007(18878)
- 2006(16548)
- 2005(15216)
- 学科
- 济(113460)
- 经济(113298)
- 业(98845)
- 管理(91829)
- 企(88141)
- 企业(88141)
- 方法(50827)
- 数学(41528)
- 数学方法(41012)
- 财(36092)
- 农(33537)
- 业经(32316)
- 中国(30294)
- 制(25353)
- 务(24588)
- 财务(24532)
- 财务管理(24492)
- 企业财务(23237)
- 农业(22784)
- 贸(21605)
- 贸易(21592)
- 易(21085)
- 技术(20278)
- 和(19075)
- 学(19056)
- 体(18787)
- 理论(18663)
- 划(18461)
- 策(18063)
- 地方(17702)
- 机构
- 大学(372627)
- 学院(372442)
- 济(163333)
- 经济(160549)
- 管理(148878)
- 理学(128308)
- 理学院(127036)
- 管理学(125111)
- 研究(124530)
- 管理学院(124404)
- 中国(98394)
- 京(78368)
- 财(77466)
- 科学(71806)
- 所(61303)
- 财经(61158)
- 农(61041)
- 中心(56616)
- 经(55792)
- 江(55491)
- 研究所(55178)
- 业大(52739)
- 经济学(50540)
- 北京(49209)
- 农业(47968)
- 财经大学(45495)
- 经济学院(45392)
- 院(45202)
- 范(44264)
- 师范(43754)
- 基金
- 项目(247673)
- 科学(198525)
- 基金(185145)
- 研究(181079)
- 家(161120)
- 国家(159796)
- 科学基金(139102)
- 社会(119531)
- 社会科(113490)
- 社会科学(113466)
- 基金项目(96463)
- 省(94103)
- 自然(89459)
- 自然科(87461)
- 自然科学(87433)
- 自然科学基金(85936)
- 教育(82725)
- 划(79319)
- 资助(76048)
- 编号(70109)
- 部(56526)
- 成果(56394)
- 重点(55706)
- 创(54022)
- 发(52909)
- 国家社会(50934)
- 创新(49948)
- 制(49735)
- 教育部(49139)
- 课题(48457)
- 期刊
- 济(179752)
- 经济(179752)
- 研究(111956)
- 中国(73303)
- 财(63924)
- 管理(61234)
- 农(56150)
- 学报(54018)
- 科学(53185)
- 大学(43016)
- 学学(40667)
- 农业(38563)
- 融(34810)
- 金融(34810)
- 技术(34191)
- 教育(34163)
- 财经(31306)
- 经济研究(29496)
- 业经(29193)
- 经(26995)
- 业(23408)
- 问题(23378)
- 贸(20495)
- 技术经济(20079)
- 世界(19381)
- 国际(18127)
- 统计(17666)
- 现代(17340)
- 财会(17182)
- 版(17172)
共检索到561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晖 彭姝婷
文章通过测度显示性优势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GVC指数和价值链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系统考察中国制造业在“RCEP”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中竞争优势地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和区域价值链分工地位的高低,并对中国制造业在这两个地区竞争优势和分工地位的异质性进行深入探讨。对各国进行指标排名后发现:在“RCEP”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中国制造业均具有较高竞争优势地位。相比之下,其竞争优势在“一带一路”地区更强;无论是相比“RCEP”成员国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情况均为“较低参与程度,较高分工地位”,且在“一带一路”地区的分工地位高于“RCEP”地区;在“RCEP”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中国制造业参与区域价值链分工的地位均为主导,且在“一带一路”地区的主导地位更突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孟祺
中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形式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但面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局面,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需要构建新型全球价值链,"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此提供了机遇。本文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工业竞争力指标,计算了"一带一路"分区域的制造业竞争力状况,发现中国有能力也有必要构建全球价值链,区域内部分国家迫切需要制造业合作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区域内国家制造业可以合作构造全球价值链以打造命运共同体。构建"一带一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需要优化制造业贸易结构以促进贸易平衡,扩大制造业产能合作以推动共同发展,根据不同国家要素禀赋特征差异化进行制造业产业合作等。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构建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焱 高雅雪 黄庆波
面对全球化趋势的巨大不确定性和国内经济发展需求,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全新的、协同发展的区域价值链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向高端升级的必由之路。本文首先提出了"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内涵;其次,基于WWZ总贸易核算框架和WIOD2016最新的投入产出数据,利用RVC_par、VSS和GVC地位指数等指标,从沿线国家对区域价值链的关联程度与我国主导能力两方面分析了我国主导的区域价值链的现实基础;最后,从新雁群模式、多支点多层次分工体系、发挥中国主导国枢纽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区域价值链的协同构建方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文彬 桂璐
文章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国际贸易增加值中的WWZ分解法,以“一带一路”沿线32个主要国家制造业价值链网络中的DVA、FVA、RDV及PDC进行价值链网络特征分析、TOP1价值链网络演化过程的拓扑特征分析,结果发现:沿线国家在制造业价值链网络中的贸易地位不平等;在被国外吸收的国内增加值网络中,俄罗斯是“中心”,而在国外增加值网络中,中国是“中心”,相较于被国外吸收的国内增加值网络,国外增加值网络链条更短,更偏向于星型拓扑结构;纯重复计算部分网络结构比较疏散,偏向于链形拓扑结构;同时,通过QAP实证对双边贸易增加值进行影响因素的矩阵回归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月月 胡峰 王晓萍 任志敏
分别从技术、市场和生产三个方面探讨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跨界搜索的具体路径和内容,以期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婕 戴翔 万广华
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尤其是面临发达国家对中国价值链升级进行“堵截”以及自身传统低成本优势不断弱化的挑战,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价值链攀升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提升中国价值链相对地位方面的确存在显著正向作用,且对中高端技术制造业行业促进作用要甚于对低端技术制造业行业,对传统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则要甚于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因此,中国应该坚定不移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且应增强自身在中高端技术制造业行业的实力,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继续发挥传统服务业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的“粘合”功能,如此才能更好地引领“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构建,进而实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目标。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全球价值链 价值链攀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瑞瑞 刘永旺 古丽娜尔·玉素甫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不断增长。文章基于2003—2017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46个国家面板数据,通过OLS、SLM、SEM回归方法论证了我国对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空间效应。以东道国市场潜力及制造业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以制造业OFDI为被解释变量的空间计量模型。结果发现: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市场潜力影响显著;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存在多重效应,包括空间集聚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第三国效应;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空间效应主要表现为空间溢出效应,一定程度上对制造业OFDI有显著推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德成 方璘 宋志龙
