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22)
2023(15929)
2022(13067)
2021(11979)
2020(10205)
2019(23108)
2018(22639)
2017(43713)
2016(23550)
2015(26696)
2014(26390)
2013(26565)
2012(24910)
2011(22531)
2010(22881)
2009(21748)
2008(22134)
2007(19922)
2006(17713)
2005(16391)
作者
(69271)
(57709)
(57636)
(54573)
(37073)
(27370)
(26332)
(22277)
(21969)
(20829)
(20026)
(19573)
(18840)
(18597)
(18298)
(17628)
(17116)
(16862)
(16641)
(16637)
(14616)
(14221)
(14025)
(13148)
(13033)
(13018)
(12798)
(12597)
(11571)
(11392)
学科
(114051)
经济(113898)
(93274)
管理(82945)
(82754)
企业(82754)
方法(51220)
数学(41190)
数学方法(40893)
(34373)
业经(33281)
(32662)
中国(28779)
(27543)
贸易(27529)
(26733)
(24913)
(23220)
财务(23196)
财务管理(23161)
农业(22636)
企业财务(21959)
技术(20678)
地方(19525)
(18456)
(18049)
理论(17782)
(17686)
(17378)
(17330)
机构
学院(357850)
大学(357660)
(164117)
经济(161462)
管理(140236)
研究(122401)
理学(120435)
理学院(119202)
管理学(117693)
管理学院(117012)
中国(95903)
(76930)
(74819)
科学(68598)
(61481)
财经(61045)
(59115)
(55504)
研究所(55118)
(54233)
中心(54217)
经济学(51801)
业大(49364)
北京(47391)
经济学院(46950)
农业(46606)
财经大学(45212)
(43630)
(42369)
师范(41963)
基金
项目(229256)
科学(183533)
基金(170928)
研究(169641)
(147603)
国家(146386)
科学基金(126707)
社会(113148)
社会科(107621)
社会科学(107596)
基金项目(89414)
(87114)
自然(78953)
自然科(77153)
自然科学(77132)
教育(76440)
自然科学基金(75912)
(72698)
资助(70341)
编号(65516)
成果(53916)
(53060)
重点(51426)
(50467)
(49963)
国家社会(48323)
(47117)
创新(46521)
教育部(46228)
(45809)
期刊
(183994)
经济(183994)
研究(110796)
中国(68485)
(61530)
管理(56976)
(54999)
学报(50951)
科学(50034)
大学(40194)
学学(38003)
农业(37764)
(35666)
金融(35666)
财经(31752)
经济研究(30510)
技术(30002)
教育(29877)
业经(29617)
(27497)
(25433)
问题(25264)
(22603)
国际(22555)
世界(20692)
技术经济(20401)
商业(17496)
统计(17433)
现代(17069)
(16311)
共检索到546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书虹  
改革开放以来,以"两头在外、三来一补"为特征的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从而为中国成为"中国制造"重要基地之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之而来的也导致中国贸易的对外依存度过高,使得中国经济越来越受外国市场需求的影响。文章主要以中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产业间的比较优势现状,并对其要素禀赋特征进行探析。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高敬峰  
文章通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最高至SITC(Rev.3)四位数分类基础上的万余进出口数据,计算出了我国制造业各行业从1992年至2006年十五年间的比较优势指标,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变化的要素禀赋特征,指出劳动要素优势仍是我国制造业当前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是我国制造业中的比较优势行业,外资进入对制造业各行业比较优势具有提升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文治  陆建明  
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迅速提升的同时污染排放也不断增加,要素禀赋和污染转移对中国制造业实现清洁增长的影响效果如何,深入研究该问题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建立出口商品碳排放含量指标,对全球163个国家1995-2007年的出口商品碳排放含量进行了测算,并以中国制造业为例,具体检验了要素禀赋假说和污染天堂假说在全球和中国是否成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污染天堂假说在全球样本下并不成立,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碳排放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商品。②中国制造业中相对清洁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长期具有出口竞争优势,理论上这种贸易分工不应增加污染排放,然而伴随FDI大量流入中国制造业,其通过产业关联间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孔庆峰  陈蔚  
本文以2000、2003、2005年的进出口商品为样本,对其按要素禀赋进行了分类,并直接从要素存量的相对多寡出发确定出在理论上应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最后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衡量理论和实际的一致性。结果显示,无明显证据表明中国的资本和人力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对外贸易是顺应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的,但中国的出口充分发挥了劳动力充裕这一优势,而对劳动密集型商品的进口实施了限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华  王昀  郑辉  
本文分别选取参数、半参数与非参数方法中的ATFP法、LP法和DEA法对中国制造业15个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及比较,并利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产业间R&D溢出,对国际贸易和FDI渠道下的R&D资本溢出进行了衡量。以2000—2009年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R&D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其结果发现:产业间、国际贸易与FDI渠道下R&D溢出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行业自身R&D投资却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比较三种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ATFP法得到的生产率数值存在明显的偏误,而LP和DEA法的测算和估计结果较为一致,能够保证实证结论的稳健性和有效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耿伟  战楠  
采用独立随机增量过程马尔可夫链的方法对中国149个制造业行业的比较优势动态变迁进行实证分析,旨在反映产业比较优势的演变特征。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比较优势的各个状态均以较高的概率保持在原有状态,由此反映出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模式和专业化分工模式的演变具有固化性的特征。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丽丽  
