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16)
- 2023(14883)
- 2022(12150)
- 2021(11012)
- 2020(9257)
- 2019(20895)
- 2018(20268)
- 2017(39220)
- 2016(20899)
- 2015(23090)
- 2014(22955)
- 2013(22997)
- 2012(21278)
- 2011(19186)
- 2010(19258)
- 2009(18373)
- 2008(18449)
- 2007(16740)
- 2006(14923)
- 2005(14022)
- 学科
- 济(103930)
- 经济(103798)
- 业(88538)
- 企(79983)
- 企业(79983)
- 管理(79790)
- 方法(41606)
- 数学(32727)
- 数学方法(32550)
- 财(32522)
- 业经(31923)
- 农(29536)
- 中国(26989)
- 制(23557)
- 务(22317)
- 财务(22300)
- 财务管理(22272)
- 企业财务(21171)
- 农业(20804)
- 地方(20721)
- 技术(19868)
- 贸(18353)
- 贸易(18343)
- 划(18136)
- 环境(18136)
- 体(18039)
- 易(17881)
- 和(17530)
- 策(16304)
- 体制(15495)
- 机构
- 学院(313471)
- 大学(309560)
- 济(146189)
- 经济(143851)
- 管理(125067)
- 理学(107542)
- 理学院(106464)
- 研究(105957)
- 管理学(105271)
- 管理学院(104667)
- 中国(85143)
- 财(68801)
- 京(64862)
- 科学(59343)
- 财经(54406)
- 所(52062)
- 经(49460)
- 中心(47059)
- 江(46893)
- 农(46861)
- 研究所(46697)
- 经济学(46311)
- 经济学院(41857)
- 北京(41018)
- 财经大学(40245)
- 业大(40223)
- 院(38418)
- 农业(36458)
- 范(36380)
- 州(36286)
- 基金
- 项目(203799)
- 科学(165350)
- 基金(153315)
- 研究(152129)
- 家(131724)
- 国家(130675)
- 科学基金(114711)
- 社会(103808)
- 社会科(98830)
- 社会科学(98809)
- 基金项目(80495)
- 省(77608)
- 自然(70695)
- 自然科(69045)
- 自然科学(69027)
- 自然科学基金(67904)
- 教育(66835)
- 划(64182)
- 资助(61690)
- 编号(58148)
- 部(46838)
- 成果(46110)
- 重点(45912)
- 发(45656)
- 创(45509)
- 国家社会(44831)
- 制(43420)
- 创新(41838)
- 业(41359)
- 教育部(40875)
- 期刊
- 济(166830)
- 经济(166830)
- 研究(97191)
- 中国(60085)
- 财(56020)
- 管理(52069)
- 农(44105)
- 科学(42768)
- 学报(40059)
- 大学(32109)
- 学学(30726)
- 融(30556)
- 金融(30556)
- 农业(30415)
- 财经(28425)
- 业经(27521)
- 经济研究(27500)
- 技术(26769)
- 经(24733)
- 教育(22584)
- 问题(22091)
- 贸(18631)
- 业(18471)
- 技术经济(18321)
- 世界(17491)
- 国际(16280)
- 现代(15731)
- 商业(15228)
- 统计(14247)
- 财会(14006)
共检索到474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敏俊 逄瑞 郑丹 杨晶
文章应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GPCA),基于地级行政单元数据分析了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产业空间分布演进趋势,结果表明:东南沿海核心区率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向深加工化和技术密集化发展;北部沿海核心区的产业结构优化滞后于东南沿海核心区;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处于从重化工化向加工化过渡的阶段;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主要集中于重点开发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文章进一步检验了制造业产业结构演进和产业转移对各地区环境污染的影响,发现制造业转入会加剧地区环境污染。不同类型的产业转移对环境污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简晓彬 仇方道 车冰清
运用传统DEA、超效率DEA模型、空间自相关及空间收敛性模型,对我国30个省域(不含西藏及港澳台)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及空间收敛性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发现,地理空间上呈"V"型分布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13个省市属制造业价值链攀升DEA有效,但辽宁、河北、山东等东部沿海省份及中西部多数省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偏低;地域相邻使省域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表现出典型的空间自相关特征;时间推移使省域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表现出明显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性。对条件收敛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工业发展及信息化水平对省域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科技创新并没有成为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重要推动力;此外,产业集聚与配套、人力资源禀赋、对外开放等因素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提升的作用尚未充分表现出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昀霞 王英
文章利用区位商指标测算制造业集聚水平。同时从技术因素角度在IPAT模型中引入产业集聚变量,通过面板回归分析得到:中国各地区制造业及21个细分行业集聚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制造业整体集聚与环境污染存在倒"N"型曲线关系,细分行业集聚则出现了倒"N"型、正"N"型、倒"U"型和正"U"型四种曲线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艳莹 叶良柱
与制造商传统业务模式相比,服务化模式在生态效益潜力方面显然具有组织上的优势,有利于激励制造商改变传统创造价值的方式和资源利用模式,制造业的服务化对于缓解经济增长与生态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内涵与背景 环境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巍 李菁
本文首先将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的(收敛检验方法,引入到区域产业结构的收敛性研究中,选取29个省市1993~2007年期间制造业20个行业的数据,对我国制造业的地区性产业结构是否存在趋同的结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然后,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选择前一期产业相对集中度、行业平均规模、区域性产业关联和交通运输条件等五个对区域性产业结构影响较大的因素,对20个制造业行业结构变动过程分别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近年来制造业各行业地区间结构演变趋势没有呈现出一致的收敛性趋势,各行业初始分布状况和交通运输条件在产业结构趋同过程中作用显著,而产业关联效应和政策性合并重组则诱发了集聚化趋势,使得地区间产业结构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飞
经济全球化下,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分工国家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分工国家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包括: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垂直FDI效应和链变迁效应。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长期中,我国应积极构建本土制造业企业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促进链条升级,短期中,应加快流程升级与产品升级,积极提升制造业利用FDI的行业结构层次,加强环境规制,加快构建本土加工贸易企业的绿色生产技术与污染治理技术创新体系。