文章首先利用DSBM模型对2009—2016年中国29个省份的21个制造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进行了测度,然后运用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制造业整体还未出现产能过剩情况,但是产能利用率在逐年下降,有出现产能过剩的趋势,部分细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情况。东部地区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最高,有产能不足的情况出现;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能够提高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对存在产能过剩的行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3)投资比重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劳动投入和外资占比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研发投入比重和国有占比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欧阳艳
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发展战略,其宗旨是谋求沿线各国和地区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中国制造业中资本密集型细分行业转移,通过降低成本来实现自身价值增值。以产出投入占比筛选细分行业,基于"微笑曲线"四要素理论阐述中国制造业在"一带一路"区域增值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产出投入占比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偏低、参与度较高、显优排名逐年上升;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间差异性较大,发展电子、光学等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是提高增值能力的根本;应加大自有资金投入力度,结合技术商业化、利用风险资本投入巩固先进技术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巩固并强化微笑曲线中高利润点的优势,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自身的价值增值能力,同时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通过掌控增值环节形成比较优势,进而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欧阳艳
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发展战略,其宗旨是谋求沿线各国和地区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中国制造业中资本密集型细分行业转移,通过降低成本来实现自身价值增值。以产出投入占比筛选细分行业,基于"微笑曲线"四要素理论阐述中国制造业在"一带一路"区域增值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产出投入占比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偏低、参与度较高、显优排名逐年上升;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间差异性较大,发展电子、光学等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是提高增值能力的根本;应加大自有资金投入力度,结合技术商业化、利用风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樊增强 尚涛 陈静
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比较优势水平测度结果显示,大多数国家在初级产品、低技术制造业等部门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在中、高技术制造业部门的比较优势较低,且呈现出很强的地域性特征。从结构演进的动态趋势看,2008—2018年间制造业比较优势趋向于集中化;大部分制造业部门的比较优势累积变动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在具有初始比较劣势的部门,提升幅度更为明显;中、高技术制造业部门也从初始的比较优势低水平向较高水平攀升,累积变动幅度呈显著的上升趋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英 陈佳茜
自200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实现国际贸易顺差以来,其产业规模和进出口贸易额均得到快速增长。在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已从产业层面深化到产品内部不同工序层面的背景下,有必要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测度和分析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以促进其产业升级。基于OECD-WTO发布的附加值贸易(TiVA)数据库,通过GVC参与率和GVC地位指数,测算1995-2011年间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及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和所处位置。结果显示: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后向参与率偏高,GVC地位指数为负且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反"Z"形变化并逐渐逼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姚琦
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我国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本文通过原产国形象理论视角,系统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制造业带来的影响,发现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改变我国制造业低价廉质的刻板印象,实现我国制造产品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迈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品牌影响力。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来实现我国制造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的建议,从而使我国更快、更好地由"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斌 黄建 董敏 祁玉青
选取2009—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在考虑碳排放的情况下运用三阶段DEA和Malmquist方法,搭建指标体系对该区域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规模效率是制约17个省份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当受到环境及随机扰动因素影响时,该区域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整体呈现“沿海高,内陆低”的地区差异化特征。SFA回归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等因素,对效率有显著影响;从动态角度分析,技术进步是提高Malmquist指数的主要因素。最后为我国整体先进制造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建议措施,使得先进制造业由要素驱动升级为效率驱动。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先进制造业 生产效率 低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斌 黄建 董敏 祁玉青
选取2009—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在考虑碳排放的情况下运用三阶段DEA和Malmquist方法,搭建指标体系对该区域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规模效率是制约17个省份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当受到环境及随机扰动因素影响时,该区域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整体呈现“沿海高,内陆低”的地区差异化特征。SFA回归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等因素,对效率有显著影响;从动态角度分析,技术进步是提高Malmquist指数的主要因素。最后为我国整体先进制造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建议措施,使得先进制造业由要素驱动升级为效率驱动。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先进制造业 生产效率 低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