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69)
- 2023(14161)
- 2022(11752)
- 2021(10831)
- 2020(9177)
- 2019(20530)
- 2018(20132)
- 2017(38479)
- 2016(20471)
- 2015(23023)
- 2014(22506)
- 2013(22431)
- 2012(20543)
- 2011(18507)
- 2010(18711)
- 2009(17882)
- 2008(17927)
- 2007(16339)
- 2006(14474)
- 2005(13498)
- 学科
- 济(94896)
- 经济(94764)
- 业(88989)
- 企(81404)
- 企业(81404)
- 管理(79183)
- 方法(38379)
- 业经(31613)
- 财(30694)
- 数学(29565)
- 数学方法(29314)
- 农(28097)
- 中国(26519)
- 制(23075)
- 技术(22185)
- 务(21414)
- 财务(21386)
- 财务管理(21357)
- 企业财务(20227)
- 农业(19619)
- 贸(17205)
- 贸易(17190)
- 体(17115)
- 划(16836)
- 易(16779)
- 和(16707)
- 策(16529)
- 地方(16448)
- 理论(16094)
- 银(15153)
- 机构
- 学院(298761)
- 大学(294756)
- 济(137842)
- 经济(135572)
- 管理(121967)
- 理学(104052)
- 理学院(103087)
- 管理学(102005)
- 管理学院(101430)
- 研究(99010)
- 中国(80382)
- 财(65164)
- 京(62000)
- 科学(53823)
- 财经(50777)
- 所(48040)
- 经(46146)
- 江(45508)
- 中心(44452)
- 农(43467)
- 研究所(42744)
- 经济学(42523)
- 北京(39559)
- 经济学院(38213)
- 业大(37869)
- 财经大学(37353)
- 院(35661)
- 州(35202)
- 商学(34733)
- 商学院(34410)
- 基金
- 项目(190685)
- 科学(154241)
- 研究(145933)
- 基金(140824)
- 家(119842)
- 国家(118810)
- 科学基金(104664)
- 社会(97826)
- 社会科(93064)
- 社会科学(93044)
- 省(74317)
- 基金项目(73822)
- 教育(65061)
- 自然(63364)
- 自然科(61935)
- 自然科学(61919)
- 自然科学基金(60937)
- 划(60572)
- 编号(56753)
- 资助(56385)
- 创(45701)
- 成果(45501)
- 部(43751)
- 重点(42616)
- 发(42443)
- 创新(41841)
- 制(41813)
- 国家社会(41500)
- 业(40329)
- 课题(39752)
- 期刊
- 济(159436)
- 经济(159436)
- 研究(94251)
- 中国(63884)
- 财(54416)
- 管理(52867)
- 农(41420)
- 科学(38813)
- 学报(35266)
- 融(29730)
- 金融(29730)
- 大学(29091)
- 农业(28618)
- 技术(28495)
- 教育(28166)
- 学学(27437)
- 业经(26642)
- 财经(26580)
- 经济研究(25813)
- 经(23172)
- 问题(20504)
- 技术经济(18671)
- 业(18546)
- 贸(17558)
- 世界(16720)
- 国际(15334)
- 现代(15227)
- 科技(14957)
- 商业(14345)
- 财会(14163)
共检索到462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若谷
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在创新基础、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方面呈现了明显的产业特征;各产业在创新基础、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三方面的表现差异较大,因此在制定相应的自主创新战略时也应当根据产业的特点进行规划;但是在整体上,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基础环境并不是很好,同时创新的投入—产出效率偏低。
关键词:
产业自主创新 创新基础 投入—产出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红霞 刘遵峰 张春玲 宋博
在低碳经济时代,自主创新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我国装备制造业特点,基于低碳经济理论构建了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区间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其结果是科学合理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慧毅 魏大鹏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不管是在工业化时代还是在信息化时代,都离不开制造。中国制造业已形成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但其实力不强,生产效率低下、零部件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高,整体素质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中国制造业应该在政府调控下,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尽快从单纯引进模式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模式过渡,并且自主创新应以集成创新为主。
关键词:
制造业 自主创新 集成创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盛竹 任俊霖 杜婷
本文将供应链安全划分为供应链敏感性和供应链弹性两个维度,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16个制造业产业领域,基于2001—2020年的产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供应链敏感性和供应链弹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敏感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有负向影响,供应链弹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作为调节变量,产业技术密度削弱供应链敏感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负向影响,削弱供应链弹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产业脆弱程度增强供应链敏感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负向影响,削弱供应链弹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彭本红 罗明 武海燕
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前提和基础。对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是一个典型的多指标、多层次综合评价问题。文章针对制造企业的特殊性,在制定指标筛选相关准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制造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避免信息失真实用方法,以及融合主观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应用模糊决策理论建立了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模糊多目标、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制造企业 自主创新 模糊综合评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静寅 姚莉 万永坤
FDI对东道国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是一个颇具有争议的问题。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装备制造业已纳入我国经济振兴规划,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促进我国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进而振兴我国经济的根本途径。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FDI与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FDI制约了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并基于我国装备市场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自主创新 FDI技术控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文杰