文章选取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关联的门槛模型分析方法,在贸易开放的视角下,对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集聚促进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有门槛效应的存在,随着贸易开放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将愈发显著。同时,在贸易开放水平较高时,产业集聚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上,对技术效率的提高反而有负面影响,这可能与集聚水平过高所导致的负外部性有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鲁晓东  李荣林  
对于一国比较优势的稳定性,不同的贸易理论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本文以这些理论分歧为出发点,分析了传统的RCA指数在衡量比较优势时的优劣,并构造了能客观反映比较优势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度分解的贸易数据研究中国1987~2005年的贸易结构和比较优势及其变化,并使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等多种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检验。对中国比较优势的稳定性检验表明,虽然以要素禀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显示出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的比较优势已发生变化。因此,中国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贸易发展战略并没有产生"比较优势陷阱"的锁定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猛  杨先明  
将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化与要素替代和技术进步联系起来,以探析要素替代增长效应的内在传导机制。选取2001—2014年中国制造业29个行业为研究样本,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通过加快资本积累速度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转变;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型技术进步是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变的两条有效途径;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型技术进步对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边际效应存在相互替代。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稳健性问题后依然可靠。因此,未来中国制造业应重点关注要素替代的资本积累效应以及提高技术进步向生产率转化程度,通过进一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以及选择适宜技术进步路径更快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化转变。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猛  杨先明  
将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化与要素替代和技术进步联系起来,以探析要素替代增长效应的内在传导机制。选取2001—2014年中国制造业29个行业为研究样本,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通过加快资本积累速度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转变;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型技术进步是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变的两条有效途径;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型技术进步对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边际效应存在相互替代。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稳健性问题后依然可靠。因此,未来中国制造业应重点关注要素替代的资本积累效应以及提高技术进步向生产率转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廖涵  谢靖  
环境规制会对制造业的贸易比较优势产生先抑制再促进的"U"型动态影响;技术引进、人力资本、外资参与均显著地促进了贸易比较优势的提高;自主研发、人均资本和企业规模并未发挥出预期的积极作用;环境规制对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机制在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上存在差异,对自主研发主要表现为"抵消效应"和"约束效应",对技术引进则主要表现为"倒逼效应"和"补偿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廖涵  谢靖  
环境规制会对制造业的贸易比较优势产生先抑制再促进的"U"型动态影响;技术引进、人力资本、外资参与均显著地促进了贸易比较优势的提高;自主研发、人均资本和企业规模并未发挥出预期的积极作用;环境规制对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机制在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上存在差异,对自主研发主要表现为"抵消效应"和"约束效应",对技术引进则主要表现为"倒逼效应"和"补偿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龙珠  耿玉德  
中美两国木质林产品贸易量巨大,双边木质林产品贸易对国际木质林产品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在日益扩大的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中,两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及贸易争端。目前美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森林经营制度,而中国还面临着国内资源匮乏、大量依赖原材料进口的现实问题。通过不同类别的数据对中美木质林产品进行比较,并基于要素禀赋论,探讨中美木质林产品的产业要素优势,研究结果显示:中美木质林产品的出口结构不同,双方具有一定的贸易互补性;根据总产出和劳动力参与度,中国相对美国的产出其劳动生产率较低;根据资本劳动比值,中国在产品生产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而美国属于资本密集型生产;根据劳动者技能进行的劳动力分层数据可知,中国的劳动力结构低端化程度较高。综上所述,尽管在总额和增速上中国是世界主要木质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但木质林产品出口面临对外依赖性较高、劳动力密集、生产效率较低等问题。因此从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角度未来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应以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出口集中度,加强森林经营,丰富林业资源为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正强  白利利  陈巧  
本文将影响我国各省市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因素分为投入类要素和三种约束类要素,通过构建异质性随机前沿出口模型,测度了各省市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效率。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物流服务质量的改善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等因素都能够显著减小各省市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阻力。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效率整体较低且各省份之间存在极大差异,广东、吉林与辽宁三地出口效率达80%以上,京津冀等地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出口效率下降至40%左右,一些内陆省份出口效率几乎在20%以下,从侧面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潜力较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地区装备制造业出口效率提供思路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