关键词: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分工 链条升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春霞 朱青
文章以信息熵作为测度产业结构均衡程度的指标,将其运用于我国制造业结构时空演变特征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业结构的熵值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相应的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过程;根据我国29个省区制造业结构的演变特征,将全国分为五个类型区;进一步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制造业结构的均衡程度最高,中部地区最低;在一定范围内制造业结构的均衡程度和区域人口规模的对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人口规模是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之一,而且一定范围内城市人口规模越大,各部门发展越均衡。
关键词:
信息熵 产业结构均衡度 分异规律 制造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威 綦良群
本文基于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分析,归纳出5个影响因素;构建了描述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影响因素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假设和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科技创新、资源禀赋、政府支持、需求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得出科技创新、资源禀赋是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的两个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兵 刘志彪 孔令池
优化营商环境是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实现新时代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需要。基于熵权TOPSIS法,从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商务环境、开放环境、法治环境、公共服务6个维度构建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和评估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省域营商环境综合水平,并对营商环境的区域分异进行了剖析。结果发现:(1)各省域营商环境综合评价等级的稳定性和波动性并存。(2)各省域营商环境综合水平存在较大的省际和区域差异,整体呈现出时空上的梯度演化特征。(3)各省域营商环境与理想营商环境之间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研究认为,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治理型评价体系,对标找差修复各省域营商环境短板,着力缩小东中西区域营商环境综合水平差距,是构建一流营商环境的可行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綦良群 李兴杰
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是区域装备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提升的基础。从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动因入手,结合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过程,总结影响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以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彬 吴伟 刘勇
通过选择合适的统计数据筛选出与人居环境有关的29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不同区域城市人居环境综合水平的分布及其特征。研究表明,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水平偏低,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得分大于0的城市只有119个,只占城市总量的41.6%。各城市之间的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差别较大,最高综合得分与最低综合得分相差近5分,大部分城市综合得分集中在宽度为1的区间(-0.5,0.5)内。在地域差异方面,东部和西部城市优于中部城市,各省级行政区之间差异显著。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综合水平 评价 区域分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文文 王文平 束慧 秦颖博
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中国区域间制造业转移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引致转移的原因。区域的制造业转移可分为四种模式,经济产出与污染物转移的空间流向并不完全耦合,产业转入并不是导致污染加剧的必然原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文文 王文平 束慧 秦颖博
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中国区域间制造业转移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引致转移的原因。区域的制造业转移可分为四种模式,经济产出与污染物转移的空间流向并不完全耦合,产业转入并不是导致污染加剧的必然原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姗姗 屈小娥
以2003-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选取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年末从业人员数和能源消费为投入指标,行业总产值、SO2排放量为好和坏的产出指标,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考虑环境效应的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并运用Tobit模型研究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考虑环境效应的中国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远低于不考虑环境污染时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技术进步是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分行业看,重工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显著高于轻工业行业,且行业内部差异显著;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雪梅
过去十余年间全球制造业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假设19952009年制造业重心未从发达国家转移至中国,在满足同等量最终需求的前提下,全球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幅将显著下降。其中,CO2排放量增幅将从67亿吨降至41亿吨;CH4排放量增幅将从3.4亿吨降至2.7亿吨;N2O排放量增幅将从1557万吨降至1156万吨。通过模拟测算制造业从中国进一步转移至南亚和非洲等欠发达地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可知,该转移将使得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增加,年度增排CO2
关键词:
全球制造业 转移 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