文章运用面板随机系数模型(PRCC)重点分析了外资研发对中国32个工业行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中国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环节,吸收隐含知识的效率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等原因,现阶段在石油加工、橡胶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产业中,外资研发对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在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产业中,外资企业研发产生了明显的抑制效应。
关键词:
外资研发 自主创新能力 面板随机系数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启斐 王晶晶 岳中刚
本文利用2002年、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联合国贸发数据库中数据,测算历年我国制造业的研发外包率,随后利用2003~2011年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从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两个维度,考察了研发外包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研发外包可以显著地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研发外包每增加1%,将会促进制造业创新能力提高0.322%,创新效率改善0.0884%。从作用机制来看,研发外包对创新效率的正向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纯技术进步率的提高上。本文进一步运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检验方法对研发外包创新提升效应的若干因素及其门槛特征进行检验,并从吸收能力和议价能力两个方面...
关键词:
研发外包 创新能力 创新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建翠
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水平,随后提出了目前装备制造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2007年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发现创新能力最高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其次是专用设备制造业,最低的是金属制品业。最后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自主创新 因子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保胜
一、指标和数据的选取由于本文主要目的不是纯粹研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选取问题,所以本文主要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提出的评价指标。共包括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指标、技木创新活动评价指标、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和技术创新环境指标4个一级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小钦 曾媛
装备制造业是重庆的重要支柱产业,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重庆产业竞争力的核心。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在自主创新投入、产出、基础能力、环境及模式等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创新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专利保护力度不够、产学研合作机制不顺等问题。本文在对重庆市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重庆市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自主创新能力 装备制造业 现状 影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顺忠
根据我国大中型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统计数据,提出了2个研究假设,并以线性多元回归作为工具,对这2个假设进行了验证。依据多元回归方程的拟合结果,建立了测算自主创新最优经费投入的线性规划模型。研究证明了增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研究开发人员的人均研究开发经费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后给出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最优经费投入模式。
关键词:
自主创新 资源分配 技术引进 研究开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燕
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机理出发,利用1997—2010年我国29个制造业的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变截距模型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整体的产业内贸易对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利用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分析了29个制造业行业的产业内贸易对其自主创新产出的间接影响效应和直接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的制造业行业的产业内贸易对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有所差异;在自主创新能力高的制造业行业中,产业内贸易对其自主创新的影响比较显著;在自主创新能力中等的制造业行业中,除了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产业内贸易对其自主创新能力有显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自主创新 制造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云 王昕
本文基于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了ODI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并以航空装备制造业为例,运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ODI对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创新短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长期的促进作用受限于我国与航空装备制造强国之间的水平差距;不论短期还是长期,ODI对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均具有正面影响,由于研发的累积效应,长期的促进作用要大于短期;短期来看,过多的人均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投入会对ODI产生挤出效应。
关键词:
ODI 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立强
随着国际生产分工的日益深化以及制造业外包的蓬勃发展,承接外包生产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生产,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制造业外包承接活动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促进机制。在竞争压力下的企业外包(再分包)行为的双向促进机制可以促进企业学习能力的提升,并经过产业集群效应、行业知识外溢和扩散作用及政策支持予以放大。但这一促进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突破性技术、管理创新尤其如此。因此,现阶段中国制造业较宜采取外包推动下的自主创新模式。
关键词:
自主创新 制造业外包 国际生产分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